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龄农民工养老现状及破解路径的实证研究

2022-11-10高联博周凯雨

山西农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净收入被调查者高龄

□张 明,高联博,周凯雨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 年调查显示,高龄农民工群体呈现扩大趋势,且农民工年龄普遍较大,开始步入养老阶段。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 岁,较之上一年增加0.6 岁。40 岁及以下农民工占比50.6%,较之上一年下降1.5 个点。50 岁以上农民工占比24.6%,较之上一年提高2.2 个点。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民工的老龄化问题随之出现,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高龄农民工养老现状以及探索优化农民工社会养老体系,文章以西安为例,针对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展开调研,依托实地走访、案例研究、政策宣传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采用交叉分析,双因素分析等方法完成定量分析。初步探究了高龄农民工养老可采用的路径和方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采用的样本对象主要来自西安市周边等多个农民工聚集的代表性地区,其多数来自陕西省的不同城市。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第一,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随机取样调查,采用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发放调查问卷788 份,回收698 份,其中有效问卷645 份,有效率达92.40%。

第二,问卷中调查人口统计学的信息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子女数、户口所在地、家乡是否拥有土地、从事职业、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收入和支出等问题。

第三,调查内容包括: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缴纳养老保险的类型、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用、缴纳养老保险的年期、关于医保报销的看法、对养老保险的建议。

第四,通过对645 名农民工为代表的高龄农民工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并获得了样本数据,对他们领取的养老保险金、生活水平的保障度及退休后的生活幸福度有较为清晰的描述与认识。

2 调查数据分析

2.1 农民工月收入调查

调查发现,有2.25%的被调查者月收入为2 000 元以下,有35.96%的被调查者月收入为2 000~3 000 元,有17.98%的被调查者月收入为3 000~4 000 元,有14.61%的被调查者月收入为4 000~5 000 元,有11.80%的被调查者月收入为5 000~6 000 元,有7.30%的被调查者月收入为6 000~7 000 元,有7.30%的被调查者月收入为7 000 元以上。

因此,收入低导致除了满足生活需求之外可支配的资金短缺,是无额外资金购买养老保险等社保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农民工月支出去向调查

调查发现,有43.82%的被调查者需要支付孩子的生活费学费,有23.03%的被调查者需要赡养父母,有88.2%的被调查者主要支出包含购买伙食和服装,有37%的被调查者需要支付房租和房贷,有20.22%的被调查者有抽烟、喝酒等娱乐支出,有9.55%的被调查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有2.81%的被调查者有其他支出。

由此可以知道,有约1/2 的人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1/4 的人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1/3 的人有住房负担。支出消费导致余额不足,购买养老保险等社保的资金锐减。

2.3 农民工养老资金来源的调查

调查发现,有38%的被调查者依靠子女赡养或者亲属救济,有30%的被调查者依靠个人储蓄养老,有21.75%的被调查者依靠社保养老,有9.75%的被调查者靠继续工作来维持自己的老年生活,有0.5%的人依靠养老金来养老。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人没有购买养老保险,有一部分人认为退休后的养老金满足不了退休后自己的生活所需,还需要亲属救济和自己的储蓄金,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要靠继续工作维持自己的生活。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8.31±3.16)岁,血型:A型14例,B型21例,AB型8例,O型27例。

2.4 农民工购买社保情况的调查

调查中发现,有66.85%的被调查者购买了医疗保险,有69.10%的被调查者购买了养老保险,有28.09%的被调查者没有购买任何社保项目,有10.67%的被调查者购买了公积金,有13.48%的被调查者购买了生育保险,有14.61%的被调查者购买了失业保险,有17.42%的被调查者购买了工伤保险。

由此可以看出,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相差不大,大部分的人还是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在生病就医时可以报销一部分医药费。养老保险可以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减轻生活负担,有不到30%的人没有购买任何社保项目,只有少部分人购买了五险一金。

2.5 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年限的调查

调查发现,有7.87%的被调查者购买了1~3 年的养老保险,有19.66%的被调查者购买了4~6 年的养老保险,有19.1%的被调查者购买了7~9 年的养老保险,有10.11%的被调查者购买了10~12 年的养老保险,有5.06%的被调查者购买了13~15 年的养老保险,有5.62%的被调查者购买了15 年以上的养老保险。

由此可以知道,有1/3 的人没有购买养老保险,购买养老保险的年限和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有关,一般年龄越大,收入越多,缴纳的年限越长,就不会出现断缴的风险,只要交满15 年退休后就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缴纳年限越长,退休后得到的养老金越多。

2.6 农民工每年缴纳养老保险金额的调查

调查发现,有31.46%的被调查者没有购买养老保险,有23.6%的被调查者每年缴纳100~200 元的养老保险,有24.16%的被调查者每年缴纳200~300 元的养老保险,有8.99%的被调查者每年缴纳300~400 元的养老保险,有5.62%的被调查者每年缴纳400~500 元的养老保险,有6.18%的被调查者每年缴纳500 元以上的养老保险。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选择不购买养老保险或者低档次的养老保险,购买300 元以上的人占比较低,可能是因为收入低,交不起高档次的养老保险,或者还不了解养老政策,对于多缴多得的政策不清楚。

2.7 农民工对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调查发现,比较了解的人数占比5%;了解一部分的人数占比29%;听说过但不了解的人数占比55%;没有听过的人数占比11%。

由此可见,通过样本分析总体,可看出大部分人对养老政策的认知只停留在初步认知阶段,而具体的政策和规则,并未得到普及。有一部分人对养老政策略有所了解,但仍有少部分人对养老政策知之甚少。因此,应把相关政策宣传给有需求的人,特别是对于这些长期在外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工们。

2.8 农民工对补贴金额的满意程度调查

调查发现,对补贴金额刚好满足的人数占比31%;不太满足和不清楚的人数分别占比19%和17%;相对满足的人数占比16%;非常不满足的人数占比极少。由此可见,对于补贴金额的满意程度上来说,还是不尽人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满足或者刚好,一部分人是不清楚以及非常不满足的,非常满足的只是少数。

3 高龄农民工养老现状交叉分析因素

3.1 年龄对高龄农民工养老情况的影响分析

从年龄对参保率的影响进行分析,30~40 岁人数占比16.29%,参保数占比19.66%;40~50 岁人数占比32.02%,参保数占比33.33%;50~60 岁人数占比42.13%,参保数占比41.88%;60 岁以上人数占比5.13%,参保数占比7.34%。从占比来看,首先,30~40 岁和40~50 岁年龄阶段的人参保数占比高于人数占比,购买养老保险的人数更多;其次,50~60 岁和60 岁以上年龄阶段的人参保数占比低于人数占比,购买养老保险的人数较少。即更需要养老的高龄民工购买养老保险的比率反而更低。

3.2 收入支出对高龄农民工养老情况的影响分析

从净收入水平对购买养老保险的影响进行分析,净收入在1 000 元以下的人数占比7.3%,参保率占比4.92%,净收入在1 000~2 000 元的人数占比44.38%,参保率占比35.25%,净收入在2 000~3 000 元的人数占比29.78%,参保率占比35.25%,净收入在3 000~4 000 元的人数占比14.61%,参保率占比19.67%,净收入在4 000~5 000 元的人数占比1.12%,参保率占比1.64%,净收入不固定的人数占比2.81%,参保率占比3.28%。

根据净收入情况对照其养老保险类型具体分析可得,净收入低的人更倾向于不缴纳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净收入越高的人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例越高。

3.3 家庭情况对高龄农民工养老情况的影响分析

从家庭赡养负担对购买养老保险的影响进行分析,家中无赡养负担的人数占比37%,参保率为58%;家中有一位老人需要赡养的人数占比28%,参保率为74%;家中有两位及以上老人需要赡养的人数占比为36%,参保率为75%。从家庭抚养子女情况对购买养老保险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家中子女还未实现独立的情况对于参保率的影响较小,家中子女全部实现经济独立的参保率为69%,而家中子女未实现经济独立的参保率为68%,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幅度并不大,且购买保险类型会发生变化,如家中有子女未实现经济独立的,购买城镇居民保险的比例有所上升,而购买新农保的比例有所下降。

4 相应策略和建议研究

4.1 提升高龄农民工参保意识

针对年龄越大但参保率越低的情况,除了宣传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以外还可以强制要求参保。加强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从《劳动法》到《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都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必须参加社会保险,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社会保险费,缴纳社保是强制的。同时,政府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的待遇,设置应对可能性风险的保障,如失去劳动能力的保障以及养老政策规则的待遇,如长缴多得。农民工在购买养老保险时,未到退休年龄的人群可以考虑提高缴费基数,确保尽早缴满15 年,以保证退休后领取较多的养老金。而对于已经到达退休年龄的人群,如果从未缴纳过养老保险,导致晚年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可购买60 岁养老保险,根据自身情况补缴金额领取养老金。

4.2 提高净收入低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根据净收入情况对照其养老保险类型具体分析可知,净收入低的人更倾向于不缴纳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净收入高的人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例较高。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保障对象、缴费金额、养老金类型这3 个方面逐一解决。

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低收入非农户、无固定工作者都可以参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只有在职工作的人才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净收入多的人多在企业工作,能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针对部分农民工退休后补贴金额过少,无力支撑生活开支的情况,可以从福利事业角度出发,动员社会力量,成立农民工基金会,实现“互帮互助”“补足短板”“以先富带后富,以先强带后强”等方式,让基金会参与者不仅限于有爱心的社会人士,也可以是曾经受到帮助而目前已不存在养老问题的农民工们,亦或是从中受益进而有意回馈的农民工们。

4.3 阻断低收入低保险的恶性循环

针对净收入低的人选择缴纳低档位的养老保险这类问题,选择志愿者服务高龄农民工养老。可以仿照志愿者服务时长存储方式,依托互联网媒介平台,面向全国召集抚养高龄农民工的志愿者,或者寻求对其生活上、物质上有帮助的人,并运用大数据处理方式,在志愿者有需求时率先匹配志愿服务。同时,运用机制鼓励模式,将此方案与社会其他志愿服务等相结合,鼓励大学生或者社会工作者进行志愿服务。从公益事业角度出发,由志愿服务队向农民工宣传养老政策,分发养老相关手册,让农民工了解认识到养老政策的好处,使养老政策落到实处。

4.4 降低家庭负担对参保率的影响

对于家庭中有需要赡养的老人或者是还有未实现经济独立的子女,给予补贴金额。对家中有需要赡养老人或者抚养孩子的家庭来说,更需要买一份比较合适的保险来保证在自己能够负担的情况下选择一份回报率更高的养老保险十分重要,而对于家庭负担没有那么重或无子女赡养的农民工来说,在考虑养老问题时,养老院费用高且环境较陌生,而打工的环境是较为熟悉的环境,打通各省之间的养老保障机制,解决因农民工流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可在打工地养老,无疑是提高了生活质量,因此社会化养老模式前景向好,意义重大。可以采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或由政府协助、企业经营,减轻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负担;并且服务对象可以不受户籍、人数的限制,让更多家庭和老人受益。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正在慢慢退出劳动力市场。他们在接受“高龄农民工”社会标签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农民工流转方式复杂、速度迅速的背景下,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隐性问题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如何优化养老政策进一步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净收入被调查者高龄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石台行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