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

2022-11-10邵兆平

山西农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乡镇生产

□邵兆平

(汶上县康驿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2507)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优化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调整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村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

1.1 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和乡村存在体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和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并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均衡。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提出“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村健康持续发展”。

1.2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在遵循自然和经济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范政务和财务管理,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利用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严格控制各个生产环节,推动农村生产力进步和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农业经济管理直接影响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才能有效保障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运用科学手段,合理分配各种农业生产要素,整合农业资源,提高农民收益,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作用。对当前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改善,突出发挥乡镇地区的农业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资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与保障。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面临的问题

2.1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针对新农村建设发展提出实施了农机优惠、新农合补贴等多项惠民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我国农村地区多采用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受到这种管理模式的限制,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促使很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人员多为缺乏专业技能的老人及妇女,导致很多农田无人耕种而荒废,同时土地经营权受到土地承包制度的影响,导致土地难以通过流转得到合理使用,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

第二,很多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缺乏足够的发展能力,无法带动农业生产集约化。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实力和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领,与个体农户进行有效联合,创立农业产业共同体,共享农业生产风险和利益,提高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2.2 金融体系和产销联合机制不完善

在金融体系中,我国农业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机构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更加重视技术和资本投入,逐渐向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转变。我国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但是其能效发挥有限。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缺乏农业产业改革创新意识,未能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完善的产销联合机制,无法具体规划农业生产经营,因此很难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业收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

2.3 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很多乡镇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限。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机械设备不足,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能力。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是很多乡镇地区还未将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和规模化,不利于乡镇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第二,大部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专业的农业种植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及农业科技创新意识,对农民进行再次教育培训的机会有限,导致农业技术水平有限,影响农业生产及发展。

第三,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影响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2.4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具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既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又没有深入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最新政策法规及管理体系,很难掌握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方法。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低,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和方法较为落后,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限,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很难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果。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机制

3.1.1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既可以保障农业经济规范运行和发展,又可以保证各项农业经济活动合规有序地开展。在优化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农业经济资源及发展因素,进而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确保可以规范有序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一,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指导文件精神,科学解读相关政策及文件,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落实。

第二,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政策。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等因素制定、优化、改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第三,以新农村建设发展大局为出发点。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国家和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科学配置各种农业生产资源,进而制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3.1.2 推动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不足,大量土地无人种植而闲置、荒废,影响农业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和实行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并对土地的经营权和责任权进行确认。重视土地流转工作服务质量,保障土地流转登记等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建立明确的制度体系和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基层政府部门管理农业土地流转档案的能力,对用于城市建设的农村集体土地进行专项管理。

3.1.3 积极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模式主要是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为农业产业聚集投入充足资金和技术,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既要带动区域及农业生产资源,又要正确引导农户参与其中,实现土地流转规范化。通过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来解决个体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个体农户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

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2.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应结合不同乡镇地区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对农业经济管理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多以粮食种植业为主,该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不利于扩展农业产业,限制了农业经济的突破性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针对这一现象,管理者应该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进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突出当地特色农产品,形成产销一体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3.2.2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传统农业产业多采用直接销售农产品的经营模式,所获得的经济利润较低,而且容易受到农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拓宽、延长农产品的价值链,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较为稳定,可以增加农业产业收益。

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需要考虑农产品的运输、加工、销售整个过程。在运输方面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保障农副产品加工原料和产品的存储与保鲜,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增加收益。在加工方面,可以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区,对周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企业也要重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运营机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3.2.3 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企业

乡镇地区剩余劳动力外流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就业机会,因此,投资发展农业企业至关重要。

第一,可以将农业与工业相结合,建设大规模且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吸引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劳动力的薪资待遇和农民的福利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岗位,减少劳动力外流。

第二,加大力度培育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核心项目体系,引进资金和技术,解决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乡镇建厂,将农业生产原材料和食品深加工相结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3.3 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产销联合机制

3.3.1 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

政府部门应制定并出台政策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并进行监督管理。专业的农村金融服务人员是农村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直接关系着金融服务是否可以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发展需求。只有保证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农业经济处于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

3.3.2 建立完善的产销联合机制

要想建立完善的产销联合机制,需要根据乡镇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的规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优势,增加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应重视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结构模式,提升农产品的总体价值。生产经营者应重视农业产业管理和创新,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在农产品产销过程中,应注重产品的加工、运输、储存、保鲜及包装,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价值。应重点培养农产品加工企业,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产品升级和技术提升,提高乡镇农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另外,应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产销联合机制,科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3.4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乡镇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是限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

第一,政府应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财政预算,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镇电网,规划修建道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应用农业机械设备并做好日常维护,保证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在满足当地实际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投入与创新,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另外,应重视建设农业机械设备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形成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更好地为农业机械作业服务。

第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互联网+”的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模式,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

3.5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着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成效。建立具有专业性、高能力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可以确保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保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第一,乡镇地区可以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保证工作成效。

第二,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及素质,优化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保证农业经济管理成效。

第三,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乡镇生产
长治实现乡镇(社区)人工智能辅诊系统全覆盖
阿宽的生产小组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试行)》
乡镇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百色市田阳县乡镇中心小学为例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