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一区两园” 拓宽发展路径

2022-11-10杨广军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业园全区农业

杨广军/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基础较好、科技支撑能力较强、生态资源环境较优等优势,主攻农业产业发展薄弱环节,以高科技引领产业升级,高标准建设打造标杆,高品质农业精塑品牌,突出低门槛带动共同富裕,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加快补齐“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农业现代化短板。2021年,宿城区获批创建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连续两年绩效评价总分全省排名第一。

依托高科技支撑,赋能产业创新升级

搭建优质农业服务平台,强化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拓功能、挖潜力、重创新,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圈”,推动农业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构建平台强力支撑。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校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与中国工程院李天来院士合作,建成宿城农业设施装备研究试验站;与省农科院合作,聚焦宿城特色产业发展,遴选专职科技特派员建立“亚夫工作站”;与省农学会、省科协组建战略合作平台,为全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目前,四大平台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项,培育果蔬新品种45个,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岩棉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分段施肥等技术国内领先。

加快前延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建立种子资源库2个、8000余种,两年内新扩建良种繁育基地3万余亩,良种覆盖率超过98%。江苏绿港、德利尔、瑞华、中江等4家种业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培育种苗10亿株以上。江苏绿港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内唯一现代蔬菜产业技术综合服务商。

联网上云赋能增效。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建立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农业“四情”监测网点10个,新增数据使用农户1万户,打造现代化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动宿城农产品“触电上网”,与盒马鲜生、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积极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2020年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10亿元,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均全市领先,入列“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

聚焦高标准建设,打造农业示范标杆

宿城区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统领,以国家农业公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抓手,建设高标准农业产业园区,引建高标准农业重大项目,推广高标准农业生产模式。

布局“1+8+N”园区化带动体系。在创成宿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带动全区乡镇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在龙河、王官集打造N个农产品加工服务基地,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目前全区高效农业面积26.6万亩、占比53.5%,高标准农田面积31.2万亩、占比62.6%,2000亩成方连片生态农业园实现乡镇全覆盖。其中以组装式日光温室为主的先进温室棚体500万平方米以上。

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全区2021年总投资41亿元建设重点农业产业项目36个,全区现有江苏润道、江苏硕大等农业重大项目72个、龙头企业52家,累计总投资达186亿元。沿宿邳路的蔡集镇、王官集镇、双庄和支口街道全域规划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布点16个重大产业项目,其中总投资1.6亿元的田洼智慧农业产业园,已建成设施大棚近100万平方米,智能化玻璃温室4万平方米,结合数字农业、5G科技等形态,打造成具有先进发展理念和方向的智慧农业产业园。

加快农业标准推广输出。总结提炼园区企业技术经验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果蔬全程标准化绿色化技术体系,制定香茄、葡萄等生产和操作规程30余项。江苏绿港、德利尔等龙头企业将宿城绿色果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复制到全国10个省市,建成1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年经营性收入5亿元以上,开创宿城农业“飞地经济”新模式。

锻造高品质农业,精塑地域特色品牌

主动呼应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大市场中高端需求,向品牌要效益,用品质换价值,实现“一镇一特、一特一园、一园一牌”,全力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保供基地。

打好特色牌。以“宿有千香”区域公用品牌为本底,放大“罗圩香茄”“洋北西瓜”“陈集葡萄”等5个地标产品品牌效应,生产精品葡萄、车厘子、圣女果等中高端果蔬,满足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消费需求,龙河建成上海“菜篮子”外延基地,全区特色高效果蔬种植面积25.3万亩、年产值30亿元以上,“两品一标”70个。

打好品质牌。加强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实现规模生产主体“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全区在省追溯平台注册的生产基地1140个,建成20个标准化村级服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比例超过90%,2022年底将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目前全区有效绿色食品64个,2021年度新增绿色食品1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5%。

打好文旅牌。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休闲深度融合,以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为主线,打造西片区农旅融合片区、南片区绿色蔬果片区、成子湖生态种养片区。2019年,宿城区获评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耿车镇刘圩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唯一;蔡集镇牛角村入选2021年第二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唯一。

突出低门槛带动,助力城乡共同富裕

创新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创业、专项服务的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全区推广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无缝衔接。

推行“返租倒包”模式,降低创业门槛。对有创业意愿但能力有限的农户,可返租农业园区统一标准建设的生产设施,两年内吸纳2000余户进园创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余元、增长7.4%。在罗圩蔬菜产业园,一户合作农户承包4.5亩大棚仅半年收益可超5万元。

推广“专项服务组织+”,降低经营门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引导农机、农药等专业服务公司、服务专业户等各类主体发挥功能,促进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生产,为农户提供“一揽子”“保姆式”生产托管服务。全区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38个,服务面积超过30万亩次,服务规模经营比重达82%。

强化要素保障,降低准入门槛。不断加强资源要素保障,逐步降低各类主体入驻门槛。创新开发“富农贷”“家庭农场贷”等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稳妥推进“小田并大田”、公共空间治理、低效用地盘活和土地平整等工作,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将“巴掌田”变成连片田、高产田,全区流转土地34万亩,占比68%,稳步推进省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全市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宿城区上市成交,目前全区已累计入市用地12宗、552.8亩。

猜你喜欢

产业园全区农业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
蓝光TOP5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