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女孩的“好爸爸”是什么样的?

2022-11-11寒冰

海峡姐妹 2022年3期

文/寒冰

在知乎热榜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那些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女生,后来怎么样了?”

从数百个回答中,我看到了这些女儿后来的人生里,是怎样为“烂爸爸买单”:不断重复糟糕的亲密关系、骨子里的自卑、永远没有安全感。

但关于“好爸爸”,我们谈论得太少。直到我在台湾电视剧《俗女养成记》里,看到陈嘉玲(谢盈萱饰)的爸爸时,忽然明白了,原来被爸爸好好爱着的女孩,是这个样子的。

情感上从未缺席的爸爸

男性经常觉得,自己最大的责任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实际上并非如此,《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到:“父亲并不需要多么成功,多么强大。实际上,在3~6岁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强大的。关系的平衡不在于外在的衡量,而在于内在的情感。”

很多女孩提到爸爸时会感到陌生,当她们回忆起童年,爸爸更像是一个符号,虽然存在着,但却从来没有和她们有过内在情感的连接。

在《俗女养成记》中,我第一次看到了爸爸是如何在女儿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着不同的情感支持。陈嘉玲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花时间陪她一起玩,给了她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

嘉玲一开始也会羡慕有钱的同学家有大大的房子、精美的下午茶,但她得知同学的爸爸经常不着家后,才知道自己的爸爸有多好: “我只要想到自己的爸爸不再回来了,房间再怎么大,再怎么美,也感觉不到一点幸福。”

不少女孩小时候和爸爸还可以很亲密,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会开始刻意回避爸爸,爸爸也不知道怎么应对女儿的变化。但是嘉玲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呢?得知嘉玲来月经很苦恼,爸爸没有因为尴尬回避,反而主动和嘉玲谈论月经,并用鼓励打消嘉玲的羞耻感。身体力行地给嘉玲煮猪肝汤,教她如何在生理期照顾好自己。通过来月经这件事,爸爸完成了对嘉玲的性别启蒙教育,让小嘉玲的心里埋下了对女性身份认同的种子。

再大一点,嘉玲要去台北上大学了。临行前,爸爸让全家专门录了一段视频给她,从日常生活,到谨慎交友,事无巨细。

作为女儿生命里的第一个男性形象,爸爸对于女儿成长的重要意义是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取代的。一个从小从爸爸那里得到了情感满足的女孩,内心是有底气的,她们能更加平等地和男性相处,也因为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自我,不会随便委屈自己。

而缺失父爱的女孩,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父亲的“替代品”,她们更容易陷入恋爱,在亲密关系中充当“女儿”的角色,渴望有一个男人能够扮演理想中的父亲。但问题是,由于父亲的缺失,她们并不知道一个好爸爸或者说好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经常受到伤害,为了幻想中的“爱”(事实上可能并不存在)飞蛾扑火,在一段段糟糕的关系中消耗自己。

女儿真正需要的爱是什么样的?

对于有些爸爸来说,他们或许是爱女儿的,也没有缺席女儿的成长。但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爱,有时候他们的行动反而给女儿造成一些误解和伤害。女儿真正需要的爱是什么样的?嘉玲的爸爸做了最好的示范——

“有条件的”父爱,无条件的接纳

小学的陈嘉玲,成绩平平,不交作业是家常便饭,学习之外的事情倒很在行。当“别人家的孩子”——表姐来家里时,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难免被拿来对比。

妈妈也不由得为嘉玲的“普通”叹气。而爸爸却发自内心地觉得嘉玲很不错,无条件接纳嘉玲的一切。“我们陈嘉玲多好啊,健康活泼又可爱。”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弗拉姆在《爱的艺术》中曾谈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区别——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是我们出生的地方,她是自然、土地和海洋”;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不代表任何自然来源,他的爱不像母爱那样为我们所控制。”

也正因为如此,相比较母爱,父爱更容易提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当一个女孩从小得到爸爸的无条件肯定,她内心就根植了“我很棒、我值得被爱”的信念,这样的信念会让她获得真正的勇敢和自信。

平等地沟通,尊重女儿的意愿

从传统父权观念来看,爸爸和女儿的关系,存在着严重的权力不平等,爸爸既是父亲,又是男人,所以很多的父女关系中是“看不到”女儿的,基本只有爸爸一方的声音,而女儿只能无条件地服从。

而嘉玲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呢?小时候嘉玲被妈妈“逼”着学钢琴,那个年代钢琴并不便宜,爸爸拿出攒了好久的买车钱给嘉玲买了钢琴。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嘉玲不想学了,再三确认过嘉玲的确没有学琴的天赋后,爸爸也没有责怪她,还和妈妈带着她去退课,然后大吃了一顿。

好的父女关系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女儿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意愿能够得到爸爸的尊重。

爸爸的保护和撑腰,是最大的安全感

爸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帮女儿建立安全感。因为在女儿的眼中,爸爸是家庭中最有力量的象征,是对女儿“弱小”的弥补。如果爸爸能够在女儿受到外界“威胁”的时候及时保护她,或者帮女儿实现一些她无法完成的事情,女儿就能够将爸爸的这份力量内化。

剧中的爸爸总在嘉玲需要的时候,第一时刻出现。嘉玲不懂事被奶奶责骂,爸爸顶着压力站出来给女儿撑腰;邻居姐姐因为嘉玲的疏忽挨打,嘉玲想救她却不敢,爸爸又一次为嘉玲出头。

很多人喜欢陈嘉玲,就是因为她身上有一种女孩子少见的勇气,坚持做自己的勇气,而这和小时候爸爸给她的力量感和安全感是分不开的。

爸爸爱妈妈,是给女儿最宝贵的财富

家庭系统里,爸爸和女儿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我们无法忽视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妈妈。

爸爸、妈妈和女儿共同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如果放在这个系统中看,一个好爸爸是什么样的呢?剧中的嘉玲有一个强势、严厉的妈妈,控制欲比较强,所以她和妈妈的关系经常很紧张。而爸爸呢,主动介入了母女的关系中,他会在妈妈发脾气的时候护着女儿,在饭桌上主动调节妈妈和女儿的冲突,也会在女儿不理解的时候向她解释妈妈的良苦用心。

爸爸就像一个缓冲带,减少女儿和妈妈的互相伤害,又像一个黏合剂,让两个人的关系不至于因为冲突而疏远。

爸爸对女儿的爱,还体现在和妈妈的关系上。剧中嘉玲的爸爸妈妈感情很好,爸爸从不吝啬对对妈妈爱的表达,张口闭口“我的漂亮老婆”。嘉玲的奶奶比较严苛,偶尔和妈妈发生矛盾,爸爸也会在婆媳关系中坚决维护和保护妈妈。

根据心理学上的家庭系统法则,夫妻系统一定是优先于亲子系统的。为什么呢?因为稳定的夫妻关系,可以避免母亲把一些情绪传递给子女,让子女能更加专注自我的成长。还可以给子女提供亲密关系的示范,让他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感嗅觉,长大后就容易往正确的方向跑。

最后,我想对正在读这篇文章的男性朋友们聊几句,不论你已为人父,还是尚未组建家庭,都希望你能对自己的角色,有更多理解。在传统社会叙事中,男性并不被鼓励从家庭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做好爸爸、好丈夫似乎不是一桩具有英雄气概的事情,所以,很多人更看重事业和财富上的成就,对家庭情感不屑一顾。

而成为好爸爸的关键,就是抛开这个成见,可以发自内心地觉得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是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幸福的事情。选择成为一个有爱的、会爱的爸爸,你就已经给了女儿最珍贵的礼物——爸爸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