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植棉区现代植棉技术概述
2022-11-11王俊铎郑巨云梁亚军龚照龙桑志伟郭江平李雪源
王俊铎,郑巨云,梁亚军,龚照龙,桑志伟,2,郭江平,李雪源
(1.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2.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植棉技术发生了深刻变革,改革开放40余年来,新疆植棉技术发生了深刻变革:实现了由传统植棉技术向现代植棉技术的转变。传统植棉技术是种管收管理以人工为特征,耗工耗时耗水耗肥耗药耗资源,水肥药的运筹以低效为特征。现代植棉技术是种管收管理以现代装备为特征,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药省资源。二者的差别在于能量消耗的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在于生产方式、技术方式的转变,即生产方式、技术方式朝着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方向转变。劳动力得到充分解放、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如今,新疆70%的棉花面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棉花生产科技贡献率由38%提高到58%。
1 “矮、密、早”技术
“矮、密、早、膜”栽培模式是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栽培模式,是以矮化植株高度、增加种植密度、促进早熟、采取地膜覆盖为特征的综合植棉技术。该栽培模式具有多方面内容,不同产量目标的棉花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发育进程、冠层结构等指标不同,其量化指标如下。
矮是指棉花种植高度一般控制在60~80 cm,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太高不仅影响成熟,而且还容易造成“高、大、空”。太低又会影响经济产量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密是指棉花种植密度高,是新疆棉花大幅增产的关键措施和技术途径。新疆棉花密度由6.0万~7.5万株/公顷逐渐演变提高到9.0万株/公顷和12.0万株/公顷,目前密度高至15.0万~18.0万株/公顷,甚至有25.5万~30.0万株/公顷的植棉密度类型。
早是指棉花生育期北疆在120~130天,南疆在135~145天。一般要求4月初至4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全苗,5月下旬现蕾,6月下旬见花,7月上旬结棉铃,北疆8月底、南疆9月中旬开始吐絮,霜前花率在85%以上。
膜是指棉花种植均采用地膜覆盖种植。
2 高密度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为进一步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群体优势,棉花密度由10.5万株/公顷增加到18.0万株/公顷,进一步增加到25.5万株/公顷左右。皮棉单产增加到1359.6 kg/hm,进一步发挥了棉花群体优势!
3 株行配置技术
行距配置是等行距和宽窄行配置。不同株行配置:一膜三行、一膜四行、一膜五行、一膜六行、一膜十二行种植,掌握平均行距大则株距小的原则。目前主要有一膜三行和一膜六行的机采棉株行配置。这是进一步利用光热资源、个群体优势并进、适应机械化采收而开发的种植技术。
4 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是指在棉花生长期内用地膜覆盖播种行及周边土壤的植棉技术。包括全生育期覆盖植棉技术、半生育期覆盖植棉技术、单膜覆盖植棉技术、双膜覆盖植棉技术、窄膜宽膜超宽膜覆盖植棉技术。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抑草、抑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加速营养物质转化、提高出苗率、促进棉花早发、提高单产和品质的作用。地膜覆盖植棉技术经历了从窄膜到宽膜到超宽膜的变化过程,被称为“白色革命”。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新疆不利的盐碱、低温、冷害、草害、干旱等环境问题!但也带来了白色污染,要加强残膜回收!
5 精量播种技术
精量播种技术是指通过机械实现单粒穴播的播种技术。包括单粒穴播技术、空穴率(<5%)控制技术、播种深度(2~3 cm)控制技术、覆土厚(1~2 cm)控制技术等。其优点:一是显著降低了用种量,播种量由最早的105.0~120.0 kg/hm,降到45.0~60.0 kg/hm,再降到目前的22.5~30.0 kg/hm;二是易形成弯钩、壮苗,减少带壳出苗比例(10%以上)、减少高脚苗弱苗比例、减少棉苗发病率(8%左右)、减少了大小苗比例、减少了高脚苗比例;三是减少了人工定苗。精量播种技术始于21世纪初,首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示范应用推广。它要求土壤平整性好、种子质量及播种机操作人员技术相配套。精量播种技术从播种环节就解决了“种”的问题。
6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指在地膜下面利用滴灌设备进行灌溉的技术。该技术是将滴灌节水与农艺覆膜节水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包括灌溉定额、滴灌量、滴灌时间、滴灌制度(频次、强度)、滴头流量、滴头间距、湿润峰区宽度深度、淡化区和垂直压盐区的控制技术等。这项技术可节水40%~50%,水与籽棉产量比(用水方数/产量)可由原来的0.2~0.7提高到1.0~1.5,减少了棉田开沟追肥和水后中耕等作业程序,也减少了农区、毛渠等灌溉渠道,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植棉效益。膜下滴灌已成为新疆棉花主要灌溉方式。膜下滴灌技术是棉花灌溉方式的革命,取代了大水漫灌、沟灌等传统灌溉方式,并引发了其它技术变革。为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利用微滴灌系统,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棉花的根部土壤,实现同步滴水施肥的技术。其肥水施用均匀、水肥利用率高、保护了土壤环境、节肥30%以上,肥产比提高35%左右,皮棉单产提高到1650~2100 kg/hm。需根据氮磷钾的移动特性和滴灌湿润区特点,将磷钾肥于滴灌前段期施,氮肥于滴灌后段期施。
8 全程化控技术
全程化控技术是指在棉花一生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根据棉花生长发育指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个体的生长发育进行调控,促使棉花生长发育结构达到合理指标的技术。包括壮苗壮根化调技术,促早化调技术,塑型化调技术,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化调技术,增蕾保铃化调技术,断花化调技术,控旺促弱化调控等。棉花全程化控的基本原则:分期调控、少量多次、前轻后重、早控为宜、依天依地依棉、水控肥控化控相结合。已形成从苗期到絮期的全程化控。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新疆棉花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解决了棉花生长发育中出现的各种不协调问题!
9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保护天敌,减少病虫草危害的植棉技术。病虫防治技术以预、综、早为原则。“预”即做到预防为主。“综”即在防治方法上提倡综合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早”即早防早治,可防止病虫蔓延,将病虫害控制在初发生的中心株、点片可控的范围。
重点做好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病、棉铃虫、棉蚜虫、棉蓟马、盲蝽象、红蜘蛛、烟粉虱的防治。草害防治技术以“安、根、针”为原则。“安”即安全除草。“根”即根除杂草。“针”即有针对性除草。药害管理技术以“准、安、解”为原则。“准”即准确用药。“安”即安全用药。“解”即药害后如何补救解药。已形成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保障了新疆没有发生大的病虫灾害,病虫害控制在一定水平!
10 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
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指棉花生产从“种管收”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技术。包括机械化整地,机械化布管、覆膜、播种、覆土,机械化中耕除草、化控、病虫害防治、脱叶催熟,机械化采收等。联合整地机、平地机、喷雾机、采棉机、棉秆还田收获机、残膜回收机等一大批关键性作业机械已在棉花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疆植棉机械化走在全国前列。棉花全程机械化解决了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对棉花生产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国际上通称为平衡施肥。平衡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制定出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使用数量、养分比例、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平衡施肥一般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10%,使农作物产量增产8%~15%,品质提高。根据棉花的营养特点和需肥规律及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平衡施肥,发挥肥料最大效应,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是当前棉花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平衡施肥技术包括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适宜的施用时间和方法。施肥原则以“平、巧、精、重”为原则。“平”即在施肥的配比上做到平衡施肥;“巧、精”即在施肥的数量、时间、方法上做到巧施精施;“重”即在施肥的方案上做到重施花铃肥。测土配方施肥解决了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
12 盐碱地植棉技术
盐碱地植棉技术指通过盐碱地改良和农艺措施,降低、规避盐碱危害,减轻盐碱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植棉技术。包括盐碱剂土壤改良技术、耐盐碱品种选用技术、耕作技术(轮作倒茬等)、干播湿出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晚播技术、压盐洗盐技术、中耕技术、增施磷肥禁用含氯化肥技术、农艺诱导盐分差异分布技术(亏缺灌溉技术)、肥水运筹降低根际盐浓度技术等。此技术解决了盐碱地植棉保苗难、晚发、搭丰产架子难的问题。
13 机采棉技术
机采棉技术是指通过大型机械和农艺配套,采收吐絮棉花的技术。机采棉技术目标是减少产量、质量损失,提高采收效率。采收品质(公检)是纤维绒长>29 mm、纤维比强>29 cN/tex、马克隆值3.5~4.9。采收前要求脱叶率≥95%、落叶率≥92%、吐絮率≥95%。采收时要求采净率≥95%、籽棉含杂率≤8%、落地棉<10%、机损率<3%。机采棉配套技术要求:一是棉田平坦集中连片,田块面积在6.7公顷以上,作业面积大;二是机采棉加工厂及相应的晒场、库房等配套设施;三是品种配套,选用株型筒形品种,果枝类型Ⅰ~Ⅱ型,第一果枝高度>20cm,早熟,吐絮集中,霜前花率85%以上,叶量少,茎秆弹性好,含絮力强,不掉絮,脱叶落叶性好等;四是种植模式配套,一膜6行(10 cm和66 cm的宽窄行)或一膜三行(76 cm等行距)株行配置,密度19.5万~22.5万株/公顷(根据棉田和品种类型选择);五是脱叶催熟配套,脱吐隆(165~195 ml/hm)+伴宝(750 ml/hm)+乙烯利(1050~1500 ml/hm),掌握“常规棉田适量偏少,过旺棉田适量偏多,早熟品种适量偏少,晚熟品种适量偏多,喷期早的适量偏少,喷期晚的适量偏多,群体冠层结构过大棉田可适量偏多”的原则;六是机采前的准备工作配套,清除田间残膜、支管、障碍物等;七是机采标准配套,脱叶率达90%以上、吐絮率达95%以上时及时进行采收,采收15~20天后,根据剩余棉花吐絮情况再进行1次复采;八是机采棉集中成熟管理配套,见集中成熟技术。
棉花采收是棉花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投入劳力最多,工期最长的生产作业环节。机采棉技术是棉花生产中难度最大、涉及相关技术最多的技术。机采棉技术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采收成本(由1.5~2.0元/公斤降到0.4元/公斤),缩短了采收时间,减轻了棉农负担。机采棉技术是棉花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棉花生产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核心技术。新疆机采棉发展迅速,截止到2021年全区采棉机总数已达4600余台,机采面积180余万公顷,占比在70%以上,其中北疆棉花机采率已超过80%,一些县市接近100%。机采棉技术解决了采收成本高、劳动力短缺问题。
14 品种选择技术
品种选择技术是指按照因地制宜和早熟、抗逆、稳产、优质、适采、易管的原则,确定适宜品种的选择技术。品种选择的共性是早字当头(生育期120~130天)、突出抗病(枯萎病指<10、黄萎病指<30)、高产稳产(补偿能力强、实收籽棉产量≥6750 kg/hm)、铃大(铃重6.0 g左右)、质优(纤维绒长≥30 mm、比强度≥30 cN/tex)、适采、易管、兼顾抗逆性(抗旱耐盐碱耐高温)。品种选择的特殊性是特早熟(次宜植棉区)、高抗病(重病田)、高品质(订单)、个体优势强(稀植棉田)、生长势强抗旱耐盐碱耐瘠薄(中低产棉田)。机采棉品种选择农艺性状符合采棉机机械作业要求的品种,主要选择始果枝高度>20 cm,集中成熟性好,脱叶落叶性好,株型紧凑,I或II型果枝,含絮性好,茎秆弹性好不倒伏,叶量小的品种。
15 智能化植棉技术
智能化植棉技术是指采用信息化装备技术和农艺气象大数据结合(包括遥感技术、光谱图像识别技术、农艺气象大数据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通过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对棉花种管收生产全要素进行监测调控管理决策的技术。包括智能化整地播种技术、智能化水肥药调控技术、智能化棉花网络化管理技术、智能化棉情识别预测决策技术、智能化平台管理技术、智能化采收监测技术等。其技术优势是快捷、绿色、高效、精准、安全、可靠。智能化植棉技术已在新疆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棉农日常管理的助手。棉田耕地上的数字变革已产生显著效益,智能化植棉技术应用前景广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好,对新疆棉花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16 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保护棉花安全生产、环境友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的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包括应用抗病虫棉花品种、不育昆虫释放应用技术、生物防治(赤眼蜂、捕食螨、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杀虫剂和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农业防治(健康栽培、优化作物布局、轮作倒茬等)、物理防治(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食诱剂等技术)、合理用药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轮换交替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棉田生态系统,确保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
17 量质协同技术
量质协同技术是指基于产量和质量同步提高的植棉技术。目前已有量质协同的品种选择技术、水肥药调控技术、棉花生长发育群体个体结构调控技术、光温优化和高能辐照同步技术。量质协同完全可行,量质是棉花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竞争力,必须巩固提升。
18 集中成熟技术
集中成熟技术是针对机采棉栽培技术变革和气候变化,采用综合调控技术,实现棉花集中现蕾、集中开花、集中成铃、集中吐絮的植棉技术。包括集中成熟品种选择、集中成熟的水肥药械调控技术、集中成熟打顶化学封顶脱叶催熟技术。集中成熟植棉技术调控目标选用铃期短(50~55天)、早熟性好(生育期120~130天)、集中现蕾、集中开花、集中成铃、集中吐絮、有限生长特性突出的品种。
集中现蕾调控目标初伏时节蕾满枝。6月10~15日达到盛蕾期,相邻果枝同节位蕾的现蕾间隔时间在3天以内,同果枝相邻果节蕾的现蕾间隔时间在5天之内。
集中开花调控目标为八一时节花上稍。7月15日达到盛花期,7月中旬50%棉株的花位在第四台果枝,花位进程平均4天上升一个果枝,8月初开花到顶,相邻果枝同节位的开花间隔时间在3天以内,同果枝相邻节位的开花间隔的时间在5天之内。
集中成铃调控目标为入秋时节铃上顶。7月上旬单株有可见幼铃1~2个,7月下旬50%棉株的铃位在第四台果枝上,铃位进程平均8~10天上升一台果枝,相邻果枝同节位可见幼铃的间隔时间在3天以内,同果枝相邻节位的可见幼铃的间隔时间在5天之内。
集中吐絮调控目标为脱叶时节絮压脚、采收时节絮满枝。喷洒脱叶催熟剂时棉株30%以上棉铃开裂吐絮,即脱叶时节絮压脚。同时南疆地区9月中旬有50%棉株絮位在第二台果枝以上,北疆地区9月初50%棉株絮位在第二台果枝以上。相邻果枝同节位棉铃吐絮的间隔时间在3天以内,同果枝相邻节位棉铃吐絮的间隔时间在5天之内。喷施脱叶催熟剂10天、15天、30天后吐絮率达65%~75%、85%~95%、95%~100%,采收时节吐絮率>95%。最终实现集中成熟,一次性收获目标。
19 塑型技术
塑型技术是指通过种植模式、密度、水肥药及打顶措施,对棉花群体和个体形态结构进行调控的技术。包括选用易塑型的品种、化学塑型技术、水肥调控塑型技术等,涉及苗、蕾、花、铃期和不同器官的塑型。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改善群体通风透光环境、增加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及光合能力、促进养分形成、加速养分供应、减少冠层隐蔽、减少落花落蕾。塑型更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采收和高产优质形成。
20 封尖技术
封尖技术是为了适应棉花机械化采收、化学封顶、脱叶催熟、集中成熟发展的需要,以抑制棉花果枝枝尖的无效生长为目标,实现有效抑制棉花果枝枝尖生长的调控技术。以化控为关键核心技术,选择果节适中、具备有限生长特性的品种,配以水控和肥控技术。技术目标是7月下旬有效抑制棉花果枝枝尖的生长,棉株顶部倒三台果枝的枝尖呈现蕾包叶(生长点凹陷,蕾突出)状态。封尖技术有利于控制棉花无效生长,形成高效的群体结构,促使棉花集中开花、成铃、吐絮,更适于机械化集中采收。
21 断花技术
断花技术是指为配合机采棉脱叶催熟,对采收时可能铃期不足40天的花蕾,通过综合调控措施,确保8月10日后棉株不再开花的技术。这是新形势下提出新的栽培管理技术。选用早熟开花成铃集中的品种、棉花塑型技术、花位与铃位协调技术(铃位与花位合理关系为N+2、通过水肥药运筹控制铃位花位进程)。技术目标:一是实现集中开花、集中成铃目标,且要求7月中旬达到盛花期、7月下旬达到成铃高峰期;二是8月初花上稍,立秋时节棉桃上顶,8月10日左右棉田断花,黄花无或少。该技术优势有利于控制无效生长,降低蕾铃脱落,提高铃系质量、产量;也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集中成熟,实现机采,提高采收品质;同时有利于减肥减药减水。
22 化学封顶技术
化学封顶植棉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打顶剂延缓或抑制棉花茎尖生长,从而达到棉花打顶效果的技术。包括化学封顶技术、化学封顶水肥药配套技术、棉花群体个体结构塑造技术。一般化学封顶剂有氟节胺复配型(主要成分为N-乙基-N-2,6'-二硝基-4-三氟甲基苯胺)和缩节胺复配型(主要成分为1,1-二甲基氮杂环己基氯化物)两种。技术目标:一是有效抑制茎尖生长;二是有效降低封顶剂对顶部成铃的影响。化学封顶技术解决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管理最后一公里,是棉花生产进入到新的植棉时代的标志。
23 脱叶催熟技术
脱叶催熟技术是指利用脱叶催熟剂调控棉花生理生化过程,有效调控叶柄与茎之间的离层形成和棉花体内生长激素的平衡水平,从而实现脱叶催熟目标的技术。包括脱叶催熟剂剂型选择技术、脱叶催熟剂施用技术、脱叶催熟配套技术、不同生长发育棉田施药技术。为了加快采收前的叶片脱落,实现一次性集中采收,降低机采籽棉含杂率,提升机采棉质量。要求喷药后15~20天,脱叶率>90%,吐絮率>95%,力求“青脱”,防止“枯而不脱”或“脱而不落”或先催熟后脱叶。
根据脱叶催熟的作用机制可将脱叶催熟剂分为两类。一类是促进棉花生成内源乙烯的化合物,如噻苯隆、乙烯利等,其主要作用是诱导棉铃开裂和形成叶柄离层;另一类是触杀型的化合物,如草甘膦、脱叶磷、噻节因、唑草酯、敌草隆、氯酸镁、百草枯等,其主要作用是直接杀伤或杀死植物的绿色组织,并刺激伤害部位乙烯的产生。
棉花脱叶催熟剂施用技术是指在棉田吐絮率>30%、棉株上部铃的铃期>40天、日平均气温>18℃、无风晴天下施用。当吐絮率与温度条件无法同时满足时,以絮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絮为原则,优先满足温度条件。北疆地区以8月底至9月上旬为宜;南疆地区以9月中旬(秋季气温下降慢的年份,可延迟到9月下旬)为宜。选用集中成熟性好的品种,采取集中成熟和断花的水肥化学调控技术、贪青晚熟疯长和早衰等非正常棉田的脱叶催熟技术、无人机和机车施药技术等。
不同棉田脱叶催熟剂施用原则是正常棉田适量偏少,过旺棉田适量偏多;早熟品种适量偏少,晚熟品种适量偏多;喷期早的适量偏少,喷期晚的适量偏多;密度小的适量偏少,密度大的适量偏多。
24 无人机飞防技术
无人机飞防技术是指利用无人机,通过地面遥控实施棉田施药管理的植棉技术。包括无人机遥控技术、无人机田间作业技术规程标准、无人机用药配药技术、无人机GPS定位技术等。相比于人工和地面机械施药具有高效、节水、安全、便利等优势。特别是无人机雾滴细,药液的覆盖率高,渗透性好,药效高,用水量少,药效期长。作业效率是目前植保机械的8倍多,可节省90%的水和50%的农药,农药有效利用率达35%以上,同样作业面积的耗油量少。无人机飞防技术可减少农药用量以及人力、物力成本,对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5 植棉防灾减灾技术
植棉防灾减灾技术是指针对灾害发生特点,积极采取科学防灾减灾措施,减少产量质量成本等经济损失的植棉技术。包括预防技术(建立各种灾害性预报)、躲避技术(通过促早和调控发育进程躲避灾害)、抗灾农艺技术(抗风暴品种、抗旱耐盐碱农艺技术等)、抗灾人工技术(人工气象干预技术)、救灾技术(灾后补救技术等)、灾害保险。以“预、判、救”为原则。“预”即掌握预防措施;“判”即正确判断灾害为害程度和时间,决定是否补种、翻种、改种,为救灾提供科学依据;“救”即科学制订救灾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质量成本等经济损失。了解掌握新疆十大棉花灾害、特点及防治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26 生长异常诊断与防治管理技术
生长异常诊断与预防管理技术是指对棉花生长异常症状、原因进行正确识别诊断,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措施的植棉技术。包括异常生长识别技术、异常生长诊断技术、异常生长预防技术等。棉花生长异常是指棉花生物体(根茎叶蕾花铃等生物器官)及其内部各种生理生化代谢(光合、呼吸、蛋白质合成降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偏离正常状态的现象。这有器官形态的偏离和各种代谢的偏离。棉花生长异常的主要表现有退绿黄化变色、畸形、萎蔫、腐烂、枯死、皱缩等。预防措施能从品种、土壤、水肥药、气候、棉花、有害生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采取科学有针对性预防和补救措施。
27 干播湿出技术
在棉花播种前既不冬灌也不春灌,整地后直接铺膜播种,气温稳定后随时滴水,实现出苗的技术。目前北疆地区已大面积应用,南疆地区逐渐开始应用。包括播种时间和滴水时期控制技术(早滴早出,播后48小时内保障滴水)、不同含盐和土壤结构棉田出苗水量(用水量控制在240~345 m/hm)控制技术、一膜二管或三管滴灌带铺设技术、侧封土技术、随出苗水滴施菌肥及盐碱调节剂技术、干播湿出棉田苗期化控技术。该技术缓解了水资源矛盾,节约了冬春灌水(70%),达到了苗齐、苗匀、苗壮。
28 植棉GPS导航技术
植棉GPS导航技术是通过卫星和信号基站定位,对播种、采收机械安装控制系统并设定导航模式,实现无人驾驶的农机播种和采收植棉技术。除了带有GPS定位系统和产量自动计量的联合采棉机外,在控制播深和播量的精密播种机;控制施肥量的施肥机;控制施药药量的施药机;控制喷水量的喷灌机等方面均可应用。提高了机械作业质量、效率,实现了无人驾驶技术,节省了人工;可提高播种工效30.8%,提高机采采净率1.5%。GPS导航技术显著提高了农机的自动化程度,受到农机驾驶员和职工的认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