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2-11-11唐昕弘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过程文化

□唐昕弘/文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开始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且推动了行业向高效化、信息化模式转变。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通过网络路径进行科学传播,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但也促进了新的发展机遇的产生。由于信息化技术快速传播、可共享等特点,因此,有效改变传统行业的产品推广模式。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得以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科学有效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促进我国民族健康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力量源泉。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相应的竞争不仅仅体现于国内各行业中,同时也体现于不同的国家,各国家的文化思想正在不断地激烈碰撞,因此,我国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只有采取更为有效的路径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才能够让世界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认同。

1 网络环境传统文化发展理论概述

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而且也同样体现着我国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效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的职责和义务,而且也是进一步促进国家繁荣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传播手段的限制,很多优秀的文化被存储在图书馆或者历史博物馆中,加之,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将侧重点放置解决温饱问题上,很少有时间了解和发展传统文化,这就导致传统文化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的参考功能。

1.1 传统文化的参考功能

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虽然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但是,传统优秀的文化仍然被保存下来,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在实际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学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问题存在诸多质疑,认为社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而传统文化作为旧时代产物,应该被丢弃在历史的长河中。当然这种观点是相对偏颇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文化创新都是在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很多生存技能和生活方式,同样是在传统基础上转化而来的,因此,绝对文化摒弃的观念并不可取。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只有不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以传统文化为参考才能有效发掘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信仰,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创设更为美好的生活。

1.2 传统文化创新功能

传统文化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因此,当前存在的文化,也是人们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筛选下来的文化,可视为历史文化的精髓。然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人终究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文化的发展终究不能离开人这一主体。因此,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遵循这一特征,如在网络环境下,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工具为人们服务,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相关路径实现其传播的高效性,这样在传统文化不断创新过程中,以此形成新的文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就传统文化特征而言,是多家思想的精华,并且经历史实践可知,相对保守、不求创新的文化终究会被抛弃,因此,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创新,并且与时代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文化的价值功能。

2 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零碎化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相应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被大大压缩,因此,在常规阅读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碎片化阅读方式,这样给予常规的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难度。即在一些视频平台推广过程中,往往采用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人们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学习后,对相关视频浏览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翻过,并没有认真的观看、品读,这样起到的宣传作用不大。

2.2 传统文化传播容易出现误读情况

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需要阅读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所传承的意义。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文化传播者或者传播平台,在传播过程中,只是注重阅览量,而习惯采用造噱头的宣传方式,这在一定程度能够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但是,传统文化推广是一件相对严肃的事情,而这种方式则容易让文化内涵变得较为庸俗,并且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常常抱有猎奇的角度来观看,而往往不会思考传统文化所表达的真正内涵,这样容易曲解传统文化。不能真正达到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更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不法利益,往往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化,通过故意曲解传统文化来博取人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伪善的包装向大众进行宣传,这种非法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不仅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而且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3 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优势

3.1 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更为高效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网络环境下相应的多媒体工具已经普遍进入人们的常规生活中,特别是电脑和手机等设备的运用,大大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这个过程中,也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网络信息共享性的特点,因此,人们通过相关信息化平台就能够获得所要阅览的信息,并且这个过程不会受到时间、地点和空间的制约,这样就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高效的传统路径。

3.2 促进了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进行产品的创新以及获得市场的认可,需要具备自身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并且结合企业实际状况,不断创新当前企业文化理念,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而通过当前信息化途径,企业通过相关信息化平台能够及时查阅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网络环境下强化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由于网络信息具备共享性的特点,因此,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相关信息化平台,人们都能够实时查阅相关内容,并且针对相应的文化特性,人与之之间能够实时进行交流,这样对于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人们在对传统文化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相关文化内容相对较为丰富,通过相关多媒体信息工具,能够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传输到世界各地,切实能够让世界各地人们都能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同样能够增强个人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4 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实施路径

4.1 网络环境下构建多方传统文化平台

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多方机构共同参与进来,并且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形成统一的、协调的文化传播平台。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肩负起自身的职能,与多方机构协调合作过程中,形成开放共享的传统文化传播平台,让人们群众通过相关平台能够直接阅览相关信息,真正为传统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相关平台构建过程中,要秉承开放、透明的原则,让社会多个部门都能够及时参与进来,从而保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同时,网络环境下为人们阅读相关资料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因此,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方式,以网络资源平台构建相应的古典书籍数据库,将一些优秀的古代书籍以电子版的形式,放置在相应的网络平台,这样读者则能够通过相应的平台进行阅览。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与图书馆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不断丰富数据库的图书种类,让更多的优秀古典数据走入网络化借阅平台,从而在培养人们网络阅读习惯过程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4.2 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构建应遵循创新原则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将侧重点放置精神生活层面,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进一步创新文化传播平台。如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多媒体工具手机、电脑以及网络电视等,已经普遍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大大改变的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相关文化传播平台构建过程中,可以将相关多媒体设备为依托,以短视频、公众号或者电视节目的形式开展,让不同的受众群众能够看到相关内容,并且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都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形成全覆盖、多层次以及多手段的文化平台,真正实现网络环境下文化传播的广泛性、高效性。

4.3 传统文化传播中注重去粗存精

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拥有了更多传播路径,但是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对传播的内容进行有效筛选,真正做到去粗存精。一定程度而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中不仅包括传统优秀文化,而且还涵盖一些糟粕文化、陈旧思想,如传统文化中的“一人得到鸡犬升天”“追求功名利禄”等,因此,在传播文化推广过程中,要积极宣传一些优秀的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传播传统文化过程中,还应该选取一些能够符合当前时代特点的内容,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促社会发展的功能。

4.4 将传统文化与企业产品有效融合

传统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因此,在企业产品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将传统文化融入进来。如在服饰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国学文化,款式设计体现出国学风格,色彩上可以融入民族元素,从而让人们通过着装感知传统文化风格。同时,在一些广告宣传栏上,可以多加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一些传统的产品生产工艺等,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发展及由来,让传统文化切实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多个角落。同时,对于一些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地区可以打造传统文化旅游区,让人们通过此参观来感受地区的文化,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以带动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4.5 传统文化传播进行创造性转换

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新媒介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播是完成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方法,进行媒介融合工作时,需要了解内容融合以及传播途径创新的要点,还应该挖掘新媒体产业要素,将其融合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掌握文化传播发展规则以及管控规则,完成传统媒体传播工作。同时,传统文化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相应的内容也需要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并考虑受众对文化的需要,完成创造性转变,掌握新媒体文化传播要点,借助新媒体文化传播优势,考虑媒介融合与传统文化载体内容转换要点。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带有传承性以及民族性,确保新媒介与传统文化融合期间,还需要加强文化意识形态控制力度,汲取传统文化精华,通过新媒介扩大传统文化传输路径,以创新、创意为主题,激活传统文化要素,并在此过程中做到推陈出新,扩大传统文化渲染能力,使媒介融合传播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在创新驱动下依然具备较强的生命力,从而保证网络媒介传播传统文化的高效性、可持续性。

4.6 加强传统文化公益化推广宣传

一定程度而言,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提升全民传统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的今天,只有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才能够有效增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公益推广的重要性,切实将公益传统文化推广走入人们的常规生活中。网络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传统文化的有效推广,提供了诸多切实可行的路径,如常规生活网站、户外电子屏幕以及网络栏目等,因此,在加强传统文化公益化推广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相应的平台,以此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同时,网络环境下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让整个传播过程更具有直观性、互动性与连通性。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相关平台,如短视频、图像、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直接推给用户,平台给予用户直观生动的视觉呈现,观看者可以在碎片化时间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学习。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当前一些节目微信公众号不仅对自身节目内容进行宣传,而且还推送相应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等内容,文章内容兼具学术性与娱乐性,受到读者喜爱。因此,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也可以将公益视频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随时发布出来,观看者在观看时可以评论、收藏、分享、转发,在这个过程中,与观看者进行互动与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对视频内容进行有效改善,以此发掘观看者的兴趣点,形成良性循环。

5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也是我国得以健康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精神源泉,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善于将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下去,才能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文化保障。特别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工具不仅能够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更为高效的路径,而且对于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建设、促进行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传播手段,才能够切实保证传统优秀文化更为广泛的为社会建设服务。■

引用

[1] 苏永民,刘文振.探究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参花(下),2021(9):68-69.

[2] 刘鑫.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新通信,2021,23(8):141-142.

[3] 侯清.网络环境下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传统过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清明节的传统
雪花的形成过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