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化县茶旅一体化扶贫模式研究
——以湖南城市学院安化驻村帮扶点为例

2022-11-11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安化县驻村旅游

杨 姹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茶旅一体化是安化县较为典型的脱贫攻坚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茶业与旅游业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的融合,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将旅游体验茶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茶旅经济链,最终实现“茶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添彩”的一体化发展目标。茶旅一体化发展,一方面可以丰富旅游新业态,助推旅游供给侧改革,另外一方面也是带动乡村在产业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手段。基于茶旅思维,将茶景观、茶文化、茶加工、茶产品等天然要素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防止返贫,保证脱贫的持续性。

1 安化县扶贫驻村帮扶点基本情况概述

为了全面推动扶贫工作,湖南城市学院安化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在安化县高马二溪村建立了驻村帮扶点,用于支持其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高马二溪村位于安化县田庄乡驻地南15公里,地处大熊山腹地,平均海拔600多米,面积28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差,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2018年,全村硬化路面仅有7公里,旅游环线公路不足3公里,其余的道路均为泥土路。自来水覆盖率10%,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32%,缺乏村集体经济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贫困人口457人,是湖南省较为典型的贫困村,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2 安化县扶贫驻村帮扶点茶旅一体化发展的条件

2.1 自然与人文条件

高马二溪村山脉连绵,资水环抱,植被多样,在自然旅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安化县有着著名的世界奇观冰碛岩和世界茗茶安华黑茶,截至高马二溪村扶贫工作开始,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借助于这一条件,高马二溪村可以进一步推进黑茶的种植和产业的发展。此外,安化县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力大量的外地游客,高马二溪村仅需要打通与安化县产业、旅游方面的链条,便可以直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017年,安化县推动全域旅游,高马二溪村优渥的自然条件,能够为带动旅游发展提供机会。

2.2 历史与资源条件

安化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隋唐五代时期,便已经出现了关于安化黑茶的记载。后来,安化陆续推出了绿茶、红茶等品牌,闻名遐迩。1939年,中国第一片黑砖茶在安化诞生;1953年,第一片原产地茯苓茶在安化诞生;1958你那,第一片花茶在安化诞生。高马二溪村与安化县城的距离并不远,与安化茶叶生产基地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贫困的原因在于交通、产业链结构以及地理位置。因此,在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当中,其本身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可利用资源,并非是无中生有,推动茶旅一体化符合因地制宜的特色。

此外,高马二溪村有着适合黑茶种植和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各类资源条件。比如,社会资源方面,有安化县全域旅游和黑茶产业生产基地、营销中心、技术中心等部门的支持,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地;人才资源方面,安化县有专门针对黑茶种植、加工、生产、营销以及茶旅一体化发展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仅需要申请调配,便可以完成该方面的技术指导。

2.3 政治与社会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的集结号,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把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再次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决战决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基于此,安化县推出了驻村帮扶活动,推出了系列精准扶贫的方案,并给予了启动资金和特殊政策,这为高马二溪村茶旅文化的发展带来契机。

3 基于茶旅一体化模式的驻村帮扶点扶贫策略

3.1 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多层次制定方案

安化县驻村帮扶点,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方面,主要以种植黑茶为主,但是由于交通、人力资源、科技等方面的问题,并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此外,该帮扶点存在大量的老、弱、病、残等贫困人口,发展基础差,稳定增收路径狭窄,脱贫难度较大。建立茶旅一体化的扶贫模式,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错层次的方案。

首先,结合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以此为切入点,确立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的脱贫方案。即:黑茶种植+观光旅游,通过建立茶叶生态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引入多种产业链,实现茶旅模式的可持续。其次,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动产业振兴。积极引入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以湖南城市学院学科建设为依托,开展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发展特色的茶叶品牌。第三,加大茶旅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入各类资金,通过PPP模式或者是招商引资模式,完成公共交通、产业园区、旅游线路的发展规划。建立卫生室、公共策略、水利工程等,保证产业的可持续。解决当前存在的饮水难、交通难、通讯难等突出问题。第四,党建引领,建设“新班子”。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狠抓村党支部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通过“一抓三促”,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党建促特色产业发展;抓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体党员争当脱贫攻坚排头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主题党日活动和“三会一课”,凝聚党员合力,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主动性。第五,针对高马二溪村的长远发展,联系相关的规划部门以及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对高马二溪村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茶”作文章,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茶产业,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同时,主动筹集资金建设村集体生态茶园,打造生态观光茶园;修建禁碑通道、观光亭等,打造“天下黑茶第一村”黑茶文化标志性景点。第六,以安化县全域旅游为基准点,推进区域融合。打造特色的茶室、牌楼、黑茶晾晒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组织村民活动,“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茶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3.2 产学研结合,强化茶旅融合培训与指导

茶旅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从自然资源看,高马二溪茶叶片大、质厚、醇味悠长,品质极佳,在明朝时就被定为贡茶。但是目前,高马二溪村黑茶产业的发展与其悠久的产茶历史和得天独厚的产茶条件并不匹配。村里茶园面积1.8万亩,生产加工企业15家,年生产加工能力一万担,产值却仅有3000万元。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产学研结合,强化培训指导,保证产业供给。

首先,依托湖南城市学院黑茶金花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科技优势,在高马二溪村建立湖南城市学院黑茶研究基地。利用产学研结合优势,对茶农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使茶农掌握茶叶加工技能,改变以卖黑茶鲜叶为主的模式,大力开展毛茶加工,鼓励建立毛茶加工厂。其次,以当地著名企业为主导,推进高马二溪村与湖南地区的茶叶加工公司签订产业帮扶协议,保证产业扶贫全覆盖,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和茶叶销售问题。第三,积极推动与当地农业研究院、农业培训机构、乡镇农业管理所等机构或者是部门的合作。成立研学团,针对黑茶种植以及茶旅一体化、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主动参与学习,形成互动。建立线上群组,让专家能够及时的指导,实现大生产的战略布局。

3.3 塑造品牌,增强茶旅融合产业的知名度

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当中,旅游是是实现脱贫的重要内容。而目前驻村帮扶点,其旅游产业较为薄弱,知名度低。因此,在发展当中,需要打造具有特殊的黑茶品牌以及旅游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保证市场销售的持续性。

首先,加大宣传推广,打造“新牌子”。为凝聚产业发展力量,助力精准扶贫。结合高马二溪村“天下黑茶第一村”的目标,举办开园节、旅游节等活动,建立黑茶研究基地。政府积极推动,与本村茶企现场与签订产业帮扶协议。以最大限吸引了茶叶经销商和游客的参与。其次,充分的借助于自媒体、短视频以及各大传统媒体,通过广告进行宣传。尤其是要加大黑茶文化、黑茶旅游节、黑茶营销活动等方面的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口碑。第三,积极的借助于直播带货,邀请头部流量账户,参与公益扶贫或者是营销扶贫,使得黑茶品牌以及旅游品牌能够进一步的走出去。第四,推动茶旅品牌智能网络的建设,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对黑茶产品的高质量控制。比如自动控温、施肥控制、病虫害防治、土壤监测等等,保证黑茶生产的纯天然、无污染、高质量、高品控,为实现品牌的高端化转型,进一步增强知名度提供基础。

3.4 发展创新,实现多种模式的有机融合

为了进一步推动茶旅一体化的发展,驻村点可以选择多种模式,通过不同发展模式的探索融合,保证黑茶产业与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的模式包括:

第一是茶旅互促模式,通过广告宣传、市场拓展和黑茶营销的紧密结合,尽快的使当地黑茶能够占领市场。打造与村内文化、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茶品牌,积极参加各种招标会、茶叶交流会、茶酒会等,推介产品,并积极的宣传当地的旅游业,以推动黑茶的知名度为主导,带动区域旅游。在吸引游客的基础上,立足于生态茶园、茶旅小镇、健康养生基地的建设,集采茶、品茶、茶艺、农家乐于一体,带动黑茶产业的发展,保证黑茶的推广和销售;第二是自然观光模式,结合村内依山傍水的条件,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打造黑茶娱乐城、黑茶乐园等等,让游客可以通过观光旅游,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借此发展茶旅游和茶文化产业,增强茶旅产业的影响力;第三是企业引领模式,在安化县有许多国内知名的黑茶加工和生存企业,可以积极的邀请这些企业在村内建立茶研究和生产基地,促进村内茶生产规模的扩展,实现农民增收。同时,以黑茶作为支柱产业,引入营销公司、旅游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增强区域影响力。邀请资历雄厚的公司和业务人员,参与指导茶旅一体化发展,并进行业务推广;第四是政府推动模式,由政府出台对应的旅游政策,村内积极申请扶贫资金、旅游发展资金,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结合现有的布局,建立新型的茶产业区,休闲旅游区,实现多元互动。

4 总结

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合理的方案。本文结合安化县驻村帮扶点的实际情况。以茶旅一体化的发展为案例,通过对工作实践的总结,从整体规划、产学研结合、品牌塑造、多模式融合等方面,给出了有效的发展模式。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地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安化县驻村旅游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唐宋时期安化峡、安化县及安化镇位置考辨——兼谈秦汉时期的鸡头道
旅游
安化县草食动物生产发展调查分析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