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趣味阅读教学的组织策略
2022-11-12陆晶
陆晶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激趣的意识,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阅读机会。图文结合、角色演绎、巧设悬念、组织活动、延伸训练等策略,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针对不同阅读内容进行不同组织,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低年级;趣味阅读;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2-0048-0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阅读,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和认知,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图文结合、角色演绎、设置悬念、组织活动、延伸训练……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布设,学生接受起来没有任何阻碍,其感知体验将更为丰富。
一、图文结合,丰富学生阅读认知
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等直观信息比较敏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合理利用插图,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借助教辅材料或者网络展开信息搜集,为学生提供图文结合的阅读机会。学生对绘本内容最感兴趣,教师有意识地引入绘本内容,学生阅读兴趣大增,其阅读感知体验会更为丰富。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动画视频等展开导读设计,其调度力会更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强。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对课文插图进行仔细观察。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将它们与课文中的故事进行对接并思考:“这是一篇寓言故事,看过这些插图,你能够猜想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吗?”学生开始观看和思考,并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对故事主要人物进行评价。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借助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如:“青蛙和小鸟是因为什么事情开始争论的?”“阅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交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学生展示个性认知,其思考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青蛙在井底,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而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看到的世界是广阔的。这两个角色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当然会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思考和表现。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带有童话色彩的小品文,教师在课堂导读阶段,利用多媒体投放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对照图片理解文本意思。学生进入图文阅读环节,教师适时给予提示,让学生自然地展开阅读和思考,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阅读呈现出高效性。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带来直观学习的机会。学生对这些插图非常敏感,自然有比较强的阅读兴趣。教师利用问题展开对接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对相关文字进行阅读,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进而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形成完整的阅读认知。
二、角色演绎,强化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进入阅读文本之中,对相关情节和人物会产生特殊的感知体验。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展开对应设计,组织开展角色演绎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回馈会更为主动,其调度作用更突出。特别是故事性比较强的文本,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演绎活動,从而强化其阅读体验,促进其阅读情感的产生。
教师在推出演绎活动任务时,要对演绎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使之对学生的多种感官造成冲击,从而产生丰富的助学效果。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展开深入思考,并设计了演绎活动任务:“同桌两个人合作,演绎这个故事,自己设置一些台词,用个性化的对话方式进行展示,看哪一个组合的表演最为精彩。”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都有寓意需要发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演绎时,要注意解释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渗透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让演绎更为生动传神。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曹冲称象》是一篇介绍少年有智慧的故事。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讲故事活动:“曹冲是一个孩子,其称象的办法很高明,这说明他是一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如果让你来讲述其称象的过程,你会运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展开深入思考,研究讲述故事的方法,对讲述技巧进行探索。教师顺势引入一些讲述视频,让学生观看、聆听。这样的故事讲述活动,为学生带来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学生进入演绎环节后,其多种感官都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接收到的信息是多元的、鲜活的。教师适时给出指导,帮助学生深度解析文本内容,对故事所蕴含的哲理进行深度发掘,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文本演绎不是单纯的游戏表演,而是对文本故事的立体解读,教师从技术角度给予指导,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三、巧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教师借助问题展开阅读引导,这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普遍的做法。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产生困惑,教师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究,能使学生在学习互动中建立阅读共识。问题不仅要与文本形成高度对接,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实际,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都有好奇心,教师借助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思考状态,其阅读学习主动性将提高,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学生对故事最为敏感,教师借助一些问题进行引导,能够形成丰富的学习驱动力。特别是一些童话故事,因为带有动漫特色,对学生形成的心理冲击会更为剧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阅读文本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然后设置问题:“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如何?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学生阅读相关情节,展开自主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详细分析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学生积极回应,课堂学习气氛和谐。在课堂展示环节,有学生这样说:“寒号鸟太懒惰了,天气好的时候不知道搭窝,到天冷的时候就哀号,最终被活活冻死。这说明一个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勤奋的精神,不然肯定没有好日子过。”
再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一课,教师提出阅读问题:“风娃娃是怎样的娃娃?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风娃娃为什么要帮助人们?风娃娃帮助人们的效果如何?……”学生面对这些问题,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十分热烈。教师设计的问题紧扣文本内容,能使学生展开深入阅读和深度发掘,从而为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其阅读体验会十分深刻。
教师以问题展开阅读指导,给学生带来了深入的学习体验,促进了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学生对问题有不同见解,这是很正常的。教师从多个角度进行干预,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阅读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成长。
四、组织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低年级学生对一些互动性、趣味性、游戏性活动有参与兴趣。因此,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活动设计和组织,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创造条件。如趣味识字游戏、角色诵读、故事讲述等,都能够形成活动氛围,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来冲击。教师要做好匹配性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在不断阅读和体验中成长学科认知。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要注意对接学生的阅读思维,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建立起阅读认知基础。如学习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教师设计了“接龙背诵”活动,让学生先选择一个段落,然后把选择相同内容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由成员轮流背诵课文内容,形成接龙,在班级展示时看看哪一个小组的背诵更顺畅。学生对带有比赛性质的背诵任务有很高的参与热情,纷纷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在合作互动中掌握了文本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背诵竞赛,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设定了赋分评价,对每一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排名,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日月潭》是一篇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的小品文,其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学习时,直接推出了阅读竞赛任务:“日月潭很美,诵读时需要渗透强烈的情感,还要追求抑扬顿挫的效果。请大家认真训练,准备参与班级诵读比赛活动,看谁的诵读表现更为精彩。”学生听说有诵读比赛活动,都能够积极响应,展开诵读准备。教师跟进观察、倾听,发现一些问题并给予对应指导,确保诵读训练顺利展开。正式比赛环节,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训练效果也体现了出来。
学生对互动性、竞赛性活动有比较高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完成阅读认知的内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在互动性阅读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思想对接和融合的机会,对阅读学习也产生了强烈兴趣。
五、延伸训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不能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需要进行多向拓展。只有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大多没有主动阅读的习惯,教师要利用课内课外对接的形式进行布设和组织,给学生投放一些阅读延伸任务,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将学生逐渐带入阅读情境之中。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关注点,教师对此需要进行理性判断,这样才能使阅读任务有更強的针对性。
低年级的阅读训练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实际,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做书面解读题目,不妨增加一些听、说、读的内容,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在立体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对这个故事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在训练设计时,教师可以布置听说训练任务:“回家之后,到网上搜集《狐假虎威》的诵读音频或动画视频,先进行观看、聆听,然后尝试自己讲述这个故事,要注意角色、语气、语调的设计。”学生对故事讲述比较有兴趣,都能够积极响应。教师通过网络交互平台,请家长给予必要的配合,帮助学生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最好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倾听孩子的讲述。在汇报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讲述故事,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延伸训练维度,教师还需要展开创意设计,给予学生有效的学习提示。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后布置训练任务:“你们都有赏雪的经历。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课外搜集相关的故事,将赏雪的过程讲述给大家听吧。”学生接受任务后,积极准备,回忆曾经的生活经历,搜集相关的阅读文本,展开对应的阅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回家之后邀请家长协助搜集相关的故事资料,进行延伸拓展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大多顺利完成了相关训练任务。
教师设计听说训练任务和课外讲述任务,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学生对倾听和观看等学习形式有更高认同感,自然能够积极响应。从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动力,其阅读内化效果显著。学生年龄较小,自然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教师借助故事讲述活动展开阅读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阅读认知内化。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有特殊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组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图文结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冲击;角色演绎,学生喜闻乐见,其阅读感知体验会十分立体;组织活动,能够推促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互动交流,其教学效果会更为突出;设置悬念,教师以问题展开引导,能让学生的思维快速入场;延伸训练,让课内课外形成对接,有利于学生阅读认知的内化。教师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组织,能够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孙造方.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阅读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2021(11):117-118.
[2] 张雪茸.趣味阅读在低段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学苑教育,2020(20):40-41.
[3] 林利红.如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引入趣味化教学模式[J].教师,2019(20):19-20.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