朝鲜半岛“长袖舞”历史考论
2022-11-13何阳
何 阳
(韩国国民大学 韩国 首尔)
长袖舞是人类古代舞蹈史上很重要的艺术形态之一,长袖舞的出现,延长了舞者的肢体视觉效果,增加了舞蹈的表现力。追溯长袖舞的历史渊源,在周代雅乐“六小舞”中的《人舞》就有记载:不执持舞具,以手袖为容。可见,这时就已经有了执袖而舞的场面。汉代画像石上也记录了不少舞袖的场面,南北朝、唐朝袖舞也颇受文人墨客的追捧。直至明清,因戏曲舞蹈的兴起,长袖舞也被戏曲舞蹈所吸收得到更多的发展。至今,长袖舞的流传并未中断,孙颖先生将长袖舞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使袖舞成为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分支。袖舞在国外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对朝鲜半岛的长袖舞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据记载,长袖舞最早在朝鲜半岛出现是在高句丽的古墓壁画中,朝鲜半岛毗邻中国大陆,在历史上与中国各个朝代联系相当密切,长袖舞自中国传入高句丽开始,结合本土的元素,也使得长袖舞在朝鲜半岛得到了繁荣的发展。三国时期,长袖舞也一直是高句丽、新罗、百济最主要的乐舞形式,其中高句丽的古墓壁画中留存了许多长袖舞的场面。现如今,长袖舞依旧活跃在韩国各个地方,作为传统舞蹈的一种得以保存和传承。
一、高句丽壁画中的长袖舞形态
对于长袖舞服的来源有两种观点,一是从中国传入,即中国古代的“深衣”传入高句丽成为舞服,二是高句丽本身就有长袖服,即在日常生活基础上形成了长袖舞服,因此关于长袖舞蹈的来源也是这两种观点说。从当时历史来看,先有高句丽毗邻中国大陆,两地文化交流繁盛,后有《后汉书》记载:“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可见不论长袖舞是从中国传入还是高句丽自发形成,与中国的乐舞文化都有一定关系。高句丽古墓壁画中记录的舞踊图对于研究朝鲜半岛的乐舞具有重大意义,据记载,高句丽乐舞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长袖舞为主要舞目,因此在高句丽史料和古墓中记录最多的舞蹈形式就是长袖舞。
玉桃里壁画墓后室东壁中的舞踊图,前两位舞者面对面站立,长袖下垂,第三位舞者至第九位舞者面向第二位舞者,双手方向平伸,长袖下垂,动作整齐,左侧站有一排歌唱者。从舞者姿态上可以看出朝鲜民族舞蹈具有“拧”的形态特征,从而推测,朝鲜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与长袖舞应是有一定联系的。现吉林省集安市曾作为高句丽的政权、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 年,集安市禹山南麓出土的舞踊墓因舞者整齐的舞蹈动作,被称为高句丽舞踊图佳作之一。图中舞者五人一字排开,右手横向伸出,长袖下垂,左手背其身后,均做扭腰出胯的动作。观之中国汉代的长袖舞以“翘袖折腰”出名,最常见的体态就是拧腰出胯,极具婉约美,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可见,高句丽的长袖舞接收了中国汉代乐舞的动作风格特征。笔者查看同属于高句丽古墓的马槽墓舞踊图、麻线沟1 号墓对舞图,都生动刻画了拧腰出胯的长袖舞姿态特征。
二、新罗时期出现的处容舞
新罗曾历经三国统一前(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鼎立)和三国统一后(新罗夺权)两个历史时期,其乐舞形态也在这两段历史背景下进行发展和变化。三国统一前,虽是三国鼎立,但其乐舞文化交流却不曾断过,在有关于三国宫廷乐舞的史料记载中,“高句丽乐,舞者四人,极长其袖,双双对立而舞。”记载百济的乐舞是“舞二人,紫大袖裙襦,章甫冠,皮履。”记载新罗的乐舞是“舞二人,放角幞头,紫大袖,公襕红靴,镀金裤腰带,乌皮靴。”可见三国的宫廷乐舞都是以长袖舞或广袖舞为主。高句丽时期产生的长袖舞也对之后朝鲜民族的乐舞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学者认为,朝鲜民族假面游戏以及假面游戏使用的“汗衫”(套在手上的长袖)就是从长袖服变化来的。这一观点笔者也是认同的,长袖舞对朝鲜民族的乐舞及后来出现的“汗衫舞”都是奠定了一定基础的。
新罗在公元668 灭亡百济与高句丽,终于完成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次政权统一,此时处容舞也随之问世。其表演形式,李齐贤以诗描述:“新罗昔日处容翁,见说来从碧海中,贝齿赪唇歌夜月,鸢肩紫袖舞春风。”从诗中可见紫袖是处容舞所使用的道具,也正由于紫袖,各学者对于处容舞的来源有不同的观点,因处容舞是以长袖而舞,因此有学者认为处容舞应是从高句丽流传下来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处容舞是源自新罗人自己编纂的处容传说,不论处容舞源自哪里,但可以确定的是,长袖自此不再局限于长袖舞,而是开始向道具转变,但因“袖”更多是用于仪式所需,所以当时的舞“袖”的动作比较简单,并无任何技巧。据《乐学轨范》记载:处容舞的服饰主要由衣、涒、汗衫、裳、天衣、吉庆、纱帽、假面、带、鞋构成。处容舞是由五位舞者穿着青、红、黄、黑、白五色服饰,头戴假面,手戴汗衫进行表演。舞者的站位成东西南北中方向,因此处容舞又称“五方处容舞”,五方应是受到中国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其舞袖动作并不复杂。
三、朝鲜时期长袖舞的繁荣发展
武将出生的李成桂在高丽末期宫廷政权内外忧患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排除异己,建立朝鲜王朝,称李氏朝鲜。举私田改革措施,公田变私田,经济也在一系列措施下得到发展,外交上与中国明朝交好,出现尊崇儒教排斥佛教的思潮。朝鲜民族的宫廷乐舞在朝鲜朝末期达到鼎盛,各地的民间歌舞也变得多样化,袖舞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丰富的变化。
(一)长袖舞形式的多样化
朝鲜时期的乐舞并不像高丽时期,唐乐和乡乐泾渭分明,而是出现了唐乐和乡乐交替的乐舞形式,随着朝鲜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力发展乡乐,朝鲜末期开始出现借用唐乐的结构形式,但其音乐和动作均出自朝鲜本土。
纯祖时期《进馔仪轨》中记载的长生宝宴乐在中国唐朝就有相同名称的乐曲,纯祖时期创作的《长生宝宴舞》就是借用其名字,但其乐舞内容均是朝鲜本土素材,该作品是为了歌颂帝王长生不老。手戴汗衫,先由两名竹竿子引导进场,然后由五位舞者进行表演。据记载,该舞蹈变化复杂,有九变,即由九种乐舞形态构成,一是相对舞,二变垂手舞,三变相对舞,四变散作花舞,五变垂手舞,六变五方舞,七变钦手舞,八变四仙舞,九变钦手舞。朝鲜朝末期较朝鲜朝初期,乐舞思想已然发生改变,从“人权神授”向歌颂帝王长寿转变,这时期的长袖舞较之前也更加注重观赏性。
朝鲜时期的长袖舞也不再局限于之前的“双双对立而舞”,而是开始出现独舞形式,其舞童也可以进行表演。其原因是因为燕山君时兴淫乐,中宗为拨乱反正,中宗二年只在内宴用女乐,正殿与会宴均用舞童。《春莺啭》也是借用唐代乐曲名创作的乡乐呈才,该乐舞为独舞形式,舞者手着汗衫借用莺衫来表现莺鸟,舞蹈轻盈优美,如其唱词“娉娉月下步,罗袖舞清风”。另有《进馔仪轨》中记载的《舞山香》也是独舞形式的长袖乐舞。
(二)舞袖动作的复杂化
朝鲜族的假面舞具有悠久的历史,朝鲜朝时期更是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假面舞,其中以黄海南道的《凤山假面舞》最为典型,长袖在假面舞中亦是必不可少的道具,相比较新罗时期的处容舞,这个时期的假面舞中的舞袖动作更加复杂且成熟。《凤山假面舞》的第二段是以舞袖动作为主的一段,先由八位戴假面的舞者轮番上场炫“袖”技,每一位都身穿不一样颜色的服饰,之后八位舞者一起登台舞“袖”,“袖”技丰富多变。
朝鲜末期妓房乐舞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带有妓房特色的歌舞。《僧舞》作为妓房乐舞的精品,同时也是长袖舞的代表。这一时期,舞袖动作开始变得复杂化,袖技也趋渐成熟。其服饰是身着长裙,披长袖衫,上披红色袈裟,头戴白色高帽,双手持鼓槌而舞。笔者在韩国留学期间,也曾学习《僧舞》,舞蹈的节奏由慢到快,舞蹈的高潮部分是舞长袖,其中最常见的衔接动作是双手贴着身体两侧向后甩袖,舞蹈中还有许多如抖袖、绕袖、扬袖、搭袖、垂袖的动作。手上的长袖始终在空中飘扬,脚下的步伐却沉稳而轻盈,《僧舞》从外在看给观众一种柔和、缓慢、端庄的感觉,但实际舞者内在蕴含的力量却是浑厚且无限的,与后半部分的击鼓更是形成鲜明的动静对比。
四、结语
长袖舞从中国自高句丽时期传入至朝鲜半岛,一直颇受欢迎,迄今为止,长袖舞依旧以各种形式活跃在韩国的土地上。自流传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长袖舞形态到新罗时期处容舞的出现,长袖舞服完成了从服饰到道具的转变;再传至朝鲜时期,随着朝鲜半岛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不再照搬照演“唐”乐舞形式,而是开始借用“唐”乐形式再结合本土素材,创作属于自己的“乡”乐,因此也使得长袖舞的形式变得多样化,“袖”技也变得更加丰富复杂。长袖舞在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源流也间接说明了中国古代乐舞对其产生的影响,而长袖舞也一直被很好的保存和传承,至今依旧活跃在韩国各地的剧场和民间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