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策略

2022-11-11刘芳卓佳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1期
关键词:深基坑结构施工

刘芳 卓佳

0 引言

高层施工已经是当前建筑领域的主流,深基坑支护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保障整体工程的质量水平,必须注重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既要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又要保障施工水平和新技术的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必须做到规范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切实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科学分析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安全的不利影响,以防边坡失稳。

1 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往往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在不同施工阶段也对技术参数和施工标准有不同的严格要求。借助前期的周密规划和测算,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效率,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建筑物的稳定性,达到验收标准。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及建筑施工过程中多变因素的影响,深基坑支护施工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地基的物理力学参数测算问题

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是影响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重要因素,支护结构所承受的地基压力数值,密切关系安全水平和稳定性,压力数值的计算长期以来是施工规划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利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计算压力数值,目前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地基中土体参数的精确计算难度大、变化多,尤其在施工开始后,施工前的数据测算需要重新取值,比如内摩擦角、含水率、粘聚力等参数的测算,由于数值的可变性和多变性,很难随时获得精确的支护结构受力数值,而这些数值的取值不精确,对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验收等都会带来明显的影响,在一些施工中甚至存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同时,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中,由于设计和施工人员在施工工艺、设计理念、支护结构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地基的各类参数选择和测算存在一些不同,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1.2 支护结构测算与施工实际不符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测算,在实际施工中难免会遇到参数变化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之前的规划设计中,运用理论标准所获得的设计方案,往往是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从理论上来说不会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但实践证明,“纸上谈兵”并不能解决施工遇到的具体问题,一些测算时毫无问题的支护结构,往往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达不到安全要求。究其原因,极限平衡理论是静态理念下的计算方式,这种情况下做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与施工中的动态变化难以匹配,开挖后的地基逐渐松弛,土体的支撑力、聚合力不断降低,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到这种动态变化。

1.3 施工基坑取样具有片面性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基于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来完成的,地基的土层取样尤为必要。对地质条件比较单一的施工环境而言,多次取样的土样往往稳定性较强,成分、强度等参数比较平衡,这种情况下得出的参数和设计方案比较具有科学性。但是,对大型施工项目来说,施工环境占地范围广、深度更大,这就导致在打孔取样时,土样的位置和性能参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打孔取样尽可能覆盖施工范围,但取样测试所得参数依然难以反映土层的真实情况。因此,在具体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难免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

2 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设计要求

在建筑施工的设计阶段,基层支护结构的设计必须与施工项目高度契合,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侧壁、土样参数、基坑结构等因素,并结合项目整体的施工要求、设计和施工标准,科学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具体来说,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将具体的建筑项目与新设计理念相融合,避免落入传统设计理念的窠臼。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筑技术升级,建筑施工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质量和过程安全性都是竣工验收的重要标准。但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中,能够运用的计算公式、测量和设计手段,大多为传统方式,缺少与新技术、新理念的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不能与其他方面的设计混为一谈,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实现动态化设计和管理,确保设计方案与现场施工的变化不断契合。

(2)加强施工方法和新材料的研究、运用。施工的实践结论要不断反馈到方案设计中,尤其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运用,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基坑结构和强度变化,都要求支护结构随之改变,确保质量效率的双优先。相比于国外研究,我国的建筑设计研究还有一定的不足,务必要加强施工新理念运用,将实际施工的数据不断回馈给设计团队,并根据施工要求改善材料运用,优化结构的稳定性。

(3)总结各类施工环境的经验,创新运用新的支护结构。深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其设计理念、结构方式、材料运用并非一成不变,设计和施工时都要从大局出发,将不同要素紧密结合,来实现多重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深基坑支护结构必须使用不同的施工环境,伴随着深度、地质、水文、气候、施工进展等条件的变化,不断提供适应变化的可行性方案,实现“一工程多方案”的发展式设计理念。

3 深基坑支护设施的施工要求

3.1 深基坑支护设施的施工特点

深基坑支护设施的施工十分复杂,对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高。首先,建筑施工时,深基坑支护设施的施工需要较高的技术基础,确保基坑周边受力,起到足够的支撑和保护作用,需要在支护结构、材料应用、施工时间和方案调整方面做到最优。其次,大型建筑项目越来越向城市中心位置迁移,周边的建筑物、管线、公共设施等比较多,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必须保证周围设施不受影响,避免因施工造成周围管线、建筑和人员的损伤。最后,深基坑支护设施的施工要充分考虑周围的水文条件,控制好地下水,综合运用降水、截水、明排等方式控制好地下水,避免为施工带来新的困扰。

3.2 施工流程的基本情况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案确定后,会进入具体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施工前方案和物资准备、支护设备施工、联系梁施工、锚杆施工和土方开挖。支护桩施工时一般需要人工施工,采用混凝土、固定标号钢筋做护壁;联系梁施工要注意基槽开挖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浇筑;锚杆施工较为复杂,要按照一般施工项目的流程开始施工,确保锚杆试验合格;土方开挖工程量较大,须分层开挖,及时清运,并随时关注不同深度土层的变化,若与测绘阶段发生明显变化,须重点研究是否调整支护方案。

3.3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施的质量监测

为了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适应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持续变化,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即确立监测点和监测制度。一方面,要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结构完整性监测,明确监测时间、结构变化和记录标准;另一方面,要做好支护结构的位移监测,通过检测顶部的水平位移情况,来监测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开挖过程中要增加监测次数。

4 提升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建议

4.1 加强施工监测修正支护数据

在深基坑支护设施安装后,将会进入施工的土石方挖掘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地基的性状会发生渐进式的变化,土质变松、应力变化、强度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支护结构的位移、支撑点变化等。既有的计算公式大多数基于施工前的地质条件进行运算,导致施工后的数据发生改变,土压力、支护桩参数的精确度明显降低。因此,传统算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参数悬殊,应该建立实时监测的动态设计体系,在施工中不断调整支护结构参数和设计,确保施工安全性。

4.2 着重研究支护结构的刚度控制技术

极限平衡理论是设计施工的重要方法,设计人员将其计算结构作为建筑设计重要参考数值,但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中,该理论衍生的数据只能起到较好的结构强度要求,在结构的刚度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撑。国内发生的一些施工问题中,支护结构的刚度问题比较明显。因此,施工设计单位应该着重加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刚度性能研究,确保支护结构变形较小,更好地适应周边环境变化和施工条件改变,将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标准、空间变化等作为今后的重点研究课题。

4.3 探索支护结构设计的运算新策略

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主流,这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建筑设计领域技术革命,比如钢筋混凝土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新型支护结构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施工质量,近几年广泛应用的土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设施、技术,更是丰富了支护结构的多样化,能够让施工设计适应更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但从基础理论来看,各类技术的运用大多数基于经验和施工需求,在设计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设计模型和数据计算,大量的实地测试和数据排除,为设计人员带来了巨大工作量,也为未来施工埋下了隐患。如何形成一套科学的设计和计算模式,以数据、计算仿真和模型搭建作为设计的领军意识,是今后支护结构设计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5 结束语

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不断助推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升级,在当前的发展转折点上,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标准落地也为深基坑支护施工带来了新要求。按照施工规范和具体项目的要求,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的规划化、标准化,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不仅关系到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也明显影响社会效应,在质量、效益、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实现建筑项目的顺利推进、竣工。

猜你喜欢

深基坑结构施工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