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隐喻在色彩词领域的应用及特点

2022-11-10王圆玥

名家名作 2022年15期
关键词:书面语谚语含义

王圆玥

一、隐喻相关理论

隐喻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很久以前,人类就发现隐喻,但当时仅仅将其看作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法。随着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发现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事情,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即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来构成和界定的。这一发现引起语言学家甚至是哲学家的关注。

隐喻使人类语言得到丰富,随着学者对于隐喻研究的关注,隐喻体系逐渐壮大。因此,总结隐喻的分类显得十分有必要,分类可以深化人们对隐喻概念的认知。目前对于隐喻的分类有许多种,每一种分类都是基于自身的研究做出的最合理的分类。从表现形式来看,分为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显性隐喻是指隐喻中出现本体和喻体;隐性隐喻是指隐喻中喻体不明显,喻义隐晦。从修辞角度来看,分为死喻与活喻。死喻是指对于读者平淡的隐喻,不再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活喻则相反。

隐喻研究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即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理论最早是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它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其主要特性是连贯性、系统性、相似性。书中也将隐喻进行了分类:一是本体隐喻;二是方位隐喻;三是结构隐喻。这一分类获得了语言学界的较高认可,为人们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色彩词相关理论

世界是由成千上万种颜色组成的,色彩的应用也贯穿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人们会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在婚礼上,新娘、新郎常穿着红色的衣服,彰显喜庆的气氛。相反在葬礼上,人们会穿着黑色的衣服,以示对死者的尊重与哀悼。在饮食领域,店家们非常注重颜色的使用,一道成功的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店家甚至会使用暖色调的灯光使食物看起来更加诱人可口。在居住方面,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如果喜欢温馨、浪漫,往往会大量使用黄色、棕色等暖色调的颜色。如果喜欢简洁、大方,则会大量使用黑色、白色等冷色调的颜色。出行时,由于绿色代表健康、畅通无阻,因此人们更青睐于使用绿色。颜色可以很大程度地左右人们的情绪、感知,因此各个领域在颜色的使用上都十分考究,努力在颜色使用上得到视觉上的最大优化。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色彩词是形容色彩的词。人类肉眼可以分辨数百万种色彩,但可以用语言表达出的色彩词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人的眼睛能够辨别的大部分色彩不能用语言表达。每个国家的语言中都有表示色彩的词。但由于语言体系的不同,色彩词的数量和命名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色彩的历史可追溯到1万多年前的阿尔塔米拉岩画时期。染料多取自矿物质、动物血和土壤。色彩至今仍鲜艳夺目。在我国,最早关于颜色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在肉眼看到一种色彩时,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对该色彩的色彩感觉,为了长时间保留住这种感觉,便出现了色彩词。色彩词的命名多采用自然命名,即借助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对色彩命名。如以植物命名,中文有草绿、橘红、枣红等,英文有bean green,apple green等。除此之外,还多以金属矿物质命名,中文有金黄、古铜色、宝石蓝等,英语中有mineral green,steel bule等。除了常用的自然命名法,还有系统的命名法,在色彩的基础上加上表示明度、暗度的修饰词,例如深绿、浅蓝等。上述许多色彩词,不仅是色彩的名称,也可以通过命名方式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

三、色彩隐喻相关理论

色彩词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不论什么色彩,都具有本意和衍生出的特殊含义,即隐喻。色彩的隐喻意义是通过人观察到色彩后的生理反应、认知心理所赋予色彩特殊的引申义。一般情况下,想要使色彩词具有隐喻含义,会借助联想、比喻、象征、转换等手法。在隐喻领域,色彩隐喻与方向隐喻、动物隐喻、时间隐喻等都是隐喻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一大分支。

隐喻的转化过程是由源域向目标域的转化,既要依靠客观事实,又要依靠人的主观世界的感知。色彩隐喻是客观事物、色彩、主观感受同时作用的结果。色彩不仅指色彩概念所表达的客体特征,而且指人在观察颜色时所产生的主观刺激。主体的刺激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构成了色彩的联想意义。例如,“红色”光波长,色彩鲜艳,在自然界中的载体是血、火、太阳。因此,其隐喻含义有生命、热情、危险。颜色的隐喻意义广泛地存在于精神、心理、道德等领域,经过人们的反复使用,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使用色彩词进行语言表达的情况有很多,经常被应用到日常会话、职场语言、采访访问等各种场合,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隐喻意义不尽相同。不仅如此,通常情况下,一种色彩的隐喻含义也是不同的,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除此之外,同一色彩的同一种隐喻含义下也有多种不同的表达,例如,“发红包”“红利”“红红火火”具有“幸运、吉祥、好运”的含义。“绿色通道”“绿灯”表示“许可、允许通行”的含义。

以上列举了在同一语言中色彩隐喻的几种不同。在不同语言中,由于色彩属于客观事物,即使是不同民族的人看到的颜色也都是一样的,因此,在色彩的隐喻意义方面具有相似甚至是重合之处是必然的。但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历史背景等的不同,隐喻表达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分析不同民族对于色彩词的运用,便可感知、理解、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

色彩词隐喻的应用贯穿整个人类语言系统,不仅在口语中、谚语中常有使用,甚至在严谨的书面语中也经常出现。

四、色彩隐喻的应用

(一)谚语领域

谚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由于浓缩了大量古人总结的生活经验,因此即使到现在也作为人们的生活指南被广泛使用。汉语中有许多包含大量色彩词的谚语。

例1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不能从与朋友交往中获得学习上的帮助和人生启迪,还要看学生们交了些什么样的朋友。

句中使用“赤”表示品格高尚,“黑”表示卑鄙、下流。使用红、黑两色的强烈色彩差异,突出表示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谚语中还有许多使用颜色的用法,例如,“空口说白话”中“白话”指的是无凭无据很难实现的话。“明白人不说糊涂话”中“明白人”指的是懂得事情的原委,有大智慧的人。“天下乌鸦一般黑”中“黑”指的是黑暗、丑陋、龌龊的人或事。“黄泉路上无老少”中“黄泉”指的是死亡。“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中使用“青山”与“绿水”来指代美景。

总结以上谚语可以看出,在谚语中色彩词的作用多来自日常生活,古人使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或经常发生的事情来隐喻总结的生活经验,使谚语更加通俗易懂,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很好地使用。

(二)口语领域

口语是语言使用重要的领域之一,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常使用色彩来表达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等。色彩隐喻在口语领域使用十分广泛。

例1 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只要有空儿,他一定到场。

句中的“红白喜事”中“红”代表嫁娶,“白”代表丧葬,使用色彩隐喻可以含蓄地将两件事同时表达出来。

例2 华为的市场目标已经实现,合资公司的使命已然完成。它成为全国电子企业中成长最快的黑马企业。

黑色与彩色相比并不突出,由此衍生出捉摸不透、不被注意的隐喻含义。句中的“黑马”常用来指潜心努力后一举成名或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的人。

除以上例句外,口语中还有许多使用色彩隐喻的例子。“红脸”代表好人,“白脸”与“黑脸”代表坏人。“眼红”表示嫉妒、羡慕的心理。“戴绿帽子”表示自己的妻子与他人有外遇。“黄色书刊”表示腐败、淫秽、色情的书籍等。

不论是单一的颜色,还是使用两种或关联度高的颜色,口语中关于色彩隐喻的例子都十分丰富,且多集中在“黑”“白”“红”“绿”“黄”等几种常见的颜色,“紫”“棕”等颜色则相对减少。

(三)书面语领域

书面语的使用场合比口语郑重,常见的书面语使用场合有政府颁布的白皮书、商品的使用说明书、法律文献等。虽然书面语在用词上较之口语、谚语等更加谨慎、庄重,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色彩隐喻。

例1 1986年,国家财政赤字达到82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9%。

由于会计们使用红色字迹记录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因此使用“财政赤字”代表入不敷出的现象。

例2 去年以来先后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粮棉油工作会议,多次发布红头文件减轻农民负担。

句中的“红头文件”因文件最上面的红色文字而得名。表示政府机关发布的措施、指示等非立法性文件。

除此之外,书面语中使用色彩隐喻的情况还有“白皮书”指国际上已公认的正式的官方文书,“绿色农业”指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

由此可以看出,书面语中使用色彩隐喻的例子大大少于口语与谚语,是因为书面语一般不具备感情色彩,但适当地使用色彩隐喻可以使书面语更加通俗易懂。

五、色彩隐喻的特点

(一)褒贬性

色彩隐喻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因此,大部分的色彩隐喻具有褒贬含义。

例1 他这样的做法是白浪费力气的。

句中的“白”并不表示颜色,是“白”的象征意义,即浪费精力或时间做徒劳的事情,具有消极含义。

例2 事实证明他是清白的。

句中的“白”也不表示颜色,表示正义、正当、合法的,具有积极含义。

除此之外,在同一语言中对于不同颜色的褒贬数量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汉语中,红色的隐喻含义褒义居多,黑色的隐喻含义贬义居多。这一特点主要由于该民族对不同色彩的认知不同,由此衍生出的色彩情感便不同。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于红色的喜爱与黑色的恐惧都来自于原始社会先民们对太阳、火的崇拜。并且生活在广阔国土的中国人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应用到色彩上,便对艳丽的颜色喜爱有加,不喜暗淡、素雅的颜色。因此便形成了褒贬之分。

(二)暧昧性

色彩隐喻的暧昧性主要来源于色彩本身的暧昧性,色彩的暧昧性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点:第一,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相同的颜色,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认知与感受。第二,由于可以使用色彩词进行表达的颜色数量远远低于人肉眼能够辨别的颜色数量,每个颜色不可能都有自己的名称,因此人们常使用一个颜色代表几个甚至更多的颜色。例如,青色可以指代蓝色、绿色、黑色等。第三,色彩词的形成最初是为了表示具体的物体颜色。例如,绿色常用来表示树叶的颜色,但不同的树叶呈现出的绿色具有差异性,使用叶子对于绿色的定义便模糊不清。因此,当人们将色彩词应用到隐喻领域时,色彩隐喻的暧昧性便产生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白脸”与“黑脸”表达的意义相同,都可表达严厉的态度。

(三)发展性

色彩隐喻的含义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产生的,因此,对于色彩隐喻的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不同国家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科技化的生活也为色彩词不断赋予新的含义。例如,在封建社会,黄色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帝王之色”,一直以来,明黄色都是皇家专属的颜色,平民百姓不得使用,代表着君权神授,君主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皇帝身穿“黄袍”,走的路称为“黄道”,出行的仪仗使用“黄旗”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帝制被废除,社会更加进步、开放,过去黄色归帝王专属的习惯便逐渐被废除了。除此之外,在我国古代,新娘必须穿着红色秀禾参加婚礼,而白色多为葬礼上使用的颜色,但随着西方文化的日渐影响,我国对于“白色”的忌讳程度大大下降。如今,在婚礼上,新娘更倾向于穿着白色的婚纱,象征着一尘不染、洁白无瑕。不同色彩隐喻的认知截止到现在被赋予了许多种含义,从中更是可以窥探出中国的历史。展望未来,现代化的社会也将赋予色彩隐喻更多新的含义。

六、结语

隐喻在语言与认知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隐喻,人类的语言系统便不完整,许多表达无法进行。通过对色彩隐喻的研究可以在了解该民族的色彩情感的同时,进一步探究其认知过程以及发展历史。对其特点及应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希望能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隐藏在色彩隐喻背后的文化、历史等知识,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书面语谚语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关于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习得偏误的研究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