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2022-11-11阙茂华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3期
关键词:模板裂缝混凝土

阙茂华

0 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中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要高度重视,其质量如何直接关乎整个工程质量以及使用效果,这就需要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落实到位。本文基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基本内容研究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研究,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混凝土结构施工介绍

所谓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就是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模板浇筑的方法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制作为规格不同的构件或者结构。混凝土有非常强的抗压能力,如果抗拉能力非常低,在拉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断裂问题,对于此要有效解决。可以在构件受拉区域配上钢筋和混凝土,各自发挥受力特性,使得构件的抗压能力有所提高。

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1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水泥石是水化物和水泥颗粒堆积而成,非匀质性骨料有多个种类,规格各有不同,而且没有均匀分布,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从水泥石的组成情况以及结构情况来看,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保证均匀性,通常而言,过渡区域的厚度需要控制在10~50μm之间,水泥石具有非固定性,也具有可变性性,从过渡区的情况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2.2 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1)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要充分利用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所具备的强度,保证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与刚度之间有合适的比例,提高稳定性,从经济角度而言,如果是一般的工程结构,价格会更低,且效果比钢结构好。

(2)具有良好的可模性。混凝土对形状复杂的结构有很好的适应性,比如箱形结构以及空间薄壳等等。

(3)具有很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维护成本不是很高。混凝土对钢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不容易被锈蚀,混凝土强度也会有所增长。混凝土属于不良热导体,厚度为30mm的混凝土保护层有很好的耐火性,能够维持两个小时,不会使钢筋快速升温,保证其强度不会受到影响。

(4)混凝土结构有非常好的整体性。通过采用合适的配筋,就能使其具有非常好的延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爆性能,且具有非常好的防振性和防辐射性好,在防护结构的时候应用该技术效果是比较好的。

(5)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大,阻尼也非常大,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程度。

(6)混凝土结构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中含有的材料比较多,各种砂以及石头等等作为骨料,还可以将工业废料充分利用制造骨料,使混凝土的性能得以改善。

3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必要性

(1)在开展施工的时候,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要合理控制,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确保应用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时候达到预期的效果。发挥其优良的性能,能够确保工况良好,施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要合理控制,优化混凝土的使用功能,高正确保工程结构稳定,满足施工要求。

(3)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要施工质量,合理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关键,能够减少问题发生几率,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所具备的性能得到有效利用。

合理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对土木工程至关重要,就要保证这项工作有效展开,对于混凝土施工中所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要合理解决,就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4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要素分析

如果工程施工中所是应用的影响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混凝土温度产生变化导致的,由于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加之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裂缝,加之没有采用标准化施工技术,就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4.1 温度产生变化带来的影响

当温度产生变化的时候,混凝土结构发生热胀证冷缩的物理反应,就会增加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应用混凝土材料展开施工的过程中,水泥以及水反应会有热量释放出来,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升高,而且呈现出持续增加的状态,这个时候,环境温度瞬间发生变化,温度应力增加,甚至已经突破了内应力所能够承受的极限,混凝土裂缝问题就会产生。

4.2 混凝土本身质量问题导致的裂缝

如果混凝土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没有对材料做好运输管理工作。如果是由于材料问题导致的,由于混凝土为混合物质,其中所掺杂的原材料比较多,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经过充分拌合而得,所以,其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所具备的质量、所发挥的性能以及所采用的配比都会对混凝土拌合料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质量问题;如果是由于运输不当造成的影响,是由于运输管理不到位,混凝土拌合料的质量以因此受到影响。

4.3 施工技术不标准

(1)在施工的过程中,各项操作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不符合工艺规范,对于有关数据信息的计算结果不够准确,检测核对工作不够全面。一些施工人员仅仅从经验的角度出发展开施工,不能科学使用施工技术,或者技术操作与工程实际需求不符合,就会增加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

(2)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不足。存在施工技术落后、操作不规范、工作缺乏责任心等问题,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达标,产生裂缝问题。

4.4 施工技术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准确计算数据,不能全面检查并加以验证,而是笃信施工经验,导致施工不能科学化,或对于工程实际需要不能充分满足,因此导致裂缝问题。施工人员不具有很高的技术能力,没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就会出现施工技术严重落后,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没有非常强的责任心,因此造成混凝土施工存在质量问题,裂缝发生的几率就会很高。

5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5.1 甄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材料

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所选水泥强度最好是混凝土强度的1.5~2.0 倍,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非常高,所使用的水泥的强度等级也有一定的要求,与混凝土强度相比较,要能够达到0.9~1.5 倍,要严格把控水泥产品质量。如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大企业产品,严格检查审查厂家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并对产品的品种以及强度等级做好核对工作,明确是否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做好采购产品的抽样检查以及科学保存工作。

5.2 合理控制骨料质量

优先选用碎石作为粗骨料,当混凝土设计强度超过C30 的时候,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要低于15%、含泥量要低于1.0%;当混凝土设计强度低于C30 的时候,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要低于25%、含泥量要低于2.0%。其次,对骨料粒径要严格把控。

5.3 提高施工人员操作要求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具体的施工工艺技术以及质量标准,从而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施工。

(2)落实技术培训。在培训中要考虑到具体施工环节,将施工案例引入其中,向施工人员讲解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

5.4 混凝土的运输分析

沥青混合料属于容易挥发的物质,经过搅拌后运输要及时,避免影响其性能。采用倾卸式小车运输是比较好的,对于车槽要仔细清洗,不能有任何的物料粘在底板上,保证运输环节各项操作符合相应的规范。给车槽涂上清洗剂,之后将沥青混合料放入其中,装满后使用塑料薄膜或者篷布等覆盖,控制好内部温度,防止外部环境中产生离析现象。将混凝土货物运输到指定地点之后,需要安排有关人员及时卸货。整个过程中都要规范操作,不能与摊铺机之间产生碰撞。

具体而言,在运输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专用混凝土搅拌车,发挥其防雨、防寒的作用。在运输混凝土的时候,如果产生离析的现象,就需要运输车辆加速搅拌,而且要超过2 min的时间。

5.5 沥青混凝土搅拌技术

按照沥青混凝土实际施工要求,搅拌施工要专业化操作,符合沥青混合料应用标准。具体的施工中,对于搅拌时间合理控制,使其质量标准有所保证。按照配料表对不同类型的物料配合要按照最佳配比进行,使后续的物料混合工作更加便利。搅拌的过程中要保证均匀,温度以及强度都要适中,确保石材与沥青能够充分融合。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保证良好的混合料搅拌性能,确保质量与施工标准相符合。

5.6 混凝土入模温度

将混凝土拌合完毕,加入到模具中,对于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应低于5℃,但是要控制在35℃以内,当天的平均气温要超过30℃,此时就要严格按照高温施工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将减水剂加入到混凝土当中,避免出现渗水现象确保的增加。

5.7 混凝土振捣

通常而言,插入点包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平行插入的方法,另一种是采用错开插入的方法。插入点之间需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为0.3~0.4m 之间,发现下层的混凝土产生初凝的时候,要保证插入的间距符合要求,确定在0.05~0.1m 之间,振捣的时候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不能出现振动的问题,不能有任何的遗漏。振捣要保证持续性,不能超过30s,随着混凝土表面降低了含水量,趋于干燥状态,当没有气泡的时候,振捣作业就可以停止。

5.8 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实施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会产生自收缩现象,对于此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就会产生裂缝问题,甚至导致整个混凝土结构出现局部开裂。当有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很显然对整个施工非常不利,不仅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还会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同时还会造成混凝土材料严重浪费,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通过合理应用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缓解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也是减少混凝土自收缩的重要方式,需要高度重视,操作的时候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另外,在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进行后浇带处理的时候,要保证质量,可以避免出现沉降问题。可见,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其对建筑工程施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施工的合理性,可以提高工程结构质量,避免产生各种问题而导致不良后果。为了有效控制浇带施工质量,需要做好防水施工各种,模板设置要合理,还要保证混凝土二次浇注施工到位,严格控制各项关键环节,可以保证各项流程顺利展开,且操作符合标准,从而保证基础质量,为后续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5.9 模板搭建和组合施工技术

在开展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模板施工质量要有所保证,在此基础上将混凝土浇筑施工做到位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模板结构所在具体位置以及尺寸等各项因素都要充分考虑,明确这是混凝土浇筑后续工作是否能顺利展开的主要因素,从混凝土模板结构情况来看,在组合施工的过程中要发挥工程设计图纸的指导作用,还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将模板搭建工作做到位,包括位置以及大小等等都要符合要求。在进行模板施工的时候,参建的施工人员要保证计算强度科学准确,模板的承载能力非常强。模板内部与外部维持良好的平整状态,不能有各种杂物,也不能有油污等等,以便后续顺利拆卸。

6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6.1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控制技术

(1)要保证混凝土材料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求材料的水化热要趋于降低的状态。随着水化热大量积聚,混凝土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内部温度增加,而外部温度降低,内外的温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确保混凝土材料符合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材料的水化热是防治裂缝问题的有效措施。

(2)通过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降低,对运输混凝土过程中所持续的时间有小效控制,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以及湿度充分保持,对最高温度合理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6.2 混凝土的养护分析

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已经完成,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过程中要对专用的养护剂合理使用,也要适当地使用洒水技术,在12h 以内使用塑料薄膜结合土工布保温保湿覆盖养护,土工布的使用中,其厚度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计算所获得的结果加以确定,使用土钉加以固定。

6.3 混凝土搅拌技术

按照沥青混凝土实际施工要求,搅拌施工要专业化操作,符合沥青混合料应用标准。具体的施工中,对于搅拌时间合理控制,使其质量标准有所保证。按照配料表对不同类型的物料配合要按照最佳配比进行,使后续的物料混合工作更加便利。搅拌的过程中要保证均匀,温度以及强度都要适中,确保石材与沥青能够充分融合。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可以保证良好的混合料搅拌性能,质量与施工标准相符合。

6.4 混凝土接缝技术以及养护技术

由于混凝土材料会受到化学因素的影响,裂缝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很有可能产生裂缝继续扩大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加强不同作业环节之间的衔接,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所以,对于裂缝要严格控制,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连接,还要请专业人员对建筑墙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使得接缝有良好的严密性。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墙面混凝土厚度不够,应观察混凝土的状态,不能完全固化的混凝土必须及时处理。为了提高其粘度,可加热处理。如果接缝的位置存在问题,误差要控制在15cm 以内,与连接部位有效对应,压实完整性提高,建筑结构质量有所保证。

7 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中,其性能已经被多数施工单位认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会有各种影响因素存在,对于此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土木工程质量有所保证。

猜你喜欢

模板裂缝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地球的裂缝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