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灵敏性”训练手段的探究
——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为例
2022-11-12童琬杰
童琬杰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一、研究现状
国内鲜见关于古典舞中舞蹈灵敏能力的研究,所见文献主要是以体育学科中对灵敏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为主。在相关学者的论述中,杨鸥教授在她主编的《舞蹈训练学》第九章中详细阐述了舞蹈灵敏能力的概念及训练手段、训练负荷等内容;还在《舞蹈科学训练基础》第七章中详细论述了关于舞蹈灵敏能力辅助训练的方法,对本文中舞蹈灵敏能力评价方法的建立具有启示作用。陶春华在《舞蹈科学选材中灵敏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中具体以10 至12 岁舞蹈特长生为样本进行测试,以舞蹈中专生和在其报考年龄段舞蹈生为对象,对他们进行运动才能、灵敏素质水平的测试,建立了灵敏能力测试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但主要以体育研究方式建模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针对此现状,笔者选择了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灵敏性训练手段为选题,并以古典舞为例,结合舞蹈训练学、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等知识,谈谈对此论题的看法。
二、古典舞中灵敏性训练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有着既崭新又古老的双重特性。“崭新”在于中国古典舞系统性的阐述在1949 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到至今的半个世纪才得以完善发展,初步形成自己的训练手段和表演内涵,而“中国古典舞”这一说法也是在1950 年欧阳予倩先生提出之后才得以广泛传播与运用,逐步被大众所接受。矛盾之处又在于,中国古典舞伴随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更有“美学”之类飘忽深奥的哲学禅思蕴含其中。如何将科学的灵敏训练运用到古典舞的练习之中,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人体灵敏素质能力是指舞者操控身体,在各种客观条件的突发情况的变化下,能准确、快速、灵活、协调地变换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稳定身体平衡,快速做出反馈的能力。它是人的神经反应、协调能力和各项身体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古典舞中的灵敏素质有何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提高舞蹈作品的整体完成度
舞蹈是一门以人体为载体,通过舞者的多次专业训练而达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协调的肢体语言的艺术活动。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常用“圆、曲、拧、倾”来概括,舞蹈作品的艺术传达必须要以肢体语言为中介,而舞台的偶然性则加大了舞蹈完成的难度,使舞者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训练舞者的身体素质是为了解放舞者身体,令其拥有一个足以应对高度艺术需求所支撑的身体,最终达到得心应手、操纵自如的艺术体现。例如古典舞中“敦煌舞”便对舞者身体造型有着极高的要求。敦煌舞是壁画的“复活”,为了达到对壁画中人物形态“坐跨折腰”“勾脚压腕”的复制,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不改变舞蹈原汁原味的特点上再加以想象,从而更好地阐释舞蹈作品的风格、内涵与意蕴,是对舞者身体控制力的极大考验。为了展现作品丰富的情绪、内容、意境,舞者需要通过无数次的训练以达到良好的身体灵敏素质以及准确、灵活、协调的动作美感,最终完成舞蹈作品的动作美和形式美。
(二)实现高水平舞蹈技术
舞蹈技巧是衡量舞蹈作品的核心之一,是各种舞蹈技术综合运用的完成体。中国古典舞中技巧众多,如“串翻身”“蛮子”“拉拉提”等,往往高超的舞蹈技巧能在舞蹈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观众与之共鸣,推动作品走向高潮。舞蹈技术技巧的良好发挥是在多种身体机能与大脑皮质神经进行暂时性神经连接的过程,是舞者灵敏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成果。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密切关联的,如此便需要舞者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建立运动反射神经,以达到大脑神经与条件反射相关的中枢建立短暂的精神联系。可想而知,作为生理因素之一的大脑皮质神经下的灵敏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舞蹈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完成质量。
(三)有利于促进速度等基本能力的发展
各种能力素质之间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集体发展会直接提高舞蹈作品的完成度。灵敏素质作为一种综合素质,舞者的每个动作都在不同方面体现力量、灵敏、控制等素质。对古典舞者而言,下肢灵敏素质训练尤为重要,例如古典舞基本步伐“圆场”“花帮步”等,若舞者下肢灵敏素质得到提升,在相同一段音乐中的移动距离会相对拉长,同一个动作便会形成不同的效果,给人视觉上形成“延伸”的感觉。舞者可通过一定的训练,在综合能力上得到长足进步,使人体速度等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三、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
(一)大脑皮质神经与本体感受器功能
优秀的灵敏素质是在稳固人体基础运动技能的前提下展现的,即需要人们对大脑皮层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发展。通过反复的训练,以形成娴熟的技巧,在动作、环境变换的情况下,加强大脑皮层在高亢和约束之前切换的能力,进而丰富大脑皮层传递信息的活跃性。这样不仅提高舞蹈作品的完成度,也能提高舞者的创造力,从而令舞蹈作品更加深刻。
人体在完成某个动作以后,肌肉会产生收缩,肌梭和腱梭受到刺激,从而感应到肌肉在力度、张力、伸展之中的切换,继而感应人体在空间上的方位、姿态、运动轨迹的变换以及其他部位的反应情况,并与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内感受器的彼此作用,实现感受空间方位的目的。动作分析得越精确,舞者对于动作的发力、肌肉调节、速度快慢分析的水平就越高,对如何完成动作的判别就越准确,更有些专业舞者甚至可以闭眼完成动作,这就是本体感受器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
(二)肌肉疲劳程度
疲劳会使人的感觉神经变得迟钝,人的机体能力降低,大脑皮质无法完全供应人体所需要的能源物质,从而产生保护性遏制,使肌肉无法发挥原本的作用,最终产生反应迟缓、速度降低、体力下降、平衡性失调、动作不协调等情况。
(三)精神状态
人在情绪高亢时,灵敏度会随着情绪的正向发展而增强;而当人们的情绪低落时,肌肉也会随即受到影响,灵敏度会相应下降。所以当舞者在完成作品前,要学会协调自己的情绪,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四)年龄、性别
随着人们年龄的变换或性别的不同,人的灵敏素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7 至12 岁是发展灵敏素质的敏感期,在步入青春期后会相应降低,而后又会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升直至成人阶段。青春期前男女灵敏素质所差不大,但进入青春期后,雌性激素的分泌会降低女性的灵敏素质,后又随着年龄的上升不断变化。
(五)其他身体素质水平
人体是受整体综合素质的影响,人体各个机能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力量、协调、耐力、体能、柔韧等任何一门的素质都会影响灵敏素质的发展。
(六)舞蹈技术的熟练和舞蹈经验的丰富
众所周知,熟能生巧。舞蹈技术掌握得越熟练,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就越强,舞蹈创造性就越丰富。在表演和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技术储备,从而提高灵敏素质,是舞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古典舞发展灵敏性训练手段及要求
(一)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符合人体结构学理论的训练方法首先是吴晓邦先生提出来的,过于追求成效而忽视背后影响的训练往往会造成揠苗助长的效果。不科学的训练手段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更有甚者会对人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中国古典舞是“圆”的艺术,在中国古典舞创立之初,就曾充分吸收了中国戏曲和传统武术的精髓,无论是从古典舞的“拧、倾、圆、曲”,还是从古典舞身韵中的“云间转腰”“风火轮”到古典舞技术技巧“串翻身”“点翻身”等,“圆”的形象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国古典舞之中。“圆”的路线,一方面是指人体动作轨迹的圆,就如同我上文说到的技术技巧、身韵等等;而另一方面,圆也是指人体内部气血的循环。这不仅仅符合中华人民古往今来的审美特征,更符合中国道教中“阴阳”之说:大到天体运动、天地间阴阳运行、八卦图中的“圆”运动,小到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中阴阳之气的“圆”运动,两者的道理都是相同的,都认为阴阳之气的升腾降沉产生了五行和“圆”运动。由此可见,古典舞本身就融合古代人体阴阳循环的知识,无论是从观赏角度,还是从人体结构方面,都有其科学性。
(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舞蹈运动从起步到娴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的身体形态、肢体位置的模仿或简单的跳跃和脚尖练习,开始培养学生的规范性与协调性与对空间的意识、对节奏的意识,都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和教师孜孜不倦的语言提示,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定向的思维模块。在初步思维形成后,接着在舞蹈训练中着重解决的柔韧能力,以及重心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开始增加对旋转能力和跳跃能力的练习。从最基础的对教师肢体语言模仿到基本功的练习再到初步的技术技巧训练,最终才能使学生初步形成舞蹈的基本能力。
1.增加舞者对信号刺激的反应训练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活动,是结合音乐、美术等一系列其他艺术的表演形式。舞蹈内部分类又有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等分类,不同风格的舞蹈节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基于此,对舞蹈演员而言灵敏素质的训练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舞者训练时,加上教师对同一动作的不同节奏变换,例如在古典舞小跳训练中,教师可以敲打不同节奏型的拍子;或者突然要求舞者变换方向、位置;又或者配合中跳、叉跳等其他不同类型的跳跃技巧进行跳跃性综合组合训练来训练舞者在运动中对各种方位的判断,对不同风格音乐、变换节奏的掌控和对各种性质动作着力方式的判断等等。经过多次的灵敏素质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舞者的综合素质,还可以训练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应对突发状况的反应。
2.加强古典舞者的下肢训练
舞蹈训练中,灵敏素质是身体基本能力之一,与柔韧、速度、力量、耐久等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而下肢作为人体与地面接触最多的地方,承载了人体的绝大部分重量,所以说下肢训练是舞蹈训练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人体下肢关节可大致分为髋、膝、踝三个部分,其中髋关节作为人体上下肢的枢纽,直接影响“胯”的软开度,它将直接决定舞蹈动作的幅度,进而影响舞蹈作品的表现力;踝关节在古典舞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勾脚、绷脚和擓脚,也是舞者半脚尖需要训练到的位置之一;膝关节是人体较复杂的一个关节,它可以支撑人体行走、跳跃、缓冲等一系列运动,是舞者在大负荷训练中较容易损伤的部位,所以针对舞者下肢能力的训练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重复练习,加强身体记忆以形成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就是俗称的肌肉记忆,加强舞者的肌肉记忆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强调同一动作的重复多次练习,使身体肌肉、本体感官器等神经系统在不经过大脑支配的前提下也能自发做出反应,提高舞者对空间方位、身体平衡把控的能力。同一素质的练习不仅会增强单一能力,还会拔高舞者整体能力,进而锻炼其学习新动作和创造性的能力,从而提高舞者的整体素质。
(四)锻炼抗压能力,减轻焦虑情绪
人在处于紧张心理时,人体肌肉、关节等各个部位也必然会随之收缩,从而导致人们灵敏度、协调性、力量等水平的下降,最终影响表演成效,所以锻炼抗压能力有其必要性。
(五)抓住发展灵敏性的黄金期和敏感期
灵敏素质受中枢神经的指挥,是人体各类能力素质的总体呈现。少年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在所有系统中发育最早,他们在速度、平衡、力量上面都有良好的发展潜能。7 至12 岁是儿童发展灵敏素质的敏感期,抓住这个敏感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