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2022-11-10周春蕾江苏省律师协会维护农民工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
周春蕾/江苏省律师协会维护农民工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
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近年来,在包括法律援助机构等部门持续合力整治下,农民工欠薪等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各方面治理正在从点对点的整治逐渐转向长效治理机制发展,实现“根治”的基础不断牢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农民工法律援助取得较好成效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更加健全。2011年刑法修正案将恶意欠薪入刑。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定罪量刑标准。2017年人社部等30个部门和单位联合签署印发《关于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性法规,是根治欠薪问题、筑牢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成为解决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的一项重要兜底保障措施。2021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依法助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恶意欠薪违法犯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更是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法律后盾,让法律援助服务力量更强大,服务形式更丰富,受援范围更广泛,服务程序更便捷,保障措施更到位,质量监管更全面。
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各地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和法律援助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加大农民工法律援助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司法部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各地通过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健全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等方式,扎实推动解决与农民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协同司法行政部门开展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积极发挥法律援助作用,主动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推动化解清理农民工维权积案,预防社会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良好成效。司法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万余件,为53万人次提供了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过程存在的诸多难点
农民工法律援助运行机制需不断创新完善。《法律援助法》的实施拓宽了法律援助渠道,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贯彻实施过程中,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申请、协调、联动等机制存在运行障碍。一些地方法律援助机构存在审查标准过严,未考虑农民工实际状态,地区与地区之间尚未形成一体化协调与联动,比如农民工难以在异地申请法律援助,往返工作地之间耗时、耗力、耗钱,维权成本较高等。
农民工法律援助队伍建设不够。从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相对短缺。目前全国法律援助律师占律师总数不到2%,远不能满足近3亿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需要。部分高精尖律师愿意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凭的是回报社会的一份情怀,许多农民工法律援助办案人员专业程度不高,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把握不准,难以全面、有效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法律援助法》将法律援助补贴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且对法律援助补贴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但一些地区配套方案细则未落地,法律援助补贴具体标准和比例不明确,经费保障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现象。
法律援助制度宣传普及和培训教育有待加强。农民工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律常识缺乏,有些农民工遇到合法权益受损时,往往存在“不懂依法维权”“不会依法维权”“不能依法维权”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教育。
以法治方式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
加强法律援助宣传,推动法律有效实施。组织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企业、工地,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帮助企业分析涉农民工劳资纠纷带来的危害,树立企业诚信守法和自觉预防风险意识,预防、减少涉农民工纠纷案件发生。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劳动法律知识等专项培训。依托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法治宣传,提升农民工法治观念与维权意识,引导依法维权、理性维权,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各地应当尽快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地区协作和运行机制,为农民工提供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的法律援助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行网上受理申请,帮助农民工降低维权成本,做到“应援尽援,应援速援”。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信访、公安、仲裁、工会、妇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农民工欠薪等权益保障问题。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保障法律援助经费。各级政府应当保障充足的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得以有序开展,避免由于资金短缺而影响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落实;按照法律规定将法律援助补贴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明确补贴的具体标准和比例,并随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时动态调整。大力发动社会群体募集捐赠。加强和规范法律援助补贴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逐步提高法律援助律师的待遇,加强对法援律师权益的保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更多的法律专业人才,积极引导社会上的法律专业人才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去,确保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科学合理落实。加强专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建设,扩大农民工法律援助律师队伍,推动法律援助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满足农民工法律援助特别是疑难复杂案件办理的需求。重视对农民工法律援助人才培养,加强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提升办案人员法律素养和办案能力。通过设置法律援助准入门槛、表彰奖励优秀办案人员等方式,吸引一批高精尖律师加入农民工法律援助队伍。
大力推进质量评估,不断提升办案质量。农民工法律援助质量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控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监控。制定法律援助工作标准,涵盖咨询、申请、受理、审批、办理、结案、评估和费用发放整个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引导规范办案。加强法律援助重点环节监控制度,通过对抽查案件“旁听庭审”等方式,全面了解和监督办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对群体性、受援人投诉的案件重点关注,及时跟进督查并给予指导,将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