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烧的太阳,激情的颂歌
——论巴洛克时期王权背景下法国音乐的流变

2022-11-13张竞元

戏剧之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路易十四经文芭蕾舞

张竞元

(宁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21)

在巴洛克时期,人文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太阳王”路易十四是欧洲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独立主权国家的君主,他通过一系列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使法国一跃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就曾把路易十四时代誉为“作为人类精神的崇高伟大的划时代而成为后世典范的时代”,也是最接近尽善尽美之境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法国的文艺、风尚,正如法国的政体一样,经历了一次深刻而巨大的变革。在路易十四“朕即国家”理念的影响下,法国宫廷成为巴洛克时期法国文化的绝对中心。而音乐作为路易十四时代最能彰显社会精神风貌的政治“武器”,也不可避免地增添了深深的宫廷印记。

一、芭蕾舞剧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位卓越的芭蕾舞蹈家,芭蕾舞剧在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达到鼎盛时期。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极其热爱舞蹈艺术,这一点在他少年时期便表现出来。他每天坚持接受舞蹈训练,达20 年之久。他还一直支持着法国舞蹈艺术的发展。1661 年,他要求自己的舞蹈教师波尚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芭蕾舞基本动作规范,详细规定芭蕾舞各种动作的具体样式。同年,在他的主持下,法国建立了皇家舞蹈学院。该学院的章程以及建院所需的经费都由路易十四本人全权负责,这无疑为皇家舞蹈学院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正是在他的赞助与支持下,法国皇家舞蹈学院创立了规范的芭蕾舞基本技巧和训练体系。虽然历经几个世纪,但是该体系仍旧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了芭蕾舞蹈典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向来重视王者风度,他强烈地意识到艺术可以提高自己作为君王的威望,彰显绝对君权不容任何侵犯。路易十四因在芭蕾舞剧《夜》中出演“太阳”一角,而被后世誉为“太阳王”。

二、歌剧

17 世纪70 年代,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公开支持本民族歌剧的发展,正是在王权的庇护下,法国民族歌剧迎来了新的曙光。深受国王路易十四宠爱的作曲家让·巴蒂斯特·吕利成功创立了法国歌剧。吕利出生于佛罗伦萨,14 岁只身前往巴黎,后来成为宫廷芭蕾舞剧的主要作曲家,集舞剧主角、编导、指挥于一身。他创立了法国歌剧样式——抒情悲剧,这是将芭蕾舞穿插于音乐和戏剧中的一种歌剧形式,当主角在演唱一段哀婉的曲调时,其他人物会穿插对白,使情节紧凑。这种样式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依旧被法国的歌剧作曲家们所保持。在歌剧中,吕利加入了法国宫廷所钟情的芭蕾舞,虽然芭蕾舞剧的兴盛一度阻碍了歌剧在法国的发展,但吕利成功地将芭蕾舞和戏剧因素融合,使之成为早期法国歌剧的一大特色。吕利的歌剧在管弦乐方面贡献卓著,他将芭蕾舞中用器乐表现仙境、魔窟、田园景色的手法引入歌剧创作中,并进一步发展。时至今日,作曲家们有时也会继续按照吕利创立的歌剧类型进行创作。

三、教堂音乐

在王权背景下,法国发展最完善的教堂音乐形式同歌剧形式一样,也不得不服从于君王的兴趣。就个人兴趣来说,国王路易十四不喜爱基于素歌旋律创作的大弥撒曲,因此,大弥撒曲这种音乐类型就在法国音乐中逐渐失去了生机,使得不基于礼拜仪式的大经文歌和小经文歌(为独唱人声声部和通奏低音而作,不需要过多乐器的伴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最喜爱的音乐形式,其主要代表人物为作曲家亨利·迪蒙和吕利。

亨利·迪蒙生活在巴洛克早期,这是意大利的新音乐风格逐渐影响乃至取代北方复调音乐传统的时代。迪蒙的第一卷《圣歌集》1652 年在巴黎出版,其中包括为1 到4 位独唱者和通奏低音而作的经文歌,这是法国最早出版的这一类型的经文歌。它的新颖之处在于将教堂音乐中独唱声部与器乐伴奏相结合。不仅如此,亨利·迪蒙还是第一位出版带有独立通奏低音分谱教堂音乐的法国作曲家,并且对通奏低音技法在法国的传播有很大贡献。亨利·迪蒙的经文歌直到他去世半个多世纪以后,还在巴黎的教堂中上演。亨利·迪蒙的大经文歌也开创了法国音乐中这一重要体裁的先河。

亨利·迪蒙的创作为法国大经文歌确立了基本的形式:这是一种用于五个独唱歌手组成的小合唱队、五个声部的大合唱队和不仅作为助奏或重复人声声部还演奏一小段序曲的乐队的大型教堂音乐体裁;它被分成若干段,包括独唱宣叙调,其歌词文本基于圣经诗篇经文。不过,与后来的作曲家们创作的由统一的调性和主题材料结构来表现一系列乐章的比较完备的形式不同,迪蒙的大经文歌相对来说仍是较为“原始”的,还只是一种停留在“对话体”层面上的经文歌,没有受到国王路易十四的欣赏。因此,他对后世音乐的影响也止步于此。

而比亨利·迪蒙小二十多岁的吕利不但以辉煌的歌剧音乐闻名于世,而且在大经文歌的创作方面颇有成就,更是法国大经文歌基本形式的奠基人之一。1677 年上演的《感恩赞》就是吕利非常著名的大经文歌。这首专门为国王路易十四在枫丹白露的礼拜堂而作的经文歌,最初上演于1677 年9 月9 日,这天是吕利的儿子受洗的日子,因为父亲的关系,这个男孩获得了极大的荣耀,“太阳王”路易十四成为了他的教父。

吕利的这首《感恩赞》使用了五位独唱歌手、两支合唱队和一支管弦乐队,这几乎是当时大经文歌的最大演出编制。乐曲开始于一首壮丽的交响曲,由五声部的弦乐组、小号、定音鼓和通奏低音组成的乐队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已经是“任何想象得到的配器都出场了”。第一句唱词“我们赞美上帝”由高男高音演唱,并运用了装饰性的花唱和充满色彩的伴音技巧。此后的唱词由两支合唱队以对答或交替的方式演唱,间或有一些独唱的段落,有些宣叙调以二重唱的方式演唱。在和声方面,吕利的大经文歌以气势恢宏的块状和声而著名,这首《感恩赞》中也有集中体现。吕利总是尽量减少多声部复调技术的运用,使得和声线条更为简化、对歌词烘托的效果更为鲜明。另一首著名的大经文歌《震怒之日》,同样是吕利为皇室创作的,即为路易十四1683 年7 月30 日去世的皇后Marie 的葬礼而作。该歌曲器乐演奏的引子是一首简短而庄严的充满吕利风格的序曲。该作品由一系列的合唱、四重唱、三重唱、二重唱以及独唱宣叙调组成。低音声部的旋律采用了葬礼仪式所使用的素歌的旋律。作曲家出色的音乐修辞技巧在这首作品中得到了完美体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的变化总是根据歌词所表达的内容而展现。这首作品受到了国王路易十四的赞赏。该歌曲的创作技法与音乐修辞亦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领域值得探究的地方。

不同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经文歌,这一时期法国经文歌的繁荣与人文主义的影响以及世俗音乐对宗教音乐的渗透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就国王个人的趣味而言,路易十四似乎并不喜好基于素歌旋律创作的大弥撒曲,所以小经文歌比较多地出现在私人和家庭的宗教活动中,其歌词文本是比较短小的拉丁文诗篇;而大经文歌则带有明显的“皇家”烙印,一般上演于凡尔赛的皇家礼拜堂。

四、序曲

法国序曲是为要进行的歌剧制造节庆气氛服务的,其主要目的是对国王路易十四出席并欣赏演出表示欢迎。早在吕利开始创作歌剧之前,法国序曲这一音乐形式就已经建立。17 世纪末18世纪初,该类形式的器乐作品不仅用作歌剧和其他组合式作品的序,而且还作为独立器乐作品出现,有时又构成组曲、奏鸣曲或协奏曲的开始乐章,如《阿尔米德》序曲。

法国宫廷音乐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音乐文化领域,法国宫廷音乐具有绝对权威性,吕利的音乐作品受到了国王路易十四的喜爱,这使吕利很快就收获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学生和追随者,于是,他把和声与配器方面的工作交给自己的学生。基于此,他还创立了一套明确的和声与配器体系,这在当时的音乐领域是极其罕见的。同时,他还采用木管乐器来衬托弦乐器,在对比性段落或乐章中则用独奏管乐器的三重奏(通常为两支双簧管和一支大管)。后来,这种创作手法得到了世界各国学界的认可,并被法国和德国的其他作曲家效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国音乐作曲技法的普及,为传统意义上的和声及其复调的发展与实践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这说明,一定的音乐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决定的。在路易十三统治时期,法国音乐的发展并无划时代的表现。显然,音乐的发展与国王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伴随着路易十四时代的到来,这位热爱芭蕾、钟情音乐的国王在成就法国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同时,也为法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法国音乐的流变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芭蕾舞剧、歌剧、教堂音乐和序曲等。在巴洛克时期,法国音乐深受王权背景的影响,这极大地促进了法国音乐的流变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路易十四经文芭蕾舞
经文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圣经》经文中国化
芭蕾舞女
跳芭蕾舞
凡尔赛宫助路易十四集权
皇帝写的“诗”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凡尔赛宫助路易十四集权
路易十四和凡尔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