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皮影戏的“趣”味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谐趣人偶皮影戏

周 梁

(重庆工程学院 数字艺术学院,重庆 400056)

“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是人的精神享受,在这种愉悦的精神享受中实现精神的自由。身心休息平静的时候,个体之趣味、爱好就会自然萌生,使人回到本然之性。传统农耕社会与自然关系密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自然节奏,周而复始,从而形成了中国人循环性的时间观念。在这种观念中,时间是不会“流逝”的,它会再来,所以中国人习惯过着悠闲的生活。在农耕文明社会,看戏是民间重要的消遣活动,而皮影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民间最为喜闻乐见。宋人姜白石有诗谈及影戏:“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表明了皮影戏早在宋代就已经非常盛行,让人流连忘返。中国人看皮影戏,便体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皮影戏是表演在场的艺术,它在演出现场为人们构建一个心灵与精神放松的场所,在这个闲适的时空中容易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圆满与充实。

趣是一种消遣,正如林语堂说:“只有在许多一般的人民都喜欢以艺术为消遣,而不一定希望有不朽的成就时,真正的艺术精神方能成为普遍面而弥漫于社会之中。”在这种以皮影戏作为消遣对象的状态和过程中,便产生了以“趣”为审美取向的内在艺术精神,主要体现为:谐趣、雅趣、奇趣。

一、谐趣

“谐趣”是一种从近乎游戏的活动中获得的美感。美学家朱光潜对谐趣的定义:“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哲学家康德最早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阐释了艺术同游戏活动的联系:“艺术是自由的,人们把艺术仿佛只看作一种游戏,它是本身就令人愉快的活动,达到了这一点,就符合目的。”皮影戏的表演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游戏”活动,具有玩乐性质。皮影表演时,艺人运用挑、抵、推、揉、拖、反转等技法来表现人偶的动作和情感,赋予皮影人偶以生命。而观众本身清楚这些影偶只是一个个受人操纵的傀儡,影偶的动作表演构成了“丑”和“拙”的意象,从而产生了谐趣。

伯格森在《笑——滑稽的本质》一书中指出,动作所产生的喜剧性是由于生命体要求灵活,但实际动作却展示了某种内在的机械性。他说:“人体的体态、姿势和动作的可笑程度和这个身体使我们联想起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程度恰恰相当。”皮影的动作原理便是一个机械装置。影偶一般由11 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交合处依靠关节连接,艺人通过操纵杆操控影偶实现运动。皮影艺人想赋予影偶以生命体的特征,要求其灵活,但影偶本质上就是一个受人操纵依靠关节运动的机械装置,因此其动作本身就能产生喜剧效果。皮影戏一开始演出,观众便会立刻发现皮影人是受人操纵的傀儡,具有机械化的僵硬感,体会到其中的谐趣,从而发出会意的笑声。

从表层来看,皮影角色单纯的动作就能引起谐趣,原因是皮影戏的演员是傀儡,其动作表演受人操纵而形成。从深层来看,谐趣也来自动作与角色魅力的一致性,来自于角色性格和剧情的“真实感”。这一深层次的谐趣主要体现在皮影丑角的表演上。皮影丑角深层次的动作往往和情节紧密相连,角色的动作是在模仿或表现某种行为。通过艺人的韵白和唱腔,观众了解剧情,再加上动作表演,体会到这种深层次的喜剧性。深层次的谐趣是影偶的表演、声音、情境等综合因素构成产生的,与我们今天看的喜剧影视作品一样。

二、雅趣

“雅”的根本特征,“自有标格,不涂铅脂”(顾翰:《补诗品·隽雅》)两句话说得最为恰切。“标格”就是趣味的追求和表现要有一定的格调和品位。

皮影的雅首先体现在其装饰效果上。皮影造型不仅雕刻工艺细致,同时在色彩上讲究对比强烈,图案装饰华丽,风格典雅清丽。如皮影戏《西厢记》中俊俏的人物、精巧的闺房、考究的庭院、优雅的葡萄架和清幽闲适的山中茅庐。这些艺术造型都透露出古人风雅细致的生活格调以及精致文雅的生活状态。精心绘制雕刻而制成的人偶通过光源的照射呈现在白色幕布上,立刻具有了鲜活的生命,显得晶莹剔透,缤纷雅致,赏心悦目,如梦如幻。无论是曼妙迷人的爱情故事,还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皮影戏的雅还体现在其戏曲程式化的动作上,各个行当的动作自有其一套规范和表演程式。比如河北皮影艺人对生旦净丑各行当就编了一套口诀,旦角动作口诀:正小两手交,姑娘目下瞧,武旦风摆柳,花小手掐腰。大奸面出场表演程式:一步两摇,眼睛上瞧,出场踏板,抖袖挺腰。这些动作程式是来自生活的经验总结,经过提炼而形成,高度概括,具有独特的格调和品味。

皮影戏的唱腔和韵白本质上是诗歌,讲究对仗和押韵,也是一种雅的体现。各个地方的皮影戏都有其精巧严谨的唱词结构,比如二二三的七字句和三三四的十字句,都是中国民歌和戏曲中较最普遍的句式。这些固定的唱词句式与曲式结构进行搭配,再配合独特的唱腔,便形成了皮影戏的唱戏叙事的组成部分。比如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盗仙草》中白素贞对南极仙翁自述身世遭遇的唱段:“忆往事泪涟涟肝肠寸断,白素贞仇和怨对你来言;在峨眉勤修炼千年功满,羡美景寻真善来到人间;许官人品貌端盟誓结伴,怀痴情庆长久喜迎心田……”这一段就是三三四的十字句唱词。这种形式的韵白唱词简洁概括、生动洗练,易于记忆和演唱,再配合带有浓郁情感的唱腔和曲调,不仅观众容易心领神会,而且独具雅趣。

三、奇趣

奇趣通常让人感到惊异,让人意想不到,是一种新颖新奇的美感。中国传统艺术常常强调一个“奇”字。清人吴乔说:“子瞻曰: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此语最善,无奇趣何以为诗?”这里吴乔说的子瞻即苏轼,苏轼指出奇趣的主要特征是“反常合道”,其意思是不合常理而合人情。作为民间艺术的皮影之所以影响极其深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崇“奇”。

剧目题材上,皮影戏常见神怪故事,怪诞离奇但又合乎人情。皮影戏《目连救母》本来自佛教“目连救母变文”,叙述佛陀的大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故事。该戏大肆表现和渲染地狱诸般场景情状和鬼怪,故事离奇,情节不合常理。但其宣扬的是中华孝道思想和慈善思想,这便是合乎人情。

造型设计上,皮影的演员是影偶,可以根据人们的审美观来塑造,进行夸张变形等艺术化处理,突破真人戏的限制。有的人偶造型雕刻简略,风格粗犷有力,以绘画的方式描绘随意的线条,别有奇趣。同时,皮影艺人通过绘制、雕刻、上色等工序制作创造出各种场景,天庭地狱、高山大海、海市蜃楼都能在舞台上呈现。丑角设计奇巧,造型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些上下颌、头部或帽子等部位可以开合移动、伸长缩短的造型。

动作表演上,由于皮影的动作表演不受真人演员演戏的限制,影人可以上天入地,腾云驾雾,无所不至,各种特殊效果均能表演。皮影娃娃有许多反常的动作表现,如大幅度的穿梭摇摆,换脸,砍头,腾云驾雾等等。在某些特殊的丑角设计中,将皮影人偶固定的部件设计成可以活动或可卸可合,在表演中进行分合的夸张化表演,体现出奇特的造型魅力和设计智慧。好奇心理是人的本能,新鲜事物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使得人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愉悦之感。

四、结语

“趣”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体现了我们的艺术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皮影戏中“谐”这种艺术趣味,最具游戏精神,富于社会性,具广泛的群众基础。“趣”不仅在传统艺术中受到重视,在今天的大众文化审美环境中也是最为常见,它是一种猎奇心理,是艺术走向世俗化、大众化而必然产生的。总之,“趣”关系着“美”的原始发生,是艺术具有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趣”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美学境界,也是审美鉴赏所追求的重要内容。不管是“谐趣”“雅趣”,还是“奇趣”,这些审美趣味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体验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有效地引导。

猜你喜欢

谐趣人偶皮影戏
La puerta de entrada al este de Guizhou
派对尤物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皮影戏的秘密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皮影戏
幽默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