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2022-11-11蔡新英
蔡新英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传统的“以考定教”已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1-0004-03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高中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和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然后要将其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优化等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理解相应的生活文化和自然文化,习得独特的语文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能够不断探索语文世界,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形成最基本的人文素养。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做好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语言涉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生需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积累、掌握、整合的语文知识转变成文字进行交流、表达和沟通。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并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学会将自己已获得的语言基础知识整合成具有逻辑性的语言结构,进而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合适教学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交流情境和交流对象输出不同的文字,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在讲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探究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文章大意以及文章的主题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这样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在交流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口述和写作双重的锻炼,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师在课前必须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只有明确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应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教师将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第一,引导学生了解郁达夫展现故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方式,以及他是如何紧扣“清” “静” 和“悲凉”描述故都的秋的;第二,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感悟郁达夫笔下的秋声、秋色以及秋味;第三,《故都的秋》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自然也具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神”,并模仿这种写作风格,写一篇写景文章。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课堂导入。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描述秋景的诗歌入手,出示《天净沙·秋思》《山行》等,以唤醒学生对秋景的记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郁达夫笔下的秋。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提出了几个相关的问题,如故都的秋有什么样的特点?哪些自然段重点描述了故都的秋?文中呈现了几幅秋景图?这样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去精读文本,从而更好地走近作者,把握作者的情感。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可以很好地回答这类问题,由此,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也能实现。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了精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转变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内容,并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弘扬优秀的文化,并对中华文化产生强烈的爱。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致力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多角度的文本分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和健全人格,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
鲁迅先生《祝福》这篇小说的背后含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导致祥林嫂命运悲剧的深层文化因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封建思想对人们的禁锢和毒害,思考古代劳动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在教学中,教师基于一些细节描写指引学生的学习。例如,让学生思考有关祥林嫂的称呼的问题:在第二任丈夫死后,祥林嫂又去鲁镇做工了,但是文中專门强调了“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探究学生发现,这是因为人们不认可她的改嫁,认为这是伤风败俗的行为。教师在此基础上传达了时代的思想,让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语言学科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优化整合教学策略,着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知识转化和重组能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变为相关技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和客观世界的理解。教师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友好的互动,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哈姆莱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教师在讲解这一作品时,要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在整合归纳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哈姆莱特》中哪些片段和文字体现了悲剧色彩。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会感悟到不同的悲剧描写。小组之间的交流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会意识到彼此的思路和方向不同,解读就会不同。这样的学习过程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任务都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因此,教师要结合任务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从而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大家知不知道诗人陶渊明?高中学生已经学过陶渊明的诗词,对陶渊明并不陌生。然后继续提问:陶渊明为什么要辞官归隐?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讨论完毕,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各自的观点。有的小组参考陶渊明的为官经历,指出陶渊明的仕途之路较为坎坷,且出任的都是一些小官,不仅满腔的壮志无法施展,而且要学着在官场中虚与委蛇。这样的经历使他的思想渐渐发生了转变——更倾向于追求宁静和淡泊,于是他顺从心意选择了辞官归隐。正如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所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创设教学情境
审美鉴赏与创造包括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阅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鉴赏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鉴赏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学作品及其表达的情感的审美,二是对文字的审美。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不断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蜀道难》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大气磅礴地再现了蜀道的艰险、崎岖和峥嵘。诗人通过对蜀道的描写,表达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自然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亲眼看到悬崖峭壁、飞流急湍、陡峭的岩山栈道等。此外,教师还播放了音频,让学生闭眼聆听瀑布撞击岩石的声音、飞鸟的哀号声等。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凌厉之美,使学生更有兴趣探究诗句所描绘的蜀道之艰险,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如果你是朱自清,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描述荷塘和月色?文章标题为“荷塘月色”,那么作者单单就是想描述月色下的荷塘或者荷塘上的月色吗?这一下子就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在学生大致了解到《荷塘月色》不只描述了荷塘和月色,还包含着一定的引申意义后,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入朱自清先生的人物简介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在教师讲完教学内容后,学生便能深刻理解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以及荷塘上的月色,表达作者沉闷、彷徨、复杂的心情及他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锻炼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語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让学生牢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大胆创新,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优化自身的语文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成用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30-31.
[2] 刘丽芳.新高考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32-33.
[3] 吴娅琼.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29):130-131.
[4] 李晗.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3):362.
[5] 宋芳.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Z2):144-145.
[6] 席剑华.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9(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