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德育融合在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2022-11-10宁宇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 文 宁宇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部根据我国教育实践需求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后,又把美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总方针,有效推动了社会对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基于此,本文以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为载体将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将美感知美、应用美、创造美与茶艺理论、茶艺实操、茶艺表演及活动策划相融合,探索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以期达到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
一、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概述
我国现当代著名教育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通过研究和总结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提出了“全人教育”理念,认为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人知美丑、羞恶,能将美内化于心,提升品德,再外化于行,品德能够反过来影响人们的审美程度。这一理念的核心实际上是探讨美育与德育协同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来影响品德,即利用美育来反哺德育;德育教育的实质是增强人们的内心品德意识,用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传统高职教育往往采取将美育与德育隔离开展的偏颇教育形式,或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实践路径,影响了美育与德育教育的协同开展,而具体的实现途径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寻找。
二、美育与德育在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中的融合
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必须直面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学习能力差、学习欲望低,抵抗网络低俗文化、拜金主义恶性引诱的能力差,美德教育缺失、审美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但根源在于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美育教育的社会氛围,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基本的审美判断,进而影响了自身德与才的深入发展,很容易进入低俗文化的彀中,距离德才兼备的目标越来越远。
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推动美育与德育的协同,用美育陶冶情操,用德育提升品行,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实现职业教育德才同步的总目标。在“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明确美育教育目标,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加强课程与审美素养的融合,完善审美结构的搭建。根据德育教育目标及内容,发掘以美促德的契合点,将美进行内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品格和修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道。
中国茶文化传承千年,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品德精神,是我国礼乐文化传承的分支,也是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以美促德、以德育美的天然教材。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实际是美与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协同实践,对于这种实践的认知自然而然能够影响到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对德的培养,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美育与德育协同的实践路径。比如在学习茶叶分类及名茶品鉴时,茶汤、茶色、茶香、茶词、茶曲等构成了茶之“五美”,这“五美”的欣赏需要人调动全部感官去感知,沉浸其中地体验审美的愉悦感,由此完成一次沉浸式审美过程。茶文化中的茶德本就是德育元素,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荟萃,有道家的无为精神,有佛家的因果情怀,有儒家的积极进取。通过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开阔胸襟、成熟思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加顺利地由校园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基于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探究高职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是当下高职教育中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内容轻松,形式简易,寓教于体验,育教于休闲,易于实现润物无声又深入骨髓的教育效果。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和茶艺表演等,可以通过理论引导、实践反馈的方式,将诗词、古曲、书法、国画、插花、香道、茶器等知识学习伴随其中。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讲授中国茶文化、茶艺的概念、茶道、茶叶加工、分类及中国茗茶。为了克服传统茶文化理论的时代久远、内容枯燥、学生难于理解等困境,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国风元素。国风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并加入流行元素的产物,现代化的茶文化理论教学会使学生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兴趣更加浓厚。通过对茶器、茶宠、汉服圈文化、国风歌曲等内容的讲授和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以茶为主体的文创产品的创意灵感来源和国风词曲所引用的诗词和古典旋律,从中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与审美观点,并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积累审美经验、拉近学生与美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主动从事审美活动,提升个人品味以及对美的感知力,开启对美的探索之旅,主动追寻美的存在。
茶道借品茗普及求美、向善的高雅精神,是品茶的最高境界,更是东方文化艺术情调、生活美学与中国道德价值观的和谐产物。学生通过感悟茶道的内涵,能够提高修养,开阔眼界,升华审美感受,从而去欣赏更多的美。一个人的审美观反映了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征,茶人对美的追求就是茶人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从美到德的升华。对于茶道的感悟应贯穿于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美与茶的有机融合,利用道德的力量豁达胸襟,让学生走向成熟并拥有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做好储备。
总之,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实践,学生在接受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开启对美的欣赏并发现自己的内心活动,实现认知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的美育与德育协同过程。
茶艺实操教学主要通过茶艺礼仪、行茶技巧、冲泡程式、茶事服务等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茶艺中的中华传统礼仪魅力,体会服务专业化的美感,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展现美、如何与人和谐共处。茶艺实操之美的核心在于雅,包括着装雅、气质雅、行为雅、语言雅、神态雅,这“五雅”构成了茶艺实操中的美。教师应以身作则,传达“不是膏油首面新”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规范和矫正学生操作的同时,使其反思自己日常行为中存在的不雅举动,进一步树立有礼貌、有规矩、谈吐优雅的意识,将美内化,并纠正学生的不良言行,提高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重塑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个人品德及修养,从而使学生内外兼修,达到美育德育协同育人的目的。
茶艺的实操训练能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如何展现美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美能够展现出来的关键在于内心有美,内有美而外必美、内无美则行失措,内在美就是品德的内化,因此,想要展现美就必须要修养自身内在品德。茶艺的实操要求很高,需要内静与外动相结合,内静就是静心、静思、静神,外动就是要开展冲、泡、斟、奉茶等服务,因此茶艺实操过程就是对学生品德的磨练过程,是一场道德的修炼之旅,当内心的道德修炼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外在的行动也就符合了茶艺实操的规范,从形式美育转变成实质美育,也就又完成了一次美育与德育德的协同过程。
创造美是美育教育的高级阶段,学生从被动接受美的教育到主动创造美,是实现了美的一次飞跃。茶艺表演及活动策划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及实操学习的被动接受过程中解脱出来,通过亲自策划展现美的过程来验证所学内容,实现技能、自信、创造力、荣誉感的提升。
茶艺表演及活动需要将茶艺六要素——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贯穿到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茶席、配乐、茶词、服饰的设计,可以学习到如何将美运用起来,如何将内心所感外化于行,进而表达内心情感,由此切实体会到美与德协同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在茶艺表演及活动策划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审美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体,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体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哲学思想,不随性而为,注重培养自身对情绪的控制,冷静思考,尝试处理创造与规律、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从而切实理解美德同行的重要性。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德育美育协同育人的作用
课堂式授课目前仍是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关键是在有限的课堂之中,将与茶有关的知识成体系输出,形成师生良性互动。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茶叶加工工艺、茶器、茶器设计元素、茶叶冲泡、茶文创产品等要素内容,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茶背后的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德育紧密结合,形成“以茶为表、以美德教育为里”的课程体系,利用前人的哲学观点,探究适合自己的为人之道及处事之法。
第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技能及个人风采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周、系部风采展示、茶艺技能大赛等活动。第二,为扩大课程中的美德应用范围,加强与专业课的联系,可与其他课程联合开展以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策划与茶有关的研学线路、茶博会策划方案设计、茶歇主体设计等。第三,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外挖掘与茶相关,包含德育美育元素且资源丰富的课外拓展内容。例如,电影、视频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可以利用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国产动画电影、纪录片、茶艺技能大赛获奖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验苦尽甘来这种品茶的味觉体验,生动地理解茶道中的“禅茶一味”,认识到只有经过历练才能使生命多彩斑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第四,利用网络平台搭建课外读书群,可选择与美学、美育有关的书籍,安排章节阅读、提出思考题并讨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不再沉迷手机游戏,引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第五,积极推动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知识为家长采购茶叶、泡茶,宣传赏茶文化,讲述茶文化故事,拉近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提升家庭美德,展现自身价值。
美育与德育的协同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推动教育考核制度改革,将美德协同教育部分纳入考核标准,完善相关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准则,在学生平时成绩、作业、项目考核中增加德育的考量比重。二是提高教师自身审美水平,深入挖掘美育、德育元素,理解美育与德协同作用的机制,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三是积极推动美育德育融合路径的探究,把美育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形成一个以完整的育人体系,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研究与美相关的中国传统及现代艺术中的美的元素,最终达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