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与IPA模型分析的草原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以那拉提景区为例
2022-11-12姚岚博马志远冶建明
姚岚博,马志远,冶建明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引领下形象时代的到来,在人们消费决策中以形象为导向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力逐渐扩大[1]。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是通过旅客与游览活动中客观事物的互动,而形成的景区整体印象,最大效益决定着旅客的决策行为[2]。因此,如果景区想要发展并保持同旅客的长期关系,就必须全方位提升旅客对景区的形象感知,合理地激发需求、强化动机从而形成旅游形象感知的推动效应,这对推动景区突破发展瓶颈至关重要。
自20世纪70年代初,John Hunt 率先提出旅游地的形象为对非居住地印象的观点[3],随后,旅游地形象逐渐演变为研究热点。张利钦针对内蒙古草原,依据当地草原的独特特征,研究了其对旅游满意度的影响[4]。王敏利用Rost CM 对网络点评处理,筛选出现次数多的词汇分析殷墟旅游形象的相关信息[5];闫瑶瑶等人针对长城国家公园的旅游形象,采用IPA 法进行分析,发现其表现性评分普遍较高,但重要性评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核心吸引物是旅客最关注的要素[6]。由此可见,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及IPA 分析法已在中国旅游研究领域运用,但仍处于初级使用阶段。本文以旅客在旅行网站上的评述作为信息源,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筛选出具有较高频率的相关词汇,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获得旅游体验要素的结构特征,运用IPA 模型分析旅客对景区的感知形象,获取人们对草原旅游的真实体验及相关体验质量的评价,为改善那拉提景区的草原旅游形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河谷草原之一,也是国家5A 级的生态旅游胜地,坐落在新疆新源县天山腹地。那拉提景区总面积将近960 km2,由草原风景区、旅游生活区和哈萨克民族风情区组成[7]。目前,那拉提景区在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旅客评价信息,由于景区在不定期修复与整改中,为得到近期精准的旅客形象感知,本文收集2019—2021年的点评和游记等网络信息作为文本材料来源,经过筛选,最终得到1370 条有效评论(表1)。
表1 旅游网站获取的评论数据Table 1 Review data obtained by travel websites
1.2 研究方法
1.2.1 网络文本分析法
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 软件对旅行网站上的点评文本进行处理,进而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文本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主要是测量变量,从而更好地获得旅客对目的地的确切感觉。通过阅读有关旅游地的旅行经历的文章,对旅行体验的元素进行分类,从网站上采集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最终获得一定数量的有效信息。对旅游形象感知要素进行编排,设定评价等级,经过多次分析和筛选[8],最终得到那拉提景区旅游体验要素结构表。
1.2.2 IPA 分析法
采用重要性和表现性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旅游形象感知要素的构成。在网络评价中,旅客对目的地的评价对景区管理者非常关键,通过IPA 模型全面评价引起旅客真实认可度变化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以决定需加强或弱化哪些要素。在IPA 模型中,水平轴表示旅客的重视程度,垂直轴表示其满意程度,重视程度和满意程度的平均值表示X 和Y 轴上的交点。研究中,重要性指数I 为旅游感知要素出现的概率,即In=(要素n 数量/总数)×100%,其中,表现性满意程度P 为旅客给予n 的分数[9]。
2 网络文本分析
2.1 高频词汇分析
采用Rost Content Mining 6 软件,对收集的网络点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剔除掉不相关的、无意义的词汇,获得那拉提景区相关点评词汇统计信息。从那拉提景区的网络点评中提取出现次数排名前60 名的词(表2),出现次数较高的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最多,并用于描述区位和风景等;动词主要反映旅客的某些活动;而形容词大多反应旅客在景区环境中的整体情感。
表2 那拉提景区文本提取的前60 个词组Table 2 The first 60 phrases extracted from the text of Narati Scenic Spot
对频次最多的10 个词组研究,“草原”“那拉提”“新疆”“伊犁”频次最多,主要表明旅游地的性质、名称与所在地;“空中草原”为一个景点,说明其给旅客留下的影响最深;“风景”和“景点”被提及较多,反映了景区主要展示草原自然风景特色并给旅客留下较深印象;“区间车” 是那拉提景区内部主要交通形式;“骑马”为景区活动,让旅客体验到骑马驰骋草原的快乐情感;“雪山”为雪莲谷景点,草原景色在此处得到巨大提升;“河谷”一词既凸显另一景点河谷草原的壮美,也反映了景区在伊犁河谷地带的区位信息。
2.2 语义网络分析
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绘制出现次数较多、相关关系复杂的高频词建立样本语义网络分析图(图1),该图为辐射状,线段连接的地方产生相应关系。其中,“那拉提”“草原” 是图中内容的重点,最直接表达了旅游景区的功能和性质,表明旅客最感兴趣的旅游信息。“新疆”“空中草原”和“高山”等词位于次要重点区位,主要是对重点区位的深入挖掘和体会,表明旅客对景区的密切关心。最外层一圈的要素是其内部要素的强化和扩展,不仅反映出旅客对景区的关注点及要求,也是旅游地管理者需加重视的因素。
图1 样本语义网络分析图Figure 1 Sample 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diagram
2.3 情感分析
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 软件对那拉提景区旅客的网络文本进行情感分析(表3),结果表明,拥有正面情感的旅客比例最高,达到79.16%;负面情感占比较低,为15.03%;中性情感所占的比例最少,为5.82%。总体来看,那拉提景区在旅游形象传播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旅客的情感体验成分是以正面情感为主,这也符合前面分析的高频正向词汇最多的结论。但是,关于旅游评价的负面情绪仍需景区管理人员多加关注。与消极情绪所对应的网络评价主要有:一是景区旅游成本偏高(如“是我们玩过所有景区里费用最贵的”“消费太高,不值得进去游玩”等);二是景区内部交通不宜、指引不足(如“区间车在中途景点停留时间太短”“指示路标也不是很清楚”等);三是住宿问题(如“景区周围住宿条件和环境都很有限”“住宿太贵”等)。
表3 旅客评论的情感分析Table 3 Emotional analysis of passenger comments
3 IPA 分析
3.1 旅游形象感知主要构成分析
根据那拉提景区的文献分析,总结网络点评中关于草原旅游形象感知的主要构成元素。对这些元素从1排序,同时给出A~E 的五个梯度,分别代表“好、比较好、中等、差、非常差”,最后根据不同等级赋予其相应的分值为5~1 分[10]。具体编码过程如下。
点评:“区间车太差、服务周到、景区管理的不好、草原太美了、票价略贵、淡季旅客并不多、指引牌醒目、住宿条件都比较一般”。编码:1E、3A、4E、6A、7D、10B、11A、15C;编码“1E”代表旅客对编号为1 要素的评价,评价内容为“区间车太差,一个景点就停10 分钟,像赶集的一样……”,对该内容评价的结果为E,通过此评价可以看出那拉提景区的区间车时间限定让人不满,其评价分值赋为1 分,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那拉提景区旅游形象感知要素构成表Table 4 Composition of tourism image perception elements in Narati Scenic Spot
3.2 旅游形象感知要素分析
3.2.1 自然生态环境
草原景观是构成那拉提景区的主要元素,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叙述草原旅游和相关认可程度的语句偏多,如“草原太美了”“风景很美”“人间仙境”等,整体表明那拉提景区环境优美,旅客认可度较高。与此同时,有些旅客反映景区只有6、7月份景色宜人,持续时间太短,这也为那拉提景区改进相关的旅游时间策略提供参考。总而言之,那拉提景区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风光的理想场所,其中的草原、山丘、森林、雪山等自然景观,是吸引旅客前来那拉提景区体验的关键因素。
3.2.2 情感体验活动
那拉提景区汇集了草原、雪峰、河谷、哈萨克聚落等元素为一体,将其悠久的游牧文化和浓郁的哈族风情,与草原活化的文化元素有机结合,造就了那拉提景区独一无二的草原风光,使得旅客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发出“非常值得”“流连忘返”“这一生值得一去的地方”“有机会再来一次”的赞叹。更有不少旅客对景区内的骑马活动的反响较佳,如“骑马项目不错”“去那拉提一定要骑马”“骑马实在太炫酷了”。同时,景区还有篝火晚会、赛马等活动。由此可见,那拉提景区以其丰富的体验活动,为旅客营造了独特而新颖的生态休闲场所。
3.2.3 景区服务设施
由高频词汇分析可得,“区间车”是旅客反映最大的问题,网络点评中提及区间车的间隔时间不太合理,旅客在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太短,不利于培养旅客的游玩乐趣。因此,为旅客解决好区间车时间的问题是景区急需处理的事情。此外,那拉提景区内“直升机”项目价格过高,大多旅客不会选择消费,而自驾游在景区的自由程度较高,旅客的感知体验相对更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购票凭借其方便、快捷及优惠等优势,渐受旅客青睐。但景区入口仅有一台自动取票机,旺季旅客取票排队长,且部分旅客认为景区票价较高,导致其旅游体验较差。这表明景区管理人员较为忽视取票及票价方面问题,票价的设定没有充分考虑,因此景区的购票服务问题亟需进一步改善。
3.3 旅客体验质量评价
在对草原旅游形象感知各要素的频率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IPA 模型分析得到那拉提景区相关要素的重要性值和表现性值。IPA 模型的体系结构在水平轴上列出的是重要性,在垂直轴上列出的是表现性[11],对应的各个象限含义如下:第一象限(继续保持区):旅客对景区的管理人员的表现极为重视和满意;第二象限(供给过渡区):旅客不看重,但对相关要素的呈现表示认可;第三象限(低优先顺序区):景区管理者未引起注意,且旅客对其不满意;第四象限(加强改善重点区):旅客着重关注的恰巧是对景区管理人员的表现不满意的服务。
由图2可知,继续保持区中以旅游景观环境和情感体验为主,这2 个感知元素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和评价值,表明那拉提景区在这些方面的工作相对出色,使得旅客的满意程度很高。位于供给过渡区中的很多要素是旅客不太重视但反响较好的,表明景区管理在旅客兴趣低的某些方面表现良好,例如管理治安、餐饮美食与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被大多数旅客接受。位于低优先顺序区的是那拉提景区的旅游成本、标志和标识、景区内部交通、住宿等要素,旅客关注程度低、评价程度差,因此这个区域的要素是景区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并及时改善的。分析发现,旅客抱怨来景区旅游成本太高,不仅门票费较贵且景区内部项目还要单独收费,前往景区的路标不够明显及景区内缺乏指向标识,严重地影响旅客的体验情感。
图2 IPA 分析图Figure 2 IPA analysis diagram
4 结论
从旅客对那拉提景区网络评价的情感分析结果中可知,有79.16%的旅客对其旅游形象感知持积极态度,但也有15.03%的旅客对其持消极态度,具体结论如下:
(1)旅游景观环境I 值最高,达到38.28%,是旅客重视程度最高的要素,在15 个要素中的P 值也最高,达到4.486,成为旅客最为满意的旅游形象感知要素,其中的草原、森林和雪山等自然景观是吸引旅客的重要因素。
(2)旅游成本位于IPA 模型所有要素的最下方,表现性最差,经核对旅客体验要素结构表可知其P 值仅达到2.174,是旅客满意程度最差的要素,反映出景区票价过高,导致旅游性价比偏低,是景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景区内部交通P 值仅有2.823,主要源于区间车的运营问题,各个景点停留时间偏少给旅客留下了整个游览过程较为匆忙的情感体验,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旅客对那拉提草原旅游形象的正向感知。
(4)总体而言,那拉提景区的各个旅游形象感知要素重要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景观环境和情感体验是旅客重视程度较高的要素;大部分要素表现性程度高,以正面体验情感为主,表明旅客对那拉提草原旅游的体验质量评价值整体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