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22-11-11吴鸿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吴鸿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把民族教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尊重地方资源、校情、学情,形成地域特征显著、内容具体、形式丰富的校本化创新性活动,形成了“四融五维”教学模式和“融·汇·贯·通”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四融五维”校本化教学模式
“四融五维”校本化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各民族发展历史、文化渊源、器物风骨、风俗人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主题活动设计中指向三维目标,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去感知和理解,从过程与方法去体验和实践,从情感与价值中去热爱和创造,培育学生“五维”核心能力(即文化理解、艺术感知、审美情趣、创意表达、综合融通)。“四融”为校本化实施的内容核心,即民族文化主题、学科基础知识、学科能力素养、民族资源链接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民族和区域,掌握历史记忆、风俗习惯、仪式符号、人文环境等基础知识,从而熟悉和热爱祖国的民族历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精神认同感,培育学生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灵活设计,注重预设和生成
如学习“神奇中草药”一课,城市学生对中草药相对陌生,很少有使用中草药的经历。新兴民族学校紧扣生态教育,建设“中草药文化长廊”,将广西负有盛名的“壮医”“苗医”“瑶医”常用的中草药的真实形态、药用功能等都进行了艺术呈现。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学校制作了动态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从“中草药文化长廊”中直观体验车前草、决明子、金银花等中草药的作用。进而指导学生通过文献调查法在网络上调查了解广西中草药资源情况,同时按季节时令组织学生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史馆、当地药市赶集等地,感受人们在生活中善用草药的智慧。在实践体验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广西各族先祖定下的农历三月三时令,种下板蓝根、两面针等中草药,感受中草药文化。学校还请来广西药用植物园的专家,具体介绍壮药里的植物药材在气候、土壤、施肥、功能等方面的特点,指导学生科学种植。小小的“壮乡百草园”,承载着学生们热爱自然、亲身实践的美好。学生们经过讨论,制作中草药解说牌,动手制作艾条、创意端午香囊,等等。形态多样的成果,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个性特色和十足创意。
再如学习“有趣的方言”,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在生活中了解广西种类繁多的方言都分布在哪些地方、有什么特点,通过多形式调查了解后再进行调研分析。接着开展壮语学习实践,全校师生学唱壮语歌曲《迎客歌》,分年级练写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壮文,并进行全校评比。指导学生查找校园中哪些地方有壮文,都是什么意思。最有特色的是可以结合学校在每层楼道设计的“壮汉双语学古诗”长廊,通过视频学习用壮文朗诵自己喜欢的古诗、用壮文讲故事。
细化指导,注重过程和结果
在“家乡的名人”实践中,学校设计了“寻找家乡的名人—走进名人故居—探访非遗传承人”的实践方案。第一步,学生通过校园“桂之杰”民族文化长廊中的介绍,了解王力、黄大年、李宁等不同领域的名人故事,树立为国为民学习的大志向。第二步,实地探访邓颖超纪念馆、林景云故居等。第三步,召开“寻名人足迹,获成长力量”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各种创新的形式展现研学的成果。如七年级学生学习抗倭巾帼瓦氏夫人的狼兵阵法,接着用合作竞赛的方式,感受广西“狼兵”团结协作、共同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体验边疆地区中国各民族抵御外来侵犯的强烈决心和智慧谋略。他们还结合入校五日军训和系列国防教育,学习了冯子材、刘永福等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骁勇善战的作战事迹,然后通过微课和地理学科开展学习实践,了解广西作为祖国的南大门,总长1020公里的边境线对于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作用。最后结合相关历史,让大家明白,唯有严守国家领土,寸土不让,才能换来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和平的幸福生活。不少学生学习后,专程跟随家人到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走看看,写下了生动的研学感想,抒发了青少年的热血和斗志。
“融·汇·贯·通”的实施路径
民族文化根植于生活之中,需要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感受。学校通过挖掘利用优秀的、美好的、富有特色的民族教育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汇·贯·通”的实施路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责任担当、价值体认。
融:将学校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相“融”。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精选富有地域特色、学校资源特色、班级特色、社区、家庭等资源开展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富有民族色彩、折射民族追求、体现民族魂魄。
汇:将校内外资源“汇”成综合实践的载体和内容。一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学校发挥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优势资源,开展“唱支山歌等你来”系列活动,把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典型山歌凝练成“山歌美酒敬亲人”主题。同时开展各民族乐器训练和表演相结合的活动,在校内外民族文化活动中展现民族风采、传承民族文化。二是非遗传承人资源,学校设立非遗主题传承教育基地,邀请壮锦传承人谭湘光、非遗古建筑传承人周涛、粤剧传承人梁素梅、壮绣传承人蓝淋、定音铜鼓传承人黄仲裕到校指导。三是基地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校内外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有班级活动、队团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等,校外实践活动有社会劳动、社会服务、社会考察、研学实践等。
贯:将学校、社会、家庭等进行有效衔接形成生活范式。学生将校内所学的成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担当班级、社区、家庭小小民族传承人,参与社区、家庭的民族节日活动等。
通:有效利用校内外平台将成果进行展演、传播,发挥辐射功能,产生民族文化的增值作用。如校内开展的戏曲进校园、红色歌曲周周唱、红色经典诗词咏流传、壮汉双语学古诗、民族艺术节等,还有校外各级各类比赛、媒体展播等。
学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间和内容,让学习活动更加契合地域、校情、学情。学生在社会、自然、生活中感悟着生命成长,体验着多彩生活,展示着生命的精彩。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真实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