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产能建设运行优化措施与效果分析
2022-11-10张伟刘伟卓王博张培宁
张伟 刘伟卓 王博 张培宁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2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技术服务分公司
“十三五”期间,某油田开发区紧密结合开发部署,地面工程持续开展方案优化、工艺简化和设计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地面工程技术的创新和配套完善,有效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油田开发总体效益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满足开发生产需要、控制工程建设投资”的核心目标,持续推进“三优两化一简”等技术措施,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成熟与新技术相结合,实现地面工程降本增效。
1 区块项目简介
某区西东块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境内,所处建设区域内多为已建油田地面站场,市政及企事业单位、居民区等建筑物较少,地面设施密集,交通较为便利,区域内整体地势较为低洼,平均海拔141.6~149.0 m,多为低洼草地、苇塘地和季节性水泡子。
本次产能建设基建井分布在某开发区第N作业区所辖区域,区域内为已开发区块水驱、聚驱并存,建有较为完善的油、气、水、电、道路等工程,区域内涉及各种已建站所共30 座(表1)。
表1 某产能区域内涉及的各类已建站所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various existing stations involved in an production capacity area
本次产能建设共包括水驱、聚驱两个项目,其中水驱项目包括2 个子区块,分别为某油层水驱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某油层加密调整、更新及高效井;聚驱项目为某Ⅰ5-某Ⅱ10 油层的三次采油。该项目共新钻油水井951 口(油井527 口、水井424 口),基建油水井1 385 口(油井782 口、水井603 口),建成产能52.23×104t(表2)。
表2 区块产能基建油水井数量统计Tab.2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oil and water wells in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infrastructure of a block
该项目为某开发区2022 年产能建设项目,按照公司对某开发区2022 年产量目标的论证要求,结合公司2022 年开发工作安排,在深入分析开发形势、存在问题、调整潜力的基础上,只有某区西部产能区必须要通过抢钻、抢建、抢投,2022 年产量达到51.83×104t 以上,方能完成公司要求的产量目标。
2 快速建产实施措施及效果
地面系统直面钻井、基建规模大、时间紧、钻前准备不充分等诸多困难,按照2021 年9 月初开钻、10 月中旬开始基建施工的要求倒排地面方案、图纸设计的时间节点,精心组织、高效协调,产能运行工作得以有效推进。
2.1 井场垫方方案
为了加快某区西东块产能建设钻井总体进程,前期井场垫方通过现场井位勘察、分项目、分组、分钻井公司、分地类进行井场勘测等措施进行方案编制。该项目共规划新钻井951 口,钻井垫方分三批上报,每批次317 口井,第一批井场垫方下达计划92×104m3,第二批井场垫方下达计划65×104m3,第三批上报50.13×104m3,保障了钻井前期垫方的如期进行。同时技术人员与生产单位紧密结合,根据实际需求绘制了钻井井场通井路平面图,后期设计阶段又与设计单位深度结合,让设计单位,最大幅度利用前期钻井道路的基础上,规划生产井场通井路,节省了土方与投资[1]。
2.2 地面工程方案
方案编制阶段,地面系统采取“三个介入”。超前介入:不等开发方案完成,提前对产能区块内地面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实现地面系统资料与开发方案同时上报设计院;主动介入:主动参与产能区块开发参数的制定,做到地上地下一体化,参与钻井井位勘查,确保新钻井井位的可实施性;有效介入:在地面方案启动前与厂各部室、矿大队结合站库改造内容,梳理井站关系,确定新建管道路由。
某区西东块开创了方案阶段编制站外系统独立方案,并单独进行了审查的先河,审查后进行站外系统预交底,实现了站外系统初步设计与整体方案同步开展。同时在方案批复中劈分了站外系统与站内改造的工程量并估算投资,有效规避了无安全设施设计批复无法进行基建施工的制约,为站外系统抢建、抢投创造了有利条件。相比正常运行,地面工程方案最终实现了提前30 天完成[2]。
2.3 图纸设计
针对产能项目影响因素多、图纸设计工程量大、周期长的特点,设计阶段通过4 项措施加快设计进度:①提前开展初设:站外系统方案审查后,进行预交底,提前开展初设;②方案初设同步开展:编制整体方案与站外系统初步设计同步开展;③初设分批报审:站外系统初设与站内改造初设分批上报审查;④初设施工图同步开展:站外系统初设与施工图同步开展,审查后即可发施工图。
站外系统方案完成后交底进行了站外系统初步设计,初设与整体方案同步开展,整体方案完成后再进行正式交底,通过各节点的紧密衔接,仅在正式交底25 天后就完成了站外系统初步设计,相比正常60 天的初步设计周期提前了35 天。同时为了支持该项目的抢投、抢建,在正式施工图发放的半个月前,提前提供了管道、抽油机、基础、变压器、集油阀组间、配水间等大宗物资料表,为基建部门物资备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3]。
为了配合分批基建投产的模式,地面系统在开发、基建、生产运行与设计单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与各部门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了按基建投产顺序分期、分批发放施工图纸,保障了抢投的顺利实施。
通过上述超常规措施实施,某区西东块产能项目实现站外系统施工图提前30 天发放,为该区块抢投、抢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效益建产实施措施及效果
为了应对公司投资紧张的压力,地面系统通过优化建设方案、优化系统布局、优选处理工艺及技术、地上地下一体化等技术措施,持续压缩地面投资规模。
(1)剩余能力利用与工艺优化相结合,减少新建规模。一是根据开发水驱层系井网调整特点、新增油井井位分布,充分利用油转水空出留头、已建计量间预留头,就近接入已建计量间。二是结合区域数字化的同步实施,软件量油解除了对单井集油工艺的制约,综合应用双管掺水集油、丛式井双管掺水集油和双管并联掺水集油多种工艺,进行集油工艺优化。在水驱系统新钻301 口油井的情况下,实现基建543 口油井全部接入已建52 座计量间,区域内没有新建集油阀组间或计量间。三是结合利用井、更新井开发特点,共利旧管道142.68 km,利用率达到90%以上,节约投资2 687 万元[4]。
(2)水、聚驱产能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已建设施能力。统筹考虑水、聚驱产能同区域、同步开发特点,从平衡区域水聚驱转油(放水)站和污水站负荷率、满足深度水需求和减少站场扩建等角度考虑,通过方案对比,将10 座聚驱计量间调入水驱系统,减少3 座聚驱转油(放水)站的气液分离能力扩建,节省投资192 万元;同时合理布局聚驱集油阀组间,原路由利旧已建管道27.5 km,利用率达到78%以上,节省投资927 万元[5]。集输系统利用油气分离能力4.83×104t/d,游离水沉降能力3.63×104t/d,电脱水能力1 955 t/d。供水及水处理系统利用已建污水站能力3.4×104m3/d,利用已建注水站能力2.8×104m3/d。
(3)联合布井,降低投资,地上地下一体化,优化新钻井平台。水、聚驱产能统筹规划,集中钻设丛式井平台,成功避开地面已建建筑物,在减少临时占地、钻机搬迁的同时,地面系统根据丛式井平台分布,水、聚驱产能统筹配置井场变压器、进井通道,优化采用丛式井双管集油掺水工艺、丛式井单干管注水工艺。与单井单变压器相比,减少变压器设置119 台、减少单井集油掺水管道20.8 km,减少单井注水管道8.9 km,减少进井通道铺设16.37 km,共计节省投资1 173 万元[6]。
(4)站场更新改造与优化合并相结合,降低改造投资,优化运行成本,精简数字化建设对象。在降投资方面:通过站外系统调整和站场合并,取消某甲、某乙、某丙转油站3 座,新建站与某甲联合站合建,采暖、数字化建设均依托联合站,减少投资235.5 万元,与原址更新改造相比,合建方式可减少3 座转油站,减少更新改造2 920 万元。合并后,机泵集中布置,能力互用,与合并前相比,管辖油井由3 座站共辖332 口增加到单站辖井523口,但机泵由28 台减少到11 台,加热炉由12 台减少到8 台,油气水分离处理设备由10 台核减到3台,精简了设备数量。同时减少了3 座站的站控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改造投资,节省数字化投入290 万元。因此,总计可减少投资3 445.5 万元[7]。在运行成本方面:优化合并与数字化建设相同步,利用集中监控代替人工巡检,减少管理点3 处,减少定员25 人,年节约人工成本375 万元;取消采暖炉3 台,与合并前比较,每年可节约天然气消耗36.5×104m3;加热炉负荷率有效提高,每年可节省天然气13.34×104m3,合计每年节约运行成本573.5 万元。
4 下一步优化措施
“十四五”期间产能建设将坚持优化系统布局,提高运行负荷,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的总体要求,以某区西东块运行模式为指导,全面实施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强系统优化调整,搞好挖潜增效,开展科研课题,注重节能降耗,努力实现降低改造投资、控制运行成本、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实现油田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8-9]。
(1)持续推进“三优一简”的技术措施,实现油田高效开发。产能建设将继续围绕“降投资、控成本、减能耗、保生产”建设目标,以适应开发的总体需求和生产平稳运行为核心,通过采取优化总体方案、优化整体布局、优化总体规模、优化设计参数、地上地下一体化、设备高效节能化、工艺技术再简化等措施,满足油田建设及生产需求,提高开发效益[10]。从保障油田生产需要出发,通过采取老化站库改造、工艺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更新、系统挖潜增效和持续推进安全环保、隐患治理等措施,提高地面已建基础设施安全、平稳、高效、环保运行的能力,做到调整有效、改造到位、处理达标、隐患消除,一次改造能适应较长时期的油田发展。
(2)持续优化地面站库系统布局,实现减员增效。“十四五”期间将以“降投资、控成本、增效益”为主线,持续开展系统能力优化、总体布局优化,规模应用优化简化技术成果,提高油田综合开发效益,统筹利用已建设施能力,控制新增建设规模,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水、聚驱统筹利用已建设施能力,对站场进行优化整合,盘活已建设施,立足区块间能力调配,控制新增建设规模;三元驱新建站场坚持集中建大站原则,减少设施数量和管理节点,实现减员增效[11-12]。
(3)深化标准化设计,缩短设计工期,提高设计质量。“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推广应用标准化设计成果,全区679 座小型站场、321 座大中型站场的更新改造应用标准化设计,实现小型站场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大中型站场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同时全面推行油田小型站场橇装化设计建设模式,实现小型站场橇装化设计全覆盖,为油田产能高效、快速的地面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3]。
(4)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智慧油田。在数字油田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升级,形成人员集中管理、运行集中控制、数据集中处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以智能化建设为典范,实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通过示范引领,固化模式,做到可复制、可推广。通过持续推进,实现智能化建设全覆盖,井间覆盖率达到100%,并且大中型站场全部实现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最终实现全厂井、间、站、库智能化的全覆盖,升级、完善软件平台,油气生产业务管理和指挥全部智慧化,建成智慧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