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目标下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
2022-11-11胡小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二中学
胡小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二中学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观念、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形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在不断思考与实践。笔者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也进行了如下探索。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的根本
课堂教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头脑里生根发芽。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教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逐渐形成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基于不同学科的特点凝练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整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体现了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体系的中心线,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而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两大核心素养,是学生认知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重要的思维模式和分析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把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亲身参与调研,并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得出自己的认知结论,形成内化于心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地理实践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
学生关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其在思考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在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积极作用。
问题式教学是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马丘什金、马赫穆托夫等提出的一种发展性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概念是问题情境,即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式教学在预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楚地分析问题,恰当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题式教学的过程是创设情境→情景问题化→生成地理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建构→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验证总结→展示成果评价反馈→推广迁移到其他新的真实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这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的学科,非常适合开展综合性学习。因此,笔者也进行了地理实践教学的探索。它是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引下,具有理论指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是深度学习课程内容并在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中去应用、感悟、反思的再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对真实生活的认知和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最终获得独立认知世界、独立生存发展的本领。
地理教育通过“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实现人生命价值的升华,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内涵。新的教育理念下,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将地理课堂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