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应用

2022-11-11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颅脑外伤全程

程 莹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重症颅脑外伤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疾病发生原因多为受外力撞击导致患者颅骨以及脑部组织发生异常,进而疾病出现。疾病发生过程中一般会造成患者意识混乱,恶心呕吐,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患者出现癫痫症状,如果不及时为患者采取有效治疗,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呼吸中枢系统循环障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患者在疾病发生后极易出现脑水肿,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情况,增加了临床疾病治疗难度,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内容,在原有护理工作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提供更为优质护理服务并且服务全程对患者进行护理[2]。通过及时的治疗以及及时护理配合,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改善患者临床病情,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3]。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1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研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1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并且为患者进行急救。将患者使用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参与本次医学研究观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研究书,同意分组研究观察。本次医学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组间基本资料比较后,发现数据间差异较小,并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满足本次研究中分组对比需求。2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 ±s)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 ±s)

项目 观察组(n=30)对照组(n=31)t/x2 P性别 17例(女性) 9(女性) 2.769 0.096 13例(男性) 22(男性) 2.769 0.096年龄 22-55岁 25-70岁 - -平均年龄(45.50±0.42)(45.58±0.45)0.718 0.476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立即赶往患者身边为患者采取一系列营救措施,并且做好患者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保护,同时基于患者实际病情为患者开展抗休克以及止血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使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1)建立急诊团队:为更好地为患者急救,需要组建一支急救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时刻保持高度警觉状态,可以有效应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团队成员需要具备长时间急诊工作经历超过3年,并且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而且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状况的专科医生以及护士。除此之外,院前急救团队配备具有素质的司机,在实施院前急救过程前,需对小组成员展开急救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接听120急救电话后,能够依据患者伤情立即配备药材以及相应急救措施,在1-3分钟内出发,缩短患者救治时间。(2)接诊出诊:120电话响起迅速接听急救电话,急救人员迅速根据急救人员情况,做好急救小组通知准备,急救小组需立即为患者准备药品及相应抢救器,立即前往,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在没有到达急救现场这一阶段,急救小组成员需要全程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在联系过程中了解患者基本信息以及什么原因受伤,受伤时间,以及目前身体状况,无法立即到达现场给予抢救,急救小组需要正确指导现场人员为患者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方式,防止患者疾病发生后的2次伤害,并且指导现场人员做好现场抢救的准备工作,确保急救车能够畅通无阻,保证抢救仪器能够迅速连接。(3)现场急救护理优化:当急救小组到达后,护理人员需立即为患者展开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伤情进行科学、准确、客观的判断,同时积极配合医师为患者开展各项急救工作,使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①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且利用看、问、分诊,结合CRASHPLAN程序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②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果意识状态观察能够有效了解患者脑外伤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患者意识情况给予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停止,需立即为患者展开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异常,则需立即为患者将口腔、鼻腔内部分泌物以及唾液及时清除,将患者头部偏向另一侧,防止患者出现误吸或者呛咳情况;立即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同时积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补液支持;如果患者存在脑开放性外伤,这种情况需立即为患者止血治疗,患者存在骨折,需立即为患者进行固定,并且密切关注患者瞳孔,血压,瞳孔的观察能够对患者颅内压有一定判断。如果患者存在瞳孔不等大,并且光反射消失,这种情况提示患者颅内压增高,有形成脑疝的风险,需要立即为患者使用甘露醇,并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情况。(4)转运优化:患者在现场进行基础性急救后没有生命危险后,需立即为患者进行转运,使患者能够尽早完成入院治疗。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积极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与患者家属说明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患者家属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疏导,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在转运中更加需要注重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等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呼吸不畅或者呼吸困难,需立即为患者展开气管插管治疗,维持患者呼吸正常,保持患者正常生理代谢功能。转运过程中需全程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且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例如神志、瞳孔。一旦患者呼吸停止,需给予患者复苏治疗,为患者抢救成功提供保障。当患者到达医院后,依病情为患者出具病危通知书,同时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转运制度进行交接。(5)急诊抢救优化: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需立即与医院抢救科室进行联系,说明患者实际病情,让医院急救科室做好一系列抢救准备工作。患者送入医院后,经检查符合手术治疗指征,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记录,并且填写交接单,立即通知手术室开展手术抢救准备。启动院内急救链绿色生命通道,绿色生命通道开启后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并且通知急救相关科室,例如检验科,B超室,CT室、放射科等相关人员做好检查准备。经检查,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需要立即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并且患者实际生命体征记录在病历本上,同时填写危重症转运单,立即通知ICU科室准备接收患者,急救的医生护士需要把患者送到急救场所。(6)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通过患者家属能够接受的表达形式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病情,并且通过因势利导积极改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通过安慰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家属、同情患者家属,减少家属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家属表示医生以及护士会尽全力抢救患者,使患者家属感受到医院的重视,减少医疗纠纷。

3 观察指标:对比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抢救情况。使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进行预后结局测定,评分越高预后情况越好。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残疾;4分:中度残疾;5分:恢复良好。

4 统计学分析:采集2组患者研究数据,通过SPSS24.6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相关的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卡方(x2)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经研究发现,使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70.97%,观察组护理情况更好,且组间患者护理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5.2 2组患者GOS评分情况对比:通过研究发现,使用急诊优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情况较高,预后效果较好,且组间患者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GOS评分情况对比( ±s)

表3 2组患者GOS评分情况对比( ±s)

组别 GOS评分情况对照组(n=31) 50.36±2.18观察组(n=30) 62.79±3.44 t 16.795 P 0.000

讨 论

颅脑外伤通常是发生在患者头颅部分的外伤,作为临床医学中以及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损伤形式,通常以跌倒伤和撞伤发生较为多见,击打伤也存在,不过发生率较低。颅脑外伤通常可以分为3部分损伤,分别为软组织损伤(头皮)、颅骨损伤(骨折)、以及颅内组织(脑血管以及脑膜)损伤。通常情况下,重症颅脑损伤是集中这3种损伤的综合性伤害,对患者头部脑组织产生严重影响,如果延误抢救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由于脑组织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理性功能,因此,颅脑外伤的致死率是现阶段全身其他部位损伤死亡率的首位,这一情况可以充分说明重症颅脑外伤的严重性[5]。重症颅脑外伤发生后,患者通常会存在深度昏迷,并且伴随活动性出血,严重会引发患者继发性水肿,进而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一旦患者颅内压升高,达到失代偿阶段,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脑疝。患者在发病后30分钟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可逆性脑损伤,进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这一背景下要积极加强关于重症颅脑外伤急救工作。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是现阶段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方式,由于急诊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因此开展全程急诊优化护理,能够从整体上保证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性以及科学性。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到以下几点:(1)患者病情观察以及相应护理。120急救电话后护理人员在赶往急救途中,需要针对患者伤情进行了解,例如患者受伤时间,患者受伤原因,病情进展情况。到达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例如瞳孔、肢体活动以及意识情况,尤其是针对患者是否存在休克,是否存在颅内出血以及是否存在脑瘫进行判断,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机体其他并发症[6]。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如果患者存在颅内压升高,需积极开展静脉滴注脱水药物。对高风险颅内血肿患者需要通知医院急救室,做好手术准备。(2)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时刻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由于出现脑损伤后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这种情况下指导患者平卧位姿势或者侧卧位姿势,保持头部侧偏,这样能够让患者及时将口腔、鼻腔、气道的分泌物排出,防止患者出现窒息。患者出现舌后坠情况,为患者放置导气管或者利用医疗设备将舌头拉出,存在呼吸障碍、或呼吸衰竭患者需立即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3)颅脑外伤出现后,患者可能仍存在出血情况,患者出血不能及时处理,极易导致患者存在失血性休克。这种情况在急救护理中需要保持患者平卧状态,并且给予患者保暖,防止患者出现体温低等不良情况,同时积极为患者补充血流量。(4)当患者休克缓解,并且生命体征逐渐趋稳定后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对存在脏器损伤合并骨折患者需预防并发症,在转送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准备,并且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呼吸情况、伤口情况、肢体运动情况等[7]。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过程中积极做好防护工作。院前急救团队的组建,同时对救护车出诊,接诊进行优化。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严格按照科学的急救措施进行,当现场急救完成后,需立即为患者开展转运以及交接工作,在转运过程中以及交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处理,并且缩短急救时间,保证患者抢救成功,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急救护理措施。本文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1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并且为患者进行急救。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对患者抢救过程中使用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抢救使用急症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满意患者30例,占比100%,对照组满意患者22例,占比70.97%;GOS评分情况,观察组为(62.79±3.44)分,对照组为(50.36±2.18)分,观察组得分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均明显(P<0.05)。分析原因: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开展急救前积极为急诊医护人员展开相应的急救技能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指导,能够使急救人员正确掌握急救技能,能够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第1时间迅速做出准确快速判断,并且立即前往现场为患者展开现场抢救工作。对初级创伤救治能够有效掌握,同时对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以及相应的急救操作迅速了解,保证入院抢救前能够处于安全状态,缩短患者急救治疗时间。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当患者入院后立即为患者开放生命通道,做好各个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使患者疾病发生后能够尽全院的医疗资源对患者展开抢救工作,尽最大能力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并且在转运交接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急救流程中相关转运要求以及内容进行操作。除了积极行抢救护理外,对患者家属采取人性化护理,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针对其不良情绪给予开导,鼓励家属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现阶段常规的急救护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患者临床疾病治疗需求,而且对患者复杂性病情并不理想[8]。很容易导致危重症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受到时效性影响出现多种并发症,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优化,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同时让患者以及家属更加满意临床急救护理服务。刘彦蛟[9]等在报道中针对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发现利用急诊绿色通道能够显著缩短检查时间,会诊时间和到达医院时间。同时缩短患者手术准备的时间,而且对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哥斯拉昏迷指数进行比较,发现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患者哥斯拉昏迷指数评分更加理想,这一研究结果与本次部分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张太梅[10]指出,出现重症颅脑外伤通常是指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后,昏迷时间长达6小时,并且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这种情况下被称为重症颅脑损伤,而这种情况具有病情危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常规的临床抢救治疗无法满足患者临床疾病治疗需求,因此需要积极针对急救护理流程展开优化。院前急救,开展现场急救以及转运急救优化措施做好患者抢救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心电监测以及生命指标观察。通过急诊护理优化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指标,同时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在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使用急救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以积极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并且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颅脑外伤全程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世园全程票再增新通道
手工制鞋全程LOOK
1例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