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梯玛仪式中的土家族舞蹈

2022-11-12李歆茹

戏剧之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铜铃土家土家族

李歆茹

(中南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我国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关于土家族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古代巴人的后裔;二、由湘西土著和其他一些部族的先民融合而成。三、古代由贵州地区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在古代,由于科学水平低下,土家人对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了解不足,认为人间的一切都由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神的观念。因此,土家族经常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与祈祷仪式,巫风巫俗盛行。《说文解字》中对“巫”的解释为:“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土家族巫师在举行和神沟通的仪式时通常手舞足蹈,他们认为这样做能够使神欢愉,进而实现人们的愿望。由史料记载可知,土家族梯玛仪式中土老司常跳的娱神的舞蹈有摆手舞和八宝铜铃舞,这两类舞蹈在仪式活动中发挥了特有的功能,而该仪式也对土家族舞蹈的传承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梯玛仪式概述

在古代社会,土家族聚居区域偏僻闭塞,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也由此受到局限,他们认为世上的一切都由神灵和鬼怪主导。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梯玛文化是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庞大艺术载体,其表现了鸿蒙初辟、繁衍生息、狩猎农耕、饮食起居以及民俗禁忌等广泛的历史内容和社会生活内容,被誉为“土家族的百科全书”。

梯玛,有两种含义,其一指从事原始宗教活动的巫觋,俗称“土老司”;其二指一种原始宗教活动,汉语称为“梯玛跳神”。梯玛的法事活动主要有“服妥司”“杰洛方”和“宋姆妥”三种。其中,“服妥司”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的较大规模的还愿活动,又叫“玩菩萨”;“杰洛方”即“解邪”,主要为了解除冤结、消除孽根;第三种是用于“治丧”的一种吊唁性法事,仪式中会有梯玛带领众人“跳摆手”的环节。

梯玛仪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严格的规范,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八月至腊月举行。仪式中祭祀的神灵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包括八部大王、土王、乌衣嘎白和梅嫦神等,每一种神对应的祭祀目的都不一样。八部大王是土家族氏族社会时八个部落的首领,为百姓的生存发展开辟了良好的环境,受到后世的尊敬爱戴,祭祀八部大王的仪式活动表现了土家族的祖先崇拜。而梅嫦神是土家族信奉的猎神,据说武陵山中的百兽都听其号令,百姓在上山打猎前和捕获猎物归来时都要敬奉梅嫦神。在敬诸神的梯玛仪式中有专门的法具,如长刀、八宝铜铃、司刀、神图和牛角、竹卦等。

以“梯玛”彭家坛第十四代掌坛人彭继龙做的“杰洛方”仪式为例。在仪式开始前要算卦,明确事主病痛灾祸的缘由,然后就要摆祭坛,将剪纸和道具摆放在相应位置,正中央放上梯玛神图。神图一般为土家族的英雄神灵、民族祖先,分为天、地、灵、神、火、山、鬼、人、走、水、无格共八格,132 个神像,接着就开始请神。仪式过程中彭继龙使用了长刀、八宝铜铃、司刀等法具,其中长刀是为了砍作怪的鬼和邪神,也用于画符以撇凶撇煞,而八宝铜铃和司刀是梯玛在以舞娱神时常用的道具。此外,这次仪式中还有固定程序的手结式,如灵官结、吞口结和龙王结,每种手结都有各自的样式、咒语以及用途。

二、梯玛仪式中土家族舞蹈的功能分析

众所周知,巫师通常以舞娱神,深受巫文化影响的梯玛仪式也是如此。在梯玛做仪式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跳土家族祭祀舞蹈,例如摆手舞和八宝铜铃舞。这些舞蹈在梯玛仪式这个固定环境下,表现出特有的祭祀、教育和娱乐功能。

(一)祭祀功能

德国民族学家威兹格兰德曾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一些史前壁画上也有巫师跳舞的形象,古代史籍文献中关于巫舞和祭祀舞蹈的材料同样非常丰富。诸如此类的资料表明,巫舞与祭祀有密切的关系,而传承于巫文化的梯玛仪式舞蹈更是如此。

在梯玛仪式上,土家人聚集在一起,在土老司的带领下跳摆手舞。摆手舞按照规模大小、场地空间和祭祀神的不同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主祭八部大王时,土老司会率领众人在神位前,边唱《摆手歌》,边跳“大摆手”,而在供奉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时跳小摆手。清永顺土家族举人唐仁汇的《溪洲竹枝词》中记载:“相约新年同摆手,春风先到土王祠。”土王祠,又称“摆手堂”,是土家族纪念祖先的宗教圣地。祖先在土家人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是人们生活的主宰,能决定百姓的生死,即使死后其灵魂也能掌管民间的一切,因此土家人通过祭祀活动敬献祖先,祈求得到护佑。仪式中,梯玛带领群众在土王祠前跳摆手舞时经常会做出一些带有明显祭拜意义的舞蹈动作,如磕头、作揖和上香等,这些原生态舞蹈动作神秘而富有宗教性,深刻体现了摆手舞的祭祀功能。

此外,完全依附于梯玛仪式而存在的八宝铜铃舞也常被用于“歌舞祈神”,它是土家人祭祀先祖,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一种仪式舞蹈。在法事活动中,土老司身穿八幅罗裙,头戴法帽凤冠,吹起牛角,手持铜铃,一边摇铃一边跳舞。据清乾隆十年《永顺县志·风俗志》中记载:“巫师击鼓摇铃、补竹筶以祀鬼。”其中“击鼓摇铃”描述梯玛在跳八宝铜铃舞时的动作形态,“以祀鬼”则说明该舞蹈与祭祀有关。以彭继龙演示的“请土王”为例,只见他双手握住铜铃上下摇晃,身体也随着铃声做出各种动作形态,如跪在地上手摇铜铃、踩着八卦摇铜铃或叩头等,这些祭拜动作都显示出八宝铜铃舞典型的宗教祭祀色彩。除此之外,八宝铜铃舞中附体舞的形态也具有鲜明的祭祀性。在表演附体舞时,土老司会随着梯玛仪式的推进而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表现出如痴如醉的忘我状态,这时人们通常认为其已经被神附身,而作为人神交流的使者,土老司的舞蹈动作主要再现神灵的英勇无畏和伟大事迹,向人们传达神灵的旨意和情感。

综上所述,相关史料记载以及舞蹈动作形态都表现出土家族梯玛仪式舞蹈鲜明的“以舞娱神”的祭祀功能,为梯玛仪式增添了更为神秘的色彩。

(二)教育功能

自古代社会起舞蹈就被用于教育,人们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中可以了解历史、升华自我。土家人缅怀祖先时跳的大型舞蹈史诗摆手舞就表现了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战争劳作等土家族历史。而且,在跳摆手舞时,人们穿着土家族特色服饰“西兰卡普”,头包花巾,手拿神棍、牛角等道具。由此可见,梯玛带领众人跳摆手舞,一方面可以传递土家族历史,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十分丰富,可分为劳动生产动作、生活动作、狩猎动作和军事动作等。舞蹈再现了土家先民辛勤劳作、奋勇争先的场景;刻画了土家先民狩猎时与猛兽打斗的骁勇善战的形象;发扬了土家先民保卫疆土、英勇献身、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土家族历史长河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通过梯玛仪式中的摆手舞活动表现出来,每一次集体的摆手舞都是对民众精神和思想的洗礼。

作为“以舞叙事”的信息载体,八宝铜铃舞同样也是一部关于土家族的长篇舞蹈诗。土家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频繁的民族迁徙,在此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八宝铜铃舞以土家族文化为主,是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多元民间艺术。梯玛在表演八宝铜铃舞时,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丰富的民族文化,增长见识和民族认同感。

由此可见,摆手舞和八宝铜铃舞赋予了梯玛仪式重要的教育意义,让土家民众在参与或观看表演的同时能够了解到历史发展过程,体会先辈的奋斗精神。

(三)娱乐功能

古时候,土家人要躲避自然灾害和外敌的入侵,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然而,人类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依旧积极乐观,苦中作乐。于是,梯玛仪式在娱神的同时也同样娱人。史料记载,梯玛做法事时场面热闹非凡,参与的民众很多,观众甚至会评价谁的舞蹈更胜一筹。《永顺县志·风俗志》中彭施铎的《竹枝词》就描述了节日祭典时土家群众相聚在摆手堂前跳摆手舞的场景:“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挥,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梯玛文化不再像往日那般神秘,祭祀舞蹈也逐渐出现商业化的倾向。在各大景区内时常会有土家族舞蹈表演,例如梯玛彭继龙就在吉首市乾州古城景区进行梯玛表演。尤其在梯玛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土家族地区对其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相关部门经常组织民俗活动,带领民众一起参与歌舞表演,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专门的舞蹈队。土家人在这些艺术活动中尽情歌舞,既能调节生活、宣泄情绪、娱乐大众,又可以增加族群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

舞蹈的娱乐功能为土家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也使神秘的梯玛仪式更加世俗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活动中。

三、梯玛仪式对土家族舞蹈传承的影响分析

(一)梯玛对土家族舞蹈传承的影响

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仪式中的内容全靠一代又一代的梯玛之间口传身授,强行记忆。一般来讲,梯玛都是师徒间进行传承,且不传给儿子,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多由其儿子或家族近亲继承。另一方面,有些人在突发癫狂后忽然无师自通,也成为了梯玛。但是,若想获得其他梯玛的认可,能够去百姓家里做法事,还得举行度职仪式,该仪式只能由德隆望尊的老梯玛来完成。度职仪式完毕后,他们就正式成为能给百姓做法事请神驱鬼的巫师——梯玛。此外,梯玛要学习的内容复杂,包括梯玛神歌、各种法具的用途、舞蹈的步伐形态、不同仪式的程序和咒语以及包罗万象的历史民俗和劳作生活。

由此可见,梯玛继承人的选择非常严格,只有那些程式性强、记忆力强、精通歌舞的人才能成为梯玛传承人。梯玛这一土家族巫师,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过程中,对土家族舞蹈的传承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梯玛信仰对土家族舞蹈传承的影响

众所周知,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多神信仰,表现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土王崇拜,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梯玛信仰自然受到土家人的推崇和敬仰。除了本民族文化,梯玛仪式的成功事例也大大加深了土家人对其能佑万民保安康的确信。历史上就有百姓患了精神类疾病,看了大夫也无济于事,于是家里人便请了村里的梯玛来做仪式,仪式中梯玛还会表演一些特殊的绝活,例如上刀梯、下油锅等。也许是这些刀火神功太过匪夷所思,给予了病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仪式完毕后病人居然神奇地痊愈了。这些成功的案例给予了土家人莫大的心理安慰,他们也就愈发坚信梯玛仪式能消灾降福。

土家人这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梯玛仪式的发展,尤其是仪式中占比很重的歌舞部分。土老司为了能够更好地向神传达人的祈愿,下达神的旨意,必然要在“娱神”的仪式舞蹈上下功夫,舞蹈表演也就成了检验土老司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政策制度对土家族舞蹈传承的影响

梯玛仪式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改土归流”后,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被废除,梯玛文化因此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梯玛传承断代的问题。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梯玛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梯玛文化,当地的许多青年人才也加入到梯玛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中。

“改土归流”后,邀请梯玛做法事的人越来越少,一年最多也就十来坛,而每坛的费用也很少,维持生计便成了梯玛的一大难题,所以这也导致年轻一代不愿意学习梯玛文化。后来,政府加大了对非遗的投入,在土家族地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彭继龙等梯玛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年都有一定的经济补贴,景区也常邀请民间艺人演出,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有了政策制度的支持,愿意学习这种民俗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仪式中能够单独表演的土家族舞蹈。例如,在政府的带领下,来凤县、酉阳县以及龙山县等土家族地区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摆手舞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人。这对土家族传统舞蹈的传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府相关部门重视梯玛文化、专业研究人员和民间艺人的结合、土家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等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土家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

四、梯玛仪式中土家族舞蹈发展策略探究

土家族舞蹈在梯玛仪式中发挥了特有的功能,而梯玛仪式又对土家族舞蹈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试提出梯玛仪式舞蹈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土家族传统舞蹈的长足发展。

(一)健全学校特色学科教育体系

土家族地区的中小学要把本民族舞蹈融入素质教育中,为传统舞蹈的发展添砖加瓦。例如,我们可以在土家族地区的学校开展“土家族舞蹈进校园”系列活动,开设相关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关于梯玛仪式舞蹈的相关知识。此外,可以增设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前往当地歌舞剧院或梯玛传承人家里学习土家族舞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艺术节活动,将梯玛仪式歌舞专门分组,鼓励学生报名参与。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充当土家族传统舞蹈的宣讲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本民族舞蹈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中小学阶段关于土家族舞蹈的课程主要以启蒙和培养兴趣为主,而到了更高阶段则可以更加深入。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增加了舞蹈专业,舞蹈教育行业蓬勃发展。但是,我国目前仅有藏、蒙、维、傣等部分少数民族的舞蹈教材较为完善系统,关于土家族舞蹈的教材研究缺乏专门人才和数据支持。因此,土家族地区的高校应努力挖掘土家族舞蹈中具有训练价值的动作形态和风格特色,并将其整理成符合“风格性、训练性、系统性、艺术性”四性原则的民间舞蹈教材,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促进旅游产业与舞蹈艺术融合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应努力发扬地区特色文化,使传统艺术与旅游资源相得益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闲暇之余去往各地欣赏风景人文,民族地区的原生态艺术文化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游客。例如,2021 年春节期间,湘西芙蓉镇举行了大型歌舞晚会,在此次活动中,游客们可以完全融入村民当中,感受土家族“过赶年”“跳摆手”和牛头宴等民俗活动。再比如,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景区的土家民俗演艺节目《云上土家——苏姆补》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古斯舞、梯玛神歌、土家摆手舞等搬上舞台,向游客展现了土家族的生产生活、民族历史和传统艺术等内容。

然而,民俗文化要拓宽受众面,吸引更多游客,就必须使其表演符合市场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将梯玛仪式中的舞蹈提炼出来,增加其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保留这类舞蹈与梯玛仪式的本质关系,将仪式简单化,着重展现舞蹈部分。这样一来,游客在充满民俗风情的景区感受土家族别样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既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土家族文化艺术的传播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推动新媒体与土家族舞蹈交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例如,2021 年河南省春节晚会的节目《唐宫夜宴》就借用了5G、AR 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融合,呈现出震撼人心的舞台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3D 技术再现梯玛仪式的全过程或者利用VR 技术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这将大大提高观众的兴趣和舞蹈的观赏性。

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人来说,他们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土家族地区观看现场演出。面对这类人群,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满足其观看需求。土家族地区的文艺部门可以成立网宣部,拍摄土家族舞蹈视频,上传到各类网络平台,例如最近几年火热的抖音、快手等或者在开展民俗活动时进行现场直播。这样一来,随着视频数量和播放量的增长,土家族舞蹈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五、结语

土家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该重视土家族梯玛仪式以及土家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家族传统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种种限制。鉴于此,笔者试剖析土家族梯玛仪式视域下的土家族舞蹈,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土家族文化艺术的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铜铃土家土家族
土家族情歌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铜铃山中
土家摔碗酒
转山转水转文成(组诗选一)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土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