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党文化的核心功能解析*

2022-11-10

观察与思考 2022年9期
关键词:政党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叶 芳

提 要: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有独特的政党文化,改革开放在促进党的文化建设上有重要意义。首先,改革开放在改善民生和促进共同富裕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的价值追求,彰显政党核心价值;其次,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化了党的实践自觉,形塑政党行为逻辑;最后,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从革命者到建设者的转变,并且通过“两个伟大革命”,实现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形象建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拥有9600 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党中,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独树一帜。政党文化是一个政党的身份标识,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有学者结合宏观与微观、广义与狭义构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了较为具有本质性的概念定义指出,政党文化是政权意识的形态化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政党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政党形象。其中,政权意识指的是政党的政治自觉意识,是涉及政治合法性的核心命题。正是从这一命题出发进行的政治实践,反映政党核心价值,对内形成政党的行为模式,对外树立政党形象。基于这一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从以下方面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

一、彰显政党核心价值

政党文化是一个政党精神世界的文化表征,其核心部分是政党的价值追求,考察一个政党的文化必须回溯其身份根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追求,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而改革开放政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曾指出,满足物质生活是人类历史的原动力之一,“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资料生产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且是一切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可见,唯物史观以民生需求作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深层次动因,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这种民生需求。

“由穷变富”是不少经济学家研究“中国奇迹”的逻辑起点,这是因为40 多年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无疑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改革开放40 多年,中国的GDP 保持高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大,对当今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伴随而来的是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78 年至2021 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人均343.4 元增长至47412 元,消费支出由人均311.2元增长至30307 元,恩格尔系数从57.5%降至2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3.6 元增长至18931 元,人均消费支出由116.1 元增长至15916 元,恩格尔系数从67.7%降至31.2%。按照联合国设定的生活水平划分标准,我国城乡居民实现了从贫困至富裕水平的转变,伴随而来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今天,中国百姓过着现代化的便捷生活,在摆脱物质短缺后进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阶段。而关于名义GDP 的数值,学界历来有所争议,有的认为中国将在2030 年超过美国,有的则认为早在2013 年这一数值就已超过美国。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在和平的方式下实现的,这在近代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因此,改革开放使得国家面貌和民生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转变,释放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强大能量,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更在本质上反映了党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1992 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掷地有声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可见,“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价值追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阐明了改革开放的核心价值追求,而且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方向。正由于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目标。2021 年5 月,党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成为新时代为实现共同富裕打造的省域范例,将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超越个体与共同体、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二元对立的理论前提下,将人类社会的未来描述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它是一个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人获得彻底解放基础上的真正的共同体。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进一步指出,在未来的理想社会“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可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内涵。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根本着力点,它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终极目标,也彰显执政党的核心价值。

今天,在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塑像的影壁上刻着一行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心声,它与特区实践一道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党形象烙在人民心头。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 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可见,政党身份自觉意识是政党文化的核心。一个政党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定了其清醒的自觉意识。改革开放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是党的根本。“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属性,也是政权意识的核心。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源起,也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最大奥秘所在。

二、形塑政党行为逻辑

改革开放之初,在清理“文化大革命”历史错误时,邓小平就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问题,“南方谈话”中更是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根本追求,与此同时,要走和平发展之路就要积极融入全球化,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人类共同发展。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发展观构成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行为逻辑,是政党文化的重要呈现。

发展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题,而发展观念的变迁也体现着执政党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新世纪到来时世界进入多事之秋,中国在GDP 指标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发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尤其是长期以经济增长为本位的发展模式遭遇了重大打击。2003 年“非典”爆发,将风险社会的各种矛盾集中呈现,治理体系的滞后状况更是触目惊心。2003 年4 月,胡锦涛同志首次考察广东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使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实现了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论革命,从而催生了治国理政的方法论革新,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一座里程碑。它不仅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道写入了党章,而且成为新世纪党的指导思想。此后,2010 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并在2014 年GDP 超过10 万亿美元,引发全世界广泛关注。2015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指引道路。这五大理念相互关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发展主要解决发展动力,协调发展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主要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则解决内外联动问题,而共享发展指向公平正义的根本问题。

关于发展后的问题,邓小平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正因如此,我们党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是两个关键词。会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前一阶段发展形成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质变与社会发展阶段飞跃,是实现高水平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在党的百年诞辰之际,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的十大历史经验中,“坚持胸怀天下”和“坚持开拓创新”分列第六和第七条,这为新时代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危机与动荡频发、天灾与人祸交织,国际治理危机日益凸显。根本原因则是在世界各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共存的命运与共的时代,西方霸权仍然固守着“输赢分化”的惯性思维,而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正如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所揭示的那样,“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喊出来的魔鬼了”。纵观全球化历史,“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标志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发展至今,早已无法适应当下命运与共的人类共同利益格局,需要从理念到内涵进行富有建设性的重构。只有摒弃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以“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刷新全球治理观,才是人类未来的真正出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一倡议提出以来逐渐受到世界青睐,2017年被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 届会议决议,已经和正在成为“世界话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话语”,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更是人类共同解决和平危机和发展困境的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早已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新时代的开放是在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上的战略抉择。在当今世界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背景下,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是具有很大政治勇气的战略决策。中国不仅坚决抵制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挑衅,而且捍卫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开放发展使中国智慧更为闪耀,中国方案更具魅力。而共享发展也早已超出经济范畴指向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繁荣共赢的伟大愿景。共享发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追求。发展要实现人民共享、世界共享,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中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承继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谋解放”的价值归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理想,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文化,而且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恩格斯还将“改变世界”一句镌刻在马克思的墓碑上成为墓志铭,这既表明他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也宣示马克思学说的本质。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之际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命题,“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成果,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形态,也不同于传统文明形态,而是克服了西方现代化弊端、摆脱了传统社会的桎梏,将百年大党的理论视域和实践成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西方化就是现代化、西方化引领现代化的西方中心思维,为那些既想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又想走和平发展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品格的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觉和实践创新的表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发展奇迹不仅改造着客观世界,而且不断改造着主观世界,传递着政党文化的强烈历史使命。这也使得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中国,也将最终改变世界。

三、建构先进政党形象

政党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就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而言,主要包含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党管党体系,而政党形象是文化建设的综合体现。

关于政党形象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王可园等提出的。他说:“政党形象就是指政党成员及公众以政党属性、组织规范、政党领袖及其成员、政党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等客观表现为基础,形成的综合且相对稳定的主观评价。”在政治学话语里,政党形象与投票行为直接关联,对应政党认同概念。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作为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形象是全面建设的结晶,同样关涉治理绩效和治理能力,是政党文化的系统性反映。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世界的本质是人的物质实践活动,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可见,唯物史观始终认为,社会政治实践是观念产生的根本来源,也是观念形成的基本土壤。政党的意识形态决定了政党的形象特质,是政党形象最具标识性的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革命党,尽管革命任务的转变使得党的主要工作从战争转向了建设,但革命党的本色并没有改变。然而,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展现了作为一个具有先进政党文化的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形象建构。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指出:“问题不在于目前某个无产者或者甚至整个无产阶级把什么看做自己的目的,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存在必然在历史上有些什么作为。”换言之,“无产阶级”并不是等同于“工人阶级”,只有“自为的无产阶级”,也就是在革命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革命主体,才能被称作无产阶级。可见,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并不是直接对应现实生活中的无产者,而是在革命实践中通过自在到自为的过程建构起来的,这也是政党文化自觉的过程。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文化自觉具体表现为既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也是整个民族先锋队的政党形象。改革开放中涌现的改革先锋们,就是这一形象的典型体现。例如:在改革开放4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了100 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这100 位获奖人物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他们的事迹不仅浓缩成了一部改革开放探索史,同时也凝结成为改革开放精神的精华。改革开放精神已经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丰富了民族精神,也重塑了政党文化。其中,以袁庚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仅完成了政党形象从革命者到执政者的历史性转变,而且传承了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形象的政党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形象建设进入新阶段。在党的十九届中央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通过“两个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实现了新时代塑造。

马克思曾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即马克思主义本质是一种批判的、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必然要求不断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维度有着独到的理解,他不仅认识到现实世界的改变必须通过革命的行动来实现,而且以此为逻辑支撑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从理论到现实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可见,革命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身份标识。中共十九大申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党本性,在革命的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伟大斗争”的新时代要求,这实际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坚持伟大斗争必须要有清醒的政治自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列宁在百年前就曾说过,抽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异化成为“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可见,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一段时期以来,打着人道主义和非暴力幌子的民主社会主义不断以伪善的姿态干扰、牵制和遏制共产主义,尤其是否定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它们主要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新文明冲突论等。坚持伟大斗争,并非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在明晰意识形态阶级属性基础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这是政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政党文化走向自信的一个标志。因此,在政治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本质,实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换言之,将马克思主义片面理解为认识世界的理论,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从马克思的主张中剔除的观点,是当代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思潮的共同特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必须始终捍卫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改革开放期间,邓小平也一再强调党的建设是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富起来”的同时,腐败成为削弱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动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执政根基的毒瘤,故而,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自我革命的根本抓手。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大规模反腐败斗争,同时,把“自我革命”明确纳入党的建设总要求。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推进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特点,这是突破历史周期率的又一理论深化和制度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可见,改革开放和全面从严治党互为表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政党形象既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保证,又通过改革开放的锤炼而实现新时代的飞跃。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进程中,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源泉和标志。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导人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才能筑牢政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猜你喜欢

政党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