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建设绿色龙江贡献『林都』力量
2022-11-10中共伊春市委
■中共伊春市委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龙江奋斗目标,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振兴部署,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选择。伊春是“祖国林都”,生态资源是最宝贵财富,小兴安岭大森林是最大家底。根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考察评估,伊春森林和湿地资产总价值达到1.6 万亿元,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可达4661.85 亿元。伊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政治嘱托,牢牢把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以全面深化厅(局、院)市合作共建为牵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努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伊春样板”,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绿色龙江贡献力量。
一、聚焦生态资源保护,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伊春时指出,“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伊春森林资源放在全国大局中就凸显了这种战略性。”伊春坚持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守护好小兴安岭生灵草木、绿水青山。在整体保护修复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支持伊春森工集团聚焦主责主业,构建更加完备的森林资源保护经营体系,积极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完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提升小型自然保护区,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依法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推进矿产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有效提升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在实现“双碳”目标上下功夫。加快编制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及能源、工业、交通、城建、科技、减污降碳等专项方案,构建形成“1+N”政策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高质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多形式多途径推动增绿增汇。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提高长寿命树种和高效固碳树种的比例,森林蓄积年均净增1000 万立方米以上,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在创新保护机制上下功夫。纵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切实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打造生态文化载体,开展“5·23 伊春生态日”活动,积极申报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参加“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构建全民共享的生态文化体系。
二、聚焦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生态宝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伊春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加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向一切破坏生态环境、降低负氧离子含量的行为“亮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强化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散煤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严控秸秆露天焚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擦亮北方第一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金字招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大呼兰河、汤旺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力度,消除劣V 类水体。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建立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健全水资源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推进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分区分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林场)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高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现农村和林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全覆盖。建立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坚决抓好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标本兼治,坚决防止老问题反弹、同类问题重复发生,确保全面彻底整改到位。
三、聚焦生态产业发展,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伊春时强调,“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伊春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翻身仗,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深耕主业、并举多业、培育新业,更好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深耕森林生态旅游主业。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强市”不动摇,以森林康养为主攻方向,丰富产品、业态、服务供给,强化“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支撑,推动伊春由景区景点的“供应商”向游客旅居生活的“服务商”转变。发挥央企带动作用,深化与华侨城旅投集团文旅综合赋能合作,促进“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旅游度假区、文旅融合体、田园综合体,提升“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更新、更优旅游体验,着力打造“森态旅居城市”。多元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农林一体优势,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向森林要食物,构建完善以林果、林菌、林药、林畜等为支撑的林业产业体系,推动散小种植养殖户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农场、牧场转型,提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层级,加快提质扩量,建成全国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绿色药房,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加快推进建龙西钢绿色工厂建设,巩固全省钢铁制造业龙头地位,发展鹿鸣矿业绿色矿山,推进尾矿综合开发利用,打造全国重要的钼精深加工基地。培育4 个经济发展新引擎。全面落实省和市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赋能生态产业升级,以新变量催生新增量。有序推进“十四五”时期42 个数字经济领域项目,深化“5G+新型智慧伊春”合作,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做优智慧伊春时空信息云、数字林草、伊药云等平台,推进“区块链+森工品牌提升”等项目建设和应用,为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的翅膀。支持生物技术、生物育种、生物药品研发创新,打造林都北药、寒地食品产业园,建设小兴安岭中药材种质资源中心,更好融入全省生物经济“一极、两区、一带”布局。依托“冰雪+森林”优势,探索多元化冰雪资源价值实现路径,创新发展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教育,办好森林冰雪欢乐季,打造日月峡冰雪文化体验区,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支持创意设计人才创新创业,推进伊春木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用“小创意”赋能“大产业”,延伸“设计+”产业链,走出有伊春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四、聚焦生态价值转换,拓展绿色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伊春抓住省赋予伊春开展试点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契机,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建设“兴安岭生态银行”。编制出台《伊春市“兴安岭生态银行”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完善工作落实举措、补齐短板弱项,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工作有序推进。在完成林地、耕地、矿、草、水、湿地、中草药等7类自然资源普查基础上,建立全市生态资源数据库,生成和完善伊春市核心资源项目库,做好涵盖生态旅游、北药种植、抽水蓄能等领域项目组建,加速推动已谋划项目落地。落实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金融全面实施支持“兴安岭生态银行”建设暨乡村林场“双振兴”专项合作协议》,推动乡村林场振兴有机融入“兴安岭生态银行”建设行动试点。依托伊春森工集团投融资平台,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打通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加快打造“森林碳汇城市”。发挥碳汇资源战略价值,2021 年伊春在全省率先提出打造“碳汇城市”,伊春森工集团先后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实现了全省第一笔碳汇交易500 万元。充分发挥伊春森工集团主体作用,深入推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伊春专项基金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见效,储备开发高质量林业碳汇项目,稳步推进森林经营增汇6个试点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林业碳汇技术合作,丰富和创新森林经营增汇方法学。巩固扩大碳汇交易成果,对接全国统一碳汇交易市场,促进碳汇经济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