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日历”:创造校园新生活
2022-11-12祝庆上海市闵行区纪王学校
祝庆 上海市闵行区纪王学校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人与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与我们是最大的生命共同体,人世间最大的“通”是与自然相通。四季轮转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人每天的生命、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活动,也随四季的律动而变化。“节”是生命或事物发展的节点,有自然的节,也有人设定的节,人类生活中形成的节,这些是历史沉淀、人类经验的结晶,具有纪念传统、强化价值和发展路标的价值,它联系着历史、现在和未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确实,学生成长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学校德育活动也蕴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无论从自然变化、万物生长的节律,还是从继承传统的维度,四季的节律都适宜成为整合学校综合育人活动的系统框架,以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节律和学校生活节律的合拍。
上海市闵行区纪王学校研发的“德育日历”意在围绕自然四季及其背后的中华文化传统,从学校教育的育人角度出发,融合学科育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真情实感,展开具有系列性、融通性及人文性的“校园四季”系列活动策划,积极创造校园新生活,使学生的成长更具生命气息。
实践背景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要实现育人的功能,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建构和寻找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因此,如果我们的教育能把学生的潜能和自我意识发掘出来,孩子将会有突破性的进步。要从教育中找回生命价值,首先是在课堂、在班级,在今天更是关注到了在突破时空限制的校园综合活动。
其实,学校原有校园生活中基本也都有主题节庆等综合活动,也已形成了从培养目标、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内容三个维度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但是当我们反思和构建这些校园活动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往往会去追求活动的热闹、现场的精彩,少有关注到基于学生自我需求的价值取向。我们也发现,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及文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的学习、生活与生长也被不知不觉地裹挟进了快速甚至是机械性的节奏中,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活动内容也深受影响。德育活动缺少针对性,缺乏“知行合一”的育人环境。
上海市闵行区纪王学校是上海市陶艺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新基础教育实验校,秉承“修德励学,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关注不同主体、不同层面的“融”与“和”。我校在陶艺教育的引领下,开发了“陶艺特色课程”和“陶艺文化课程”的校本特色课程群,对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进行了有效的融合。“校园四季”系列活动的构建,以自然四季及其背后连接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引领学生更多地走进与体验大自然,从学生真实的现实生活和需求出发,在全身心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为此,我们以学校依据九年一贯学校各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创制“德育日历”,建构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图谱,探索九年一贯学校德育内容体系,德育实施路径以及相应评价研究的经验策略,重构校园新生活,让看似平凡的生活日常无处不渗透着德育功能,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努力探索融通学校课内外、学校内外相关教育主体,创生共生共荣的生态德育,构建向善向上的教育生态。
理论先导
顶层思考 《礼记·中庸》有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天地之大,在于其能包容、孕生万物,教育生存于天地之间,应效法“万物并育”之德,悦纳每个生命,让每个生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鉴于此,我们期望我们的德育能创造“融·和”的教育生态。其中“融”即融合、融通。探索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改变、创新、重构“各育”实施路径和方法,不断提升“各育”之间的关联度,努力促进“五育”融合、共生,培育完整的人。“和”是“和谐、美好”,是同心协力将德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融合,在日常每件小事、每个细节中感受真善美的熏陶,以事育人,成事成人,追求师生共生共长、自然而然的教育新生态。
为了实现愿景,我们立足“立德树人”,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意识”四个维度;“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节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类主题,建构具有“融通性、整体性、互动性、共生性”生态特征的“德育日历”校本实践。依托“知、行、思”的活动模式,立足学生生活,创建校园德育活动图谱,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知识与教育相关活动的延展,融通学科育人,融通校园生活,融通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实现学生知行合一。
内涵诠释 “德育日历”,指立足学生发展,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为起点,融通学科德育,融通校园生活,融通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实现学生知行合一,落实立德树人的学校德育活动图谱。
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聚焦学校育人目标,分学段确立学校德育目标,细化德育要求,并指导各年级围绕德育目标,梳理德育教育系列内容,建构“德育日历”内容图谱(如图)。
“德育日历”内容图谱
通过学科教学、主题教育、班级管理、社会实践、学生评价等多种途径有序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品格养成,落实学校德育目标,同心协力将德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融合,在日常每件小事、每个细节中感受真善美的熏陶,以事育人,成事成人,追求师生共生共长、自然而然的教育新生态。
实践探索
融通学校育人体系 人的品德无法单独得到成长,我们的教育行为或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是综合的。我们依据德育纲要、梳理了每个纪念日、节庆日,串起了每周、每月的中华传统活动、学生成长仪式庆典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科育人活动、时政教育活动,融通自然、融通社会、融通自我,形成了每个季节的校园综合育人活动特色:如“爱在春天”的感恩季,“乐在夏天”的成长嘉年华,“品在秋天”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暖在冬天”的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不同学段的德育内容实施长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点面结合,学段纵向贯通,学科横向汇通,形成系统的育人体系,实现人的发展。
“活动”是学校德育生态更新和发展的基本载体,“融通”是学校德育生态的创新与优化的基本路径。为保障活动育人常态运行,从校级层面组建研究团队,打破层级垂直管理,打破教育与教学分部管理的现状,基于学生真实生活,以四季时间轴线梳理不同学段学生的育人目标,形成年段化学生发展的德育目标体系,探寻部门交叉管理,以项目化推进,明确负责部门,通过项目活动、项目考核促进学习交流、实践改进,全角度把握整体的连续性,兼顾各阶段的特点。学段贯通遵循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各阶段的知识能力得以融会贯通,进而实现学生不同阶段完整成长的螺旋式上升,进一步优化德育生态。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把学校育人目标贯穿于学科教学始终,将学校育人目标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引导教师将课程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积极开展学科整合,开发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课程,在课程整体推进中,推动孩子们突破时空限制,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实现了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形成“知—行—思”德育模式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建构“德育日历”校园四季活动,提出了“知—行—思”德育模式,助力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实践成德。
“知”为“知德”。引领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建校园新生活,在班级一班一品活动、年级主题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家庭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科课堂中传扬中华美德,引导学生在每个日子里去发现美、体验美、传递美,“知本质、知规律、知变化、知发展”,感知校训“勤强礼信”,学会社会文明生活。
“行”为“践行”。引导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当下社会背景找寻有探讨价值的主题、内容和典型事例,以鲜活生动的项目活动代替传统单一的说教方式。在实践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行有爱、行有序、行自律、行坚韧”,学习走向独立,学习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学习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思”为“思辨”。给教师留白,点燃教师智慧,引导鼓励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自省、分辨、感悟、内化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创建打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学科+或跨学科社会实践课程,助力学生走进开放式学习场景,认识社会、链接自然、连通世界,“思自己—思他人—思社会—思世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人生信念、责任意识及担当精神。
“知行思”合一,回归一切生活实践场域,每刻,每天,每月,每季,以活动为鉴,知德、践行、思辨,构建“自然而然”的学校德育生态,开启学生的成长序章,解决学生的成长烦恼,助力学生走向美好未来。
改进德育评价方式 评价是为了激励和改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教育评价改革以破“五唯”为导向,在“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教育改革实践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此,我们以关注学生行为的数字画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改革学校的德育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保障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首先,建构三级评价指标。德育评价由校长室直接领衔,由学生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分层开展工作,通过顶层架构、技术合作、组织培训、采集数据、数字画像、评价反馈等路径,逐步推进评价实施。其次,创新日常评价形式。日常除了常见的教师对学生德行进行即时评价、书面评价反馈外,我校在家校沟通基础上选用晓黑板的升级服务——“晓评价”系统,实施积分制评价,即用手机即时评价或卡片评价。这种积分评价以教育为主导,互联网为媒介,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跟踪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感知和获取学生数据,通过对数据的记录、分析、报告与分享,生成学生完整的数字画像,使得教育评价更具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晓评价”平台基于对学生评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每周会形成各级报告:校长报告—年级报告—班级报告—个人报告。基于信息平台的数据分析,直观地呈现了学生成长的轨迹,让不同层面的教师和家长更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实施成效
几年来,我们对校园四季综合活动不断进行梳理、补充、调整、创新,围绕“五育融合”,依据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整合了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更新了活动内容。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融合”的教育理念,关注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优化德育自然生态;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心需求,优化德育的社会生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健康心理,优化德育的心理生态;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优化德育的文化生态。尤其是分年级融通学科,融通德育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创新活动形式,使活动更有序,更有针对性,拓展了德育活动的深度、广度、宽度,学生能人人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中找寻成长乐趣,通过运用多种激励性手段、建立成长共同体、让无形的思想教育变成有形的行为培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与此同时,教师德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能立足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科育人价值深入探究德育有效方法,提升德育实效。看到学生的改变,更激发了教师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育人理念的改变,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智慧。教师们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活动育人智慧,实现了学生生命真实成长,促进了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