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现状调查及建议
2022-11-10孙敏
孙 敏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辑部,上海 200237)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办好我国科技期刊,建设期刊强国,关键在办刊人。作为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直接影响着科技期刊的质量。编辑人才是编辑部的核心力量,是其发展动力的源泉,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而青年编辑则更是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2021年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作要点》提到要组织办刊人才高端培训,建立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如何建立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哪些内容和形式的培训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有较多学者探讨了青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并探索了“导师制”和参加期刊编辑大赛等措施对青年编辑发展的促进作用[2-4]。孙昌朋等[5]基于全国东、中、西部六省/直辖市青年编辑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现状,并提出了要优化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注重“精准化培训” “差异化培训”等。但这些研究都没有进行学科的区分。不同学科期刊对编辑具有不同的专业要求。相对于其他科技期刊编辑,医学科技期刊具有特殊的伦理价值观和规范。在医学科研论文处理中,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符合出版伦理和编辑道德,还要对论文中所涉及的医学伦理、医学科研伦理、临床医疗伦理规范和医学道德要求进行考量和评判[6]。同时对于医学研究论文研究方法的把控能力也直接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我国有1 520余本医学科技期刊,并呈逐渐上升趋势。上海科技期刊学会会员刊371本中,医学科技期刊也有 58本(数据来自上海科技期刊学会网站)。青年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状态直接影响了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目前对于医学青年编辑的职业现状、工作状态、自身发展情况尚未见系统报道,其自身职业发展中是否遇到困惑,如何破解这些阻碍,以促进青年编辑的快速成长,这些问题急需调查和解决。因此,本研究基于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编辑“腾飞”计划项目,调查上海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队伍现状,旨在分析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面临的问题,探索如何助力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体系的建设,促进青年编辑成长的同时,最终实现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想了解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阅读文献和与其他医学期刊编辑沟通,决定从青年编辑的工作状态、职业发展情况和培训需求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具体调查问卷分为以下 4个部分:①编辑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专业背景及学历、从事编辑工作时间、职称;②工作状况,包括工作职责、工作压力、薪酬状况、工作状态满意度;③职业发展情况,包括编辑职称申请途经、编辑类学术论文撰写情况、编辑类项目申请途经和承担情况;④教育与培训的需求情况,包括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期刊出版模式、期刊质量建设和经营管理、编辑类论文选题和撰写、医学专业知识等。
通过问卷星网站,制作电子版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网址是 https://www.wenjuan.com/s/UZBZJvrv8j。将调查问卷的链接在上海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交流群等相关微信群发布,对上海医学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职业现状进行综合性调查。同时与其他医学期刊编辑交流,讨论调查结果。
2 上海市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问卷共收到调查问卷51份,排除非医学期刊和科普期刊16份,共收到有效问卷35份。
2.1 参与问卷调查的编辑基本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编辑年龄集中在45岁以下,以中青年编辑为主。80%为中文期刊编辑,68.5%为女性,58.58%为编辑工作年限<10年。从学历上看,48.57%为研究生学历;从职称上看,中级职称占比为65.71%,17.14%为副高级。从学术背景与从事编辑工作的关系来看,77.14%的编辑自身所学专业与编辑工作所涉及专业有一定相关性。
2.2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一岗多责,工作量较大
从编辑对自我工作的认定来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对自身的定位比较清晰。80%的编辑认为编辑应在提出期刊发展愿景、敏锐地捕捉学科前沿、与作者沟通和约稿组稿、期刊编校质量和期刊宣传五个方面发挥作用。
从编辑对工作的满意情况来看,97.14%编辑认为现有编辑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均在基本满意以上,但同时有74.29%的编辑表示工作量较大或过大。62.9%的编辑承担了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学术质量把关、文字加工和语言润色、校样排版设计和期刊宣传推广中的 3项及以上工作(图 1)。
图1 编辑工作内容调查结果
2.3 作为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医学研究涉及的伦理、科研设计方法等内容了解不够
在论文学术质量把关中,94.29%以上的编辑认为应该重视伦理审查、研究设计、统计学审查和图表数据真实性审查方法。62.86%的编辑认为编辑还要在文章创新性的审查上发挥作用(图2A)。而与之相对应的,只有17.65%的编辑对医学论文伦理审查的重点非常了解,26.47%的编辑表示了解不全面;5.71%的编辑认为自身统计学知识满足需求,42.85%的编辑认为自身不够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相关统计学知识;8.57%的编辑非常熟悉循证医学相关知识,57.14%的编辑对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够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对于编辑在科研诚信中发挥的作用,97.14%编辑认为能够比较好地了解相关内容(图2B)。
图2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质量把关要点及编辑对相关要点的掌握程度调查。A.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质量把关要点调查结果;B.编辑对医学伦理、统计学方法、循证医学和科研诚信审查要点的了解程度分析
培训需求调研结果显示,77.14%的编辑认为需要对医学伦理统计学等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也间接印证了编辑对相关医学研究方法掌握不足(图3)。
对于医学科技期刊是否需要做科普宣传,调查显示编辑意见不统一,有52.98%的编辑认为有必要,32.35%的编辑认为没有必要,另外14.71%的编辑不确定是否有必要。
2.4 编辑学研究水平有限,职称晋升难度较大,对未来职业发展存在困惑
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对自身职业发展还存在困惑。调查显示,68.57%编辑认为编辑职业发展略显迷茫,难见发展希望。91.43%编辑认为申请职称晋升非常困难,而晋升的难度在于晋升要求高、缺少晋升渠道和缺少前辈指点,分别占比为62.86%、37.14%和34.29%。
而编辑学研究方面,48.57%的编辑未发表过相关编辑学论文,45.71%的编辑仅发表过1~2篇编辑相关文章。68.57%的编辑未申报过编辑学相关项目。在未来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中,77.14%的编辑认为需要对编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等开展专项培训(图3)。
图3 编辑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
3 上海市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队伍现存问题分析
3.1 一岗多责,难以做到专、精
目前,国内对编辑的既定认为编辑就应该一专多能,既要做文字编辑,又要做学术编辑,同时还要兼顾期刊的宣传推广。图 1显示了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是多项并举,每一项都是工作重点。近几年对于各个学科领域的编辑队伍调研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这一现象[7-8],但这一问题至今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专多能、一岗多责难免会顾此失彼,编辑疲于日常事务的处理,无法深入思考如何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影响编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2 缺乏系统培训,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对医学研究伦理审核要点不清晰;对医学研究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的把控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学科研伦理问题是医学期刊编辑应当重视和把关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显示,国内医学期刊网站和稿约中对于医学研究伦理要求不够明确,已发表的论文中有伦理审批号的文章比例较低[9-11],这也间接反映了编辑对伦理规范了解程度不足。本研究调查显示,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有较强的医学论文的伦理审查意识,但对于具体的伦理审查要点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图2A和图2B),这与罗萍和曾玲的调查结果一致[12]。罗萍和曾玲的调查显示,228份调查问卷中,仅有18.86%的调查者加入了学术伦理方面的行业学会,9.21%的编辑经常参加出版伦理或医学研究伦理方面的培训,31.14%的编辑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编辑对相关的医学研究伦理问题不清楚,很多是流于形式,未涉及到具体的资料内容审查。
医学期刊审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医学科研论文设计缺陷或统计学方法处理不当[13-14]。因此,医学编辑应提高对医学科研论文常见方法学的了解程度,保证论文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本研究调查显示,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具有较高的统计学审查意识,但是对具体的审查要点了解不够。本研究调查人群中,77.14%的编辑自身所学专业与编辑工作所涉及专业有一定相关性,但 37.14%的编辑认为自己对统计学知识了解不够。推测医学期刊编辑对统计学方法和医学研究设计应该是有一定了解,但可能仅学习过较简单的统计学基础知识,且疏于运用,对于比较专业的统计学方法和临床设计方法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这也导致编辑在稿件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学质量把控方面比较吃力,本研究中5.71%的编辑完全依靠专家的把控,缺乏自己的判断力。
3.3 对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编辑学研究重视度不够
本次调查人群中,48.57%的编辑未发表过相关编辑学论文,68.57%的编辑未申报过编辑学相关项目,这也直接导致 91.43%编辑认为申请职称晋升非常困难。这说明,编辑学研究对于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来说,确实存在挑战。编者结合自身经历,及与其他编辑的沟通交流,分析原因有以下3点。
第一,主办单位对编辑学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日常稿件处理业务,轻编辑学研究的学习,编辑疲于处理期刊出版日常工作,无暇开展编辑学研究;第二,医学期刊编辑多是与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专业人员转行而来,且本次参与调查的编辑多为青年编辑,缺乏编辑出版专业背景,对编辑学研究方法不了解,不知如何开展编辑学研究,无从下笔;第三,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中,编辑学研究的课程占比较低,缺乏同行间的交流和前辈的指点。占莉娟等[15]研究也指出,无论是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还是行业学会组织的培训,针对编辑出版研究论文撰写的指导都较少,缺乏对编辑出版学论文选题方法与路径、行文构架的方法和研究范式等编辑学论文撰写的普遍规律指导。
4 对策和建议
4.1 实行专岗专责、一岗双责或者与大型出版集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与国内编辑出版不分家,编辑一岗多责的布局不同,国际上很多科技期刊推行的是学术与出版分离模式。编辑部的学术编辑只负责策划组稿、审稿等学术编辑的工作,稿件的文字润色、排版修改和发行则交给专业的出版机构负责。这种模式可以将编辑的注意力聚焦在稿件质量上,有助于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的编辑部,特别是一些集团化的科技期刊机构也在考虑类似的模式[16]。
编辑部也可以考虑根据编辑的特长,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本人所在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辑部原本有5位工作人员,包括1名编务和4名责任编辑。4名编辑除了负责策划组稿、稿件处理和编校外,还要负责杂志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和期刊的线下宣传工作,微信公共号订阅用户维持在4 000人左右。为了提高期刊的宣传推广力度和服务广大读者,编辑部招聘了1名专职新媒体编辑,专门负责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维护。经过1年多的运营,微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增长到1.7万人,部分推文的阅读量达到了“10万+”,极大地提升了读者和期刊的黏合度,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数量的增长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编辑部也与专业的出版公司合作,将排版、校对后的修改和官网发布等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让责任编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策划专题专栏,提高稿件质量。
4.2 加强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相关伦理学、医学研究方法学和统计学的培训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要加强对生物医学研究伦理知识、研究方法的学习,掌握其应遵循的科研伦理规范,提高对医学论文的审查能力。
从编辑自身角度,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增加相关伦理法规、医学科研设计和统计学方法相关理论的积累。青年编辑平时应注意收集相关学术交流信息,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获取最新的前沿资讯,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目前有很多文章也梳理了医学期刊编辑在伦理审查和统计学审查中应注意的事项[17-19],也有介绍通过思维导图方法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20]。这些文章都有利于编辑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要点,相比自己逐一搜索总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处理稿件时应注意结合理论,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伦理要求、是否正确地进行了论文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的运用,及时与审稿专家、作者沟通,提高稿件质量的同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对伦理法规、科研设计和统计知识的把控能力。
从期刊学会角度来看,期刊学会特别是医学期刊学会,可针对性地组织系统的医学科研伦理法规和医学研究设计的培训;同时在每年度的期刊审查应注重对伦理要点、研究设计、统计学方法的审查,以查促学,提高医学编辑对研究设计和统计学的重视度。
4.3 加强编辑学研究投入,提高编辑学研究水平
在本次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中,其中以编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和医学伦理统计学等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需求最为突出。这也反映了现在的青年编辑对编辑学研究的关注和开展编辑学研究的迫切需求。
(1) 期刊主办单位应重视编辑学的研究。陈汐敏等[21]调查结果显示,期刊出版单位开展编辑学研究活动及水平与办刊质量有关,越是期刊评价指标好的期刊,其编辑开展的编辑学研究水平越高,发表的编辑学论文越多。加强编辑学相关问题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办刊实践,不仅是编辑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办刊能力的客观需求。主办单位可以建立奖励机制,构建“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促进编辑开展编辑学研究。
(2) 从编辑自身角度来说,增加日常积累和沉淀,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在缺乏编辑出版专业理论、研究方法,没有编辑出版前辈指导的情况下,青年编辑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已发表的文章中寻找突破点。但也要避免闭门造车,多参加培训,与同行交流是提成编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有14.29%的编辑会通过到优秀出版机构交流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编辑学研究水平。与其他优秀期刊编辑交流学习,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事业,而且也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
(3) 期刊学会应多组织编辑学研究培训交流活动。调查显示,60%以上的医学编辑会通过学会会议提高自己的编辑水平。2021年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主办的“海上青编沙龙”聚焦青年编辑的诉求,邀请了资深的期刊编辑老师从编审、审稿专家和作者的角度向大家传授了编辑论文写作的经验。这次学术沙龙,让我受益良多,为我开展编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因此,从期刊学会角度,建议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时增加编辑学研究相关课程占比。同时,也可发挥学会的优势,开展系列沙龙活动,从选题策划、研究方法、论文撰写等方面邀请编辑学专家进行系统的培训。
由于本次调查人群集中在上海医学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是小人群样本调查,因此也导致本研究最终获得的调查问卷数目较少,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这是本研究的一大不足。后续希望能与医学期刊协会共同合作,对青年医学期刊编辑的需求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调查研究。
综上,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工作压力较大,在编辑学研究、职称晋升存在困惑,在医学相关的伦理、研究设计、统计学方法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青年编辑是编辑队伍的中坚力量,本次调查结果对上海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队伍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推动科技期刊学会特别是医学科技期刊学会在设计培训科目、发布项目时能够关注到这些问题,助力医学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