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让党员教育『活』起来
2022-11-10马燕
〉〉〉〉〉 马燕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1师建咨集团党委创新开展“微党课”活动,运用红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构建起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新平台。截至目前,该集团已举办26期“微党课”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4000人次,成为11师乃至兵团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品牌。
“微党课”引发强烈共鸣
“今天的‘微党课’环节,由昆仑工程咨询管理集团第三党支部书记李伟为我们带来《天山铭记铁血青春——冰峰五姑娘》。”2021年12月20日,第26期建咨集团“微党课”活动如期举行。
活动中,主讲人李伟通过讲述“冰峰五姑娘”的事迹,向党员们讲述了老一辈兵团人坚定理想信念、扎根边疆、艰苦创业的故事。这堂生动的“微党课”深受党员干部的欢迎,台下掌声不断。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建咨集团党委制订方案,持续开展“国旗下的微党课”系列活动和“党课开讲啦”活动,该集团及所属单位党委(党支部)书记围绕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兵团精神等依次讲党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谁是最可爱的人”“党旗下的誓约”……一堂堂主题鲜明、接地气的微型党课,每周按时开讲,引起集团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让党课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我们在主题选择上结合兵团实际以及重点工作,创作了党员群众关注的、能够激发其共鸣的‘微党课’作品。”建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少军说。
能引发共鸣的好课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丰富的内容,真正让党员愿意听、愿意信、愿意行?这是判断“微党课”是否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建咨集团各党支部的党员干部根据工作实际,自主编排形式多样的“微党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将理论性的语言转化为“易消化”的“家常话”,突出真情实感,让大家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从而掀起了全员学习热潮。
创新形式增强吸引力
“以前很多党支部讲党课,经常是讲几个小时的理论‘大课’。与传统党课相比,‘微党课’具有时间短、内容新、形式活的特点,可唱、可说、可演,还可以配音乐、视频、图片等。”建咨集团所属昆仑工程咨询管理集团党群工作部主任姜晓玲介绍说。
建咨集团各党支部创新表现形式,通过情景剧、朗诵、视频播放等形式,使“微党课”既能在舞台上焕发活力,也能在党员群众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动起来、活起来。
建咨集团机关党支部“90后”党员韩克波说:“我们支部主讲了第18期‘微党课’,用更灵活的表现形式,让党员在‘微党课’中收获了知识,提高了素质。”韩克波和所在支部的其他党员一起编排的情景短剧《暂别还是永别》,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党员干部。落幕时,许多观众还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
不仅仅是年轻党员热情高,建咨集团的老党员也试着通过“微党课”这种新形式和大家交流。如今,这些形式生动、广受好评的“微党课”,已成为党员群众的学习宝库。
“千锤百炼”力求最好效果
“‘微党课’的课程时间虽然不长,但效果却很显著,它倒逼各支部在备课中下大功夫。”在建咨集团所属昆仑工程咨询管理集团设计院党支部副书记雷蓉眼中,与传统的党课相比,“微党课”对讲课人的要求更高。
“每一期‘微党课’都经过多次打磨,最终呈现的是‘千锤百炼’的结果。”王少军说,党员们为了讲好一堂党课,每天下班后,都自愿留下排练,在激烈讨论中反复推敲剧本,有的推翻重写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开展‘微党课’活动,我感觉我们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党员锤炼了党性、改进了作风、坚定了理想信念,也进一步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建咨集团所属昆仑工程咨询管理集团第二党支部书记丁迎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