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勃拉姆斯《钢琴小品Op.119》的创作风格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克拉拉小节

吴 迪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 年5 月7 日-1897 年4月3 日),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出身于音乐家庭。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早期沿用古典奏鸣曲、变奏曲原则,中后期更多地融入了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钢琴小品,如随想曲、间奏曲、狂想曲以及民间歌曲、舞曲等,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思潮对勃拉姆斯的影响。这类作品有些是作者内心体验的独白,有些是生活情景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深沉、典雅、富于技巧、手法细腻、形象丰富。

一、勃拉姆斯的个人经历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和现在的很多琴童一样,勃拉姆斯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的时候便显露出对作曲的独特天赋。爱德华·马克森,德国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睿智地发现了勃拉姆斯,给予其悉心的教导,唤起勃拉姆斯对德国古典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注。马克森及其作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勃拉姆斯。勃拉姆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很少接触当时的浪漫主义音乐。二十岁那年,是改变勃拉姆斯一生的一年,他在这一年中接触了两位伟大的作曲家,一位是李斯特,另一位就是舒曼。他先拜访了李斯特,李斯特奢华的住宅里还有追随者在夸夸其谈地讨论,令不善社交的勃拉姆斯心生反感,他也非常抵触李斯特作品中那些夸张的炫技和肆无忌惮的情感表现,这次的见面可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后来,勃拉姆斯走进了舒曼和克拉拉简洁质朴的居所,还有那片宁静的小花园,在音乐观上与舒曼所见略同,他感受到自己找到了志同道合者。在与舒曼的交往中,勃拉姆斯对舒曼的妻子克拉拉暗生情愫,顾及到和舒曼的友谊,直到舒曼过世以后,他都未曾向克拉拉表白,他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守护着克拉拉,没有结果,不求回报。在克拉拉病危的时候,勃拉姆斯日夜兼程,但还是错过了见克拉拉的最后一面。在克拉拉的墓前,勃拉姆斯颤颤巍巍地拿出了《四首最严肃的歌》的手稿,呈现在沉默的墓碑前。这是他专门为克拉拉而创作的音乐,但克拉拉再也听不见了。11 个月后,他也离开了这个失去了克拉拉的世界。

说起勃拉姆斯的作品,很多人都会想到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不像李斯特、巴赫那样多产,《第一交响曲》这部作品从撰写到完成,历时长达21 年之久,共四个乐章,勃拉姆斯用一部荡气回肠的作品讲述了德国统一前后的浮华沧桑,从矛盾挣扎到民众的悲痛、憧憬,直到最后的欢呼雀跃。他用乐曲讲述历史、讲述变迁。

勃拉姆斯于1892-1893 年间,创作了作品“116-119四套钢琴小品集”,共20 首,这四套曲集是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作品。这时的勃拉姆斯已经进入创作的更高境界,四套钢琴作品可谓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韵味。《七首幻想曲Op.116》夺目耀眼,节制而热烈;《三首间奏曲Op.117》则是多情而忧郁的摇篮曲;《六首组曲Op.118》有着田园诗般优美而迷人的主题;《四首小品Op.119》(《钢琴小品Op.119》)坦然而传神。他用细致的音乐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这四套钢琴作品,更趋向于简明地表达作曲家内在的、敏感的、稍纵即逝的情感。在此,笔者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Op.119》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该作品的创作风格、演奏技巧以及作曲家细腻的思想情感。

二、《钢琴小品Op.119》创作风格探究

《钢琴小品Op.119》,写于1893 年,是勃拉姆斯钢琴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勃拉姆斯最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之一,当克拉拉看到勃拉姆斯这首作品时,克拉拉称其为“珍珠似的作品——暗淡而珍贵”。全曲分为四个部分,三首间奏曲和一首狂想曲。

(一)第一首《b 小调间奏曲》(缓慢的柔版,Adagio)

第一首《b 小调间奏曲》,勃拉姆斯用这首曲子将自己拉回到与亲人朋友相聚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中,无比美妙,也浪漫短暂。全曲为A-B-A 结构,从前八小节,即可看出典型的复调特点,这与勃拉姆斯一贯的追求古典主义风格的作曲手法尤为相似,第一、二小节下降三度的写作手法也是他的特征之一,在这里,勃拉姆斯运用了大量的延留音,使得作品听上去绵密细腻。从第四小节开始,使用了卡农的手法,左右手应答,旋律上也由下降三度转变为模进下行,中声部的经过音也精心处理为和谐的音程。第五小节,延续了第四小节的手法,虽强化了中声部的三度下行模进音程,但高声部的单音旋律却是点睛之笔。第六小节和第七小节重复了第四、五小节的形式,第七小节中声部倒数第二个音程用临时升号变成调外音,虽不和谐,但起到了次旋律的作用,也就是因为这个音,使得第八小节的旋律慢慢回落。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创作格外有趣,大模进中套着小模进,第七小节高声部“la”的出现十分明亮,中声部的音程模进完美跟进,弱化尖锐,增添层次,第八小节的单音下行,预示着乐段的结束,相似于第七小节的手法又突然出现在倒数第二个音上,完美回旋到第九小节,这是一个新乐段的开始,也是优美主题旋律的重复。曲子层次丰富又不混乱,主题清晰又不尖锐,突出了精彩的复调重现。

(二)第二首《e 小调间奏曲》(稍微激动的小行板,Andantino un poco agitato)

第二首《e 小调间奏曲》,稍微激动的小行板,整首作品开始较为戏谑,而后转为“兰德勒舞曲风格”,在结尾之前,勃拉姆斯用了很长的篇幅,将乐曲拽回开头的旋律及创作手法上,短暂回旋之后,舞曲又徐徐地开始,就这样来回变换了两次之后,终止和弦再一次以延留音推出的方式使乐曲悄然而止。这种创作手法在勃拉姆斯的其他作品中似曾相识,在我练习过的前奏曲中曾经见过类似的手法,比如《勃拉姆斯第六前奏曲》。从个人角度出发,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创作手法,乐曲的表达有张有弛,这样的作品给听众的感觉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地,也反映出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并不是一味排斥潮流的前进,而是在坚持自己古典主义风格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跟进了浪漫主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作曲家的音乐里,他们把性格转变为创作特点,勃拉姆斯就是十分善于把同样的旋律变成各种各样创作形式的作曲家。初看上去,整首乐曲就像是由完全不同的三部分组成,但其实每一段的变化都包含着相同的旋律,有时变成和弦来增加旋律厚度,有时干脆将“兰德勒舞曲”创作成同样的旋律,记住旋律的同时,也记住了乐曲的千变万化、精彩纷呈。

(三)第三首《C 大调间奏曲》(诙谐欢快的小行板,Grazioso e giocoso)

第三首《C 大调间奏曲》,诙谐欢快的小行板。勃拉姆斯依然采用了和弦来增加旋律厚度,但美轮美奂的音乐作品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呈现。首先在乐曲风格改变的情况下,延留音、连线的处理方式相对减少,此外,跳音的出现也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创作技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欢快嬉戏的风格。主题旋律由出挑的高声部变为中声部,藏而不隐,这和勃拉姆斯内敛的个性如出一辙,根本无需多余的华丽渲染。虽说第三首短小精悍,但极为考验演奏者的手指基本功,在中声部旋律明朗的基础上,还要保证高声部音程的有序进行,中间又加入跳音,这更加提升了演奏难度。

在结尾段,大小连线再次出现,模进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左右手各显神通,这里是全曲最精彩的部分,右手中声部依然是主题旋律,三连音下行模进在双手演奏中同时如花朵一般绽放开来,强弱力度符号也是循序渐进的,慢慢地由强渐弱,看似到了结尾,却出其不意地在完全终止前加了一串近乎自由的长连线跑动,这更加增强了乐曲的戏谑感。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很少看到违背古典主义严谨音乐形式的处理,在这里,他用乐曲回忆着美好的快乐时光,现实中,他无法冲破礼教,毫无顾忌地爱着克拉拉,可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思念,也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勃拉姆斯,了解他的内心,发现一个深情、鲜活的勃拉姆斯。

(四)第四首《降E 大调狂想曲》(有力的快板,Allegro risoluto)

第四首《降E 大调狂想曲》,坚定有力,果断的快板。正如表情术语一般,曲子坚毅果断,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强有力的重击七和弦有序地出现在每一小节的重音拍上,节奏模式也好像军队的进行曲一般,富有刚毅、勇敢的英雄气概,连音线的运用在这里已经不再是为了柔情似水,一个个重音记号凌驾于和弦、连线之上,拉长的渐强线条成片出现,仿佛在不停地把曲子推向至高的顶点,这些和弦更像是一个个的感叹号,勃拉姆斯不再收敛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在整部作品的高潮部分充分发泄出来。整首乐曲依然是采用回旋的方法,将主题旋律分三次重复出来,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无限的华丽的释放,再回归,再重复,再强调,周而复始,刻骨铭心。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克拉拉小节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快把我哥带走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