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食品安全与学生工作创新实践

2022-11-10林玫三亚学院

中国食品 2022年17期
关键词:食堂食材食品

⊙ 文 林玫 三亚学院

高校校园作为人口密度较大、综合环境较为复杂的场所,极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而食品安全与师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保证食品安全是维系校园环境稳定、确保高校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频发的高校食品安全事件将高校食品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促使有关部门重新审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通过学生工作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是当前卓有成效的一种创新手段。

一、食品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意味着食品是无毒无害的,符合人类营养需求,不会给人体带来慢性或急性的健康威胁。食品安全是一项广泛的公共健康问题,涉及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安全三个层面。具体而言,食品在含有人类基础生存所需元素的前提下,还要达到卫生和营养的标准。因此,我国的食品在制作、包装、贮存、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均受到严格的限制,以防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安全隐患,只有保障每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避免食品安全隐患威胁人体健康。

二、高校食品安全隐患分析

部分高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食品安全检测不够严格。未将保障校园食品卫生工作列入校园的主要议程,主体责任不落实,思想上尚存疏忽大意。没有定期开展检查,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未能有效监控到学校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情况,导致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埋下隐患。

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规定,使得学校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在原料供应、食品生产、食品经营等主要流程,缺少遏制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切实方法,采购的食品质量难以保障,索证索票的相关文件审核不严,对食品处理环境的卫生条件监督松懈。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未能有效执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工作预案也不科学,这些都不利于迅速高效地预防和处理食品安全事故。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划分不明晰,没有进行层层监督、层层把关、协调合作,严重降低了高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成效。

食堂的硬件系统设施与配备不合规,设施年久失修,功能布局不合理,操作空间狭窄,硬件技术不足。由于食堂改建的专项资金有限,导致配备安全设备与食物基础设施的必要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安全技术设备,甚至不能配置相应的杀菌基础设施和冷藏技术设备,极易发生食堂安全问题。此外,诸如防尘、防鼠等装置配备不全,紫外杀菌灯等装置不达标,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部门有关管理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多,无法及时发现、敏锐捕捉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部分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强,缺乏分辨能力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技能。同时,高校普遍存在后勤监管单位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在编人员也较少,大部分为临时聘用的管理人员,且时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难以适应高校数量众多的用餐人员及餐饮窗口需求。

一是时常大量采购低品质的原料食材,造成重大食品安全过失。二是购买添加剂不合规的食品原材料,或是含有激素、农药的瓜果蔬菜。三是采用其他问题食材。这些都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给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埋下祸根。

一是欠缺采购和储存粮食的管制措施,食材加工处理未按规定操作,多凭经验而为,存在食品未充分煮至断生的现象。二是菜品传递过程缺乏统一规范,致使潜在物、化学危害风险增加,餐具清洗消毒技术也不合规,残留在器具上的病菌和化学残留物可能会影响食品安全。三是食品安全管理认识不足,防范卫生安全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对餐饮服务管理的全流程监控,难以防控在食品烹饪加工过程中的蓄意投毒、投污行为。

部分高校并未开设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有关的课程,学生缺乏食品安全培训,导致食品安全意识欠缺,容易陷入食品安全误区。不少学生被低廉的价格、适口的味道所吸引,热衷在高校附近的小餐馆、小商超等个人经营场所就餐,却普遍忽视了食品卫生问题。

三、高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食品安全与全校师生的健康息息相关,关乎广大家庭的幸福和谐。为确保食品安全问题不被边缘化、模糊化,高校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管理领导小组,确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责任划分,根据“多部门协调合作、部门领导统筹安排、校长最终决定”的原则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做到分级管理、级级紧抓、各司其职,达到“责任到人”的效果。

针对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要加大投入建设管理团队,配齐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针对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要有序组织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队伍的专业素质。另外,上墙公示有关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方式,开展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自查自纠,督促查后相关问题的整改,多方位、多层次保障高校食品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制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学校相关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为基石,研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切实落实有关制度规定,确保监督措施合理有效。

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包括安全管理者、从业服务者、超市经营者等,通过培训强化他们的食品安全卫生意识,从而更有成效地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高校食堂餐饮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从各种餐饮设备、消防设施到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仪容仪表、个人卫生,从原材料的采购、索证索票到食材的储存、餐品的传递、餐具的清洗消毒,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因此日常的监督检查是重中之重。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该以定期检查为主、不定期抽查为辅,对食材采购、台账记录、饭菜质量和价格、餐饮具卫生、食材传递、变质或过期食材及厨余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并制订有效的惩罚措施,从源头上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采购作为把控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应当做到食材源头可追溯、食材质量有保障,特别是米面粮油、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等重点食材,要遵循“源头统一采购,点对点配送”原则,把牢食品进校园的第一关。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食品污染、以次充好等问题,对食材应当集中配送,并对运送到达的蔬菜等食品进行细致检查,以防出现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对于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瓜果,应在相关的安全监管平台进行登记,严格规范依规索取、留存票据资料,实现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硬件设施是食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新型硬件设备、加大对设备设施的资金投入已经迫在眉睫,高校应尽可能整合现有资源,通过科学高效的合理布局,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一是配置数量充足的桌椅和餐具,确保师生用餐的舒适度;二是配备专业消毒柜、一体式蒸烤箱、食品车、保温箱、冷冻冷藏箱,保证食品可口、安全、卫生;三是采取可靠的防火、防虫、防尘、防鼠措施,保证食品安全不出纰漏;三是优化排烟、排气、排水等设施,进一步确保食品制作流程顺畅。另外,高校大多拥有独立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但往往集成度不够高,为了实现食堂消费、事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功能结合,高校应当以一卡通系统为支撑,建设相关大数据平台,提升管理的高效性、有序度,打造师生满意度较高的校园环境。

当前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诸如图像识别、万物互联、自动支付、自动化监管等,辅以云计算等平台,能够从食品溯源、存储保鲜、加工生产等环节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助力。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日常抽检、食品留样、实时监控等方式进行细致化、全面化的监管,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程度。比如,不少高校响应有关部门号召,搭建“阳光校餐”平台,上线“明厨亮灶”功能,通过在操作间、餐具清洗集中点、切配中心等场所设置高分辨率摄像头,实现加工操作全过程透明可见。不少高校还对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师生可以在相关平台查询到食品原料采购的电子票据、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合格证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为让全校师生吃得安心、放心,应在食堂醒目位置播放实时监控画面,并鼓励师生亲自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及时向有关管理人员反映食品安全问题。

一是全面排查高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做好日常晨午测温,严禁“带病”工作。二是定期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及传染病防控培训,落实开展培训有关考核事项,督促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三是加大力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全面做好高校食堂的食源性疾病及传染病防控工作。

四、学生工作创新实践策略

通过学生工作强化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是当前的一种创新实践。第一,为加强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知识储备,学生工作应着力于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进实施“食品安全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比如,在校园醒目位置,如文化走廊、林荫大道、教学楼大厅等场所悬挂食品安全宣传标语横幅、张贴食品安全广告海报;组织食品安全知识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共同参与;鼓励各班以食品安全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进入学生宿舍发传单,进行点对点的食品安全宣传普及。第二,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组建食堂卫生管理小组,通过实践活动,帮助食堂人员缓解工作压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完善对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协同学校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知识培训,使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食堂食材食品
巧用食材铺“地锦”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食堂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食品造假必严惩
有ID的放心食材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