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2022-11-11孙翠云河南省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南信阳464000
文/孙翠云 河南省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南信阳 464000
引言:
在历史的发展中,城市地位远超乡村,一直是发展的重点,这就造成乡村无法实现自我积累,同时,也得不到外部补充,造成农业滞后于工业、乡村落后城市的局面,乡民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造成城市发展与乡村失衡。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计划被提出,而城市规划则是认识、解释和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视角,为了更好的落实乡村振兴计划,需要正确是看待城乡关系,使城市和乡村实现融合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经济水平。
1、城乡规划及乡村振兴概述
1.1 城乡规划及乡村振兴介绍
(1)城乡规划介绍
城乡规划是对土地、空间等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新的方式。具体来说,城乡规划就是联系城市与乡村,利用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将两者之间的界限打破,通过合理设置的方式减少设施重复建设,从而增加多余的空间容纳更多人口,并且,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做好交通疏通,减少道路拥堵,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城乡规划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可以有效指导工程项目建设及基础设施的制定,能够对建设的时间及占地面积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保障资金和资源充足且不浪费。这样就能真正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建设工程项目各项效益也会有所提高,为城乡发展保驾护航。
(2)乡村振兴介绍
我国出台的众多计划当中,乡村振兴是唯一针对乡村的五年计划,其目的就是振兴乡村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很多新农村建设方针,但乡村振兴与其他均不相同,相比于其他战略或计划,乡村振兴注重乡村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更加深远的要求和部署,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计划,对于乡村而言意义非凡。
乡村振兴可以概括为20 个字的战略方针,具体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明确奠定了乡村发展的基调,将产业发展作为第一原则,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提高乡村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产业结构建设思路进行优化,通过引进大量资本、吸引大量人才及多项技术融合的方式,对产业规模进行不断扩大,从而使乡村的经济复苏。第二,生态宜居。顾名思义是指生态环境,将环境保护理念扎根到思想当中,不管如何扩张和发展经济,也要将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决不能进行破坏,只有为乡亲们提供舒适、宜居的环境,才是保住乡亲生存的根本,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最有效手段。第三,乡风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基础服务质量也要得到提升,对乡村的优秀传统不仅要牢记还要进行发扬,注重村民素质和修养,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够提升整体乡村风气。第四,治理有效。若想有效治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陈旧的治理方式、方法进行更新,为基层提供惠民政策,将权利放到人民的手中,使乡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的同时,也要培养乡民的法律意识,使其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这是提升治理效率的基础,也是根本。第五,生活富裕。以上几点都是为了提升乡民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乡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富足生活,让乡民真正了解并积极的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指引,这样便会持续、稳定的增加收入,自然而然的实现了小康生活。
乡村振兴还具有五个总体要求,其一,要求乡村依靠产业进行经济建设。乡村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所以,独具特色的产业定位是乡村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一张王牌,掌握并利用好这种王牌才能够发展乡村经济,使其不断扩大,带来更多的效益。其二,要求乡村振兴必须保护好环境。因为,产业化发展必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做好论证分析,并且,环境资源的使用也要因地制宜,不可肆意破坏,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才能提升产业附加值。其三,要求对文化基因进行传承。乡村振兴一定要对原有的乡村遗址风貌进行保留,这是乡村文化的沉淀,对于乡村文化风气的形成有极大的裨益。其四,要对民主自治管理体系进行加强。在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有助于提升基层管理效率,使管理工作更加的公平和公正,同时,还能够从乡民的利益出发,真正为乡民做好事、谋福利。其五,要提升乡民的生活水平。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向往,所以,一定要让乡民幸福、美满且有尊严的生活,这才是乡村振兴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目标。
1.2 城乡规划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1)打破城市和乡村屏障,增加关联性
城乡规划的实施可以彻底将以往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隔阂与屏障打破,让二者之间的关联增强,城市可以助推乡村发展,而乡村在发展壮大之后也能够反哺城市,二者相互影响,互助互利,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当城市与乡村之间屏障打破之后,二者便会成为一体,乡村资源被重新规划和配置,各项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不断流通,使二者协调发展,开创了新的格局。
(2)突出人本思想,提高生活质量
城乡规划是以认为根本,将人本思想作为核心理念,把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满足城市和乡村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从而提升乡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乡民的幸福感。这样才能够人人都有归属感,乡村建设积极性才会提高,当切身感受到生活质量提升,日子越过越好时,满足感与自豪感才会油然而生。这不仅更利于乡村建设,更好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能够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3)提供技术手段,促进战略实施
农业是乡村第一产业,居民以农耕为主,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由于一些乡村发展落后,采用的是传统农耕方式和方法,不仅十分劳累,而且效率较低,产量不高,造成劳动与收益不成正比的现象。而城乡规划能够为乡民提供较强的、较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现代化设备,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可以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使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乡民的收入就会增加,丰厚的收入为生活提供保障,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实施。
2、乡村振兴落实遇到的障碍
2.1 农业得不到良好发展
我国国民中最重要的成员就是农民,占5 亿人口之多,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远超其他国家,但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仍是弱势产业。这是由于工业化一直是现代化建设的关注重点,导致农业现代化建设落后。而且,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缺乏良好的技术支持,农产品生产数量与质量较低,进而影响农业经济水平,造成恶性循环。
2.2 乡村规划方案不科学
乡村振兴落实困难的又一大难题是制定的规划和方案不科学,无序的乡村建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影响相应的能源利用率。部分乡村在进行城乡规划时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案,不仅使基建工作科学性降低,而且,也不能够完成合理规划的目标。部分规划方案制定未考虑实际情况,一套方案多个地区使用,未能够因地制宜,导致方案与客观条件不符合,从而无法有效落实,乡村振兴实施成为空谈。
2.3 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人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但在人口老龄化的形势的影响下,乡村人口结构出现严重缺口。目前,大部分经济欠发达的乡村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缺乏劳动力,使乡村振兴计划难以落实。造成人口结构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新生儿数量严重不足。虽然,与城市相比乡村生育率较高,但整体形势走低,这就导致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相应的农村适龄劳力人数不足;第二,由于乡村经济水平较低,很多青壮年为了能够改善家庭生活水平,毅然决然选择外出打工,这也是乡村劳动力缺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若想推进乡村振兴,就需要调整好人口结构。
2.4 乡民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成员就是乡民,其是落实各项政策的主体。但是,由于乡民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引,对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和意义了解不足,进而不够重视该项战略计划,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城乡规划时乡民缺少参与度,并且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决策之时也未征求乡民的意见,工作开展之前的宣传不到位,这就导致乡民未能够认识到乡村振兴对于乡村发展和自身生活的重要意义,乡民不重视、不参与,乡村振兴也就无法很好落实。
2.5 文化与资源的利用率低
乡村的特色文化是当地的传统,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瑰宝,但在进行乡村振兴时,由于对特色文化不够了解,使得城乡规划缺少必要的文化支持,影响规划目标的设立。同时,未能很好的利用自然资源,这就导致城乡规划涉及不全面、不具体,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城乡规划的难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无法实现。
3、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路径
3.1 城乡关系融合发展
在城乡规划视角下,要想振兴乡村,最好的方式是城乡关系融合,互相促进,相互补充,使城市与乡村产业相结合。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做的是对乡村农业生产进行优化,重点放在满足城乡居民需求上,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质量的提升,使农产品更加多样化、优质化和品牌化。第二,由于城市空间有限,而乡村空间充足,所以,乡村可以开发空间资源,建设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等特色产业。第三,城市产业可以向乡村延伸,实现返乡创业,不仅可以将加工厂的产前、产后环节迁移至乡村,也可以在乡村开发电商、物流等产业。第四,要多鼓励城市人才支援乡村,引进更多高校毕业生的同时,鼓励青壮年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中来,并且,地方政府与基层组织也应该积极配合,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利用创业帮扶、薪酬社保优待等政策,得到人才援助。对于返乡人员,可以进行教育培训,向其普及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创业指导,壮大乡村专业人才队伍。第五,加大金融资本投放。要对资本下乡行为进行鼓励,除了金融资本外,工商资本也应该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中。最后,还应该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
3.2 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民生活宜居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满足乡民的生活所需,应该将城乡一体化作为建设乡村基础设施的标准。首先,生活设施的建设。包括水电气以及交通、卫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其次,教育设施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为育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下一代,为建设现代化乡村打下基础;第三,医疗设施建设。城市应该对乡村医疗机构援助长效机制进行完善,并提供医疗技术、设备、人员和管理等技术支持,从而使乡村整体医疗水平得到提升。第四,养老制度建设。为乡民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对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进行完善,提升乡民报销比例,减轻青壮年的压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当中;第五,公共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设施的资源配置,可以通过招标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使乡村公共服务呈现社会化、市场化趋势,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当中。
3.3 构建生态乡村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城市居民生活空间不断升级,虽然,获得较为优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但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建筑和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随着沙尘暴、雾霾天气、气温异常升高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出现,给人民敲响了警钟。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原本位于城市中心的工业向乡村区域扩展,使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活环境受到污染,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资源破坏和能源消耗等,可用土地减少,以农耕为主的乡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重要性。
因此,在城乡规划视角下,应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理念,在规划时将生态环境构建作为核心内容,地方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并且以乡村实际条件为基础,进行环境标准的制定,只有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乡村经济。具体来说,构建生态乡村首先是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进行宣传,让广大乡民都能够加强环保意识,为改善环境贡献力量;其次,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要及时进行治理,对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最后,在对乡村环境进行治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生物物种的保护,使其具有多样性,构建良好的生物链,让自然与乡村融合,在城乡视角合理规划下共同发展。
3.4 乡村资源合理开发
由于乡村外出人口增多,借助求学、就业等机会转化成城市居民,使得乡村土地闲置,大量的宅基地得不到有效利用。再加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经营不当,造成耕地日渐贫瘠,农田闲置,所以,对乡村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除土地资源外,乡村的特色文化和特色民居也是可利用的重要资源,还包括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及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对乡村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整合,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王牌,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各项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后使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更好的促进乡村振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了信息传递,所以,乡村应该加大互联网建设,利用互联网对乡村资源进行宣传,为城乡发展提供了助力。在开发和利用各项资源时,要明确一点就是开发不等于破坏,在对文物古迹进行开发时应该画出历史保护红线,应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与故事,保留原有风格,不可过度夸张和篡改,但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乡村历史氛围更加浓厚。还可以根据乡村资源特点开发旅游,以乡村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把控规模,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当地特色、自然风貌和景观,还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做好长远的规划,将城市与乡村发展要求与内容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规划出合理的方案。在城乡规划视角下,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多方支持,改善城乡之间的关系,互相促进,融合发展;构建生态乡村,修复和保护自然环境及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从乡民擅长的领域出发,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且,还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乡民生活水平;同时,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各项资源,保护特色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推广和传播,打造特色的产业,为乡村增收、为农业提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城乡发展这一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