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科质控的心理弹性支持及认知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干预效果
2022-11-11李娉婷
李娉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厦门 361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由于动脉管腔狭窄、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多在40岁之后发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冠心病人数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成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1-2〕。临床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创伤较小,成功率高,安全易于患者接受,但多数患者由于手术风险以及术中穿刺疼痛、术后长期治疗以及较高的医疗费用,且对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发生血栓的担忧,造成患者在围术期具有较大的应激反应,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导致并发术后抑郁症,因此,在围术期给予冠心病患者高质量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3-4〕。但由于冠心病患者术后具有病情变化快、用药复杂,特别是危重患者病死率高,护理过程相对困难,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直接影响着患者安危、医疗的质量以及医院的声誉。
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是通过收集数据,护理管理重点在专科性的护理行为,在科室层面上进行专科性的护理质量控制,包括评估护理服务的程序和结果,定量评价和检测影响患者结果的护理管理、临床实践等各项功能的质量〔5-6〕。心理弹性支持以及认知护理干预是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认知需求的前提下,给予心理干预,提供认知护理,使个体在面对压力性事件时,能够通过增加对冠心病疾病与治疗过程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应对反弹能力,根据客观情况来调整自我应对方式,使自己的心理达到最佳的状态〔7-8〕。基于专科质控目的在于能够规范心理弹性支持以及认知干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培养护理高质量意识,改进不足,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本研究欲探讨基于专科质控的心理弹性支持及认知护理对冠心病围术期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定冠心病患者于中国人民解放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心梗支架术的12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判断《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9〕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认知功能正常,能文字或语言沟通;③符合冠心病介入(PCI)手术指征;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讨论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相关文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精神病史或其他沟通障碍,无法完成本研究者;②既往具有睡眠障碍、肿瘤、感染、贫血等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1~85岁,平均为(64.88±12.76)岁,病程2~9年,平均为(6.27±1.38)年;在对照组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5~81岁,平均为(65.91±12.81)岁,病程1~9年,平均为(6.53±1.27)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药物治疗,PCI术后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扩冠、调血脂等,定时检查血常规,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出院后进行出院健康宣教,指导出院后用药方案、日常锻炼、生活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供患者基于专科质控的心理弹性支持及认知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建立心理弹性支持及认知护理质控小组:由护理部组织成立对本研究冠心病围术期心理以及认知护理进行专科质控的小组,成员包括护理分管院长1名为组长,组长负责质控小组整体工作的管理与安排,护理部主任2名,护士长以及护士共8名,接受过专科护理培训和教育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的技术评估成员2名,质控巡查成员3名。小组对冠心病围术期患者的心理弹性支持以及认知护理干预整个过程进行护理质量的检查、督查、分析、持续改进。(2)心理弹性支持及认知护理干预内容:①术前由心理医师协助主治医师、护士访视患者,健康宣教,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客观认识自身病情严重程度,必要时可采取冠心病等模型工具进行介绍疾病,了解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质控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以及疾病认知宣教护理工作进行指导;②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尤其满足其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以及关心方面的需求,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情绪,质控小组对于护理人员的病情、情绪等观察能力进行指导与改进;③使患者认识到存在自我认知缺陷,认识到自己不主动、不善交往,要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社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尤其在面对疾病时,能够消除自卑、自感无用等负面认知,协助患者克服困难,减轻患者精神负担;④术后对患者生命特征进行检测分析,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如疼痛、血压改变、消化系统问题等,提供缓解措施的同时能够尽心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增强心理弹性;⑤鼓励患者术后适当参加集体性活动,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其中,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心理疏导,积极参与患者健康管理和行为监督督促,再次出现紧急情况及时入院治疗,质控小组对其应急处理能力进行评价。(3)心理弹性支持及认知护理质控内容:①建立专科护理质控项目及表格,制定了各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包括病情观察能力、专科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急救中的配合与操作情况、护理并发症、护理文书完成度等方面,制定全面的考核细则,总分为100分,以质控小组的考核方式来考察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是否达到对冠心病围术期患者病情观察、心理疏导、认知护理、交流反馈以及是否完成相关教育宣教引导与督促等高质量护理能力;②提升小组专科业务水平及质量控制意识,包括心理支持意识、医护配合督导、落实专科护理整改计划和实施等培养质控小组成员的监督责任意识,质控小组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切实评价与合理指导,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③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质控检查:发现护理问题及时向质控小组组长汇报,及时纠正并改进;抽样不定时检查责任护士护理的工作质量,对于护理差错采用具体责任问责制度,并与奖金挂钩;每周至少2次对质控小组的质控工作展开专科护理质控会议,提出指导意见;④将对冠心病围术期专科护理质控管理纳入护理综合质量管理控制考评:对专科质控小组的工作抽检中发现的质控问题以及缺陷进行综合分析,逐项检查,分析原因,及时进行整改,落实质控工作改进方案;纳入护理综合质量管理控制考评中,使护士可以自觉落实各项工作内容。
1.3 评价指标
①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比较两组焦虑、抑郁以及心理弹性情况;SAS、SDS〔10〕:用于量化分析受测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和在治疗中的变化。该量表由20条目组成。采用Likert 4级评分制。1分表示从无或偶尔,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经常,4分表示总是如此。20个条目所得分数之和为总粗分。标准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CD-RISC〔11〕:包括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三个因子,共25条目,采用克特氏5点量表评分法,0,1,2,3,4分别表示完全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总分越高,表示个体心理素质越好。②采用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估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SF-36〔12〕:8个维度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活力(VT)、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比较两组专科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包括病情观察能力、专科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应急抢救能力、护理并发症、护理文书完成度各项,共100分。④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包括抢救治疗、护理态度方面,共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满意(70~89)、不满意(≤70)3个层次。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CD-RISC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弹性总分以及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专科护理质评得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评中病情观察能力、专科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应急抢救能力、护理并发症、护理文书完成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专科护理质评得分情况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杨新利等〔13〕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类疾病,因治疗以及手术压力、认知水平较低等因素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导致其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可能极易诱发术后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患者病情。目前,近些年临床医疗护理模式从传统单一的生物医学护理模式逐渐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在围术期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支持以及认知干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14〕。
心理弹性支持与认知护理干预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调整患者对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结合出发,使患者能够认识到应对疾病时自我存在思维、情绪异常,协助患者了解冠心病、治疗以及术后恢复过程,有利于调节患者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激发患者面对困难时内在积极性,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5-16〕。胡家华〔17〕研究证实,认知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在逆境中增强面对疾病与苦难的应对能力,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而对于心理弹性支持与认知护理措施采用专科质控管理技术目的使以上护理工作的重点问题及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及时跟进,保证整体护理质量高水平运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1个月的心理弹性支持以及认知护理干预的患者其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心理弹性评分量表中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以及CD-RISC总分且生活质量各项目均高于常规护理组,这提示心理弹性支持以及认知护理干预有利于引导患者达到较高的疾病认知水平,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等心理弹性。在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史极易受到较大的心理创伤,心理弹性作为保护性因子开始发挥作用,并促使个体进行思考,同时配合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护理干预,通过表现同情、安抚、开导、理解以及倾听病人的叙述,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给患者提供认知指导,面对并解决问题,促进患者心理弹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8-19〕。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护理的专科质评中病情观察能力、专科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应急抢救能力、护理并发症、护理文书完成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时可见,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基于专科质控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其责任心,落实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在冠心病围术期心理支持以及认知护理中采用基于专科质控的手段能够促使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围术期护理质量。同时,质控小组采用质评标准、培训意识、落实质控检查、纳入综合考评等方式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细心、耐心,规范书写护理文书,尤其对术后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发症等减少护理工作差错,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意识,以患者为核心,得到患者以及家属的认可,提高护理满意度〔20〕。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采用基于专科质控的心理弹性支持以及认知护理干预,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