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策划研究

2022-11-10乡村干部报报社

文化产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大众

倪 敏 乡村干部报报社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行业借此东风,蒸蒸日上,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新闻渠道多样化的同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报社、自媒体、广播电视等媒体在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乡村报社也不甘落后,积极规划应对之策。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应该遵循时效性、客观性和创新性的原则。而面对报道模板单一、文本内容简单、娱乐化现象泛滥等一系列问题,各家媒体必须携手同行,积极采取行动,让新闻行业更上一层楼。

新媒体行业如今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极快的速度占据了研究者的视野,并受到全球行业的关注。在科学技术支持下,新闻传播范围逐渐扩大,给传统报社带来不小压力。如今乡村报社也在寻找创新之法,为民生新闻的报道谋取新的出路。乡村报社的受众大多是老百姓,所以新闻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新观念的注入,积极向大众传播正能量,让新闻报道成为思想引领,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原则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层出不穷,受众了解新闻的方式和渠道日益多样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家报社和媒体相互竞争。而人们的注意力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创新性以及内容广度和深度呈正相关。因此,新闻报道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和关注。

时效性

新闻在时间观上经历了实效性、及时性和时效性的演变过程。然而全时观念的引进,要求新闻传播不仅要在时间上做到及时迅速,还要在空间上全方位体现出来。时效性是指同一件新闻报道在不同时间内的差异性,因此,第一手材料、第一时间的新闻才最具价值。新闻传播必须及时,其概念本身含有“新”“近”的意思,报道关注点就是对不断变化着的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所以受众所接收到的信息多样而丰富。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平台的崛起,以传播的瞬间效能,让新闻时时刻刻更新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改变了大众对新闻时间观的态度,使大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度更高。世界瞬息万变,事态千变万化,尤其发生在乡村的相关事件。乡村报社在走访民间和体察民情中,关注民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时为民众传递消息,使他们充分了解新闻的始末。

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研究,目前仍在继续。把众说纷纭的观点加以概括,可以得到三个标准。第一,注重事实,追求真实。把事件起因、发展经过、结局等完整真实地呈现在大众眼前,不可含糊其词、弄虚作假、隐瞒现实。用客观的字眼和冷静的笔法把新闻全面地带到大众眼前。第二,第三人称记录,避免出现主观词汇和夹杂私人情绪情感。带有主观色彩的新闻已经失去了报道资格,掺杂个人情感的稿件,不具备向公众传达事实的条件。新闻报道之所以得到大众的关注,就是因为其使用第三人称的记录手法,以便留给大众发表意见的机会。第三,观点和新闻事件区分开来。新闻报道并不是说不能有观点理念存在,否则一模一样的报道也不会吸引群众的关注。报道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分开叙述观点和新闻内容,清楚讲述事情原委,选取深刻的报道点进行阐述。

创新性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各大媒体报社和需求不断增长的受众,新闻报道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社会主流动态,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在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前提下追求创新,开启新思维模式,运用新的实时理念,采取新的报道方式。优化新闻稿件,使之从千篇一律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让新的角度、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成为报道的“最佳主角”。对乡村报社来说,其受众大多数是村里的百姓,新闻事件是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报社作为可靠的消息来源,承担着思想和行为的引领作用。新闻报道所蕴含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内容、新理念,会引起群众的观看兴趣,启发受众思维,增强其对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存在问题

在新媒体浪潮席卷的今天,新闻行业不断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即将面临转型问题。其中新闻报道的文本变化是最直观的表现,为了迎合新的传播环境和新媒介的出现,新闻文本撰写在社会生态环境下主动或被动进行变革。在乘风破浪般勇敢前行中,情况势必不会一帆风顺,随时会出现以下问题。

稿件模式单一,受众兴趣不高

在新闻报道的文本撰写中,乡村报社的新闻记者大多以专业媒体工作者的角度对待工作,思维方式和写作逻辑顺序会不约而同地向一个角度靠拢。而且新闻报道的写作格式和模板也是严格执行媒体单位的规则。就算个人想法、观念、文风和写作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在长时间接受“模板原则”的情况下,个人特色会被束缚甚至被抹杀,最终导致文本模板化、样板化,从而减少了新闻记者彼此相互学习和探讨研究的机会,这些情况间接导致新闻内容单一,受众兴趣不高。

娱乐化泛滥

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需要了解层出不穷的媒体报道特点,并接触各类新闻相关的工作模式。网络环境下,“娱乐”开始走向大众,慢慢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今自媒体为了积累受众,获取点击量和关注度,急于求成,容易被外界大众的声音左右,夹杂私人情感,造成娱乐泛化。他们为了脱颖而出,一般也会使用娱乐化手段加以改造报道内容,迎合大众的兴趣和需求,加入一些夸大和夸张的成分,刺激人们的好奇心,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

新闻内容单一,缺乏广度和深度

乡村报社的相关新闻报道事件来源于现实生活,围绕着人们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新闻编写,贴合大众日常,内容喜闻乐见,十分受大众欢迎。但是目前新闻内容逐渐同质化,盲目跟风比较多,整体风格比较零散化、片面化、日常化,报道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广度和深度。因此新闻要立足于群众生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引导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深度剖析社会问题,挖掘新闻价值内涵。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的驱使下,传播速度飞速增长,其传播途径和渠道也更加多样。新闻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坐看天下风云变化,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为大众提供了便利服务。但是,为了适应新闻环境的生存状况和网络技术的革新,新闻报道必须走出舒适圈,及时做出调整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策略方案。

借用多种媒体形式,拉近与受众距离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拓宽了信息来源的渠道和收集平台,让更多新闻媒体、乡村报社得到机会,从而使“多媒体合作”的条件更为充分。新闻记者在接触工作时,可以与其他记者达成合作促进跨平台联合,共同面向大众群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直播多种媒体形式联合报道。在乡村报社中,采用直播的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新闻的时效性,向群众进行及时和全面的报道,而且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利用直播互动鼓励他们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从而带领大众关注社会,关心国家时事热点,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现如今短视频传播力度广,受众度高。报社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剪辑软件,学习短视频运营模式和制作方法,将“短视频”和报道充分结合,让新闻以新形式高效地传递给受众。通过以上“多媒体合作”方式,不仅拉近乡村报社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更能让新闻得到有效传播。还可以建立新的互动模式,鼓励群众给报社投稿,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虽然传统的新闻报道是一种平面化的呈现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新闻传播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变革报道模式,让新闻行业重放异彩。

新闻记者提高素养,增加报道公信度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报道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记者不仅要保证自身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储备,还需要具备多种学习技能,在综合实力上稳步提升。首先,新闻记者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与采访人保持友好关系,拥有亲和力,让被采访者信赖和依靠,才能进行有效访谈。其次,新闻记者要向优秀媒体行业人才学习,从他们的文本记录和新闻报道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面,以完善自身能力,更好地完成新闻报道工作。例如,乡村报社要与多种媒体行业保持联系,定期举行分享交流会、参观社团和演讲比赛,进行资源信息共享。最后,新闻记者在提升专业能力时,要学习多种新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网络软件的应用。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充实新闻内容,阐述新的思想观念,为大众输出更有广度的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语言成为突破和获取关注度的有效媒介。新闻记者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提高语言表达准确度,尽量避免口语化。虽然新闻稿件的基本要求是让群众读懂,但是太过口语化只会让群众感觉乏味。因此,在撰写稿子时,要使用专业术语,发挥传统纸质媒体的优点和作用,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望。通过以上方法,记者将会赋予新闻报道深刻内涵,增加报道的公信力度。

多向拓展新闻题材,充实和优化内容

新闻事件的中心和主题是确定的,事情本身和演变过程不会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任何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的外延系统十分庞大,可以从每一件细小的事件中横向、纵向交叉拓展延伸。乡村报社记者在撰写新闻内容时,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发散思维,充实和优化内容。比如,报道感动中国人物相关事迹时,除了记录被报道人的真实感人事迹,传递美好品质外,还可以融入其生活片段,通过本人真实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让人们全方面感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格品质,多方位呈现人物性格特点,做到完整立体的新闻报道。类似“本土手艺”传承的新闻报道,记者可以横向扩展本土特色文化,根据具体某一手艺引申出民间特色,记录整个风俗文化,以便激发受众兴趣,引发社会的热点话题和重点关注,更有利于宣传乡间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所以说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创新,形式如何变化,新闻可以得到大量的关注,被越来越多群众熟知,占据首位的还是新闻本身的内容价值。此外,乡村报社可以成立“深度报道栏目”,打造自己的专属新闻节目,让群众通过了解“发生了什么”,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深层次内涵。随着教育素质重要性的提高,乡村报社应该对每一条新闻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争取让新闻报道富有学习价值,增加群众的知识,开阔群众视野,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改革新闻的排版方式,增加视觉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使用多媒体软件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新闻报道也应该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新闻形式,创新文字的排版,让群众眼前一亮。例如在大段的文字叙述中间适当插入图片,增加视觉效果,提高受众的吸引力和阅读兴趣。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长时间阅读文字时,注意力会慢慢下降,而图片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让人们得到适当的放松,从而继续阅读。布局中设计精彩、生动、形象有趣的排版,既丰富了新闻本身的内容,又让阅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增加了审美体验。另外,在新闻报道的最后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彩蛋”惊喜,例如小笑话、知识点科普、谜语、问答等环节,为人们带来欢笑,增强互动。久而久之,新闻报道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特色。

总而言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新闻媒体平台数量直线上升。大众由此受到不少便利,较为封闭的世界大门从此为全人类打开。无论是社会热点、行业动态还是国家新闻、国际话题,民众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悉,对个人发展及国家的进步可谓是锦上添花。但是,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竞争愈演愈烈,给新闻报道增加了难度。写作模板固化、娱乐化现象泛滥、内容简单单一,缺少广度和深度等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新闻本身的价值。正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新的压力下也会产生巨大动力。新闻媒体行业之间应加强联系,形成一条坚固无比的产业链,相互交流沟通,分享经验,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共同为新闻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大众
浅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企业工会新闻报道工作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