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环境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和建议

2022-11-10李亚猛路朝阳张志萍荆艳艳

科技视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法律大学生教育

李亚猛 路朝阳 张志萍 荆艳艳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450002)

0 引言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党和国家未来希望的寄托,是未来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兴旺的动力,而大学生是国家寄予厚望的青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在2022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2022年的全国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将突破1000万人,这一代的青年是该时期建设国家的主力军,承担着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责任。系统化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储备动力。网络的发展,打开了大学生与外界交流接触的大门,增加了大学生认识新事物、接触新知识、学习新方法的机会,在这种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的时代,大学生更容易受启发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魂,创新驱动科技进步,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互联网对社会生产能力的影响是广泛的且具有渗透性的,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新的产业,增加了相关人才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政府和高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互联网+”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升大学生抗风险能力及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已成为解决现如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提出了高校和政府应如何采取策略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1 “互联网+”与创新的关联性

“互联网+”的理念于2015年被正式提出,“互联网+”是指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原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它把经济、科技、生产、管理等有效高度融合在一起。创新是过程和过程导致的结果,它意味着改善、变化和进步的想法,它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结果而出现的产物。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显得更加容易出现,它驱动创新前进的步伐,创新反过来完善“互联网+”的功能,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互惠互利,它们的结合促进了时代的改革与进步。“互联网+”是创新的工具,在大数据时代,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推动了技术的发展,离开了创新,技术就会落后,也不会产生互联网技术。社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互联网+”糅合的能力。

2 “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的机遇

2.1 前沿性的创新知识学习背景

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不仅革新了人们的生活,也革新了教育方式,推动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想的前进的步伐,网络拓展了学生学习方式,从单独依靠课堂上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方式变成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方式。在一些网络课程共享平台,有着大量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常常会有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进行在线授课,这就方便了大学生线上学习与时代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在互联网技术作用下,学生创新创业经验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旧的案例分析,而发展为学习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进行时案例,大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最具有潜力的创业选择,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谁掌握了前沿,谁就掌握了创新。根据时代的需求,高校教师通过科学方法拆解创业步骤,明确创业的基本法则,引导学生全面地去学习当代创新创业的需求,构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提供了必备基础知识的学习,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前进的第一步。

2.2 优质的交流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优质平台的交流增强了大学生与已取得创业成功人士的交流机会,提高了学生对创业的认识。通过平台交流,大学生可以把自己对某一个创业热点的认识和想法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提前了解社会人士之间信息交流方法和共处方式,从而实现能力的拓展,增加了创业知识的储备。优质网络交流平台弥补了部分学生社交能力缺陷,提升了大学生交流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为大学生与未来合伙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后期合作发展的基础。

2.3 信息来源和推广渠道的多样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为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对于缺少社会经验、人脉少的大学生,互联网是向社会推出自己的产品,打出品牌名气的最佳推广渠道,如何科学地运用信息渠道来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以及如何运用多信息渠道推广企业能力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须摸索出的一种技能。互联网促进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推广,解决了单途径的弊端,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优越的推广平台。

3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的挑战

3.1 创业能力及企业管理经验不足

为了紧跟时代的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理论体系逐渐被扩大,在一些高校,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创新比赛,通过模拟训练增加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过程的认识,其举办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但仍然是纸上谈兵居多,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针对专业性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培训欠缺,授课教师大多数为非创业人士,理论知识丰富但实战经验欠缺,指导帮扶不到位,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创业的真实环境,造成大学生的盲目性创业,导致创业过程问题层出不穷,最终创业失败,所以基于此,亟需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系统,邀请创新创业成功的学生或社会人士担任创新创业校外教师,定期与大学生举办座谈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成功人士,并进行面对面交谈,通过校外教师分享书本上创新创业与现实中创新创业的差别以及创业前应作的准备,更有助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创业过程。

3.2 缺乏启动运行经费,融资途径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是创新创业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政策,为初步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但是贷款申请手续烦琐、申请门槛高、政策落地困难、资金数额小,导致帮扶政策实施情况不理想。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财政支出收紧,市场经济运行缓慢,可用于投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更加有限。资金来源途径有限,融资难度大是目前阻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面大山。在前期,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朋友,由于初步进入市场,实力比较薄弱,来自社会的融资很难实现。

3.3 硬件条件欠缺

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建设硬件条件还不具备,只有一些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校具有校内孵化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设备,并建立了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融资服务平台。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硬件是创业运行的必备条件,该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对设备、场地等有着迫切的需求,只有在专业的场地和设施环境下,才能进行相应的实践社会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资金少、融资困难限制了大学生本身创新创业的进行,而校园内场地和设施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创新创业需求的专业设施,导致创新创业的实战训练受到制约,最终会造成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无法体验真正的创业过程的风险和成就感。

3.4 互联网下的法律风险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无形性,使海量的数据被网络平台收集,容易造成客户个人的信息泄露,被进行非法交易,这是创业者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目前的企业之间的商品往来,已经逐渐从传统的“面对面交易”过渡到“网上交易”,虽然带来了诸多方便,但是在这个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产品质量、物流服务均可匿名,这对产品的交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交易对象的抽象化,交易过程的隐蔽性,容易让人滋生违法犯罪的想法,目前网络交易监管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刚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保持警惕,同时也不要跨越法律红线。

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战略优化

4.1 改变僵化思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抗风险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维模式的改变是在教育下循环渐进的长期工程,大学期间是调整学生思维的关键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互联网时代是旧思想和新思想碰撞的时代,大学生不应该以传统的创业就业思想来看待当今社会创业环境,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打破常规陈旧的理论,紧跟时代的发展,用与时代共进的创新思想和认知去创新创业。高校应借助网络热点并开设相应宣传板块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小组团队的形式进行设置问题、思考问题、辩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想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持有独特的见解,从思想上开始创新,构建出一种基于互联网下批判思想教育的生态环境。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需要更强的包容性,网络给人们提供良好的自由发表自身言论的环境,但需引导学生不要对别人的创新想法随便性的贬低和否定,鼓励创新灵感的碰撞。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互联网时代不仅给创业带来了诸多优势,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创新创业过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结合心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敢于发现错误,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增强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树立坚定的信心去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机会。

4.2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大学应该结合自身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条件,制定一套以大学生为目标、学校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破常规的专业性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大学的基本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应积极向“互联网+”靠拢,探索新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创新资源,开发出寓教于创,以创带教,以教促创的新型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创新理念。让学生自身明白创新创业不是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更是职业生涯中的一种追求。鼓励学生多探索、多思考,引导学生从书面创新创业过渡到实战创新创业,进而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创业的真实感。培养多元化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和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学习课程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起点,加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学生以身传教,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热情,并应用互联网革新教育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线上教育平台来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4.3 与时俱进,借力借势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要借助传统企业的力和互联网的势,做到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是企业的运行动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均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加强传统创业和互联网创业的协同发展,做到优势互补,借力借势,同时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传统创业和互联网创业的高度融合。在创业前期就要培养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使其认识到创新创业是一个长久过程,诚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名片”,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关乎企业的长远未来及事业恒久发展。俗话说,企业无信则不利,人无言而不信,在创新创业初期,就应该建立好企业的诚信文化。

4.4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教育

“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也为大学生就业难指出了一条道路。扎实的法律知识的储备,是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保障。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接受法律知识来源匮乏,所以在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把法律教育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同时应在高校设立创新创业法律咨询中心,由高校法律学院老师或校外专业律师担任法律咨询师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不定期的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向学生推送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可以借助一些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法律知识的宣传。下面列举几项应注重关注的法律知识教育。大学生初入社会容易受到低风险高回报的网络宣传影响,应该强化大学生关于非法集资、传销、个人信息非法收集和交易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知识产权纠纷是网络侵权案件中最显著的一个类型,强化大学生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的储备,在维护个人技术、产品、作品和品牌等合法产权的同时,也要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5 结语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下,“互联网+”应运而生,传统创业和互联网创业的碰撞,创造了诸多创业机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增加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机遇与挑战共存的环境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把常规理论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有机的融合,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的教育理论体系,对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抗风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法律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