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 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2022-11-10赵江宁江苏省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业带粮食生产

赵江宁/江苏省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这是进一步提升粮食资源配置效率、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在更深层次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时代方案。江苏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主动融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既是服务全国粮食安全大局的政治责任,又是推动江苏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江苏融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十分必要

当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400公斤“安全线”。但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粮食安全面临新的问题:全球范围内粮食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内粮食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不断增长的高质量食物需求与粮食供给总量不充分、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水土资源条件约束依然存在,叠加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主产区和农业主体发展粮食的内生动力不足;粮食加工企业一定程度存在“大而不强、小而散”状况,产业链条不够长,市场竞争力不高。

中央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既是更深层次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粮食安全领域的重大部署,也是适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战略安排。江苏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流通大省和消费大省,同样面临耕地资源相对紧张、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偏低,粮食产储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程度不高等问题,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主动融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江苏粮食产业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粮食产业的竞争力;提高粮食流通、加工收储、市场贸易等各环节建设水平,增强粮食全产业链综合保障能力;发挥先进农业科技和机械设备优势,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列、扛起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的光荣使命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融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基础较好

从字面理解,“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内涵强调“粮食安全”“产业”“带”,突出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市场供给安全,以全产业链为特征,实现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上的“带状”布局。近年来,江苏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稳定粮食产能、发展粮食产业,特别是在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方面起步较早,为积极融入国家粮食产业带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粮食总产量高位稳定。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3.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6%的粮食,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8000万亩左右,2021年粮食总产达374.6亿公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超350亿公斤。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0%,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超过65%,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2%,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模式加快应用,中筋小麦亩产突破800公斤,水稻高产攻关田亩产最高达1089.7公斤,粮食产能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高。在全国较早完成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全省承包地流转比例60%以上。研究提出100~300亩适度规模经营江苏标准,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近万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000余家,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36.1%。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模式,农田托管、家庭农场集群、代耕代种等形式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成长,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粮食生产布局更加优化。“十五”期间就开始积极谋划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优质稻米和弱筋小麦两类粮食作物,制定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经多轮调整,优化形成淮北中熟中粳稻、江淮及沿海迟熟中粳稻、沿江及太湖单季晚粳稻、沿运河及丘陵杂交中籼稻四大优势区域,沿海沿江弱筋小麦、淮北东陇海线强筋小麦、沿淮及里下河中筋小麦三大优势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7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00万亩,粮食生产集群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优质粮食比重稳步提高。实施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省化肥使用量连续11年负增长,农药使用量连续15年负增长,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分别减少12.3%、15.9%。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累计建设示范片2000多个、部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56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60.8%。育成推广南粳系列、苏香粳系列等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和宁麦、镇麦等系列优良小麦品种,全省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面积占比4成以上,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普及率超90%,粮食优质化率90%以上。

粮食产业活力增强。优质稻米产业创成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全省优质稻麦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粮食产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3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1847万吨,形成淮安、盐城等大米加工和南通、徐州等面粉加工多个产业集群。“苏字号”粮食品牌势头强劲,创建“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推出“连天下”“淮味千年”“无想田园”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射阳大米”品牌价值评估245.32亿元。

融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提升江苏粮食产业竞争力

不同于以引导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为建设路径的粮食产业带,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面向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引导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为重点,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新型粮食经济形态。江苏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需要在已有产粮大县和水稻、小麦优势区基础上,实现由单纯粮食种植向粮食种植与粮食加工协同的思路转变,立足区位优势,按照市场化规律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路径,放大江苏优质稻米和专用小麦产业优势,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推动集中连片,加强粮食种植基地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大体上与产粮大县的农业发展格局相吻合,要打造一批优质稻麦规模化生产基地。落实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激发保护种粮积极性。坚持义利并举,落实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收入保险试点、产粮大县奖补等政策,推动全省各地共同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重点加大产粮大县财政支持和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引导粮食产销区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输送)机制,把单纯供需关系逐步发展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模式,发展产粮大县粮食经济。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针对耕地“碎片化”问题,进一步开展土地集中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生产打造基础条件。针对“谁来种地”问题,探索兼顾承包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权益的市场化土地租金定价机制,支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针对“地怎么种”问题,充分发挥稻麦等大宗粮食作物育种领先优势和农机装备优势,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扩大优质食味稻、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整体提高原粮品质。

促进企业带动,发挥对接两头作用。抓住粮食加工企业关键主体,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一头对接粮食种植、一头对接市场供应的粮食产业化中心作用。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合理转型。江苏粮食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小米碾众多,低端产能过剩,需要引导粮油加工业合理发展,通过企业联合经营、合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集中资源培育巨型龙头企业,提高行业效益和竞争力。面向生产主体,建立粮食产业链条联结机制。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与粮食生产主体紧密联结,统一生产计划、种植标准、产品质量与产品收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广完善“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家庭农场或粮食合作社+粮食购销企业+用粮企业”等生产经营模式,探索通过“二次结算”“多次结算”等方式,让粮食种植主体在全产业链增值中获取稳定合理的收益。面向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精深加工产品。加强营养健康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推进粮食适度加工和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健全优质稻米加工标准体系,推进小麦加工业向“专用”“营养”转变,加大稻米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强度,积极开发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高附加值产品。

完善市场机制,实现粮食优质优价。协调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利用市场化手段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打破地域限制,推动粮食加工、仓储、物流向粮食产量过50亿公斤的设区市、产量超过10亿公斤的县区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区位交通和物流优势的区域集聚,以产业集群集聚带动优质原粮统一种植收储和加工流通。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粮油批发市场转型发展和功能拓展,打造集电子商务、现货交易、期货交割、价格形成、信息发布、质检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粮油交易平台。落实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制度,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优化省级粮食市场价格监测点,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信息发布机制,推动粮食分级收储、按质定价。

服务全国大局,发展具有江苏特色的高质量现代粮食产业体系。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家粮食安全布局、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和粮食流通态势,依托“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进一步发展立足本省、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粮食安全大局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江苏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水平连续多年在历史高位运行,需要严格贯彻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种粮面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完成中央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巩固全国产粮大省地位。充分发挥粮食流通区位优势。推进苏州、盐城、泰州、连云港等国家级粮食物流枢纽和35个粮食物流节点(产业园)建设,强化东陇海线、淮河出海线、沿长江和沿海、沿运河、沿连申内河线“三横三纵”粮食物流通道能力,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促进资源整合和产销衔接,融入全国粮食物流供应链网络。提升苏粮市场影响力。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放大江苏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产业优势,加强“苏字号”粮食品牌建设,推动粮食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放大品牌效应,提高溢价水平。

猜你喜欢

产业带粮食生产
阿宽的生产小组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促进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