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优质生产
——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2-11-11刘彩琴漆文选
刘彩琴,漆文选
(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渭源 748200)
近年来,随着种植蚕豆效益的增加及地膜蚕豆和“一膜两用蚕豆”(前茬种植地膜玉米等作物后不揭膜,第2年在原膜上再种蚕豆)新技术的大力推广,蚕豆已成为高寒二阴区继马铃薯、中药材之后的第3大主要增收作物;同时,从2008年以来,种植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成为高寒二阴区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但随着多年种植和种植规模的扩大,为害蚕豆和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的病虫害逐年加重发生,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开展了蚕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并总结防控新技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据调查,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播种至苗期主要发生地下害虫,苗期主要发生根瘤蟓,生长期主要发生蚜虫和轮纹病,生长中后期主要发生赤斑病、褐斑病和锈病等。近年来,蚕豆根瘤蟓、蚜虫、轮纹病中度发生,赤斑病、褐斑病和锈病在局部地区加重发生(多雨年),减产15%~35%。
2 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
2.1 蚕豆赤斑病症状识别
蚕豆赤斑病在蚕豆种植区均有发生,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蚕豆葡萄孢菌引起,是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生产上的第1大病害。主要在蚕豆生长中后期发生,可为害叶、茎、花和豆荚。叶片感病,最初在病叶上产生赤色小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直径2~4 mm,中央赤褐色,略凹陷,边缘深褐色稍突起,病、健部分界明显,严重时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茎和叶柄染病,初为赤色小点,发展后成条斑状,边缘赤褐色,最后表皮纵裂,形成长短不一的裂缝,发病后期茎秆髓部受破坏,内具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菌核。花染病,受害后出现褐色小点,严重时花冠变褐枯萎。豆荚染病,出现赤褐色斑点,病菌可穿透豆荚入侵种子,种皮上出现小红斑。病害于6月上中旬初发生,7月份结荚出现多连阴雨和高温天气病害普遍发生流行,叶片上的病斑迅速扩大,连接形成大枯斑,严重时引起落叶,造成整株枯萎。在肥沃、轮作地、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新品种及天气干燥、湿度小时病害发生轻,反之发生较重。
2.2 蚕豆褐斑病症状识别
蚕豆褐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蚕豆壳二孢菌引起。在蚕豆种植区均有发生,是蚕豆生产上的第2大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叶、茎和豆荚。叶片感病,初发病产生暗褐色小斑,扩大后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赤褐色,隆起,中央灰褐色,凹陷,密生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接成不规则形大型病斑,潮湿时病斑灰褐色,天气干燥时病斑灰白色、干枯易穿孔。茎部染病,病斑多呈椭圆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赤褐色,易折断或枯死。豆荚染病,初始产生淡褐色小点,扩大后成暗褐色椭圆形病斑凹陷,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可穿透为害种子,在种子表皮形成褐色病斑。生长中后期与蚕豆赤斑病混合发生危害,减产15%~30%。
2.3 蚕豆轮纹病症状识别
蚕豆轮纹病由半知菌尾孢属引起,在蚕豆种植区普遍发生,在蚕豆生长中前期发生危害,主要为害叶片,属营养不良“衰老型”病害。现蕾期(5月15日左右)初发病,也能为害茎和荚。叶片染病,初生淡褐色小点,逐渐发展为赤褐色圆形小斑,随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周缘红褐色,稍隆起,病斑中部淡褐色至深褐色,有明显轮纹斑。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大型病斑,病部穿孔或脱落,病叶变黄易脱落。田间高湿时,病斑正背两面产生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茎感病,病斑长梭形,病斑中部灰色凹陷,边缘黑色或深褐色,易折断。豆荚感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在天气潮湿情况下,茎和荚上的病斑产生灰白色霉层。瘠薄地、生长不良地及干旱、潮湿的天气交替出现时病害加重发生。
2.4 蚕豆锈病症状识别
蚕豆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真菌蚕豆单胞锈菌侵染所致。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蚕豆、豌豆等豆科植物,是蚕豆常见病害。国内以南方潮湿地区受害较重,近年来在高寒二阴区局部重发。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叶柄、茎和荚。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病。叶片染病,早期受害时,发病初始产生黄白色小斑点、扩大后病斑呈黄褐色或锈褐色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飞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末进行再侵染,在老夏孢子堆附近会产生许多新夏孢子堆,新老夏孢子堆群集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锈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铁锈褐色病斑。叶柄、茎和荚感病,早期形成夏孢子堆,病斑黄褐色或锈褐色,产生夏孢子。发病后期叶片、叶柄、茎和荚受害,病斑上夏孢子堆转化形成呈黑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冬孢子堆,病部表皮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发病严重时,植株早衰枯死。
2.5 蚕豆蚜虫症状识别
为害蚕豆的蚜虫主要有苜蓿蚜、桃蚜、菜蚜等,主要以苜蓿蚜为主,苜蓿蚜蚜体黑褐色,俗称“黑旱虫”,1年发生10~22代。蚕豆苗期和花荚期危害严重,是蚕豆生产上常发的暴发性害虫,在蚕豆种植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开花结荚期的生长点、花蕾、花瓣和顶叶,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缩、发黄、干枯,造成落蕾、落荚,生长点受害后豆株萎缩,生长停滞;同时,蚜虫分泌蜜露形成煤污病,还传播病毒病造成二次危害。
2.6 蚕豆根瘤蟓症状识别
蚕豆根瘤蟓属鞘翅目象甲科,俗称“蚕豆蟓鼻虫”“硬壳虫”。在蚕豆种植区普遍发生,是蚕豆生产上的第2大害虫。4月上中旬气温稳定在8 ℃左右后,蚕豆根瘤蟓成虫随蚕豆出苗陆续出土危害。5月上旬苗全后成虫进入危害盛期,咬食嫩茎、嫩叶、幼嫩根表皮和幼花蕾、花瓣,蚕豆开花后危害减轻。
3 绿色防控技术
对环境以及农产品带来的不良影响越小,就越利于实现绿色。绿色防控是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生存的环境,提高农作物抗病虫能力,同时保护利用天敌及用理化诱控性诱剂、杀虫灯、诱虫板、防虫网等防控技术,仅在必要时合理、科学地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化学药剂,选择对环境以及农产品的不良影响最小,又将病虫危害降到最低的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及生态调控
主要防控措施包括:一是种植抗病新品种。种植中早熟、抗病、高产的新品种,如临蚕6号、8号、9号、10号,青海13号、14号,青蚕15号等。二是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降低病虫源基数。三是轮作,深翻培肥地力。前作收后早耕、深翻土壤(深翻25 cm以上),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减少越冬病虫;同时,种植时与非豆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四是留种,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或引进优质商品种子。五是适期早播,合理密植。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避开病虫发生盛期;667 m播种量18~20 kg、保苗1.2万~1.5万株,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六是配方施肥。增施草木灰或其他磷、钾肥,少施氮肥,667 m施优质有机肥80 kg或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施纯氮、磷、钾养分总量10 kg左右,纯氮、磷、钾比保持在1.0∶(1.5~3.0) ∶ 1.3,促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七是加强田间管理。在不易积水地块种植。同时,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2 物理防治
播前对种粒进行粒选,挑除病虫粒和瘪瘦、硬实、褐变和破损的种子及杂质,保证种子质量;同时,田间发现中华鼢鼠时要及时人工用弓箭捕杀。
3.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草蛉、食蚜蝇、瓢虫等控制蚜虫。5月下旬—6月后,在食蚜蝇、瓢虫等天敌与蚜虫比25 ∶ 1、气候湿润时,用食蚜蝇、瓢虫等天敌控蚜。
3.4 科学用药防治
病虫害发生时对症选用无公害、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和安全的农药规范防治,达到青豆产量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及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
蚕豆赤斑病防控:一是药剂拌种,播前按种子质量0.3%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晾干播种;二是应急防治,发病前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山德生)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预防,发病初期除选用常规农药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2.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矶)1 000倍液外,还可选用高效药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或30%氟硅唑微乳剂3 000~5 000倍液或18%戊唑醇微乳剂1 000~2 000倍液叶喷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防2~3次。
蚕豆褐斑病防控:一是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包衣后晾干播种。二是应急防治,发病前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山德生)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预防,发病初期可选25%吡唑醚菌酯乳油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或18%戊唑醇微乳剂1 000~2 000倍液或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3 000~4 000倍液或400 g/L氟硅唑乳油(福星)5 000~6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等喷雾。常规防治用药:可用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可杀得1 000倍液)或62.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仙生)600~800倍液等叶喷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蚕豆轮纹病防控:一是播前按种子质量的0.4%~0.5%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晾干播种。二是应急防治,发病初期用常规农药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2.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叶喷防治,也可选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或18%戊唑醇微乳剂(安盈)1 000~2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爱苗)2 000倍液或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3 000~4 000倍液或18%戊唑醇微乳剂1 000~2 000倍液等叶喷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防2~3次。
蚕豆锈病防控:发病初期常规防治可选20%三唑酮乳剂1 000倍液或62.25%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叶防治,还可选高效药剂30%氟硅唑微乳剂1 000~5 000倍液或400 g/L氟硅唑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667 m用量50~75 g)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1 200倍液或18%戊唑醇微乳剂1 000~2 000倍液或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1~2次;还可兼防由鞭毛菌亚门巢菜油壶菌引起的蚕豆疱疱病。
蚕豆蚜虫防控:一是防治蚜虫应及早防除田边、地埂、田间点片发生的有翅蚜。二是5月下旬—6月上旬当蚜敌比大于150∶1或出苗后有蚜株率大于5%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 5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
蚕豆根瘤蟓防控:蚕豆叶片上出现虫食缺口时,每667 m用90%敌百虫原粉50~75 g对水50 kg,或用1%甲维盐乳油3 0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喷雾防治。
另外,地下害虫结合播种用1 ∶ 100辛硫磷毒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