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践
2022-11-11王方勇黄葵
王方勇 黄葵
(华润电力(涟源)有限公司,湖南 娄底 417000)
0 引言
近期,火电厂典型较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失效、技术管理薄弱等,例如:2021 年9 月22 日,株洲A 厂4 号锅炉除尘器A 侧整体垮塌,4 人死亡、2 人重伤事故;2022 年2 月15 日,上海B 厂2 号锅炉布袋除尘器A 侧坍塌,6 人死亡事故等。对此,某火电厂积极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工作机制,建立起风险辨识、分级评价、控制和隐患分级治理体系,事故防范能力大幅提升。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上述两起除尘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事故企业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方面皆存在以下4 个方面共性问题:
1.1 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
在2012-2013 年、2015-2016 年两次环保设备集中改造中,事故企业电除尘器改为布袋除尘器,除尘器存在设计、制造、安装缺陷,存在先天不足,埋下了事故隐患,经过长时间运行,由于磨损、老化,安全风险进一步升高。针对电除尘器改为布袋除尘器,事故单位未全面开展安全风全辨识,未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未辨识出除尘器设备本身固有的安全风险。
在能源保供期间,火电厂实际使用煤种偏离设计煤种,灰分发生变化,导致除尘器长时间高料位运行,除尘器消除缺陷作业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未认真开展作业危险辨识。
1.2 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
事故企业未从工程技术、管理、个体防护、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运行中,事故企业未制定除尘器灰斗高料位运行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除尘器长时间高料位运行后,灰斗漏灰消缺处理,工作票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存在疏漏,未采取隔离、减少暴露时间等措施管控危险源,存在冒险作业、违章指挥现象,暴露出事故企业安全风险未做到分类管理、分级管控。
1.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事故企业除尘器存在设计、制造、安装缺陷,埋下了事故隐患,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在除尘器长时间高料位运行时,事故企业未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治理方案,降低除尘器灰斗高料位事故隐患。
DL/T 748.6—2012《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6 部分除尘器检修》和锅炉技术监督标准明确要求:除尘器壳体应检查焊缝,开焊部位须进行补焊;除尘器灰斗应检查其内壁腐蚀、焊接情况,有开裂及漏灰的进行补焊堵漏。根据事故情形,事故企业在年度计划性检修时明显存在未对照标准开展隐患排查或排查不彻底。
1.4 设备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不完善
事故企业除尘器运行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未针对燃煤偏离设计煤种,灰分增大较多导致除尘器料位异常增高,高料位长时间未下降等情形,写入运行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未采取异常情况下停止燃煤机组和除尘器运行果断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未做到“保命、保主设备”。
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践
双重预防机制是“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卸”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将各类风险源、风险点管控好,使各种事故风险因素处于受控状态,风险水平处于可接受范围;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某电厂结合火电厂生产特点,持续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分级评价、适时预警、实时预控,对隐患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闭环管控,提升了火电厂本质安全水平。
2.1 风险辨识
某电厂主要从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作业岗位和工器具等5 方面辨识风险因素,建立风险点清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清单。风险辨识要贯穿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和消除危险“盲点”。
2.2 分级评价
2.2.1 工作安全分析法
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1]。工作安全分析(JSA)是一种风险定性分析方法,应用于火电厂作业活动前的综合风险评价,作为工作票、操作票的附票执行,作业时常常强调“三不伤害”, 即不伤害自已、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在识别危害时,重点考虑这三种伤害的危害因素。
2.2.2 LEC 评价法
LEC 评价法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是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2],由于其操作性强且能依据分值有一个明确的级别,因而广泛应用于火电厂。
根据LEC 评价法D 值的大小,将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一级)、较大风险(二级)、一般风险(三级)、低风险(四级)、可接受风险(五级)五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绿五种颜色表示重大风险(一级)、较大风险(二级)、一般风险(三级)、低风险(四级)、可接受风险(五级)。
2.2.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火电厂使用的液氨、氢气等危险化学品储存单元进行辨识[3],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并进行分级。
2.3 风险分级管控
2.3.1 分级管控原则
某电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管控。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通过LEC 评价法确定的风险,实施分级管控,公司、部门、班组、岗位分别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进行管控,安全监督部门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进行监督检查。
2.3.2 管控措施
1)针对设备设施的风险,即设备设施的隐患、缺陷、不符合项、故障,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工程技术手段为主,按本质安全、排除、控制、隔离、防护的策略展开具体的控制措施,以教育培训手段与管理手段为辅。电厂氨站构成重大危险源三级,严格按照国家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要求执行。
2)针对作业活动的风险,以管理措施为主,主要执行作业许可(工作票、操作票制度和高风险作业许可文件)、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等,再综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该电厂建立了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起吊作业、临明用电作业、动土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程序文件,高风险作业许可票作为工作票的附票严格执行。
动火作业风险管控。根据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损失、影响等因数将动火级别分为一级动火、二级动火两个级别,一级动火工作票的有效期为 24 h,二级动火工作票的有效期为 120 h[4]。一级动火工作票需要动火部门负责人、公司安监部门负责人、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经理许可签发,一级动火前各级审批人和动火工作票签发人均应到现场检查防火、灭火措施是否正确、完备;一级动火时,消防监护人、工作负责人、动火部门安监人员必须始终在现场监护。二级动火工作票需要动火部门安监人员和负责人许可签发,二级动火时,消防监护人、工作负责人必须始终在现场监护。
高处作业风险管控。高度在30 m(含30 m)以上,为四级高处作业;高度在15 ~30 m(含15 m),为三级高处作业,高度在5 ~15 m(含5 m),为二级高处作业,高度在2 ~5 m(含2 m),为一级高处作业。一级高处作业由设备部专工许可,二级高处作业由安全监督和部门负责人许可,三级高处作业由安全监督部门负责人许可,四级高处作业由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许可,并需要编制专项作业方案。
起吊作业风险管控。起重作业按工件重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大型为100 t 以上,中型为20 t 至100 t,小型为20 t 以下。大、中型吊装均应编制专项起吊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安全监督部门会签,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严格按起吊施工方案作业。
3)针对作业环境的风险,以管理措施为主,设置安全、职业健康、环境风险告知与警示等,再辅以隔离、安全距离、个体防护措施等。
4)针对作业岗位的风险,即作业岗位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方法以教育培训手段为主,加强员工技能培训,通过班前(后)会、工前会和班组安全活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员工岗位责任清单和岗位明白卡,减少违章操作,控制人因失误,再辅以正确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一定的安全距离、隔离等措施。
5)针对工器具固有的风险,以定期检验等工程技术措施为主,再辅以人员资质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2.3.3 管控方法
该电厂通过DCS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对设备设施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参数变化和设置报警值,实现信息化系统自动预报和预警。现场作业人员实时进行预报。发电部、设备部专业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安全风险状态及趋势状况,进行实时预报和及时预警。安全监督部门通过监督检查、监督报告、违章展示、风险预警、现场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全厂安全风险进行实时预报和及时预警。
近年来电力安全人身伤亡事故中,承包商事故起数占总事故数65%以上,为加强承包商安全管控,某电厂总结并形成承包商安全管控三种模式(介入式管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介入式管理)和“双重八步法”,在设定安全底线、评估安全能力、签订安全协议、审查安全资质、开展安全培训、实施安全交底、强化作业管控、实行安全考评等“八步法”上,制定了现场作业安全管控“八步法”,即作业申报、风险评估、安全许可、培训交底、过程监护、自主管理、动态管控、完工验收。某电厂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承包商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了承包商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发电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解决办法[5]。
2.4 隐患排查
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和“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的原则,某电厂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
隐患排查方式主要包括:日常排查、专项排查、技术监督检查、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职排查等。
部门、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主要检查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和现场违章行为,发现的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的隐患、缺陷登记在电厂EAM(资产管理系统),作业活动主要检查安全设施状况、环境状况、作业人员违章行为、安全警示设置、危险点预控情况等,通过监督检查,责任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对作业活动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预报、预警,并发布整改通知,督促整改闭环。作业使用的工器具进行定期检测和外观检查,发现的隐患立即消除。针对作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及以上的风险作业制定高处作业、起吊作业、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脚手架等作业安全检查表,由作业人员进行隐患自查自治。借助微信群建立机组检修和技改项施工安全风险隐患管控,及时曝光现场安全风险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2.5 隐患分级管理
根据《电力安全隐患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电监安全〔2013〕5号),火电厂隐患可以分为人身安全隐患、电力安全事故隐患、设备设施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隐患和其它事故隐患,根据隐患危害程度,可以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即可造成一般以上人身伤亡、电力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 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事故和其他造成社会影响事故的隐患,重大隐患由主要负责任人和安全总监督办,安全监督部门定期通报。一般隐患,即可能造成电力安全事件,直接经济损失10 万元以上、100 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人身轻伤和其他对社会造成影响事故的隐患,一般隐患责任部门分级整改,安全监督部门督办。
2.6 隐患治理
某电厂隐患排查治理实现闭环管控,建立安全生产隐患与问题台账,内容包括检查时间、隐患名称、整改要求、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间、完成情况、隐患分类等内容。对发现的事故隐患立即进行整改,消除隐患。设备设施缺陷按火电厂缺陷报告和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对构成事故隐患的缺陷,在生产调度会上通报,跟踪整改闭环。
对构成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问题,立即进行消除,并从相关管理制度上进行完善,该电厂定期修订运行规程、检修规程、67 个安健环制度、企业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26 个专项应急预案、35 个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和作业程序文件,减少安全管理盲区;并将不构成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问题纳入安全监督部门的月度整改计划,下发至各归口部门,安全监督部门督办完成。
2.7 实践效果
某电厂经过持续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价、分级管控,对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闭环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近八年来,该电厂没有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没有发生各类不安全事件,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提升了企业的电力安全保障水平。
3 结语
全面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形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预警、防范和管控的有效闭环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了事故隐患,切实增强了火电企业安全防范治理能力,使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