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2022-11-11韩伟
韩 伟
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正深入推进,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要将其作为改革的重点内容,提升其地位,并完善风险管控手段,这是实现其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全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更加显著,这些都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风险。有关人员应深入分析风险来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升风险规避能力,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应强化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明确引起财务风险的各方面因素,对市场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前制定好应对方案,合理安排经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创新,为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从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来看,多以人工方式为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计基础工作、做账等都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这也是传统财务管理工作落后性、复杂性特点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得不到落实,无法满足当前时代下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突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地位,优化原有管理流程,并加大资金、人才以及技术投入力度,以信息化系统的全面应用来代替传统的工作方式,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此一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提升,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制定关键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异同点
1.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同点
(1)对实施主体的要求相同。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财务风险管理,都会强调“共同参与”的原则,既明确了实施主体,又强调了全员参与。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既需要领导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又要各部门基层职工的共同配合,落实主体责任和义务。领导层负责制定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风险所有权归领导层,剩余风险归具体的执行层,而且风险的认知、评估、规避和监督都归业务层。要统筹进行规划,明确划分工作职责,并要求实施主体遵循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局的参与原则。
(2)两者都强调要主动发起以应对风险。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都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规避或解决风险所采取的有效手段,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区分风险管控责任,将总体工作目标层层细分,确定财务风险的管控方式和重难点,营造良好内部工作氛围。虽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仍然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提前制定好风险应对策略与方案,化被动为主动,依托信息化手段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要遵循动态的、连续的原则,并和业务活动进行深入融合。
(3)两者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环境、上级单位要求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纯粹的是针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的管理活动,而且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者均不能对大环境进行管控,而且都会受到外部政策、上级单位的影响。
(4)集合多种技术与方法。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并不是利用单一手段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集信息化、管理学、会计学等多方面知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吸取各学科之所长,采取多样化的技术方法,以更好地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助力。
(5)两者都需要从业务底层出发。财务会计信息是对经济业务的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又是事业单位业务的表层体现。业务中的风险是否得到了良好控制,都会通过财务结果直接体现出来。从这个方面来看,想要对财务层面的风险进行合理管控,最根本的是加强业务活动中的细节控制。由此可以得知,两者都需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全员参与,从而实现对底层业务风险的合理管控。
2.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不同点
(1)涵盖范围不同。风险管理涵盖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更加广泛,基本包含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和财务活动,比如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评估方法、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等多个方面。而内部控制主要针对的是行政和业务方面,比如人员聘用、制度体系的制定、业务层面控制等,但是并不包括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等。
(2)框架体系和报告目标不同。财务风险管理由于涵盖的范围更广,这也是这两者框架体系和报告目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对日常管理进行过程控制,比如各部门职责的划分、关键岗位的定期轮换、人员变动和调整、信息传输与交流等。而财务风险管理会更侧重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方面的事宜,包括了财务报告、财务工作目标等。
(3)产生的效益不同。从内部控制的目标来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提升其内部运转效率,推动各项管理活动的稳定发展,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从财务的角度出发,会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同发展阶段出发进行考虑,分析一切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前制定好财务风险管控计划,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和内部控制的出发点以及能够产生的效益都有一定区别。
(4)管理理念不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首先就是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处层面进行划分,其次根据具体的业务单元对风险点进行控制。而财务风险管理则融入了更多的经济学、金融学概念,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变得更加先进。换言之,财务风险管理考虑到了风险的两重性和风险度量,能够保证风险管理措施和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其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对每笔资金支出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管控手段。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核不到位、预算流程不科学,是目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方面比较普遍的问题。财务核算往往由某一两个部门进行,权力过于集中,很容易出现贪污腐败行为。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基层单位中,资产信息长期不更新,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算,增加了财务工作难度和风险。部分单位并未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并不顺畅,而且也无法接受上下级部门、社会群众的监督和管理,不利于打造正面的政府形象。内部控制制度涵盖的范围并不广,没有将关键工作纳入其中,存在着管理盲区,对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带来阻碍。
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建立规范的人力机制
和社会企业相比,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比较突出,比如企业的资金多来自经营所得,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则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前者的资金能够随时调取,但后者无法办理现金支取,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向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流程比较繁琐。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账面信息无法反映单位财务的情况。比如账面上有很多结余,但实际情况可能是有大量预算没有及时支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预算管理的工作目标,会把本期收入直接归为下一期,而将下一期收入归到本期中,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除此之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调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问题,执行力度不强,且相关规章制度并不完善,这些都会对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应建立客观的人力资源制度,以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作为参考,明确划分各方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积极响应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要深入了解各部门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审核、分析并总结财务报表,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随后,结合内部控制中各部门职工的表现,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与奖惩制度,对表现突出的予以奖励,在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将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2.完善运行的内部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可对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进行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之所以存在多方面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财务制度透明程度不足、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引起的。比如当财政部门拨款之后,项目经费的支出只需要经过审批部门签字即可报销,流程比较简单,为财务管理暗箱操作创造了良好机会,这也是资金滥用的主要原因。因此,想要让内部控制开展得更为顺利,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水平,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十分有必要。首先,各部门应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工作机制并进行汇总,一方面便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了解各部门的具体运营状况,掌握一手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在此基础上,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发展,找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重难点。其次,在确定了制度之后,就要将总体工作目标和计划逐层细分,和其他部门之间建立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关系,保证工作独立性的同时,加强交流联系,推进财务制度的落实。最后,创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等级体系,根据相应的经济活动,对财务指标进行分级,采用多重的风险识别模型,准确把握财务风险管理。如此一来,能够全面把握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各方面风险隐患,并根据其能够造成的后果进行分级,采用相应的手段来解决隐患。
3.完善风险的预警机制
对于任何类别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风险预警机制都是财务风险管控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受到运营机制、管理理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警机制常常被忽略,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为此,要在了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健全风险指标评价机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可参考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相关要求,结合财务审批机制来检验现金的流动状态、财务的预算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确保财务工作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此外还可建立跟踪体系,利用图表来更直观地展现风险动态。其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意识到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势,将财务风险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全面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方法,在现代化软件的应用下,能够同时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分析总结财务管理的重难点,分析总结财务风险问题,得到的结果将会更加客观真实。有关人员应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操作技巧,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技术虽然能够为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较大便利,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会为财务工作带来额外风险。因此在建立风险机制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网络安全,定期检查并修复系统漏洞,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从而抵御病毒和黑客攻击,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4.更新财务信息管理机制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规模不断得到扩大的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目前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因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而引起的财务风险层出不穷,很多重要的纸质信息在保存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破损和丢失的情况,增加财务工作难度。如果关键信息落入到图谋不轨的人手中,还会额外增加单位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更新原有的财务信息管理机制,从保存和传播两个方面出发。首先,有关人员要明确意识到财务信息的保存年限,部分关键数据的保存时间会超过十年。要定期对财务档案进行更新和管控,完善借阅机制,提升财务档案资料利用率,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其次,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要按照有关规定将原始凭证与报表一同提交审计部门,并接受其监督。信息传播要严格接受监管部门的审核与批准,以免出现虚假和失真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经办人要进行签字确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和税务部门、纪检部门等进行协作,将其作为第三方监管力量,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水平。
5.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当前我国现代经济发展迅速,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环境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且体现出多变性的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贯彻落实到位,在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完善,提升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地位,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此一来,财务风险将会得到合理管控,为领导者制定关键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内部会计控制应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如要求会计人员做好基础核算工作,严格按照流程来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汇总之后进行分析总结;明确会计工作要求,将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条款落实到位,并推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会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无论是从目标、内容还是管理方法方面,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有很多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关人员应深入了解与调查,“因地制宜”的利用风险识别工具。在分析了当前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地解决对策,完善各项制度体系,更新财务信息管理机制,加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从根本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管控,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