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视角的西藏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2022-11-10张佳佳钟振豪白斌瑜西藏大学政法学院
张佳佳 钟振豪 白斌瑜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
拉萨是我国最早开始饮茶的地区之一,拥有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与丰富的茶叶资源。然而,目前西藏茶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却远不及实践预期,西藏茶文化产业链尚未健全,相关产品及服务也难以满足当地消费升级的客观需求。但迄今为止,西藏逐渐具备了发展茶文化、完善相关产业的时机与条件。鉴于此,以拉萨市为例,通过深入研究西藏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当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拉萨位于西藏中南部,全年多晴朗天气,平均海拔3650米,史称“逻些”,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众所周知,茶文化源于中国,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品格与高雅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艺术缩影。此外,茶文化在中华各地形式不一,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促使独树一帜的西藏茶文化不断孕育成长,而拉萨市作为西藏的文化中心,当地的茶文化氛围尤其浓厚。有鉴于此,深入探究当地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对推进西藏“文化振兴”事业的蓬勃开展有所裨益。
对西藏茶文化发展历程的审视
西藏茶文化内容概述
1.茶文化概念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为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此外,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既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获取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形式。鉴于此,我们要在大力弘扬西藏特色茶饮的制作文化、茶器具文化、茶叶的互动纽带文化、茶馆文化等艺术瑰宝的同时,继承西藏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艺术遗产。
2.茶文化表现形式
当下,西藏茶文化服务的表现形式相对多元化。目前主流的茶文化服务有亲临茶园、茶馆、茶店体验茶叶生产、品饮、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包括流行的茶艺博览会、茶叶贸易高峰论坛、茶文化旅游等诸多形式。显而易见,茶文化体验是一种层次较高的文化感悟活动,即在文化熏陶中引导人们领悟茶文化的艺术精髓。然而,西藏当前的茶文化消费主要局限于茶叶饮用、茶馆体验、茶艺表演等三方面,具体而言无非是机械地欣赏茶艺表演,或走马观花般前往茶馆获取直观感受。总而言之,西藏茶文化的体验选择相比于内地,实用性有余、审美性欠缺。
3.茶文化发展特征
在西藏传统社会中,茶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茶的出现保证了西藏人民在高寒环境中能够获得较好的生活体验。例如,在各类蔬菜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茶叶是解决由于牛羊肉摄入过多而引发的消化问题的关键。不仅如此,藏族独特的酥油茶还能润泽嘴唇,防止皮肤干裂,其他饮用物则难以望其项背。但时至今日,随着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交通往来愈加密切,各种茶叶替代物不断入藏,茶叶的实用功能与独特地位在当代逐渐边缘化。此外,目前西藏茶文化的突出表现特征之一便是审美的泛化:商家为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刻意突出茶文化中相对浅显易懂的内容来迎合市场。
西藏茶文化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在古代并非茶叶主产区,而藏族同胞在与内地的长期交流交往交融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高原茶文化。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地区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进行茶马互市而伴生的。此后,茶叶一经传入藏,其独特的解腻功能便立即受到当地百姓的青睐。唐代以来,内地诸多名茶相继入藏。自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双方之间的茶马贸易愈加兴盛,一跃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之一。对此,唐朝成立了具有专业性质的机构,全权负责与吐蕃之间的茶马贸易。西藏在经历民主改革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社会生活发生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性进步。如今,西藏人民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各类休闲娱乐活动陆续走进千家万户,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而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西藏茶文化发展意义
1.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在西藏传统社会中,茶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藏族同胞价值观及其行为理念的宏观反映。在西藏人民朴素的文化认知中,汉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好似酥油与茶一样密不可分:若想制成风味独特、入口醇香的酥油茶,二者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生动体现了当地“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赤子情怀。更重要的是,西藏茶文化无形中传递着民族间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优良品格,引导各族同胞紧密环绕在党中央周围,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观念。时至今日,当藏族同胞将香甜可口的酥油茶献给远道而来的入藏兄弟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西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能体会到他们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同。
2.实现西藏文化大繁荣的重要途径
茶文化既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衡量当地文化昌盛程度的重要窗口。因此,若想实现西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要求当地茶文化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茶通过文化形式构建起藏族同胞日常生活的重要纽带,凭借自身的独特价值与艺术内涵,延续了诸多与之相关的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为核心构筑起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脉络。尽管当代以来,西藏茶文化中的诸多内容影响力相对薄弱,但其中的精髓部分仍能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对此,应悉心挖掘西藏茶文化中的艺术内涵,使其在西藏社会生活与文化事业中发挥秉要执本的关键作用。
3.开发茶文化产业红利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西藏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开发其中的产业价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文化红利更倾向以西藏茶文化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基础,通过开发高质量的茶文化服务及相关产品,来提升艺术瑰宝的发展活力与文化有机性,并以产业发展为契机对茶文化进行扬弃,努力实现对相关内容与形式的当代创新,由此开拓出“在继承基础上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深入挖掘西藏茶文化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底蕴,有利于给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文化内涵,进而提升西藏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茶文化产品的商业附加值与市场知名度,使文化内容反作用于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对茶文化产业红利的有序开发,以及对珍贵艺术遗产的传承创新。
西藏茶文化的发展局限分析
茶文化协调发展性不足
众所周知,西藏茶文化传承有序,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而该艺术形态却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具体特征为茶文化明晰性流失、协调发展性相对不足。协调发展是指系统内要素之间在和谐一致的基础上,由无序到有序的总体演化过程。在西藏传统社会中,当地茶文化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民事活动、宗教信仰、政治实践、经济贸易等领域,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时至今日,其中诸多内容因茶文化自身的协调发展性不足而式微,更有甚者直接将西藏茶文化等同于酥油茶。此外,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也经常被忽视,例如西藏当地的婚恋文化、歌舞文化、器具文化等艺术形态均与茶文化紧密相关,而上述伴生文化却在文化继承、传播创新的过程中被选择性忽视。不难看出,西藏茶文化因协调发展性相对不足,导致难以形成令受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共识与自身独立的艺术定位。
茶文化专业人才相对欠缺
西藏茶文化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致使部分内容因后继无人而湮灭。迄今为止,茶文化在西藏的普及状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人在喝茶时仍处于盲从状态,仅将其视作一种普通的饮用选择而忽视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归根结底,社会对茶文化传承者的培育力度显著不足,致使具备茶文化宣讲能力的人才相对匮乏才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此外,多数与茶文化相关的企业,因员工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商业发展模式仍处于茶文化低端输出阶段,具体表现为产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服务附加值相对较低。前期调研显示,拉萨市能够为受众提供专业茶艺服务的消费场所不足28家,其余400余家运营机构仅能提供基础的端茶倒水服务。不难看出,目前市场经营主体的服务质量,受茶文化传承人才不足的客观限制,难以满足消费主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总而言之,西藏茶文化人才断层的严峻形势,将显著制约当地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相关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茶文化与茶产业分离现象显著
伴随西藏茶文化发展模式的不断演进,以文化内核为关键竞争力的产业化运营思路呼之欲出。但迄今为止,西藏茶文化的艺术特征与茶产业的商业模式关联松散,这预示着基于文化内核的产业链条尚未成熟——茶文化还未充分融入商业活动的具体运营中,相关产品及服务由于文化元素的缺失而逐渐背离研发初衷。具体而言,每当人们走进当地茶馆,千篇一律的“店间结合”会使消费者直观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工业廉价感,也就是说,丢弃了茶文化内核的伴生产业如同抽离灵魂的空壳,难以再现往日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厚重感。这意味着,西藏茶业链条与文化特性之间的“若即若离”,不仅显著制约着相关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令茶文化在西藏的传播更显窘迫,同时,失去文化内涵的茶产品,也快速被形色各异的饮料取代,这将直接导致茶文化在当代的历史地位严重下滑。
对西藏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深入挖掘茶文化中蕴含的艺术品格
当前,伴随西藏文化振兴事业的蓬勃开展,深入挖掘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势在必行。此外,不断弘扬发展西藏传统茶文化的艺术价值,不仅有利于提高西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有利于为当地文艺事业的有序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具体而言,我们应在充分掌握茶文化延伸内容与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茶文化产品的表现形态,将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和实践技艺上升到理论高度,因地制宜地建设与茶文化相关的非遗传习所、博览会、文化礼堂等主题功能空间,从而形成拓展茶文化应用场景的文化场所,全面增强茶文化发展的整体协调性。此外,当地还可以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茶文化IP,赋予西藏本土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以深刻的文化烙印,以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茶文化的独特内涵,感悟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品格。
加大对茶文化传承人才的培育力度
大力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引导其从事与茶文化相关的传承、宣传、创新工作,是实现西藏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教育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鼓励西藏高校及相关民族院校设立茶文化选修课程,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还可以开设茶文化专业课程,同时努力将茶文化艺术内涵有机融入中学的课程教学中,提高各年龄段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用多种手段培养青少年对西藏茶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积极性。当地西藏茶文化协会也应有所作为,相关组织可以在街边小巷的茶馆内,围绕场所内的茶品、茶器、茶业贸易历史等话题展开系统宣讲,给来自天南海北的茶客们讲述“藏茶二三事”,并将此作为文化传承者学以致用、实践历练的重要契机。
拓宽社会主体参与茶文化发展的渠道
使西藏茶文化与茶产业紧密结合,既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社会事业,又是一项较为烦琐的经济文化工程。若缺乏社会主体的整体参与,相关工作的开展注定寸步难行。鉴于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当有效引导相关企业、社区、个人等社会主体紧密配合,协调推进,以解决当前茶文化与茶产业相离的窘境。同时,若想将西藏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充分注入相关产业链条,就应从全局入手,完善茶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而这需要政府在拓宽社会主体参与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将文化品牌与人们的消费需求相融合,为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由此建立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茶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从而实现“臻文化、精服务、大产业”的茶文化可持续发展格局。
西藏茶文化是维系当地社会生活的重要纽带。若想在新形势下稳步推进藏区“文化振兴”事业蓬勃开展,就应高度重视对当地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创新工作。尽管,西藏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在当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滞碍,但整体而言,以拉萨市为典型代表的西藏茶文化依旧前途光明:相关社会主体若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群策群力地、以轻松明快的方式对茶文化内涵进行诠释,便可促使西藏茶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光发热、熠熠生辉,重焕往日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