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展探索
——对发文量呈“断崖式”的思考

2022-11-10谭广鑫吴科锦郭紫敏

学报编辑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类发文因子

谭广鑫,吴科锦,郭紫敏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自然科学基金委统计,截至2020年5月10日,国际上发表有关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权威杂志一共是2 150篇,其中中国就占据650篇。6月2号,钟南山院士在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一场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曾发言道:“要把论文写在地球的大地上。” 期刊是传播思想文化、储存研究成果、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和方法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对于人类社会一直承担着严肃的、重大的社会责任[1]。近日,核心期刊发文量急剧下滑的事件引发了各学术圈的热议。据有关机构数据分析显示:2010—2019年25个学科、567个核心期刊的发文量都呈现下滑的趋势;其中,体育类的核心期刊降幅最大达 43%。体育学核心期刊发文量呈现“断崖式”现象不禁让学者对今后学术的发展感到担心和忧虑。学术核心期刊是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它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状况。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类核心期刊有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重担;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 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现状

1.1 选取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相关信息

我国现有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创刊年份多集中于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国家重新对于教育兴国的重视。从表1中可以看出,期刊的创办地主要集中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期刊的出版频率较低,其中有10家属于双月刊,两个月发刊一期;仅有6家为月刊,每月发刊一期。

表1 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相关信息

1.2 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情况

运用中国知网对各期刊的检索功能,对2010—2019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在表2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期刊每年的发文量是逐年递减的,如体育科学、体育学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等期刊每年发文量下降明显;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部分年份呈现“断崖式”大幅度的下降。从2010年发文量的3 875篇到2019年的2 060篇,减少1 815篇,占2010年总发文量的46.84%,也就说,近10年里,16种中文类核心期刊总发文量下降幅度高达1/2。

表2 2010—2019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统计

1.3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基金文献情况

基金项目是由国家各级政府和部门等拨款资助的科研项目,在其完成过程中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即基金项目论文[2]。从表 3可知,2015—2019年基金论文占期刊论文总发文比例大,且前4年一直呈上升趋势,2019年稍有下降的趋势。由此说明了,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在录用论文时,大部分以录用有基金项目的论文为主。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期刊发文量的减少,基金论文的数量也受到影响逐渐下降,但占比却依然很高,是期刊论文的首选。

表3 2015—2019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统计

表3 2015—2019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基金文献统计

2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呈“断崖式”原因分析

2.1 追逐影响因子,提升期刊竞争力

当前,评价科技核心期刊的主要指标有:“即年指标、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发文总数、扩散因子等”,其中影响因子是主要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能较客观地反映该期刊论文的质量和影响水平,因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科技期刊因刊龄、出版周期、篇幅以及发文量等因素所引起的被引用频次的偏差,故已成为一项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及科研成果评价体系[2]。影响因子是指该期刊近2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某期刊影响因子=本年度论文被引次数/两年内载文总量。因而为了追求期刊更高的影响因子,期刊负责人会挑选更为热门的研究方向论文,提高论文的被引率;同时,压缩年论文的发文量,降低影响因子的分母。从而,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提升期刊的竞争力。

通过对表3的2015—2019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复合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期刊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体育科学、体育学研究增长幅度最大;体育与科学、体育文化导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复合影响因子都在逐年上升。广州体育学院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 9种期刊存有上下波动的趋势;体育科学五年来都位居第一,且增长幅度最大;各期刊间的复合影响因子差异较大,说明了整体性协调发展不足,各期刊的办刊理念和创新方法差异显著。

2.2 “斩文”以提高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质量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发文量的不断减少,这就意味着只有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论文才能满足期刊的要求被录用和发表。而高质量稿件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提高办刊质量,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期刊生存之本。同时,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权威性的期刊又会反过来吸引更多的优质稿源,这有利于增强期刊的品牌优势,使期刊在体育期刊领域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和引领力[4]。因而,通过压缩发文量来使论文精益求精,以此来提高论文的质量。在载文量减少的情况下体育科研作者的需求却与日俱增。随着招生政策的扩招,研究生的队伍不断的壮大,研究人员的增加使学术观点更具有创新性和多样化角度。发文量的下降,给研究人员增加发表核心期刊的压力,迫使其不断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来满足期刊的发文要求,从而又从侧面提高了投稿论文的整体水平。因此,又能进一步提高了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论文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及综合国力增强的背景下中国体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质的飞跃,取得历史性的成就,成为衡量社会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5],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国体育学科的根基并未扎实,学科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就学科层面而言,虽于1997年被设为教育学门类下的学科之一并下设 4个二级学科,从而向科学、规范的道路迈出关键一步,但随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和体育现状的不断变化,原有学科分类已满足不了体育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6]。目前中文体育类学术论文的产出质量与其他发展较好学科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体育学术研究存在以偏概全现象,学科分类混乱、发展规制局限、高质量综合性研究较少等问题[7],鉴于此,“优中选优”是当下期刊录用中文体育类学术论文的显著趋势。

2.3 SCI对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冲击

根据斯坦福发布2019全球Al报告,中国发表SCI论文数量首次超欧美,说明我国的论文成果、学术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究其背后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中国人发表国外期刊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国内的核心期刊发文量在逐年的递减。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本末倒置的现状呢?众所周知在国内的学术界大家公认的一个事实:“SCI比国内的核心期刊(CSSCI)更为重要且更具影响力”,单位职称的评比、晋升,SCI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把发表SCI与经济利益、学界地位、知名度、学术水平相挂钩,SCI论文的发表就成为各学科学者争相追逐的目标。这意味着许多更高水平的论文的发表于国外的英文科技期刊,致使国内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接收到投稿的论文水平下降;期刊只有通过减少发文量,来筛查少量的高水平论文,以此来提高论文的质量、提升期刊的国内影响力。

3 新时代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发展方向

3.1 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期刊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化、规范化

图1 2015—2019年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

学术期刊的基本责任在于刊发最新的学术成果,反映学术方向。在更高的层次上它还应当通过编辑的主动性、创造性劳动,来预测学术走向,引导学术潮流,激发学术创新[8]。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发文量降幅最大成为学者热议、抱怨的话题。学术期刊在激烈的市场中为了提高期刊的知名度、竞争力,只能通过压缩发文量来减少“分母”,提高被国际认可的影响因子、增强期刊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投稿。每期发文量的数量是期刊的自由,下降发文量虽无过,但也不科学,更忽略了期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学术期刊有着推动科学发展、引导和繁荣文化的重大社会责任,不应盲目为了期刊的效益不断压缩发文量,而且仅仅依靠减少发文量来提高影响因子并不是长远之计,而由此形成的社会诟病对期刊未来发展影响也深远。国外有许多著名期刊,在提高发文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影响因子。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预测准确的学术发展方向。那么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也应更为全面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与国外期刊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科学的期刊发展的方法,走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3.2 合理划分录用学者论文比重,给青年学者留些舞台

前面通过对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近 5年的发文量基金项目论文占比统计分析,有基金项目的文献占比到 70%以上,而能够拿到基金项目的学者大部分是教师或者博士研究人员。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生研究院刘宁统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表博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占总发稿量的比例大多数在4%以下,而硕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已基本绝迹。由此可见,研究生想要发表一篇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多难。因而近期发生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逐年下降,引发体育学界多数青年学者的共鸣。前任英国科学协会主席UCL Frith教授曾提议:“将限制研究人员每年只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这观点未免有些激进,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也是为给其他的学者,尤其是我们的青年学者留下更大的舞台。青年学者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也是现代学术不断发展繁荣的希望,应该进一步合理划分录用学者论文比重,给青年学者留下更大的舞台。

3.3 优化审稿队伍,改变僵化的评审模式

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的贡献,也同样离不开编辑的工作;编辑工作贯穿于期刊编校出版的全流程,编辑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期刊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9]。我国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要改变僵化的同行评审模式,就应该扩大同行评审的专家学者队伍,队伍里既要有著名专家教授,又要有青年的研究人员;由于评审队伍的壮大,一稿一人审的弊端也会就此打破。改善同行评审结构单一化的现状,使期刊更具创新性、和活力;同时,有了多学者、多年龄层次构成同行评审的团队进一步优化了审稿的队伍,采用更加科学的一稿多人审议,对论文的审议一定会更加客观、公正。一直被投稿研究人员抱怨的期刊审稿效率也会大幅提高;对学术的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也会更进一步提高。优化审稿队伍,改变原有僵化的评审模式,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走上世界大舞台。

3.4 拒绝“以量换质”,探索跨学科研究模式

学术期刊的发展与中国的体育事业密不可分,学术期刊映射出中国体育的发展状况及方向,其质量、数量作为评价相关学科发展高度的指标之一,是体育学科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无论是源于兴致所向,又或者是迫于职称评估、同辈压力等现实因素,向往科研成果发表刊物都是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内心所向,科研工作者为此产生了“以量换质”的想法,通过增加投稿量提升录用率,在此过程往往容易忽略论文质量,对研究问题尚未深入研究探讨便草草得出结论,若论文存在认知误区极有可能对参考阅读者产生误导,刊登论文期刊的名誉也将会遭受重创。同时期刊身困西方影响因子评价指标、学术评价乱象,为提高竞争力不惜降低发文量提升影响因子来换取外界对期刊所谓的高质量评价[11]。

体育学目前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涉广,现目标是朝着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前进,其复杂性、综合属性决定体育科研创新须走上跨学科发展这一研究模式[12]。体育学科问题普遍具有学科交叉属性,借助母学科及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原则、方法,有助于产生协同效应寻求体育科研创新突破点,整合多学科力量解决疑难困惑,打造体育学科独特优势,缩小与其他学科间的差距[13]。

3.5 加快体育英文科技期刊的建设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 培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会议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14]。在2019年我国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居世界第一,达505 395篇,但我国拥有SCI期刊的数量由图2可以看出,数量仅为259种,与英美等国相比差距非常的大,意味着论文的外流和高额版面的外流;其中我国一区SCI期刊数量只有58种,说明我国的英文期刊的质量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图2 拥有SCI期刊较多的国家/地区

目前,我国国内只有 3家英文版体育科技期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出版的《运动与健康科学》、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创办的《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创办的《体育运动与科学》。其中的《运动与健康科学》已被SCI收录,国际影响力在逐步提升,而《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和《体育运动与科学》两种期刊是2019年才开始运行,面对国内庞大的科研市场,英文版体育科技期刊的数量严重不足。应加强国内体育高校和知名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更多的体育英文科技期刊,以满足研究学者的需要,树立中国体育类英文科技期刊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4 结束语

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是展示体育理论研究成果、凝聚体育发展智慧的重要平台[15]。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体育类核心期刊应进一步明确时代的使命,提升发展理念,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一味追求期刊高影响因子、精益求精的高质量稿件而采取“断崖式”的大幅度减少发文量的方式。应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优秀体育类核心期刊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化引导,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类发文因子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巧解难题二则
以牙还牙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