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水通道蛋白1、白细胞介素37表达水平对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2022-11-11席翠萍
席翠萍,杨 洁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2.铜川市人民医院,陕西 铜川 727000)
子痫前期是孕中晚期特有的以高血压为显著特征的并发症,病情可持续进展,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1]。虽然关于子痫前期的研究较多,但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子痫前期进行有效预测,及时进行适当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临床缺乏有效、可靠和经济的预警指标。近年来,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在此病发生中的预测价值引起部分学者的重视,联合高危因素的多因子联合筛查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展示出良好前景。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AQP1)是唯一在内皮细胞膜上表达且具有调控水转运的水通道蛋白,其表达或功能的改变与高血压有关[2]。研究[3]显示,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非常依赖AQP1介导的水代谢紊乱、腹水形成和胎盘损伤。有研究[4]证明,子痫前期患者存在过度炎性反应,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影响胎盘血管形成,是此病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是一种新发现的抗炎因子,能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而发挥抗炎效应,具有保护胎盘血管内皮功能的生物学作用,在子痫前期孕妇中降低,可能用于此病的预测[5]。鉴于具有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的孕妇外周循环中是否存在有AQP1、IL-37的表达变化,两者是否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有关,鲜有相关报道。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孕中期AQP1、IL-37对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两院接受规律产检的174例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例纳入标准:单胎妊娠;年龄20~45岁;初次产检孕周<15周;具有子痫前期病史、糖尿病史、慢性高血压、年龄>40岁等高危因素。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主要脏器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免疫调节剂或糖皮质激素者;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近期有全身性感染史者。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进行分组,分为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其中子痫前期组38例,年龄21~44岁,平均(29.86±4.57)岁;产次0~3次,平均(1.02±0.68)次;孕前体重指数20~28 kg/m2,平均(23.81±1.35)kg/m2;非子痫前期组136例,年龄20~43岁,平均(28.04±3.95)岁;产次0~3次,平均(1.13±0.54)次;孕前体重指数20~28 kg/m2,平均(22.97±1.28)kg/m2。两组上述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孕妇均于孕15~20周及孕24~28周,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放置于抗凝试管中,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500 r/min,持续离心10 min,分离并提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QP1、IL-37水平,检测仪器为美国BIO-RAD伯乐-550型全自动酶标仪,检验试剂盒分别来源于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8645)、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367),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在空白孔调零并读取吸光度值(波长450 nm),描绘标准曲线并计算血清AQP1、IL-37水平,每份血清测2孔,取平均值。在孕24~28周,测量孕妇收缩压、舒张压,留取孕妇24 h尿液,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68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 ml尿液中白蛋白含量,乘以24 h尿液量,得出24 h尿蛋白定量。
1.3 观察指标 以定期产检及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随访,直至分娩;以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及(或)舒张压≥90 mmHg,伴有尿蛋白阳性(24 h尿蛋白定量≥0.3 g或随机尿蛋白定量≥0.1 g/L),作为判断子痫前期的标准[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孕24~28周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血清AQP1、IL-37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QP1联合IL-37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效能。
2 结 果
2.1 两组孕24~28周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 所有孕妇均获得随访,其中子痫前期组孕24~28周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24 h尿蛋白定量大于非子痫前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24~28周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
2.2 两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子痫前期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小于非子痫前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2.3 两组血清AQP1、IL-37表达水平比较 子痫前期组孕15~20周及孕24~28周血清AQP1、IL-37表达水平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AQP1、IL-37表达水平比较
2.4 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孕24~28周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与孕15~20周血清AQP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与IL-37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血清AQP1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IL-37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4。
表4 AQP1、IL-37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及部分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2.5 AQP1联合IL-37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分析 经ROC曲线(图1)分析,孕15~20周血清AQP1联合IL-37预测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AUC为0.918(OR:0.275,95%CI:0.080~0.973),明显大于单一指标AQP1的0.671(OR:0.452,95%CI:0.347~0.892)和IL-37的0.711(OR:0.192,95%CI:0.457~0.946),经De Long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52、2.681,P=0.000)。
图1 AQP1联合IL-37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
3 讨 论
子痫前期被公认为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多机制和多因素致病,高龄、肥胖、子痫前期病史等均是此病的危险因素,但其预测此病的临床价值有限。如何寻找与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相结合,较为准确、经济和简便的子痫前期预测方法,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难点。目前认为,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或功能异常,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体液及蛋白质渗漏、胎盘缺血缺氧,启动了子痫前期发生的病理机制[7-8]。Bremme等[9]研究显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更容易并发羊水量减少及腹水形成。因此,介导水代谢紊乱、腹水形成和羊水减少的AQP1,具有抑制滋养细胞侵入,导致子宫及胎盘组织缺氧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是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关键因子。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子痫前期组孕15~20周及孕24~28周血清AQP1水平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与Karaszi等[10]研究显示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AQP1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的这一结果相符,预示着孕15~20周血清AQP1水平升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有关。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考虑如下:①高水平表达的AQP1可诱导胎盘中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动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及滋养细胞增殖,影响血管壁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使胎盘重铸障碍并缺血缺氧,出现一系列子痫前期症状[11];②AQP1可影响母胎液体交换和羊水重吸收,导致羊水减少、腹水形成,促进子痫前期发生。
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子痫前期的本质是一种过度的炎症反应[12]。鉴于IL-37能抑制多种致炎因子表达,具有显著的抗炎效应,对于保护胎盘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可能在子痫前期中介导负反馈机制[13]。李慧敏等[14]研究显示,IL-37可能拮抗AQP1增强炎症介质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起到有效的保护性作用。Yuan等[15]研究指出,高危孕妇血清IL-37水平降低发生在高血压及蛋白尿出现之前。也有学者检测羊水IL-37的浓度显著降低时,会在妊娠过程中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损伤,进而诱导子痫前期发生[16]。然而上述研究均未能明确孕中期血清IL-37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能否对子痫前期的发病起到保护性,仍存在争议。从本研究表3结果可知,子痫前期组孕15~20周及孕24~28周血清IL-37水平均较非子痫前期组明显降低,提示孕15~20周血清IL-37水平的变化与子痫前期疾病本身有关,这可能与IL-37在滋养细胞增殖和植入过程中起增强作用,促进胎盘血管生长有关。与此同时,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子痫前期孕妇高水平的AQP1和低水平的IL-37可导致血压升高、尿蛋白加重和胎儿生长受限,减小分娩时孕周,究其原因,考虑在于孕15~20周血清AQP1水平升高和IL-37水平降低,引起胎盘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过度的炎性反应、拮抗胎盘血管生成,导致胎盘缺血缺氧,进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子痫前期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血管生成不平衡和过度炎症反应均可以导致子痫前期,单一指标难以准确预测子痫前期,除与复杂的病因、发病机制有关外,还与研究对象有关。关于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较多,如高龄、肥胖、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等,而任何一项高危因素均会显著增大此病发生的可能性,显然高危因素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价值不容忽视[17-18]。已有报道显示,在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中进行AQP1、IL-37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更高[19]。在本研究中,孕15~20周血清AQP1联合IL-37预测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AUC为0.918,预测效能较好。在临床实践中,血清AQP1、IL-37检测具有无创、经济、简便等优点,作为孕中期的常规检测项目,发现血清AQP1、IL-37水平异常的孕妇可与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一样,应强化子痫前期的筛查,进行更密切的监护,以便及早发现子痫前期,予以相应干预,改善妊娠结局。汪洪友等[20]研究发现,高水平的AQP1结合低水平的IL-37可以预测子痫前期,与本研究结果相契合,但该学者认为血清AQP1、IL-37水平在一定期间会有峰值出现,因此建议下一步研究需观察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血清AQP1、IL-37水平的变化趋势,可能会有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基于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从蛋白或基因水平寻找干预靶点,采取AQP1拮抗剂和IL-37增强剂用于防治子痫前期提供新途径。
综上所述,孕15~20周的具有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孕妇血清AQP1水平升高,IL-37水平降低,对子痫前期发生均具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预测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有限,存在结果偏倚的可能性,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扩大研究规模,增加样本量,分析AQP1、IL-37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确定孕15~20周血清AQP1、IL-37对子痫前期的预测界值,为临床确定两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提供更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