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某综合楼混凝土构件质量缺陷的修复方法

2022-11-11汪荣清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观工序模板

汪荣清

0 引言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混凝土现场浇筑被广泛应用,混凝土质量缺陷问题也经常出现。相关人员越来越关注混凝土质量的修复问题,修复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质量。

1 项目概况

该项目建筑设计为一栋六层单体建筑,由A、B、C、D 四个分区组成。总建筑面积约40 000m。主体框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框架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本项目一层混凝土墙柱拆模后发现多处漏浆、烂根和蜂窝、麻面等外观质量缺陷。

2 修复程序

(1)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现场检测鉴定,编制修补方案。依据第三方初步检测结果,按照检测鉴定单位专家的指导意见,编制切实可行的《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方案》,并上报管理单位审批。

(2)对工程外观质量缺陷现场定位。在修补施工开始前,由现场管理组(设计方、监理方)、第三方检测鉴定工程师、现场施工方共同进行现场确认外观质量缺陷的位置、范围、缺陷等级等信息,并做好记录。

(3)工程修补施工。根据三方现场勘察、确认,选择几处典型缺陷构件作为修补施工样板,经现场管理组验收通过后再全面开展缺陷修补施工。

(4)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施工。根据三方现场确认情况,严格按照通过审批的《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方案》对一般缺陷、严重缺陷进行分类处理。

(5)过程检查、验收。施工方将各施工工序及时上报监理人员进行过程检查、见证、旁站、验收,检查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及时编制相应技术资料并归档。

3 施工部署

3.1 技术准备

委托第三方进行现场检测鉴定,并形成中期阶段检测鉴定报告(中间检测结果)。认真研究中间检测结果,根据检测鉴定单位专家指导意见,参照相关施工规范,编制修补方案,并上报审批。组织修补施工方案交底、培训,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详细交底,确保各级人员掌握修补施工技术要点及相应施工措施,务必保证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施工一次性验收合格。

3.2 人员组织

对修补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协调组织人员、物资等各项部署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协调安全生产活动。各项目人员责任分工如下:

(1)本项目总工程师为小组副组长,主持修补方案的编制、审查以及施工过程重难点技术攻关,组织技术交底、培训,施工过程现场指导,组织重要工序验收,对使用的材料、试化验、技术资料整理等工作审查把关。

(2)主任工程师,参与修补方案的编制,编制技术交底并对参与修补施工的各级人员进行详细交底,施工过程各工序检查、记录并上报管理组见证、验收等,编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并上报。

(3)技术员,配合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落实修补施工计划,修补缺陷位置定位放线,现场随时检查、指导修补各工序施工。

(4)施工员,负责执行修补施工计划,现场落实人员组织、施工安排、物资准备等,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上报管理组处理现场重难点及检查验收。

(5)施工班组,由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各工种组成,负责缺陷修补施工,接受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保证各工序施工质量。

(6)质量员,负责对缺陷修补施工各工序进行监控,检验、评价技术措施、施工质量和计划执行情况,参与各工序检查验收,协助其他管理人员收集现场施工资料等。

(7)安全员,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的落实,对施工过程违章作业、安全隐患及时查处并责令整改。

3.3 物资准备

施工方根据经现场勘察确认的外观缺陷情况及物资储备情况,提前准备充足的物料及工器具:电镐、手锤、切割锯、振动棒、滚筒搅拌机等电动、手动工器具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配备使用。采用经报验合格的模板、木方、脚手架钢管等器材。

3.4 施工顺序

根据现场管理小组、现场检测、现场监理公司人员共同确认的现场缺陷范围及构件,按照施工现场ABCD 区域划分,分批次开展修补施工。样板施工,首先修补经三方选定的5处典型缺陷部位作为修补施工样板,修补样板经各方验收通过后,再按照本方案全面开展修补施工。先修补严重外观缺陷部位,后修补一般外观缺陷部位。前期已对部分外观缺陷进行修补,但根据第三方初步检测结果,部分前期已修复外观缺陷不规范、范围不到位,需重新处理。先进行未修复外观缺陷部位修补,后进行已修复外观缺陷但修复不规范、范围不到位部位修补。

3.5 外观缺陷修补

工艺流程如下:轻微露筋(箍筋)→局部浅层存在的蜂窝→孔洞→夹渣→疏松→水纹→起皮等一般外观缺陷修补工艺流程。

根据现场勘察确认一般外观缺陷部位,提前放线划定剔凿控制线。控制线应大于缺陷位置,尽量呈规则形状,线条顺直、美观,不得出现小于90°的尖角。

凿除深度一般不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旧混凝土界面应充分凿毛,基层混凝土界面不平整度不应小于6mm。剔凿完成后先使用鼓风机将浮尘以及掉落的混凝土颗粒清理干净,再使用钢丝刷将松动的、裂纹的未吹掉的混凝土颗粒等刷掉,再用毛刷清扫,最后再用鼓风机清理一遍,完成后经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并上报管理单位验收。

剔凿面验收通过后,使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剔凿面,浇水湿润时间为24h。剔凿面充分湿润后,经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并上报管理单位验收后开始砂浆抹平施工。抹平砂浆采用C45 混凝土同比例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去除石子),沿剔凿表面抹平,待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修补位置终凝后,使用砂纸打磨修补接缝位置,确保修补面平整、接缝密实。修补位置初凝后及时覆盖养护薄膜,浇水保湿养护,温度较低时覆盖棉毡保温,养护时间14d以上。

4 修补前期工序

4.1 工艺流程

缺陷范围定位→现场条件准备→设置支撑→缺陷部位凿除→凿除面清理→钢筋清理→管线、预埋件修复→洒水湿润→刷结合层→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灌→模板拆除→养护。

4.2 工艺要求

根据现场管理组、现场检测、施工方共同现场确认的严重外观缺陷部位,提前弹出施工剔凿控制线。控制线应沿缺陷位置边缘向外延伸50mm,控制线呈规则形状、线条顺直、美观,尽量不出现小于90°的尖角。

4.3 现场条件准备

根据缺陷范围定位,修补施工正式开始前,排查现场作业条件,保证有足够的作业空间,且施工场地整洁。提前规划现场搅拌场地,准备足够的砂、石子、水泥、模板等原材料以及各类工器具。

5 修补凿除工序

5.1 缺陷部位凿除

根据提前划定的缺陷位置控制线,分批次凿除墙柱的混凝土缺陷。当一个构件上存在多处缺陷时,先凿除上部缺陷,再凿除下部缺陷。凿除时先使用切割锯沿控制线内侧切割出深度不大于5mm 的剔凿边界,确保凿除面形状规则、线条顺直。然后使用电镐、钻子等工器具剔凿或采用小型混凝土铣刨机多次剔凿,将胶结不牢混凝土凿除至密实界面(密实界面是指外观无孔隙、无松动石子、颗粒以及表面均匀的混凝土界面)凿除深度不应小于混凝土中最大骨料直径的两倍且不应小于50mm,界面混凝土应充分凿毛,不平整度不小于6 mm。凿除边界顶部须形成30°~45°向下的斜面,左右两侧及底部形成直角切割面,直角切割面深度不小于50mm。当缺陷部位上部凿除深度小,下部凿除深度大时,应在内部形成斜面便于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凿除在达到密实面的基础上,还应综合考虑支模及混凝土浇灌质量,凿除的深度、范围应确保混凝土浇灌密实、便于振捣以及混凝土流动,防止出现边角密封空间或混凝土流动空间小等问题。凿除时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转角钢筋部位,剔凿出足够空间,将转角钢筋两侧以及其他箍筋、主筋连接部位上下贯通,保证混凝土流通顺畅。凿除时要避免损伤钢筋、管线、预埋件,避免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

5.2 凿除面清理

认真检查剔凿好的混凝土面,将裂纹混凝土块、粘结在钢筋或扎丝上等易脱落的混凝土块,使用手锤、钻子手动凿除,防止电动工具扩大范围或深度。最后再使用钢丝刷、毛刷清理一遍,保证凿除面无松动混凝土块、石子、颗粒以及粉尘。

5.3 钢筋清理

凿除混凝土面经检查并清理后,进行钢筋的检查、除锈、绑扎。如出现钢筋弯曲变形或损伤,应及时上报,待现场监理人员和施工方共同检查后,根据钢筋情况提出处理措施,方可处理,检查主筋、箍筋、纵横向水平筋等绑扎牢情况,重新绑扎松动钢筋。

5.4 管线、预埋件修复

凿除缺陷混凝土部位有预埋管线或预埋件时,剔凿时应小心谨慎,必要时使用手动工具剔凿。如有凿除损坏的内置水电管线(盒)应及时与相关专业人员沟通,并按照原设计进行恢复。

6 修补后续工序

6.1 洒水湿润

洒水湿润前,凿除施工人员应上报现场质量员、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通过后报现场管理组验收。现场管理组验收通过后,采用高压水将界面冲洗干净。冲洗后应露出干净的混凝土面,无污物、泥垢,尤其是构件根部。对凿除面浇水进行充分湿润,湿润时间不少于24h。

6.2 刷结合层

为保证新旧混凝土面结合良好,支模前使用1∶1 水泥砂浆作为结合层,结合层砂浆应现用现配制,配制时间超过4h的水泥砂浆严禁使用。刷结合层前应保持混凝土面湿润、无积水。使用毛刷自上而下逐一粉刷,刷浆层应均匀、全面到位,不宜过厚,尤其是底部,不得出现砂浆堆积现象。

6.3 模板支设

根据剔凿控制线提前配制模板,修补模板选用新模板制作,表面整洁、平整、完好无损,具有足够的刚度和韧性,防止变形。

为方便灌注混凝土及插入振捣棒振捣,制作模板时应留设足够大的灌料口,灌料口应沿剔凿面上边线通长留设,灌料口长度及高度均应大于剔凿口上沿。

根据混凝土凿除面的形状、大小、深度、标高,在不同位置、标高处留设通长灌料口,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模板制作完成后应提前合模试验,并报现场技术人员检查验收,确保制作的模板符合混凝土浇筑要求。

模板安装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刷隔离剂。在凿除混凝土面四周顺直线条边缘10mm 处黏贴泡沫胶带,防止漏浆。在准备超灌混凝土的凿除面上口粘贴黄色胶带,作为超灌混凝土与墙柱混凝土面的隔离层,便于后续凿除超灌混凝土。

安装完成后首先自检,灌料口模板不应伸入凿除后的孔洞,浇筑高度大于800mm 的模板进行垂直度检查,确保不鼓模、不漏浆。模板安装自检完成后经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并报现场管理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施工。

6.4 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原材均应为见证试验、验收合格的物料。提前试配C50 细石混凝土,确定最优配合比以及搅拌时间用于现场施工,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

混凝土浇灌前,先搅拌同C50 配合的水泥砂浆坐浆,坐浆厚度20~30mm,保证凿除面下部混凝土浇灌密实。坐浆料随用随搅拌,超过2h 严禁使用。

现场施工时,应随搅拌随使用。灌料口处应根据凿除界面的大小、深度等情况超灌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小于30mm。

混凝土振捣以手持式小型振动棒振捣为主,配合使用插捣钢筋内部插捣,外部辅以手锤、电锤或振动棒适当敲击模板侧面。根据混凝土浇灌情况,多种振捣方式同时使用,直到灌料口达到超灌要求,振捣混凝土不再流动,表面无气泡冒出。浇灌完成后用手锤在模板侧面敲击检查,是否存在未灌满的空洞,坚决杜绝漏振、过振情况,保证混凝土灌注密实。

混凝土浇灌完成后,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立即使用棉毡覆盖保温养护。每个混凝土浇灌台班都要进行塌落度检查、试块制作。

6.5 拆模

侧模拆除应注意保护新浇筑混凝土外观,不得出现无缺棱、掉角以及粘连模板等破损情况,侧模拆除时间至少在浇灌完成24h 后进行,低温、雨雪天气应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模板拆除时,应小心、谨慎,按顺序逐一拆除。

为方便超灌部分混凝土清除,拆模时先拆除灌料口模板,并将超出修补边界上沿的超灌混凝土清除,多余混凝土清除时使用手锤、钻子手动小心凿除,严禁使用电动工具或暴力凿除方式,并保留至少20~30mm 厚度混凝土,避免造成修补区域混凝土扰动。拆模后安排专人清理泡棉胶带,将灌料口处剩余超灌混凝土及修补边界清理干净,修整表面,并使用角磨机打磨至原有混凝土构件表面平齐。

7 质量维护措施

(1)由专业工程师负责材料筛选、计量,混凝土的配制工作,质量员做好把关。由专业技术员做好现场检查及各工序施工记录,详细记录配合比拌制记录、气温记录、养护记录和试块留置记录。

(2)各工序施工均需经质量员检查,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对混凝土班组进行质量控制交底,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修补施工全过程中必须有专业工程师、技术员或质量员旁站管理,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指导、监督作业人员施工。修补施工前,保证全过程水、电正常,物料充足,工器具使用正常,避免过程中断。

(3)剔凿、支模、混凝土浇筑、拆模、混凝土面清理等各工序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场地清理,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施工场地应保证足够的照明,安全用电措施齐全有效。

8 结语

本文以实际项目工程为例,从修复程序、施工部署、修补前期工序、修补凿除工序、修补后续工序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修复步骤和修复方法,从剔凿、支模、混凝土浇筑、拆模、混凝土面清理等工序明确质量要求,通过实际使用来看,修复效果良好。施工时需注意,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施工工序较多,部位分散,施工交叉作业多,需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降低施工风险。

猜你喜欢

外观工序模板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方外观遗迹旧照
人机工程仿真技术在车门装焊工序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