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2022-11-10□解静
□解 静
(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在落实的过程中,除了要积极改造传统农业外,还需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明确提出各地必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迎合新时代构建有效的农业产业链条,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对此,文章以贵州为例,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利用山地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
1 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现状
贵州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近几年一直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致力于发展地区特色农业产业。从贵州农业产业发展实践看,已经初步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优势农业产业,比如蔬菜、马铃薯、油菜等。此外,还有中药材、水果、茶叶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个别地区已经开始构建全新的优势农业产业。
整体上看,贵州正在逐步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例如马场乡,该地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3.7~17.1 ℃,年降水量约为1 350 mm,海拔高度为1 420 m,丰富的资源为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地区山高、坡陡、谷深,在农业方面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红薯等。同时,随着当地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已在科技种植、养殖方面有所成效。
总的来说,贵州农业产业发展已经获得成效,并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1.2 存在问题
虽然贵州农业产业整体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当前的发展实践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初步总结为以下3 个方面。
首先,贵州大部分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并未正确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应用、推广、发展上的能力较为薄弱,技术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其次,贵州现有农产品监管体系不完善,执行力不足,尤其是对散户并未形成完善的监督和约束体系,这便导致个别生产者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意识,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而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等,忽略农产品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再次,与先进地区相比,不难发现,贵州的农业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同时企业群体也未能发挥出辐射效应,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也没有发挥出集群优势,在农业产业市场中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抑制了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新时代对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贵州地区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切实发挥出农业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凸显资源多样性特点,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展农业产业,有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针对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2.1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
首先,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的科技创新不容忽视,只有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才能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贵州应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为农作物品种更新提供技术动力。在具体实践中,贵州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服务中心可组织地区农民积极参与培训、科普活动,全面深入地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在培训的过程中,应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农民了解并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并能将其应用到农业产业实践中,促进农民创业。农业服务中心可以开展职业创新培训,比如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等,强化农业实用人才教育,有效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更好地助力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其次,贵州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实践应用,推进农业科技与村庄、农户之间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应当制订相应的机制、办法,构建符合贵州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需求的新模式,全面落实点对点服务,从而最大程度上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以马场乡为例,该地农业服务中心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帮助农户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使得各类农作物增产提效,其中玉米膜侧栽培达30 hm、长田埂水稻旱育稀植13.3 hm,推广和应用了优质栽培技术,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再次,贵州应当积极构建现代种业工程,逐步实现“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的建设目标,这就需要从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出发,有效促进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工作,在农户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沟通渠道,从而进一步推进良种直销。比如,在中药材方面,贵州已经建立了多个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县;个别地区建立了优质水稻、超级水稻示范推广基地。在这些示范基地作用下,加快推进贵州农作物品种的更新速度,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2.2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
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具有紧密联系,同时贵州农产品的质量也关乎农产品的产量与收益。为此,贵州各地区应建立完善、严格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全面推动农业产业有序发展。
首先,贵州各乡(镇)应当统一集中部署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消除以往多头监管模式。在此过程中,地区政府需要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加快建立适宜该地区的监督体制,通过成立独立的综合管理机构,明确其主要责任,切实提高监管效率。
其次,从农产品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为有效应用检测体系,要保证安全监管经费充足,加大技术型人才培养力度,有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再次,必须注重农产品源头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应当从环境入手,在种子、农药、化肥等环节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严禁一切违禁药物使用到农业产业生产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组织结构,强化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
在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各乡(镇)应当重视并积极引导独具特色、发展前景好的龙头型农业企业。在具体实践中,应使农户积极探索、应用初加工、深加工等技术,逐步扩大农产品种植规模。针对此,贵州地方政府需要发挥指导、引领作用,采取内联外引等措施,鼓励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引进能够适应贵州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加工制造企业,进而推动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合理优化农业产业组织结构。此外,应从本地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贵州山地农业资源优势,引导并鼓励特色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探索并生产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农产品,进而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经营的农业产业新格局。
3 新时期构建贵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实践对策
3.1 扎实基础生产力,构建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3.1.1 粮油产业
为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保证地区粮食安全,必须重视建设高产粮油生产基地。在建设高产粮油产业基地的过程中,应从种植面积、产量、农业结构、增效等方面入手,合理发展马铃薯、水稻、玉米、油料等农作物,构建高质高产的粮油示范工程体系,既可优化粮油产业结构,还可有效提高粮油生产效益。
在粮油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方面,应结合各个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比如毕节、黔东南、遵义、铜仁等地区可重点生产马铃薯;黔东南、黔南、遵义、铜仁等地区可重点生产水稻;毕节、遵义、黔西南等地区可重点生产玉米。合理布局、高效生产,进而有效提高贵州农产品供给能力,优化贵州农业产业结构。
3.1.2 蔬菜产业
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满足蔬菜对地区气候、环境的需求,建立相应的蔬菜生产基地,比如黔中温和蔬菜生产基地、黔西北冷凉蔬菜生产基地、低热地带早熟蔬菜生产基地。为保证蔬菜产量能够满足本地以及其他地区的需求,应当加大力度发展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同时,要进一步扩大辣椒产业生产规模,在黔北、黔南、黔西北、黔中4 个地区重点发展辣椒产业,进而起到由点带面式的全面发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深加工类产品,如辣椒红素、辣椒碱等。
3.2 凸显农业资源优势,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3.2.1 生态畜牧产业
贵州致力于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基于此目标,贵州应当发展壮大草地生态畜牧业,逐步构建出地区生态畜牧业品牌。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各类技术的发展,比如秸秆氨化、青贮技术,从而助力并推进生态畜牧业大省建设。从区域布局来看,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遵义、黔南、毕节、安顺等地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在贵阳、遵义等所在地区的城郊区域建设和发展乳牛基地。除此之外,在生猪生产方面,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商品猪基地建设,以提高出栏率、商品率。
3.2.2 生态茶产业
发展生态茶产业需要切实结合贵州自然资源环境条件,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目标,重点提高茶叶单产、增加名优茶比重,充分发挥贵州的自然优势,建设优质、生态茶叶基地,比如可将黔东南、黔中、黔北、黔西南、黔南等地区作为重点优质茶发展区域,打造高产名优茶品牌。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发展茶叶加工企业,立足品牌标杆,汲取浙江“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等成功经验,积极建立本地品牌,提高贵州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3.3 致力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打造生态文明产业体系
3.3.1 循环农业产业
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应重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此,贵州地区可将畜牧业作为重点产业,明确综合效益目标,而后深入了解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沼气池,为农业生产提供可再生资源,实现废物再利用,逐步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增强种植业、养殖业、能源产业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可以促使农民增收。
3.3.2 林业产业
针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发展生态产业,退耕还林、保护并建设天然林,积极落实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使林业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优化、升级林业产业结构。在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而且要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速国有林场改革,为培育壮大林业产业提供充足条件,提高林业产业效益。
3.4 利用生态优势,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根据贵州实际情况,应当积极构建新的生态旅游业,在具体实践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地区自然生态优势、自然环境以及民族文化优势,合理规划、建设贵州乡村旅游路线,在这一路线中要注重休闲、健身、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项目,切实发挥出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价值。
其次,应当充分考虑大中城市、重点旅游景区、重要交通沿线的情况,发展特色的城郊型乡村旅游项目,比如休闲山庄、观光农业、农家乐、森林旅游等。
再次,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时,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乡村生态旅游参与者的生态环保意识,进而更好地促使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乡村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为进一步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可以确保贵州农业产业健康发展,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