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育视角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2022-11-10王胜刚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美育文化

严 崨 王胜刚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助力,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其中美育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化产业发展与美育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因此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总结与反思,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点建议:一是通过美育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消费者;二是通过美育优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三是通过美育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美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新时代的思想指导价值。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教授的回信中特别强调,开展美育工作要“扎根时代生活”。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绕不开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体制管理问题,二是人才培养问题。其中,高素质人才培养关乎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文化产业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美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为此提供了答案,即通过发挥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我国文化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要厘清美育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应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则应讨论如何有效发挥美育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美育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在“文化”和“产业”两个层面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无论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力,还是“产业”层面的市场性,其最终落脚点均是为社会发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在当前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时代,物质和精神对人民群众而言均不可或缺,人们会普遍追求高质量的审美境界。对此,在美育与文化产业之间建立“超链接”,可以从另一独特视角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厘清其内在的逻辑关联。

美育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首先,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美育的感性功能。美育是作为现代性命题被提出的,其本义是感性教育,即在理性教育的同时,促进人感性方面(如感知、想象、情感、直觉乃至无意识等)的发展。聚焦文化产业,根据布迪厄的经典文化资本理论,文化产业可大致分为两种形态:一是客观形态,即人们在视听感官上真实可感的有形文化产品;二是主观形态,即主体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所表现出的文化能动性。对于客观形态而言,美育依托其并内化于其中,并通过物质形态向外界展现美育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后者而言,美育塑造主体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文化产业保持良好人才生态。

其次,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美育的指导功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科教、休闲、媒介、体育等产业结构和形态,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产品形态,是人员构成还是文化内涵,都表明文化品质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美育的本质是社会文化功能,具有教化作用。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美育思想的融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导作用,即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突显出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发展可以深化社会美育作用

首先,美育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得到拓展。当美育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中时,能够对美育本身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文化产业诞生于文化资本的运行之中,从而激发了文化消费的出现,其中,文化消费与审美消费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促使大众在文化审美上产生多样化的需求,美育则成为满足文化审美需求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美育不再局限于文化教育功能,而是融入文化产品、文化工具等多种物质文化形态中,拓展了美育的边界。

其次,美育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得到升级。传统的美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人才教育培养层面,多是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情操,而形式上主要是美学理论课程或美术实践活动。拓展至文化产业发展层面,由于其丰富的文化产业构成形式,美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而是基于文化产业具体形态发展的需要,在理念与实操上做出相应的升级调整。例如,文化休闲产业行业的主要宗旨是基于付费的文化资源享受与服务,消费者不需要课堂式的审美说教,而是需要在物质消费中感受美的存在,对此,美育的功能应倾向于如何使有形事物富含浅显易懂的美。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及不足

1985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以及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文化产业也随之不断扩大,特别是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呈高质量发展态势。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文化产业内部融合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以期从正反两个方面厘清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首先,规模化势头不断加快。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0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从现有的相关新兴文化产业形势来看,盲盒经济、文创联名、破圈层作品等的出现都体现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以盲盒经济为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天猫淘宝海外发布的报告显示,海外盲盒线上消费增速达400%以上。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呈规模化态势,还在不断加快发展。

其次,市场化特征不断凸显。《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局面是: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各类民营文化企业异军突起,它们以灵活的特点迅速成长为我国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力量。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联合举办的“非遗购物节”,使“非遗”通过市场化途径实现创收。

最后,融合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文化产业形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信息化时代,各类文化产业发展不再独善其身,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趋势显著。以2020年出现的“破圈层作品”为例,其切入点是以地域文化或传统文化为内核,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媒体技术进行精细化呈现,在此过程中,将主流文化与其他各类审美文化融入其中,以满足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

首先,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从世界文化产业市场规模来看,在新闻业,西方大国垄断率高达90%;在娱乐业,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中,西方占据了95%的份额。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开发率仍然不足。

其次,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尽管文化产品数量可观,但却面临着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大量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涌现。对此,2019年《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明确强调要“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其目的在于改变我国文化产品“有数量、缺质量”的现状。

最后,创新性人才亟待补充。我国文化产业虽然种类丰富,但在技术、内容等方面仍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面对文化与技术交融转型的要求时,相关业态模式仍不能很好地适应科技发展和大众审美的需求,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创新性人才的缺乏。创新性人才是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为文化产业向多元化转型升级提供智慧。

美育对我国产业发展的作用

美育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有着内在逻辑联系,以往的文化产业发展侧重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不足,质量水平不高,导致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境。美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美育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输送多元群体

首先,美育可以提升消费者的审美素养。文化产业的输送对象是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而消费者自身的审美能力是对文化产业相关产品质量把关的重要参项标准之一。因此,当消费者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时,会促使文化产业本身谋求创新。一方面,学校美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其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思维与能力,从而使其在面对文创产品、文艺作品时具有更高的鉴赏能力和辨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美育通过报刊、书籍、网络、图片、影音等方式向大众传播欣赏美的思想,进而形成品评自然美、艺术美、科技美的能力。综合两方面,美育的熏陶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输送“生活艺术家”,促使文化产业发展自我变革。

其次,美育可以提升人才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创造者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因而人才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美育供给主要包括三个渠道:教育机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市场。其中,教育机构生产审美理论,培育人的审美思维;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文化市场则拓展人们的审美视野,提升其审美创新能力。

美育优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

首先,美育拓展我国文化产业样态。我国文化产业样态丰富,几乎横跨各个领域。当美育在个别文化产业样态中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时,就能带动该产业不断调整升级。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近年来兴起的“国风节目”势头强劲,特别是河南卫视策划的《唐宫夜宴》节目异军突起,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审美体验,而后相继推出的《端午奇妙游》《清明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又进一步突破审美界限。这正是因为将探究美的表达、突破美的边界置于文化产业样态创作中,才让节目效果如此惊艳。

其次,美育激发我国文化产业活力。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在规模化、市场化、融合化方面发展势头强劲,但资源利用率不高致使其文化活力不够。对此,文化产业市场争相寻找突破口,挖掘文化资源,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如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使得红色文旅成为众多年轻人的体验项目之一。而红色文旅之所以能成为新业态,是因为红色文化受到了不同年龄段群体的认可,即受众能够透过有形的物质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性与审美性。因此,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并融合美育理念,可以产生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美育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首先,美育提升我国文化产业软实力。文化产业软实力的提升依托于文化资本的积累和结构的升级。从美育的社会功能来看,公众审美的提升与社会审美风气的浓郁,可以促使从个体到社会整体的文化资本产生增量,进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凝聚力。从美育的经济功能来看,大众文化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彰显国家文化的艺术价值,并进一步将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因此,美育的深层价值在于促进文化产业繁荣,进而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

其次,美育优化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市场定位。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前提是要做好自身定位,展现大国特色。一方面,鉴于各类文化产业样态立足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可以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审美特性,并对其进行二度转化,打造出具有品牌特色的产品。另一方面,文化资源的转化与表达兼具国际审美需求,可以使我国文化产业将发展眼光放到国际。综合来看,当审美能力的内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因素时,就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优化自身发展,使其所产出的文化成果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美育与文化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一方面,美育依托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又促进美育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虽在规模化、市场化、融合化当面优势突显,但也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不高、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创新性人才匮乏的难题。基于此,需要发挥美育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使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和国外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美育文化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谁远谁近?
美育教师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