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上皮细胞膜结合黏液素1、CC修饰趋化因子11水平变化及对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2-11-11韩永付马鹏涛李华龙秦爱丽
韩永付,马鹏涛,李华龙,裴 蓉,秦爱丽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8)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病率高达25%的口腔黏膜疾病[1]。复发性口腔溃疡主要表现为局部溃疡、灼热疼痛等,具有周期性、复发性等特点[2]。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口腔溃疡发生频率较高,对患儿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3]。目前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在临床上只能对症治疗,疗效不佳[4]。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功能异常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关键原因[5]。在病理上,口腔是胃肠道与皮肤之间的过渡区,许多胃肠道免疫状况可以影响口腔疾病的发生[6]。黏蛋白具有保护黏膜上皮的作用,上皮细胞膜结合黏液素1(Membrane-bound mucin-1 of epithelial cells,MUC1)具有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有研究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MUC1水平显著升高,且活动期患者血浆MUC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7]。CC修饰趋化因子配体11(CC-modified chemokine ligand 11,CCL11)具有促炎作用。胡雪庐等[8]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CL11水平明显升高,活动期患者血清CCL1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前后血清MUC1、CCL11水平变化及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136例为观察组,男72例,女64例,年龄2~12岁,平均(7.50±2.14)岁。病例纳入标准[9]:①至少有2次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史,病史至少半年;②反复发作,每月发作1次以上;③入院就诊前3个月内未服用免疫类制剂;④发作时表现为,溃疡发生在唇、舌、颊黏膜等处﹐数目1~5个,直径不超过5 mm,溃疡充血,局部疼痛,边界清楚,基部不硬,中央稍凹,表面覆以灰黄色或浅黄色假膜。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口腔黏膜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②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③慢性肝脏、肾脏疾病、感染性疾病;④急性营养不良、卟啉病、代谢性疾病;⑤恶性肿瘤患儿。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且口腔无溃疡者142例为对照组,男72例,女70例;年龄2~12岁,平均(7.90±2.0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禁食8 h后清晨入院体检时,研究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禁食8 h后清晨分别抽取静脉血 4 ml,以4000 r/min离心10 min,留上清,置于-20 ℃下待测。
1.2.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UC1、CCL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先用试剂盒携带的标准品,按说明书配成一系列浓度样品,做标准曲线。然后每孔分别加入100 μl待测样品,混匀,在37 ℃下孵育90 min。用磷酸缓冲液(PBS)洗涤反应板3次,烘干。将一抗溶液加入酶标板各孔中,混匀,在37 ℃下孵育60 min。用PBS洗涤反应板3次,烘干。各孔加入100 μl酶标工作液,在37 ℃下孵育30 min,重复洗板。在各孔加入100 μl终止液,混匀。应用酶标仪测450 nm处吸光值,计算MUC1、CCL11、TNF-α、IL-2水平。
1.3 预后评价 对治愈后患儿进行为期1年随访,随访截止时间2022年3月。根据《复发性阿弗他渍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进行评价[10]。显效:至少6个月未复发,溃疡面积明显减小,基本无疼痛;有效:1年内复发1~2次,溃疡数减少,患儿主诉疼痛感在用药后7 d内消失;无效:溃疡间歇期及溃疡个数无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未减轻。将无效归为再次复发组,32例;将显效、有效归为未再次复发组,104例。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血清CCL11、MUC1、TNF-α、IL-2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MUC1、CCL11、TNF-α、IL-2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CCL11、MUC1、TNF-α、IL-2水平比较
2.2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CL11、MUC1、TNF-α、IL-2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MUC1、CCL11、TNF-α、IL-2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CL11、MUC1、TNF-α、IL-2水平比较
2.3 观察组患儿血清MUC1、CCL11与TNF-α、IL-2相关性分析 Pearson法分析显示,血清MUC1、CCL11均与TNF-α、IL-2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3。
表3 血清MUC1、CCL11与TNF-α、IL-2相关性分析
2.4 再次复发组和未再次复发组治疗前后血清MUC1、CCL11、TNF-α、IL-2水平比较 治疗前再次复发组和未再次复发组血清MUC1、CCL11、TNF-α、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未再次复发组相比,再次复发组血清MUC1、CCL11、TNF-α、IL-2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见表4。
表4 再次复发组和未再次复发组治疗前后血清MUC1、CCL11、TNF-α、IL-2水平比较
2.5 血清MUC1、CCL11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表明,MUC1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95%CI:0.819~0.953),敏感度为71.90%,特异性为92.30%,截断值为10.21 U/ml,约登指数为0.642;CCL11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的AUC为0.813(95%CI:0.720~0.906),敏感度为75.00%,特异性为86.50%,截断值为3.81 pg/ml,约登指数为0.615;MUC1联合CCL11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的AUC为0.908(95%CI:0.847~0.969),敏感度为84.40%,特异性为86.50%,约登指数为0.709,其中两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与CCL11单独预测的AU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77,P=0.030),两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与MUC1单独预测的AUC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0,P=0.326)。见图1。
图1 血清MUC1、CCL11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的ROC曲线
3 讨 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性疾病,好发于口腔唇、颊、软腭等处黏膜,发作时黏膜充血、灼热疼痛,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头痛发热、淋巴结肿大,并且影响患儿说话及进食[11-12]。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肠道菌群异常有密切关系[13]。机体免疫功能对外界炎症侵扰有抵御作用,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后,细胞炎性反应加强,引起口腔局部溃疡[14]。国外研究发现,口腔溃疡的全基因组与免疫调节的基因有关[15]。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TNF-α、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提示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过程中,TNF-α表达水平上调可促进炎症性损伤。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多种炎性介质分泌,在免疫和炎性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16-17]。IL-2是调控免疫应答中重要细胞因子,在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表达明显升高,可加重炎性反应,促进溃疡发生[5]。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血清MUC1、CCL1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UC1、CCL1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提示MUC1、CCL11可能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CCL11属于CC类趋化因子家族,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剂,也是重要的免疫物质调节剂[18]。国外研究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中CCL11表达明显升高,与TNF-α、IL-2具有密切关系[19]。以往研究显示,TNF-α刺激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可通过激活STAT6信号通路增加CCL11表达[20]。MUC1是高分子量、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MUC1主要表达于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等各种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腺体表面[21]。早期研究表明,MUC1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润滑、细胞保护、黏附维持和细胞识别[22]。本研究发现,血清MUC1、CCL11均与TNF-α、IL-2呈正相关,提示MUC1、CCL11可能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体内炎性反应相关。猜测TNF-α、IL-2可能通过影响某个通路从而影响患儿体内MUC1、CCL11表达,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再次复发组血清MUC1、CCL11水平显著高于未再次复发组,提示MUC1、CCL11可能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疾病的预后,初步研究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再次发生口腔溃疡可能与MUC1、CCL11表达有关。ROC曲线分析表明,MUC1、CCL11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的AUC为0.886、0.813;MUC1联合CCL11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的AUC为0.908,敏感度为84.40%,特异性为86.50%,提示MUC1、CCL11可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MUC1联合CCL11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治疗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血清MUC1、CCL11水平显著降低,对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再次复发具有一定价值,但是两者参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复发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