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识徐闻

2022-11-11

湛江文学 2022年1期

◎ 温 鹏

金秋时节,汽车行驶在徐闻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坡上,树木葱茏,果蔬遍地,天空瓦蓝瓦蓝的,像洗过一样清朗、明净,打开车窗,一股南半岛热带瓜果特有的香甜味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偶尔,一个个白色的巨型风车悠然转动,迎面而来,像挥舞着壮硕的手臂欢迎我们的到来。是的,我们正愉快地踏上了“走进徐闻”的红色之旅。

徐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与海南隔海相望,是大陆通往海南岛的咽喉之地,因“其地迫海,涛声震荡,徐徐而闻”而得名。徐闻,还像一块有待更多雕琢的华美蓝宝石,闪烁纯朴、迷人的光彩,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处处舒适宜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人文资源丰富多彩。二千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大汉三墩,五百年前的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为传播文明、教化一方而兴建的贵生书院,十九世纪末修建的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南极古灯塔,解放海南岛战役渡海作战纪念馆等等,无不彰显徐闻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拥有绿色、蓝色和红色。绿色是树木、瓜果和田园,绿色具有青春、生机和希望的象征意义;蓝色是海,是南海、北部湾和琼州海峡,蓝色代表博大胸怀和永不言弃的精神;红色是土地,是赤热的红土,具有热情、神圣、喜庆等丰富含义。红、绿、蓝构成了徐闻鲜亮的颜色,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多彩世界。

坐在车上一路欣赏风景,是那样的舒坦,养眼。漫无边际的菠萝园,一直绿到天边,形成一道优美的地平线,组成最美的田园风光,构筑令人神往的“菠萝的海”。这个全国闻名的素有“菠萝之乡”“香蕉之乡”“长寿之乡”等众多美誉的南国半岛生态美丽的海滨小县,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生长着菠萝、香蕉、芒果、木瓜、良姜、外运菜等南国果蔬,目之所及,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展现出一幅幅壮丽无比、独具魅力的热带生态农业画卷。不远的地方,是涌动的码头,碧绿的椰林,细白的沙滩,蔚蓝的大海。那里,有更大的魅力在诱惑着我们,渔港、轮渡、灯塔、珊瑚礁、合水线、情人谷、渡海作战纪念景点……向我们一步步打开她神秘而美丽的面纱,讲述一幕幕动人的战士渡海故事。

是的,徐闻是一片革命的热土,一片英雄的土地。其土质是红色的、血性的,也是厚重的、热情的,红红艳艳的红土地孕育出这里英雄的人民,他们长年在红土地中辛勤劳作,沾有红土的纯朴、善良,同时又因长期在大海的怀抱中耕海捕鱼,故而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吃苦耐劳、赤胆忠心的品性。这两天,我们逐一参观了墩尾革命纪念馆、博赊港启渡展示馆和角尾乡解放海南岛战役渡海作战陈列室等红色革命景点,感触颇深,思绪绵绵,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红色革命景点,都与这里的红土有关,与这里的人民有关,让我们见证了解放海南渡海作战的英雄事迹。

在墩尾革命纪念馆,部分展览展出的是从大革命至支援解放海南岛各个时期的历史照片,革命事迹大型浮雕墙,解放徐闻进军路线沙盘,邓华将军雕塑像及木帆船模型等,让我们初识徐闻的红色印痕。在博赊港,我们见识了它的英姿它的气度,这个小小的渔港,是1950年初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加强团解放海南的启渡点。当年,解放军在当地船工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五次偷渡的艰难经过,用木帆船打败国民党军舰解放海南岛。走进博赊港,数百艘船只整齐地停泊在窄长的港汊上,将港汊排得满满的,高耸的桅杆直指天空,颇具气势,令人联想到当年千军万船从这里列队启渡,开展横渡海峡、直捣海南的情景,那是何等的壮观。进入博赊港启渡展示馆,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破旧的衣物,一段段感人的文字,无不记录渡海作战的烽火岁月,留给人们珍贵的记忆。

在解放海南岛战役渡海作战陈列室,我们参观了渡海作战遗址和渡海作战陈列室。这里,铭记着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历史功绩,纪念碑上雕刻的“解放海南,功在徐闻”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像时刻在激励后人铭记解放军战士和徐闻人民的渡海精神。在角尾灯楼角,耸立着一座刻着“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滘尾角灯塔,这是四十军解放海南的另一个强渡点。当年,为了强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将军将指挥所搬到海边,亲自指挥强渡,近3000名战士的偷渡从这里启航,直指海南岛,为海南全岛的解放奠定了决定性作用。

为了纪念这次渡海战役的革命功绩,渡琼指挥所旧址至今还完整地保存下来,供游客瞻仰,缅怀。指挥所旧址面朝大陆,背靠大海,即琼州海峡——当年渡海作战的主战场,隔海相望的海南岛许多高楼大厦在阳光下隐约可见。放眼远眺,只见浩瀚无边的海面帆船点点,鸥鸟飞翔,波涛涌动,我仿佛看到当年解放军将士和参与渡海的徐闻船工一起,在韩先楚等将军的带领下千帆竞发、强渡海峡、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他们用自制的土枪土炮加木船小艇,与国民党官兵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击溃敌军拥有飞机、大炮和军舰等精锐武器,夺取了渡海作战的胜利。

在整个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徐闻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无私奉献。为配合这次渡海战役,徐闻县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全面发动、组织民工5万多人,开展搭建桥梁,修筑公路,捐粮捐款,捐献船只,指导海上练兵,参加渡海作战,为解放海南建立了可歌可泣的功勋。无论是多次偷渡,还是大举进攻,徐闻船工都积极配合解放军,驾驶小木船,冒着枪林弹雨护送大军过海,穿过国民党军舰设立的一道道封锁线,横穿琼州海峡,用小帆船战胜现代军舰,打破敌人所谓的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创下了“小帆船战胜铁军舰”的海战神话。在这次渡海战役中,徐闻共有53名牺牲的船工被追认为烈士,150多人被授予“渡海功臣”“渡海英雄”等光荣称号。

这次渡海战役,涌现出像包振祥、李富卿、林望炳那样感人事迹的许许多多的徐闻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演绎了一个个令人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包振祥,在强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的总攻开始后,他驾驶指挥船与敌舰不断周旋,在其他船工先后伤亡后独自掌舵,身受重伤时仍紧握船舵,驾驶指挥船继续破浪前进,直到靠岸让船上的指战员纷纷下船,抢占滩头阵地,但他终因失血过多而壮烈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李富卿,在渡海战役中驾驶战船运送部队强渡琼州海峡时,遭敌舰包围,临危不惧,把战船开到敌人的炮火死角,击沉敌舰,突破包围圈,胜利登陆。尔后,在岛上随军穷追残敌,连续战斗3天3夜,步行了150多公里。后被评为渡海作战“特等功臣”,其驾驶的战船被授予“李富卿英雄船”称号。林望炳,在参与偷渡过程中他所在的六号船击退敌舰的拦阻,同敌人血战3个小时,一半人员战亡,6名船工3人战亡,在紧急关头他镇定自若,指挥船工配合大军作战,最后还亲自掌舵。船靠岸后,来不及揩干身上的血迹,就拿起枪登陆战斗,尔后,背着受伤的解放军同志转战几天几夜,随军战斗至海南全部解放才回徐闻,后被授予“渡海功臣”。在凶险无比的渡海战火里,徐闻人张力十足,英勇无畏,让这份血性具有了徐闻特色,他们那种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一一参观了红色革命景点,瞻仰陈列的历史文物,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思想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而今,历史已远,英雄已去,景点却留了下来,英雄的革命精神也留了下来,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徐闻,也以此为契机,打造一个个红色革命基地,建起一个个红色革命村庄,弘扬渡海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放眼徐闻,这片英雄的红土地,处处涌动发展的热潮,焕发蓬勃的生机。徐闻新港的崭新建设,农业产业园的喜人发展,各大旅游景点的接连开发,大批乡村建设走在振兴的路上……一幅幅振兴乡村、建设徐闻的生动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大美徐闻,犹如一块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驻足观光,寻觅商机。二千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五百年前的明朝戏剧家汤显祖流放地,七十一年前解放海南岛的启渡港……这片红色的土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铆足了干劲,一路前行。是的,她一头系着祖国大陆,一头连着对面的海南自贸区,中间仅隔着10多海里的里程,是连接大陆与海南的支点,发展的纽带。

此刻,我站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前,极目远眺,目光被烟波浩淼的海面紧紧牵引,心潮澎湃,思绪翩跹。这里,曾是七十一年前解放军和徐闻人强渡海峡、解放海南岛的启渡港之一,当年的烽火岁月似乎还历历在目。今天,蓄势待发的徐闻将再次从这里启航,驶向远海。远处,我仿佛听到从徐闻港口传来的轮渡鸣笛声,如吹响进军的号角一样嘹亮;近处,灯楼角海滩上的合水线涛声阵阵,两股分别来自南海与北部湾的海浪正在这里交汇、碰撞,犹如情人般激吻、抱拥,形成一道美丽、浪漫的合水线。我仿佛听到海浪正在鸣奏一首首优美的乐章,一节节激越的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