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关公文化进校园——以关公大刀为例
2022-11-12李艳红王冬慧李德柱
李艳红 王冬慧 李德柱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关公文化进校园——以关公大刀为例
李艳红1,2王冬慧1李德柱1
(1.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关公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城是关公故里,运城学院作为河东地区的高校,应承担起传承与发扬关公文化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构建关公文化与地方特色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作为道德行为实践的楷模,关公武术秉承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将关公大刀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板块,推进武圣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现状,并针对关公大刀进校园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公文化;关公武术;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关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关公文化,是指关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及其对当今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对社会生活最突出的影响在于精神方面,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关公精神的核心在于道德价值。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伦理道德是其核心内容。关公的“忠”“义”“仁”“勇”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关公,本质上是崇尚关公超人的道德人格。关公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无一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高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加强学生道德修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这与关公文化中的“忠”“义”“仁”“勇”如出一辙。通过关公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对于关公文化的了解程度,使学生感同身受关公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义勇的品质,这将大大提高高校德育的效率。
关公精神中的“忠”可以解读为对国以忠、待人以诚,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即是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的综合培养,关公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引导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防止功利主义的倾向,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奉献社会的精神。关公精神中的“义”在体育当中则更多被诠释为“公平正义”,现代体育的魅力在于其竞技性,而竞技的前提就是公平正义,但现代体育中的黑哨现象则有失公平,有悖正义。将关公文化重新解读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助于净化学校竞技体育风气,营造公平正义的竞技体育氛围。关公精神中“仁”可以解读为人与人之间仁爱、互助。引用到体育教育中可视为营造纯洁、人性、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关公精神中的“勇”即勇于进取、不畏艰苦,这对于当代青年的意义重大,在面对挫折时无法当机立断做出反抗这是中国体育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将关公文化的“勇”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当机立断、坚毅果敢的品质具有重大作用。关公文化的“忠”“义”“仁”“勇”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将为关公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途径。关公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也将为校本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课程思政下关公大刀在校园的继承与发展。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表1 调查问卷情况
调查运城学院师生对关公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关公大刀的认可程度,以了解运城学院关公文化活动开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2.2对比分析法
通过资料查证了解其他地方优秀文化进入高校教学的事例,对比研究关公大刀进入运城学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3逻辑分析法
对历史文献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进行理论升华,梳理目前关公大刀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分析关公大刀进校园的可行性。
2 结果及分析
2.1 师生认知层面
表2 学生对于学习关公文化重要性的认知
表3 教师认为关公大刀进校园对学生学习关公文化的影响程度
由表2可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以关公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非常积极,有97.4%的学生认为继承与弘扬关公文化非常重要,关公文化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只有0.5%的学生认为弘扬关公文化不重要;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继承与弘扬优秀关公文化与他们无关,缺乏一定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从弘扬与继承关公文化的层面来看,大学生的应对态度还是相当积极的。弘扬关公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契合,大学生对传承关公文化精神的积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由表3可见,大部分教师认为关公大刀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继承关公文化有效果,有22.2%的教师认为意义不大。可见,运城学院师生对于关公大刀进校园的教育意义认可程度较高,师生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积极。
2.2 关公大刀的传承效果
表4 学生对关公大刀了解程度
从表4来看,35.3%的学生对关公大刀几乎不了解,60%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只有4.7%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关公大刀代表的关公武术的了解程度不是很理想,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非常了解关公大刀。这说明运城学院校园的关公武术文化学习氛围不浓。大部分学生对于关公的了解停留在只是知道关公是“武圣”。运城学院学生对关公文化的了解情况并不乐观,关公文化在运城学院的传承效果一般。
2.3 学生了解关公大刀的途径
由表5可见,学生获取关公知识和了解关公大刀的途径比较少,有71.8%的学生是通过影视作品及网络的途径,13.4%的学生是在旅游途中感受并获取相关知识,6.6%的学生是在教师上课过程中耳濡目染所得,还有8.2%的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可见,通过影视作品及网络是主要途径。对于关公大刀代表的关公文化精神内涵的核心——“忠”“勇”“仁”“义”并无专人对学生讲解,且学校没有传承关公大刀的有效途径,也并未开设或组织与关公大刀相关的课程与活动,关公大刀在运城学院的传播不到位,学生缺乏有效了解关公大刀的途径。
表5 学生了解关公大刀的途径
2.4 关公大刀的传播路径
表6 教师对于编纂关公大刀教材的态度
由表6可见,有55.6%的教师指出关公大刀进入运城学院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教材的问题,教材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工具与载体。虽然关公大刀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没有特定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套路招式,但专业性较强,要将关公大刀刀谱进行细化,进行一招一式的教学,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另外,学校缺乏相关的专业性指导教师,限制了关公大刀发展。还有44.4%的教师认为关公大刀属于实操类项目,教材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代替教材。
2.5 关公大刀的学习现状
表7 学生学习关公武术的兴趣
由表6可见,大多学生愿意了解关公武术,但访谈发现他们并不愿意学习关公大刀。关公大刀作为武术的一部分,属于操化类项目,对于个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不断训练才能提升。学习武术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要有耐性,能坚持,但现在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学习短期难收到成效的课程,这也成为关公大刀进校园的一大阻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关公的“忠勇仁义”精神已经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关公文化的传承现状相当严峻,作为关公故里的运城,首当其冲应为关公文化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关公武术作为关公文化的突出代表,理当由后辈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运城学院学生对于关公文化的了解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对于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关公大刀进校园还面临着经费不足、政府关注度低、场馆缺失、缺乏专业的教练等严峻挑战,通过增强地方政府主导、创编关公大刀教材、传承人进校园、举办校园关公文化交流赛等途径,提高学生对关公文化的了解程度,提升学生学习关公文化的积极性,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主人翁意识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中之重。通过关公大刀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课堂,让学生切身感受武圣关公的精神魅力,养成自觉锻炼关公武术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保护、传承、创新关公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2 建议
3.2.1讲关公故事,习关公大刀,传关公文化
讲关公故事,习关公大刀,传关公文化。坊间关公故事的流传,是关公精神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在当前思政教育愈加强化的社会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关公、体会关公魅力、学习关公精神并以规范自身行为终极目标,是传承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所在。用耳熟能详的关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关公武术的兴趣,并培养关公忠勇仁义的优良道德品质是关公大刀进校园的目的。关公即关羽,字云长,后改为长生,河北郡解县人,今山西省解州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是一位才兼文武、通经熟史、骁勇善战的武将。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将其刻画为一名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威猛武将。关羽高大威猛且武艺高强,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是位忠厚、讲义气、重感情且胆识过人的英雄好汉。在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关羽的崇拜不但没有间断,而且不断升温。关羽被人们尊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相提并论,这与他非同一般的武功是分不开的。因而,要想继承关公文化应将关公武术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3.2.2做好地方主导,优化组织保障,促进关公大刀传播
关公大刀进入运城学院校园的支持面很大。首先学校要做好管理,发挥主导作用,优化组织活动保障,通过地方政府政策文件推进“关公大刀进校园”活动,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多方征求意见并总结经验,制定适宜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关公大刀进校园”规划,并加以推广和普及,保证“关公大刀进校园”活动地顺利进行。
3.2.3传承人进校园,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提升关公大刀学习水平
在“关公文化进校园”过程中,要深入推进大刀民间传承人进校园,或外聘教练现场教授关公大刀武术套路,与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关公大刀的兴趣,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关公大刀的学习中,营造浓厚的校园关公文化学习氛围。开设专门的关公文化选修课,聘请专人讲解,为对关公文化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渠道,增强校园关公文化学习氛围,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运城学院。
3.2.4创编大刀教材,推进关公大刀长久发展
应深度解读关公大刀发展历程,结合民俗文化开展关公大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关公大刀武术套路。可成立专门的关公大刀教学研发组,将关公大刀动作细化到“一招一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结合关公大刀的项目特点,创编适合学生学习的具有河东特色的关公大刀教材。请关公大刀传承人录制关公大刀视频课程,并请专人分析动作特点并编纂成书,保证关公大刀的教学过程与教材相适应。结合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关公大刀的传统打法,奠定扎实基础,同时为关公大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2.5加强思政教育,督促学生学习关公大刀
课程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为加强学生学习关公大刀的自觉性,要在校园多开展关公大刀表演赛,制定具体奖励制度,给予表演获胜者奖金或名誉奖励,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关公大刀的演练活动中,参与到关公大刀的传承当中。同时,针对学生在长期艰苦的训练中容易缺乏训练动力的问题,要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可以组建校队,进行学校之间的关公文化交流,扩大关公大刀的地域知名度,将校园关公文化传至省外乃至国外,提升以关公大刀为代表的关公武术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
[1]顾尔伙.新时代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尺度[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2):166-171.
[2]杨三军,刘波.冰雪运动进校园与体教融合的内在关联和经验借鉴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3):105-113.
[3]夏明海,何国建,刘天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的文化价值再认识及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6):69-72.
[4]曹英,程传银,董鹏.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机遇、问题及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0(11):13-19.
[5]王冬慧,马苗,殷海涛.武圣文化视域下的关公民俗体育多维审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8):73-78.
[6]全海英,郭子萌.“校企合作”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机理、困境与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5):24-31.
[7]王冬慧,暴丽霞,林辰宣.关公体育文化的概念、结构与功能阐释[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35(4):80-85.
[8]王志鸿.优秀龙舞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增刊1):170-172.
[9]倪娟.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问题检视与机制建构[J].教育科学研究,2020(6):71-76.
[10]王冬慧,王建洲,马苗.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1):38-41.
[11]蔡灵芝.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61-62.
[12]王冬慧,张雨刚,马苗.非遗视域下关公风筝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5):50-54.
[13]潘兰芳,孙庆彬,周家金,等.论桂西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2):207-210.
[14]王瑜,陈晓琪.“文化自信”观照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文化内涵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1):12-18.
[15]王冬慧.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武圣关公大刀的人类学解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7):76-80.
The Introduction of Guan Gong Culture into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urses--Taking Guan Gong's Broadsword as an Example
LI Yanhong, etal.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Shanxi, China)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020YJ180);山西省体育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TY124);运城学院体育学科建设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0-145)。
李艳红(1999—),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王冬慧(1986—),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关公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