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水墨自然之性 肇幼儿探美之心
——大班幼儿“探究式”水墨画临摹活动开展策略的研究

2022-11-11郑涛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教育家 2022年34期
关键词:探究式水墨画环节

郑涛|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水墨画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临摹是水墨画学习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水墨画临摹活动中存在着选材固化、模式固化、提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有效开展大班幼儿水墨画临摹活动,幼儿园需要构建丰富的水墨画临摹内容体系,探求多样化的水墨画临摹活动开展策略。

在充分理解、尊重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探索出“探究式”水墨画临摹的模式——即在教师支持策略的引导下,幼儿以自我感知、亲身实践为基础,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反思等方式,将自己在原作中观摩到的信息与内容,实现部分或整体还原的过程。

筛选临摹作品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

欣赏素材是开展幼儿水墨画临摹教学活动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尊重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尊重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以及绘画语言,从8位名家、50多幅水墨画作品中认真分析、亲身体验,总结出相关经验。

一是对“难度”进行筛选。在作品筛选的过程中,经验型教师将范围限定在“水墨大家”“水墨名家”的作品,比如齐白石的《虾》、吴冠中的《高山流水》等。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具备美的特征、线条简单,幼儿能够驾驭。可是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我们发现:画面越是看似简单,临摹起来越有难度,而看似繁复的作品,却往往给予幼儿更多的表达空间,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对作品“模仿”的需求。幼儿在创作后收获了更多自信。

二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临摹作品的筛选要基于幼儿对周围事物或现象的已有认知,选择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幼儿自身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的作品,尤其是让幼儿关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美的作品。我们在选择幼儿临摹的作品时,可以以幼儿经常看到、感知到的内容作为临摹对象,比如花、草、树木等。以欣赏吴昌硕笔下的作品《松树》为例,我们先组织幼儿观察松树的形状、枝干以及叶片等,再与作品《松树》比较,从而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三是具备“探究”价值。在筛选同一类题材作品的过程中,探究内容越丰富、越有趣,幼儿对作品的持续关注时间就越长,对作品中所涵盖的元素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就更为多元,对不同墨色的运用、理解就更为透彻。比如,如果两张作品都是吴昌硕的梅花类题材,在相同题材选取的过程中,我们则可以利用作品赏析的方式,寻找“探究点”或是“生长点”更丰富的作品,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教育价值。

对同一幅作品的长期关注是幼儿进行“深入探究”的路径。

首先,自上而下的学习架构。如何对一幅作品进行长时间的欣赏和探究?除了寻找“探究点”“生长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让教师看到作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以及画面构成的逻辑框架,找到适宜的切入点,从而达到“一触即发”的态势,或是实现从整体到部分的解构,或是实现从部分到整体的组合。为此,我们组织教研活动,并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教师构建活动框架,从而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对接,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整合,实现幼儿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相互促进。例如在解构吴昌硕的《菊花》这一作品时,教师利用“总—分—总”(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模式,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欣赏内容指向幼儿对整幅作品的感受与理解,第二部分则深入探究菊花、石头、枝干的颜色、位置、笔法等,最后一部分是对每个物体细致观察基础上的再整合,是对之前习得内容的再一次迁移,是对整幅画面中“美”的内容地再感受、再认知。

其次,自下而上的作品回应。对同一幅作品长期的观察建立在教师对作品解构经验的基础上,以及解读幼儿绘画作品的基础上。比如在欣赏作品《菊花》后,教师发现幼儿在使用毛笔画粗细线条时出现了问题,于是设计实施了一次相关活动,以解决线条的丰富性与统一性问题。

有策略的提问是支撑幼儿“深入探究”的推手。

如何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提问?我们设计了《“探究式”水墨画临摹活动实录表》,要求教师将每次活动中的提问与幼儿的回答进行记录和整理。整理后,教师发现自己的提问不够清晰,于是进行了调整和改进。通过对教师有效提问的反复推敲,我们梳理出导入环节的提问策略。

提问、追问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提问要灵活应用,特别是追问环节,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多种回答,我们只要做到一点,那就是不离其“宗”——遵循激趣、设疑的教学目标。

提问内容考虑幼儿的理解水平和接受程度。提问是教师在学习内容与幼儿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激发幼儿思考的工具。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幼儿的理解水平和接受程度,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提出问题,用幼儿能回答的问题设疑。比如在观察树枝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数一数树枝的数量、哪个地方的树枝多。幼儿带着指向性明确的任务,在观察原作的时候会更加仔细,观察效果会更好。

提问要遵循面向全体、注重个别的差异原则。教师在导入环节的提问应层层递进,设置的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让所有幼儿都能与教师互动,都能在互动中获得自信心,从而更加喜欢探究水墨画。

有思考的投放是幼儿进行“深入探究”的保证。

在“探究式”水墨画临摹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投放方式和投放位置对幼儿探究的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将作品以适宜的方式投放才能助力幼儿深入探究。

第一,每两个幼儿共用一幅临摹作品,且临摹作品要放在展架上。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空间方位的把控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受空间方位水平发展的局限,常常伴有临摹画左右颠倒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制作了立体画架,将临摹作品放在上面,供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这样实施后,左右画面颠倒的现象被杜绝了。

第二,临摹作品提供的位置与活动组织密切相关。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时机提供作品,用适宜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比如在开展《桃子》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利用幼儿的学习特点组建了学习共同体,设计了分组欣赏环节,将放大的作品粘贴在美术活动室的四周。在幼儿分组欣赏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近距离欣赏的便利条件,使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对评价环节有策略的组织是幼儿进行“深入探究”的动力。

在开展“探究式”水墨画临摹活动过程中,评价分享环节往往最考验教师对班级的驾驭能力、对幼儿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对特殊作品的解读能力。如何能在短暂的5分钟之内,有目的、有质量地完成幼儿作品评价,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梳理出讲评环节的三种方式。

集体分享环节。集体分享环节的实施重点是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集体分享,主要考查幼儿对目标的完成度,从而进行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差异的点评。

分组交流环节。教师需要提前选择一张或几张有特点的作品,围绕一个问题,让幼儿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

个体学习环节。教师应注重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近距离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观察同伴的绘画速度,从而提高绘画技巧。

猜你喜欢

探究式水墨画环节
水墨画作品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神奇的水墨画
韩潮水墨画作品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水墨画创作课:如果大树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