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出水明渠下穿工程对既有铁路桥墩的影响分析
2022-11-10江攀
江 攀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程的建设进程日益加快,但由于地域限制,新建工程常常临近既有工程,为了确保新建工程的合理设计及既有工程的安全,常常要分析此类交叉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1]。由于涉及到广大乘客的安全,新建工程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更是研究的重点[2],近年来,大量河道出于对通航及防洪等因素的考虑,需要进行改造,当其与既有铁路出现相互交叉时,必须对河道改建工程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其对既有铁路造成的影响[3]。本文以某一出水明渠工程下穿既有铁路桥梁为背景,对河道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对既有铁路桥梁的影响,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原河道概况
原河道位于合肥市境内,河底宽度9~14 m,河底高程约8.4 m,河道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坡率1∶1.2~1∶1.8,无其他防护措施。堤坝顶标高为12.5~13.5 m,周围地势标高为11~12 m,地形较平坦。
1.2 既有铁路桥墩概况
既有铁路为无砟轨道,出水明渠与该铁路相交2#~3#墩间。桥梁相邻各跨均为32 m简支箱梁结构,重力式实心墩,桩基接承台基础。桥位处地形起伏不大,梁底高程约26.9 m。
1.3 出水明渠工程设计方案
出水明渠工程长60 m,主要包括岸线整治及河道疏浚,平面上由R=90 m、R=60 m的曲线及一段直线组成。工程采用桩接U槽结构作为永久堤防,U槽内填充级配碎石,总宽5 m,底板厚0.6~1.0 m,边墙高3 m。下基础采用φ1.0 m的钻孔桩,桩间距7 m×3 m,桩长18 m。河道边坡均采用框架梁护坡防护,河底采用0.5 m厚的浆砌片石铺砌至河底设计标高7.84 m。钢混框架梁横截面尺寸0.4 m×0.3 m,采用2.5 m×2.5 m的矩形窗格布置,窗格内砌筑浆砌片石。
1.4 土层条件
根据地勘资料,场地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2 数值模拟分析
2.1 模型建立
选取下穿工程涉铁范围内的岩土和结构物,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下穿出水明渠对铁路桥墩的影响,既有铁路桥墩包括1#~4#墩。利用Midas NX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边界效应的影响,模型总长度138 m(顺桥向/X向)、宽度90 m(横桥向/Y向)、深度85 m(竖向/Z向),建立的三维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图1 三维计算模型
2.2 模型边界条件
模型的边界条件分别为:上表面自由边界,侧面施加法向位移约束,底部施加完全固定约束。
2.3 本构及参数选取
土体采用修正Mohr-Coulumb本构模型[4],计算参数按照地勘资料选取。
2.4 施工工况设置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本次模拟共设置5个工况:工况1初始应力场平衡、工况2近2#墩侧河堤整平挖方、工况3U槽底板挖方及钻孔桩施工、工况4U槽施工及填筑、工况5河道疏浚及垫层铺砌,部分典型工况如图2所示。
图2 典型施工工况模拟
2.5 出水明渠下穿工程对铁路桥墩的影响
通过有限元模拟,出水明渠下穿工程施工后,既有铁路桥梁各墩顶X、Y、Z方向的累计位移统计见表2、表3及表4。
表2 墩顶顺桥向(X向)累计位移 单位:mm
由上表可以看出,既有铁路桥墩墩顶最大累计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均发生在2#墩,分别为0.42 mm、-0.20 mm。
表3 墩顶横桥向(Y向)累计位移 单位:mm
表4 墩顶竖向(Z向)累计位移 单位:mm
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出水明渠下穿工程对既有铁路桥墩墩顶的总体影响较小,墩顶累计位移小于相关规范中无砟轨道2 mm的一般取值,满足受下穿工程影响的高速铁路桥梁墩台顶位移限值要求[5]。
3 结论
本文以某出水明渠工程下穿一既有铁路桥梁为背景,对此下穿工程的方案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该工程对既有铁路桥墩的影响。分析表明,本工程通过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及防护措施,保证了出水明渠下穿施工后,对既有铁路桥梁墩顶的累计位移影响较小,位移值均未超限,设计方案可行。同时,由于各阶段施工过程中的影响难以计算,如出现钻孔桩施工时对软土承载特性的影响等情况,建议在施工中加强对铁路桥墩的变形监测,所有施工过程需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